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类型农田排水沟渠氮磷拦截效果比较 被引量:44
1
作者 王岩 王建国 +2 位作者 李伟 薄录吉 杨林章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02-906,共5页
为了了解太湖地区不同类型农田排水沟渠对N、P拦截效果的影响,分别在野外构建了3种类型的农田排水沟渠,即生态沟渠、混凝土沟渠和土质沟渠。研究了不同进水N、P浓度、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和不同进水流速条件下,3种类型沟渠的N、P拦截效果... 为了了解太湖地区不同类型农田排水沟渠对N、P拦截效果的影响,分别在野外构建了3种类型的农田排水沟渠,即生态沟渠、混凝土沟渠和土质沟渠。研究了不同进水N、P浓度、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和不同进水流速条件下,3种类型沟渠的N、P拦截效果。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24h和48h静态试验以及在固定进水流速的动态试验中,沟渠对不同进水N、P浓度的N、P去除率大小顺序是:生态沟渠、土质沟渠和混凝土沟渠,其中,生态沟渠明显优于其他沟渠。在固定进水浓度的条件下,沟渠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的N、P去除率大小顺序为:生态沟渠、土质沟渠和混凝土沟渠,其中,生态沟渠明显好于其他沟渠。在高、低两种进水流速和固定进水浓度条件下,生态沟渠在低进水流速下的N、P去除率明显优于其他沟渠。在不同进水浓度条件下,生态沟渠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48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沟渠 进水浓度 水力停留时间
下载PDF
生态塘-人工湿地-生态塘复合系统对城市河水中氮的去除效果 被引量:13
2
作者 郭建 栗志芬 +1 位作者 朱琼璐 崔理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91-195,共5页
为对滇池流域重污染河流的治理探究出一套有效、实用污水处理方案,该试验通过中试规模的生态塘1—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生态塘2复合系统,在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3 d,2 d,1 d)条件下对昆明市新运粮河水中氮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生... 为对滇池流域重污染河流的治理探究出一套有效、实用污水处理方案,该试验通过中试规模的生态塘1—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生态塘2复合系统,在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3 d,2 d,1 d)条件下对昆明市新运粮河水中氮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生态塘1和生态塘2对河水中氮的处理都能保持良好的效果,且稳定性高,抗负荷能力强,总体上要优于人工湿地。其中,生态塘1在高负荷条件下的除氮效果最好,起到了蓄洪池、沉淀池等综合作用;生态塘2的处理效果表现稳定,保证了最终出水的水质,起到了生态塘和景观池的双重功效,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和景观效益;人工湿地对氮的处理效果较差,抗负荷能力较弱。在HRT为3 d、2 d和1 d条件下,复合系统对总氮(TN)的去除率分别为39.39%、25.26%、19.62%,对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51.98%、29.14%、21.18%;对TN的处理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一级排放标准,对NH3-N的处理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二级排放标准;1 d宜作为复合系统运行的最佳HRT参数。生态塘1-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生态塘2复合系统对城市河水中氮的处理效果显著,可选择作为有效治理滇池流域重污染河流的工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环境保护 生态塘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水力停留时间
下载PDF
生态沟渠对农田面源污染的消减机理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程浩淼 季书 +2 位作者 葛恒军 朱腾义 冯绍元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42-52,共11页
农业生产过程中肥料和农药的大量施用,造成农田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开发农田面源污染的减控技术对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沟渠不仅兼具农田排水沟的过水功能,同时是有效消减面源污染且适合中国农情的重要生态措施之一。该研究... 农业生产过程中肥料和农药的大量施用,造成农田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开发农田面源污染的减控技术对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沟渠不仅兼具农田排水沟的过水功能,同时是有效消减面源污染且适合中国农情的重要生态措施之一。该研究阐述了生态沟渠对农田面源污染的消减机理(底泥吸附及植物阻抗作用、植物/微生物吸收作用、降解去除作用);通过整理分析559组生态沟渠野外观测试验数据,剖析了污染物初始浓度、水力停留时间、植物种类、生物量这4个主要影响因子对农田排水中N、P及农药去除率的影响;进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多因子影响与N、P及农药去除率之间建立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随单一因子污染物初始浓度、水力停留时间或生物量增大而增大,但与植物种类没有显著关系(P>0.05);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污染物初始浓度的对总氮/总磷去除率的贡献大于生物量。农药的去除率随水力停留时间、生物量增大而增大,随污染物初始浓度增大而减小,与植物种类没有显著关系(P>0.05)。研究可为生态沟渠的合理构建和设计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生态沟渠 去除率 初始浓度 水力停留时间
下载PDF
城市大型景观水体水质维护系统管理优化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商侃侃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74,共4页
