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1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北地区生态需水研究(2)——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区域生态需水计算及分析 被引量:102
1
作者 王芳 王浩 +2 位作者 陈敏建 王研 唐克旺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9-137,共9页
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国民经济需水与生态环境需水成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矛盾。因此,合理量化生态环境需水是西北水资源优化配置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着重研究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基于植被生... 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国民经济需水与生态环境需水成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矛盾。因此,合理量化生态环境需水是西北水资源优化配置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着重研究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基于植被生长需水的区域分异规律,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生态的空间分区,以生态分区和流域水平衡为基础量化生态需水;二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模式,确定生态保护目标和生态建设规模,并预测生态需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生态分区 中国 西北地区 生态模式 水资源管理
下载PDF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生态资产测量及其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73
2
作者 朱文泉 张锦水 +2 位作者 潘耀忠 阳小琼 贾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6-594,共9页
利用遥感技术,结合生态学方法,在对生态参数测量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生态资产计算模型,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1992、1995和2000年的生态资产进行测量,并据此绘制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多年的生态资产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1992、1... 利用遥感技术,结合生态学方法,在对生态参数测量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生态资产计算模型,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1992、1995和2000年的生态资产进行测量,并据此绘制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多年的生态资产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1992、1995及2000年的生态资产分别为8.148×1012元、1.086×1013元和1.244×1013元人民币.从单位面积价值来看,森林的平均单位面积价值最高,为24673元.hm-2;其次为湿地(21353元.hm-2),说明森林和湿地对生态资产的贡献最大.从生态资产的空间分布来看,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资产总体空间分布由东向西递减,由中部向东北和南部递增,这与植被的地带性分布梯度基本一致.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资产呈上升趋势,其最大值的空间分布也明显向南移动,总体变化率在20%左右,但生态资产与GDP的比值则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生态资产 自然资源 服务功能 遥感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杭州市城市生态变化 被引量:73
3
作者 刘智才 徐涵秋 +2 位作者 李乐 唐菲 林中立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28-739,共12页
中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在发挥其正效应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负面影响,城市生态退化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及时快速地监测城市扩展引起的生态变化便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利用杭州市1989年、2000年和2010年3个时相的La... 中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在发挥其正效应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负面影响,城市生态退化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及时快速地监测城市扩展引起的生态变化便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利用杭州市1989年、2000年和2010年3个时相的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采用新型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估了杭州市从1989—2010年这21年间的生态变化.研究发现,随着城市建成区的不断扩展,杭州市总体生态质量有了明显下降,其RSEI均值从1989年的0.625分别下降到2000年的0.609和2010年的0.555,生态优良等级所占面积的比例也从1989年的66.57%分别下降到2000年的61.72%和2010年的40.04%.在空间上,杭州市生态质量的变化呈现出新建城市"副中心"变差,老城区变好的特点.总的看来,建筑用地的大量扩张是导致杭州市生态质量下降的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 遥感生态指数 城市化 生态变化 遥感
原文传递
生态环境监测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被引量:68
4
