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安全格局的土地利用格局模拟 被引量:76
1
作者 何玲 贾启建 +2 位作者 李超 张利 许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5-284,共10页
河北省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滨海土地利用格局快速转变,威胁土地生态安全。针对性核算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探寻生态安全格局进而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可为土地利用规划与整治提供决策支持,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必然选择。该文以河北省... 河北省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滨海土地利用格局快速转变,威胁土地生态安全。针对性核算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探寻生态安全格局进而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可为土地利用规划与整治提供决策支持,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必然选择。该文以河北省黄骅市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气象数据和外业调查数据,采用植被净第一生产力核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借助该价值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以生态安全格局为影响因素利用元胞自动机和马尔科夫模型进行不同情境土地利用格局模拟。结果表明:2011年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湿地最大,为14.95元/(m2·a),建设用地最小,为2.44元/(m2·a);养分循环功能贡献率最大,为26.89%,净化环境功能贡献率最小,为0.22%;研究区分为生态核心保护区、生态缓冲区、生态恢复区和人类活动核心区,生态核心保护区面积最小,为168.58 km2,生态缓冲区面积最大,为1 400.33 km2;无生态保护情景与生态安全格局保护情景相比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94.11亿元上升到95.70亿元,生态核心保护区在生态安全格局保护情景下得到完全保护,新增建设用地为0。该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为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 优化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植被净第一生产力 黄骅市
下载PDF
格网尺度下延安市生态服务价值时空演变格局与分异特征——基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背景 被引量:47
2
作者 侯孟阳 姚顺波 +4 位作者 邓元杰 丁振民 鲁亚楠 郑雪 李雅男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9-552,共14页
在退耕还林工程背景下,以退耕还林实施后生态效果较显著的延安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解译的三期影像数据,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在2 km×2 km的格网尺度下测算延安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ESV),并结合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探讨... 在退耕还林工程背景下,以退耕还林实施后生态效果较显著的延安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解译的三期影像数据,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在2 km×2 km的格网尺度下测算延安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ESV),并结合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探讨ESV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时间变化特征及空间转移的关联性和异质性。延安市的实证分析显示:(1)1990-2015年间,ESV的增减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和草地之间,林地和草地ESV合计转入21.29亿元,且转入量主要发生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之后;(2)生态服务功能主要由林地和草地提供,ESV的时间变化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促进ESV的增长,2001-2015年间增长了5.34%;(3)空间探索性分析显示,ESV在格网尺度下呈现出显著的"南高北低"分布格局,并在空间上表现出正向的集聚性和依存性,ESV的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效果比较明显,并且高高集聚区与林地、草地的空间分布相吻合,低低集聚区与耕地、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相吻合。整体而言,延安市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和ESV的增减变化与推行退耕还林工程在时间上呼应、在空间上匹配,政府主导的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起到显著的积极作用。因此,对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以耕地为主的北部地区应在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基础上,注重农业生产与生态效益平衡,而林草资源丰富的南部地区则继续发挥生态屏障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转移 生态服务价值 格网尺度 空间探索性分析 延安市 退耕还林
原文传递
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 被引量:25
3
作者 邓伟 周渝 +1 位作者 张勇 孙荣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9-89,共11页
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生态保护意义重大。以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状况的生态参数修订"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综合分析了该区域2000~2015年间生态系统服... 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生态保护意义重大。以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状况的生态参数修订"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综合分析了该区域2000~2015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以森林为主,占比达到了75%以上;时段内森林、湿地和人工表面面积呈增加趋势,农田和裸土持续减少;(2)15年间,研究区ESV增加了87.09亿元,增幅为6.63%,但增速呈逐渐减弱趋势;各类ESV中森林贡献率最大,其次为湿地和草地;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主要是气候调节和水文调节服务,且水文调节服务ESV在时段内增加趋势最为显著;(3)ESV价值密度最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大巴山、方斗山、川河盖、四面山、金佛山等中低山区;时段内主城区"四山"、金佛山、黑山,以及中部川东平行岭谷的精华山、黄草山、雪宝山区ESV呈明显增加趋势,城口县和巫溪县交界地区、巫山县北部、奉节县中部、彭水县北部、黔江区南部、以及江津区、綦江区南部ESV呈轻微减少趋势,全市有36个区县ESV呈增加趋势,3个区县ESV有所减少;(4)湿地面积虽小,但其ESV总量仅次于森林,且单位面积ESV较其他类型更高,应更加注重对湿地的有效保护;(5)城镇化率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研究区ESV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说明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系统服务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基本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区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演变 驱动因素 重庆市
原文传递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化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吴岚 秦富仓 +1 位作者 余新晓 饶良懿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0-24,共5页