针对目前国内缺少大型景观水体水质维护的长效机制,综合分析了国内大型景观水体水质维护系统的结构设计,肯定了现有维护系统在设计和运用中的技术示范价值。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以上海辰山植物园景观水体水质维护系统为例,研究发现城市大... 针对目前国内缺少大型景观水体水质维护的长效机制,综合分析了国内大型景观水体水质维护系统的结构设计,肯定了现有维护系统在设计和运用中的技术示范价值。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以上海辰山植物园景观水体水质维护系统为例,研究发现城市大型景观水体存在循环水水质变差、水力停留时间较短、人工湿地功能较弱等问题,剖析了有关的生态学问题,从"减少污染物质的输入"和"增加污染物质的输出"两方面提出了管理优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工湿地 原位生态修复 水力停留时间 雨水管理
下载PDF
“生态沟渠+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农田退水中噻虫嗪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本行 李增辉 +1 位作者 曲丹 孙德智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532-6539,共8页
研究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和农药污染负荷(PPL)下,"生态沟渠+水平流人工湿地"和"生态沟渠+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农田退水中常规污染物和噻虫嗪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生态沟渠+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 研究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和农药污染负荷(PPL)下,"生态沟渠+水平流人工湿地"和"生态沟渠+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农田退水中常规污染物和噻虫嗪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生态沟渠+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COD、NH+4-N、NO-3-N、TN、TP及噻虫嗪的去除率均优于"生态沟渠+水平流人工湿地"系统,分别为76%、97%、92%、95%、88%和40%(HRT=2 d),其中噻虫嗪在沟渠段的去除率为17%,在垂直流人工湿地段的去除率为23%。延长HRT、降低PPL均有利于噻虫嗪在组合系统中的去除。对垂直流人工湿地各基质层出水噻虫嗪浓度检测结果表明,运行前期,噻虫嗪在空心砖层去除率最高(8%),主要是由于空心砖对于噻虫嗪的吸附优于沸石和钢渣,随着系统运行,土壤+细沸石层和粗沸石层的去除效率增加,植物吸收与微生物降解作用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显示,生态沟渠段β-变形菌纲和厌氧绳菌纲丰度分别为11%和10%。垂直流人工湿地自上而下芽孢杆菌逐渐增多成为优势菌,β-变形菌和厌氧绳菌逐渐减少。厌氧、好氧交替环境有利于常规污染物和噻虫嗪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沟渠 人工湿地 噻虫嗪 水力停留时间 农药污染负荷
原文传递
不同HRT条件下生态塘与人工湿地复合系统对受污染河水中TP的处理效果 被引量:6
6
作者 郭建 崔理华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43-47,共5页
通过中试规模的生态塘1(EP1)-水平潜流人工湿地(HSFCW)-生态塘2(EP2)复合系统,在不同HRT(3,2,1 d)条件下对昆明市新运粮河水中总磷(TP)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系统在HRT为3,2,1 d的条件下,对TP去除率分别为82.20%、57.32%、3... 通过中试规模的生态塘1(EP1)-水平潜流人工湿地(HSFCW)-生态塘2(EP2)复合系统,在不同HRT(3,2,1 d)条件下对昆明市新运粮河水中总磷(TP)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系统在HRT为3,2,1 d的条件下,对TP去除率分别为82.20%、57.32%、34.45%,处理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0.31,0.78,0.86 mg/L,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GB18918—2002)。系统对河水中TP的处理效果总体上随着HRT的延长而提高。在较长的HRT(3,2 d)条件下,人工湿地对TP的去除率要高于生态塘,在较短的HRT(1 d)条件下,生态塘对TP的去除率要高于人工湿地。在不同HRT条件下,生态塘对河水中TP的处理效果的稳定性要高于人工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塘 人工湿地 水力停留时间 总磷处理效果
下载PDF
灌木林下土壤有机质积累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7
作者 周启星 侯泽林 莫凡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69-2178,共10页
灌木是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们涉及土壤排放和消纳大气CO_(2)的多个生物化学过程.本文综述了灌木与土壤中的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及其对土壤有机质(SOM)固存的贡献,以及环境因子对SOM转化的影响,并从研究方法、污染物干... 灌木是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们涉及土壤排放和消纳大气CO_(2)的多个生物化学过程.本文综述了灌木与土壤中的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及其对土壤有机质(SOM)固存的贡献,以及环境因子对SOM转化的影响,并从研究方法、污染物干扰、生态效应、体系构建四个方面进行展望.结果表明:灌木根系分泌物(总糖、总氨基酸、酚类化合物)和林下动植物残体是SOM的主要来源.灌木对SOM转化的调节主要是通过与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矿物互作实现的,包括与真菌形成互利共生的菌根体系,以及与土壤矿物形成抗分解的稳定络合物.此外,SOM的固存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如适合灌木生长的温度、湿度、海拔均会促进SOM的积累,而微生物群落和土壤基质中失衡的化学计量关系则可能会促进矿化.然而,当前对灌木-微生物复合体系的分子转化机制的认知匮乏限制了灌木驱动土壤固碳的定量评估.因此,借助最新的技术手段评估现有的灌木-微生物体系固碳机制及局限性,明确高温、干旱、野火及新型环境污染物对灌木林下微生物行为的影响,是制定增强土壤固碳的战略计划、改善碳周转生命周期评估方法、缓解源-汇时间节点转变的迫切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生态滞留时间 气候变化 生物固碳 互利共生