作者 马天 王玉杰 +3 位作者 郝电 关胜 但德忠 王斌 《四川环境》 2003年第2期19-24,34,共7页
生态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中一个全新的概念 ,是环境生态建设的技术保证和支持体系。本文对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任务及特点、生态环境指标的建立、生态监测技术和方法、生态变化趋势预测预报等进行了介绍 ,并结合我国在生态环... 生态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中一个全新的概念 ,是环境生态建设的技术保证和支持体系。本文对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任务及特点、生态环境指标的建立、生态监测技术和方法、生态变化趋势预测预报等进行了介绍 ,并结合我国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所开展的工作提出今后工作的一些设想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 生态环境指标 生态监测技术
下载PDF
南方水土流失严重区的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 被引量:69
5
作者 姚雄 余坤勇 +5 位作者 刘健 杨素萍 何平 邓洋波 俞欣妍 陈樟昊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35-745,共11页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对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长汀县为研究区,选择坡度、土壤类型、多年平均降雨量、地形起伏度、归一化植被指数、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类型7个指标,通过多重共线性诊断分析,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对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长汀县为研究区,选择坡度、土壤类型、多年平均降雨量、地形起伏度、归一化植被指数、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类型7个指标,通过多重共线性诊断分析,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及综合指数法对1999、2006和2014年长汀县生态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价,分析生态脆弱性时空分布及变化.结果表明:1999—2014年,研究区生态脆弱性等级指数总体减小,局部增大.研究区1999、2006和2014年生态脆弱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4533±0.1216、0.4160±0.1110和0.3916±0.1139,整体处于中等脆弱水平;生态脆弱性等级指数从1999年的2.92下降到2006年的2.38,再下降到2014年的2.13.生态脆弱性的空间格局呈内高外低的分布特征,高脆弱等级区主要分布在坡度<15°、海拔<500 m的河田镇及汀州镇一带.研究期间,生态脆弱性等级指数降幅最大的是三洲乡,最小的是汀州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汀县 生态脆弱性 评价 等级指数 遥感
原文传递
陕北红碱淖湖泊变化和生态需水初步研究 被引量:49
6
作者 唐克旺 王浩 刘畅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4-309,共6页
红碱淖位于陕北风沙区,是我国沙漠中最大的淡水湖,对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论文通过对陕北红碱淖湖泊的考察和调研,调查分析了湖泊近年来的变化趋势和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在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和耗水计算基础上,初步定量... 红碱淖位于陕北风沙区,是我国沙漠中最大的淡水湖,对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论文通过对陕北红碱淖湖泊的考察和调研,调查分析了湖泊近年来的变化趋势和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在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和耗水计算基础上,初步定量评价了湖泊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计算结果表明,红碱淖近年的萎缩主要是由于当地气候持续干旱的影响,目前该湖泊仍处于负均衡状态。根据湖泊对于当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确定了湖泊保护的最小目标和适宜目标,根据水量平衡计算,确定了最小和适宜的生态需水量。通过对流域社会经济用水和生态建设用水研究,提出了湖泊保护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碱淖湖泊 生态需水量 陕北地区 生态环境保护 湖泊变化
下载PDF
四川汶川地震对生态系统破坏及其生态影响分析 被引量:52
7
作者 王文杰 潘英姿 +2 位作者 徐卫华 王晶晶 白雪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0-116,共7页
利用多平台、多分辨率遥感数据,监测了四川汶川地震灾前、灾后地表覆盖的变化,分析了地震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破坏及生态重灾区各生态系统类型破坏的分布特征.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建模、空间复合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地震对灾区生态承载力、生境... 利用多平台、多分辨率遥感数据,监测了四川汶川地震灾前、灾后地表覆盖的变化,分析了地震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破坏及生态重灾区各生态系统类型破坏的分布特征.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建模、空间复合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地震对灾区生态承载力、生境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对灾区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灾区因地表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导致区域生态承载力下降,生境破碎化,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汶川 地震 生态重灾区 影响分析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基于RS和转移矩阵的泾河流域生态承载力时空动态评价 被引量:50