本研究以水土保持学、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认为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生态服务功能是指该措施对维持、改良和保护人类及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的综合效用,包括保持和涵养水源、保持和改良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供氧... 本研究以水土保持学、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认为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生态服务功能是指该措施对维持、改良和保护人类及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的综合效用,包括保持和涵养水源、保持和改良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供氧、净化空气和防风固沙等6项功能。利用费用支出法、市场价值法、边际机会成本法等多种方法估算出了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每年为全国带来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为2394.83亿元,其中保持与改良土壤价值为2098.80亿元,保水与涵养水源价值为47.78亿元,防风固沙价值为81.91亿元,固碳供氧价值为40.67亿元,维持生物多样性价值为74.83亿元,净化空气价值为50.84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生态服务功能 生态服务价值
下载PDF
基于GEE的淮南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吴会慧 赵艳玲 李素萃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6-152,共7页
以淮南市为研究区,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EE)云平台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和修正的当量因子表,分析2010—2018年淮南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变化,以期探究淮南市煤炭开采对ESV的影响,为淮南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2010—2... 以淮南市为研究区,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EE)云平台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和修正的当量因子表,分析2010—2018年淮南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变化,以期探究淮南市煤炭开采对ESV的影响,为淮南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2010—2018年,淮南市的耕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较小;淮南市ESV呈增长趋势,由2010年的98.37亿元增长到了2018年的119.64亿元;基于1 km×1 km的格网尺度对淮南市ESV进行分析发现:淮南市ESV低值区面积减少,较低、中等、较高、高等级的面积均呈上升趋势;各土地利用类型价值系数的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说明研究结果具有可靠性;淮南市ESV与累计原煤产量有较高的相关性,两者相关系数R2为0.85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歌地球引擎(GEE)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 格网尺度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江苏省生态补偿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黄颖 雍新琴 李鑫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3期62-67,共6页
生态补偿是协调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矛盾的重要手段.利用修正后的当量因子法测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探讨2018年江苏省各市生态补偿优先级,确定生态补偿受偿对象及横向补偿额度.研究发现:江苏省市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非市场价... 生态补偿是协调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矛盾的重要手段.利用修正后的当量因子法测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探讨2018年江苏省各市生态补偿优先级,确定生态补偿受偿对象及横向补偿额度.研究发现:江苏省市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非市场价值与单位面积价值均呈多中心集聚特征,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江苏省中西部及东南部,低值区多集中于中南部;江苏省市域生态补偿优先级总体呈中北部高、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优先级别高值区主要集中于宿迁、淮安等市,优先级别低值区集中于南通、南京、无锡等市;江苏省市域生态补偿标准额度呈中部低、东西高的分布特征,支付生态补偿的高值区多分布于苏州、南京、无锡等市,生态受偿高值区多集中于宿迁、淮安等市.基于此,构建江苏省生态补偿机制时可考虑:以区域生态补偿为主、政府拨款为辅,减轻对财政资金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负面影响,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实施精准考核;充分考察自然资源和人口差异带来的不同服务需求程度,为区域横向生态补偿打好基础;加强区域间协作,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生态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补偿优先级 江苏省
下载PDF
2000-2020年漓江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分异
7
作者 张军民 荣城 董国松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56-264,共9页
[目的]研究2000-2020年漓江流域生态服务价值(ESV)时空分异格局及变化规律,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空间治理方法。[方法]基于遥感信息挖掘和地理信息分析平台,用价值核算及其动态度、敏感性分析方法评估生态服务价值... [目的]研究2000-2020年漓江流域生态服务价值(ESV)时空分异格局及变化规律,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空间治理方法。[方法]基于遥感信息挖掘和地理信息分析平台,用价值核算及其动态度、敏感性分析方法评估生态服务价值,用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ESV时空格局,用地理探测方法诊断ESV分异的主导因素及驱动机制。[结果]①漓江流域土地利用/覆盖空间异质性显著;林地、耕地面积最大,但变化平稳,建设用地增长迅速。②漓江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约合3.75×10^(7)元,其中林地、草地的ESV值最高,占总价值的52.44%。其变化呈先迅速增加、后缓慢减少的趋势,其中原材料生产、水土保持价值增强显著,而食物供给、水源涵养价值降低明显。③ESV总体上呈中游低值与上、下游高值的分异格局,表现为正向的空间集聚特征。[结论]城镇扩张是漓江流域ESV时空分异及其动态变化的核心驱动,人类活动对ESV的扰动趋向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服务价值 时空分异 漓江流域
下载PDF
郑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8
作者 段彦博 雷雅凯 +2 位作者 马格 吴宝军 田国行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1-519,共9页
基于河南省郑州市2004,2009,2014年TM(遥感卫星)影像,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结合郑州市区域特征修正"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估算郑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研究期间时序变化与空间分异特征,探究了郑... 基于河南省郑州市2004,2009,2014年TM(遥感卫星)影像,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结合郑州市区域特征修正"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估算郑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研究期间时序变化与空间分异特征,探究了郑州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在2004-2014年间,郑州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逐步上升,由103.31×10~8增加到125.69×10~8元·a^(-1),年均增长率为2.0%。原因是林地面积增长,带动原材料生产、美学景观、气体调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增加;新密市、登封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动剧烈,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郑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时间序列上变化较为剧烈,区域间分布不均衡,呈现明显的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分布形态。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林地面积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55,与其他地类无显著线性关系。林地面积的增长是带动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升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 时空分异 郑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