下载PDF
生态砾石床对城市污水厂尾水深度净化研究
8
作者 徐翀 周路漫 +3 位作者 蔡芮 韩尚信 李川 尚晓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55-57,63,共4页
为研究生态砾石床在城市污水厂尾水深度净化中的应用前景,采用多种填料(砾石、钢渣、沸石)及分区曝气的方式强化去除效果,探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温度、填料粒径对生态砾石床去除COD、NH_(3)-N、TP的影响。结果显示:1)HRT对NH_(3)-... 为研究生态砾石床在城市污水厂尾水深度净化中的应用前景,采用多种填料(砾石、钢渣、沸石)及分区曝气的方式强化去除效果,探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温度、填料粒径对生态砾石床去除COD、NH_(3)-N、TP的影响。结果显示:1)HRT对NH_(3)-N去除效果影响较大,对COD影响较小;当HRT在2~4 h,污染物去除率与HRT呈正相关;2)温度对生态砾石床运行效果影响较大,随着温度升高,微生物活性增强,污染物去除率增加;3)填料粒径对污染物去除影响较小,相比而言粒径为6~8 cm的填料处理效果更好。研究表明,适当调整参数后,生态砾石床对污水厂尾水进行深度净化的出水水质可达到地表Ⅳ类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砾石床 污水厂尾水 深度净化 水力停留时间 温度 填料粒径
原文传递
生态沟渠对丘陵地区农村面源污染净化效果研究
9
作者 杨尚虎 龚屹鹏 +2 位作者 杨龙 兰书焕 罗明华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1期101-106,共6页
生态沟渠技术因其易建设、低成本与少维护的优势在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中被广泛应用,但存在单位面积净化效率低的明显问题.因此针对位于丘陵地区的成都市某村面源污染问题,选用美人蕉、伞草、泽泻与狐尾藻为栽培植物,联合火山石-沸石-陶粒... 生态沟渠技术因其易建设、低成本与少维护的优势在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中被广泛应用,但存在单位面积净化效率低的明显问题.因此针对位于丘陵地区的成都市某村面源污染问题,选用美人蕉、伞草、泽泻与狐尾藻为栽培植物,联合火山石-沸石-陶粒组合基质,构建组合基质+植物(沟渠1)与纯土壤+植物(沟渠2)两种生态沟渠系统控制面源污染.探究两组沟渠对污染物净化作用及水力停留时间对沟渠1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影响.试验期间生态沟渠运行监测结果表明,两组沟渠对COD、氨氮、硝氮、总氮与总磷均有明显去除效果,沟渠1对COD、总氮、总磷平均去除率比沟渠2分别高出14.06%、15.82%和15.31%.研究结果可为丘陵地区流域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提供良好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沟渠 农村面源污染 净化效果 水力停留时间
下载PDF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关键及生态学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文章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0年第14期72-76,共5页
在污水生态处理过程中,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本文主要对包括水力停留时间、系统深度、水传导等内容在内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设计关键展开分析,并强调处理工艺参数的优化对... 在污水生态处理过程中,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本文主要对包括水力停留时间、系统深度、水传导等内容在内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设计关键展开分析,并强调处理工艺参数的优化对提高其设计水平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探究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生态学问题,并提出了控制蚊蝇和管理野生动物的几点建议,以期为实现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效用的最大化,高效处理污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问题 水力停留时间 人工湿地 水传导 污水处理
下载PDF
生态沟渠对水中氮磷去除效果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善 郭秋萍 +2 位作者 杜建军 刘雯 雷泽湘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2期74-82,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进水流量下不同植物立体组合的生态沟渠对氮磷的去除效果,为田间生态沟渠的构建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室内搭建的生态沟渠模拟装置,开展不同植物组合C1(再力花Thalia dealbata-大薸Pistia stratiotes-九冠草Echinodoru... 【目的】研究不同进水流量下不同植物立体组合的生态沟渠对氮磷的去除效果,为田间生态沟渠的构建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室内搭建的生态沟渠模拟装置,开展不同植物组合C1(再力花Thalia dealbata-大薸Pistia stratiotes-九冠草Echinodorus major)、C2(再力花T.dealbata-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不同进水流量处理对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不同植物组合和不同进水流量处理对水中氮磷去除效果不一。低进水流量(60 L/h)有利于植物生长且对水中氮磷吸收效果较好,此流量下,运行26 d后,C1与C2的总氮去除率分别达到36.74%和34.91%,氨氮去除率均达97%以上,总磷去除率均达95%以上。总磷和铵态氮质量浓度分别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Ⅰ类水质标准。【结论】不同进水流量C2生物量增长均高于C1,但C1对氮磷的吸收量高于C2,去除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生态沟渠 农田污水 水力停留时间 植物组合 生物量 脱氮除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