8
作者 岳东霞 杜军 +3 位作者 刘俊艳 郭建军 张佳静 马金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550-2558,共9页
利用泾河流域1986、1995、2000、2008年4期遥感数据和转移矩阵分析方法,在G IS平台上,对该流域近23 a的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进行了定量评价和空间化表达,结果表明,泾河流域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极不均匀,整体呈南高北低,并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利用泾河流域1986、1995、2000、2008年4期遥感数据和转移矩阵分析方法,在G IS平台上,对该流域近23 a的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进行了定量评价和空间化表达,结果表明,泾河流域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极不均匀,整体呈南高北低,并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由上游向下游递增的空间变化趋势,表现出与流域地貌特征,土地利用/覆被和环境禀赋相关联的地理特性和空间异质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全流域生态承载力呈逐年降低趋势,尤其以2000年以后下降趋势明显,但流域内部不同区域的生态承载力及其各类土地生态承载力的变化幅度与趋势各有不同;3个时段内(1986—1995年、1995—2000年、2000—2008年)流域各类土地生态承载力转换频繁,转向趋势明显,且以2000年为拐点,前两时段以林地和草地生态承载力向耕地和建筑用地生态承载力转移为主,后一时段以耕地和建筑用地生态承载力向林地和草地生态承载力转移为主,导致近23 a来泾河流域生态承载力及其内部组成变化均较大,说明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是流域生态承载力变化的主导因素,而1999年以后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则是2000—2008年该流域生态承载力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遥感(RS) 地理信息系统(GIS) 转移矩阵 泾河流域
下载PDF
中国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及其动态分析 被引量:47
9
作者 刘洋洋 任涵玉 +4 位作者 周荣磊 巴桑参木决 张伟 章钊颖 温仲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22-1532,共11页
本研究基于多源遥感、气象和社会统计数据,构建草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体系,对2000—2016年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的有机物生产、营养物质循环、土壤保持、固碳释氧及涵养水源等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中国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平... 本研究基于多源遥感、气象和社会统计数据,构建草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体系,对2000—2016年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的有机物生产、营养物质循环、土壤保持、固碳释氧及涵养水源等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中国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平均总价值为13815.65亿元·a^(-1),平均单位面积总价值为41.24万元·km^(-2)·a^(-1),草地水源涵养价值所占比例较高(28.95%),而营养物质循环价值较低(9.98%);草地生态总价值高值区集中在云南、广西和四川西部;高山亚高山草甸生态服务总价值最高(4156.88亿元·a^(-1)),而平原草地和坡面草地较低(1388.61亿元·a^(-1)和1449.98亿元·a^(-1));宁夏、内蒙古、陕西、西藏及云南的草地水源涵养价值最为突出,青海、甘肃和山西草地的有机物质生产价值最为突出;17年间草地生态服务价值呈显著增加趋势(P=0.01;0.22万元·km^(-2));54.69%的地区草地生态服务价值呈增加趋势,主要集中在青海省南部及其与西藏交界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资源 生态服务 遥感监测 定量评估体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太原市土地生态风险研究 被引量:46
10
作者 刘勇 张红 尹京苑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7,61,共7页
研究目的:分析太原市土地利用/覆被格局的时空特点和结构演变,选取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和景观格局指数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生态系统造成的风险,并对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风险进行评价。研究方法:RS、GIS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目的:分析太原市土地利用/覆被格局的时空特点和结构演变,选取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和景观格局指数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生态系统造成的风险,并对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风险进行评价。研究方法:RS、GIS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耕地、草地、城镇用地三种土地类型间的相互转化是太原市15年间最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其中耕地减少80.66 km2,草地减少43.64 km2,建设用地增加107.73 km2。研究结论:伴随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上都会不断增大,同时土地利用趋于破碎化,使得土地生态风险程度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土地生态风险 景观格局 遥感 GIS
下载PDF
中国矿区土地退化因素调查:概念、类型与方法 被引量:46
11
作者 李海东 沈渭寿 +1 位作者 司万童 闫庆武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5-451,共7页
矿区是受人类活动高强度干扰和加速侵蚀的区域,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导致严重的土地退化,造成土壤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给我国矿山环境管理与恢复治理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亟待辨识与查明导致矿区土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笔者通过... 矿区是受人类活动高强度干扰和加速侵蚀的区域,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导致严重的土地退化,造成土壤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给我国矿山环境管理与恢复治理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亟待辨识与查明导致矿区土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笔者通过综合分析土地退化概念、类型和成因,进一步界定了矿区范围,阐明了矿区土地退化的内涵,分析了导致矿区土地退化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与自然侵蚀等驱动因素的研究进展。基于此,将矿区土地退化划分为生态破坏导致的土地退化、环境污染导致的土地退化和自然侵蚀导致的土地退化3大类型,提出了一套矿区土地退化因素调查的指标体系与方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自然侵蚀 调查指标 遥感技术
下载PDF
遥感和GIS支持下的城市植被生态效益评价 被引量:29
12
作者 韩红霞 高峻 刘广亮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2301-2304,共4页
在综合国内外的城市植被生态效益研究的基础上 ,指出运用遥感和GIS技术将能更有效地进行植被生态效益的评价 .文中介绍了美国AMERICANFORESTS协会在进行城市和区域的植被生态效益研究中所采用的城市生态系统分析法 (UEA) ,以及在ARC/VIE... 在综合国内外的城市植被生态效益研究的基础上 ,指出运用遥感和GIS技术将能更有效地进行植被生态效益的评价 .文中介绍了美国AMERICANFORESTS协会在进行城市和区域的植被生态效益研究中所采用的城市生态系统分析法 (UEA) ,以及在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基础上开发的City green模块的基本特点及其应用 ,以期促进遥感和GIS技术在我国城市植被生态效益定量评价中的应用 ,以及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植被 生态效益 遥感 GIS 城市生态系统分析(UEA)
下载PDF
全国采矿损毁土地分布与治理状况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43
13
作者 杨金中 许文佳 +1 位作者 姚维岭 孙娅琴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3-89,共7页
服务“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全链条管理的全国矿山遥感监测技术体系已经形成。2019年遥感监测查明:全国采矿损毁土地361.05万hm^(2),约占全国陆域面积的0.37%;其中,挖损土地145.93万hm^(2),压占土地130.67万hm^(2),塌陷土地84... 服务“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全链条管理的全国矿山遥感监测技术体系已经形成。2019年遥感监测查明:全国采矿损毁土地361.05万hm^(2),约占全国陆域面积的0.37%;其中,挖损土地145.93万hm^(2),压占土地130.67万hm^(2),塌陷土地84.45万hm^(2);在建生产矿山采矿损毁土地134.04万hm^(2),废弃矿山采矿损毁土地227.01万hm^(2)。全国累计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土地93.08万hm^(2)。2018年度,全国新增的采矿损毁土地4.81万hm^(2),新增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土地6.52万hm^(2)。初步分析了全国采矿损毁土地、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土地等遥感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损毁土地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矿山生态修复 遥感监测
下载PDF
西北干旱荒漠生态区脆弱性动态监测及驱动因子定量分析 被引量:43
14
作者 郭兵 孔维华 姜琳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2-424,共13页
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胁迫下,西北干旱荒漠生态区的脆弱生态系统发生了深刻变化。论文在充分考虑研究区生态环境背景特征(沙漠化、盐渍化、风力侵蚀、干旱等灾害严重)的基础上,引入极端气候灾害因子(指示气候变化)和大尺度景观格... 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胁迫下,西北干旱荒漠生态区的脆弱生态系统发生了深刻变化。论文在充分考虑研究区生态环境背景特征(沙漠化、盐渍化、风力侵蚀、干旱等灾害严重)的基础上,引入极端气候灾害因子(指示气候变化)和大尺度景观格局指数(指示人类活动对生态景观的干扰),构建了西北干旱荒漠生态区的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并对研究区2000—2013年的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格局及其驱动机制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干旱荒漠生态区的生态脆弱性总体上处于中-重度脆弱状态;其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呈现自东向西递减的趋势,西部局部地区则呈现"E"字型格局,该分布格局主要受西北内陆地区大气环流以及三山夹两盆的特殊地貌影响;2000—2013年,西北干旱荒漠生态区生态脆弱性呈现减小趋势,其生态脆弱性变化状况受气温、降水以及人类活动影响显著。研究成果可以为西北干旱荒漠生态区的生态保护和治理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遥感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极端气候
原文传递
近30年来深圳河网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分析 被引量:39
15
作者 周洪建 史培军 +3 位作者 王静爱 高路 郑憬 于德永 《地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69-980,共12页
在地形图、河道普查数据、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支持下,分析了深圳近30年河网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植被盖度、生产有机物质的价值、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资产等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深圳观澜河流域... 在地形图、河道普查数据、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支持下,分析了深圳近30年河网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植被盖度、生产有机物质的价值、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资产等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深圳观澜河流域河网变化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近30年深圳市河网结构趋于简单化、主干化,河流支流发展受到较大限制;河网总长度减少355.4km,总条数减少378条,河网密度从0.84km/km2降低到0.65km/km2;以区/街道办驻地为圆心,半径为1-2km的圆环区成为河网萎缩、河网消失的主要区域;依据流域城市化水平和河流主干是否直接入海等2个指标可将深圳市9大流域/水系分为4种不同的河网变化类型;(2)当城市化水平低于30%时,城镇用地扩展与河网萎缩,尤其是河网支流的萎缩存在显著相关;当城市化水平大于30%时,城镇用地扩展对河网的影响较小;(3)2000-2005年观澜河流域生态系统功能显著降低,以生产有机物质价值降低幅度最大(41%),植被盖度次之(24%),单位面积生态资产从2.79元/m2降低到2.34元/m2,总生态资产减少3136万元;(4)河网变化和城市化成为影响生态系统功能的主要因素,其中河网变化因素和城市化因素对植被盖度降低的贡献率分别为23.1%和35.8%,对生产有机物质价值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25.1%和32.7%,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7.7%和56.2%,对生态资产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10.6%和5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网 生态资产 城市化 遥感 深圳
下载PDF
汶川地震灾害核心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估 被引量:39
16
作者 徐新良 江东 +1 位作者 庄大方 邱冬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899-5908,共10页
5.12汶川大地震不仅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以多种卫星遥感数据为信息源,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综合分析技术,从地表植被、农田生态系统、河道水体、自然保护区以及消、杀、灭... 5.12汶川大地震不仅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以多种卫星遥感数据为信息源,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综合分析技术,从地表植被、农田生态系统、河道水体、自然保护区以及消、杀、灭药剂等几个方面,对受灾的汶川等36个县市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汶川地震灾害核心区预计发生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面积为190.86km2,占灾区总土地面积的0.19%;灾区林、草地预计受损164.96km2,占灾区林、草地总面积的0.22%;灾区农田预计毁坏57.77km2,占灾区农田总面积的0.29%,受损农田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灾区发生河道阻塞34处,主要分布在龙门山北段的平武、北川、江油、青川、茂县等山体大量滑坡的县市;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主要生活区域,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1.44km2,受损林地面积比例为0.28%,给大熊猫的取食造成了严重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生态环境 评估 遥感
下载PDF
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监测技术与方法 被引量:38
17
作者 李聪聪 王佟 +5 位作者 王辉 胡智峰 江晓光 梁振新 王伟超 杜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51-1462,共12页
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处于黄河一级支流大通河源头湿地生态区,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地区。因煤炭开采导致地貌景观破坏、土地损毁、水系湿地破坏、不稳定边坡和残煤高温异常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对矿区生态系统造成扰动和破坏,导... 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处于黄河一级支流大通河源头湿地生态区,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地区。因煤炭开采导致地貌景观破坏、土地损毁、水系湿地破坏、不稳定边坡和残煤高温异常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对矿区生态系统造成扰动和破坏,导致矿区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为了全面分析矿区生态环境问题,明确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方向,保障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高效开展,有效提升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基于对生态环境问题现状的分析,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划分为4个阶段,即治理前的勘查设计阶段、治理中的地形地貌整治阶段和覆土复绿阶段、治理完成后的后期管护阶段,针对不同阶段的监测目标,利用卫星遥感、低空无人机遥感和信息化相结合的技术,充分发挥InSAR、热红外和三维遥感的技术特点,结合常规的地质调查、物探、钻探等手段,因地制宜,探索研究了卫星遥感技术在植被覆盖度、冻土反演和形变监测方面的应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基础地形测量、生态环境问题调查、生态治理效果可视化评价、工程监管和方量计算等方面的应用,经与实际调查结果对比分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构建了聚乎更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监测模式,高效支撑了聚乎更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在黄河上游高原高寒生态脆弱地区矿山环境治理工作部署和工程监测中取得了良好的运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里煤田 聚乎更矿区 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修复 遥感监测
下载PDF
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38
18
作者 侯鹏 王桥 +2 位作者 王昌佐 蒋卫国 赵彦伟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92-2098,共7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改变了地表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影响着生态系统功能,威胁着区域生态安全。本文以辽河流域的浑河-太子河流域为研究区,探讨了流域空间尺度上的LUCC特征及其所带来的生态效应。研究表明,不同的生态指标对LUCC的响应程...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改变了地表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影响着生态系统功能,威胁着区域生态安全。本文以辽河流域的浑河-太子河流域为研究区,探讨了流域空间尺度上的LUCC特征及其所带来的生态效应。研究表明,不同的生态指标对LUCC的响应程度略有不同:(1)从景观生态格局角度看,反映生态系统斑块形状特征的景观指数对LUCC的响应较弱,而对生态系统斑块之间关系的景观指数对LUCC的响应较强。2007年与1992年相比,SHDI呈现出变大的趋势,分别反映出各生态类斑块呈均衡化状态变好。CONTAG呈现出变小的趋势,反映出优势生态景观类型的破碎化程度有所增加。(2)从生态功能效应角度看,2007年与1992年相比,LUCC使得植被覆盖度、水土保持能力等单因子生态功能效应指标呈现出变好的特征;综合考虑生态系统供给、调节、文化与支持功能的综合生态功能效应呈现出持平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生态效应
原文传递
中国生态环境遥感四十年 被引量:34
19
作者 高吉喜 赵少华 侯鹏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05-719,共15页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快速发展的遥感技术显著推动着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能力的提升,有效支撑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从1980年天津—渤海湾环境遥感试验开始,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遥感监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态、大气、水...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快速发展的遥感技术显著推动着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能力的提升,有效支撑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从1980年天津—渤海湾环境遥感试验开始,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遥感监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态、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保护各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本文回顾了我国生态环境遥感技术近40年的发展,通过典型或重要应用案例,系统梳理了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对地观测能力、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应用的发展历程。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能力发展主要表现在应用领域逐步扩大、监测精度明显提升、监测时效大幅增强;对地观测能力发展主要分为国外卫星为主期、环境卫星发展期、高分卫星应用期3个阶段;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事件主要包括全国生态状况定期调查评估、污染防治攻坚战、应急与监督执法等方面。本文结合国家战略和技术发展,对今后生态环境遥感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遥感 水环境遥感 生态遥感 土壤遥感 环境遥感 环境监测 生态评估
原文传递
基于RS和GIS的长沙市生态功能分区 被引量:30
20
作者 曹小娟 曾光明 +3 位作者 张硕辅 周建飞 朱华 石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69-1273,共5页
提出了基于城市、城郊生态过渡区及其周围自然生态支持系统为统一体的城市生态功能分区思想,并建立了长沙市生态-社会-经济信息系统数据库.通过参数选取与权重确定,进行生态适宜度、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经济社会发展... 提出了基于城市、城郊生态过渡区及其周围自然生态支持系统为统一体的城市生态功能分区思想,并建立了长沙市生态-社会-经济信息系统数据库.通过参数选取与权重确定,进行生态适宜度、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分区.依据生态功能的空间异质性和生态功能单元内部均质性,将长沙市划分为5类城市生态功能区:Ⅰ类区占总面积的29.47%;Ⅱ类区占总面积的32.5%;Ⅲ类区占总面积的25.95%;Ⅳ类区占总面积的9.63%;Ⅴ类区占总面积的2.45%.分区结果对长沙市发展有指导意义.该研究方法优点有:制图过程定量化、自动化;可在短期内产生最新专题图产品;结合GPS和RS,可以通过监测区域边界类型的变化,进行生态环境监控,为RS数据实时进入G IS系统提供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分区 城市生态系统 遥感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