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布局及技术策略 被引量:119
1
作者 罗明 于恩逸 +3 位作者 周妍 应凌霄 王军 吴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8692-8701,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对我国新时代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2016以来,财政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对我国新时代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2016以来,财政部、原国土资源部、原环境保护部在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安排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对现有试点工程布局和技术策略进行全面剖析,能够为全面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依据。在介绍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概念和主要任务的基础上,揭示试点工程布局特征,总结生态保护修复技术策略,同时探讨试点目前已经取得的效益、工程实施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研究表明,25个试点大多分布于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骨架区域,并且基本都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提升区域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总结25个试点实施措施可以发现,工程技术策略主要包含了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污染与退化土地修复治理、矿山生态修复、土地综合整治等内容。试点工程的实施,开始取得生态、社会和经济等多重效益,但也存在工程宏观布局不尽完善、生态系统理念没能贯彻、自然恢复策略有待实施、监测评价管理缺乏科学、区域全面发展尚需提升等问题。未来应从完善国家宏观生态战略格局保障体系、加强区域生态系统状况和恢复力调查评价、优化工程项目实施规模和时序、研究和实践自然恢复标准与技术、开展长期跟踪监测与进行适应性管理等方面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技术和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保护修复 工程布局 技术策略 存在问题与建议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内涵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践——以河南省南太行地区试点工程为例 被引量:24
2
作者 陈阳 王西平 +4 位作者 甄娜 张刚 郭玉娟 李喆 任洪涛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01-710,共10页
科学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将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相结合,以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河南省南太行地区试点工程为例,探索以提高生态产品供给... 科学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将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相结合,以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河南省南太行地区试点工程为例,探索以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维护生态安全为目标的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实践。地区区位特征及生态环境问题分析表明,南太行地区近年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呈下降趋势且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许多矿山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堪忧。以区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与主要生态功能定位为依据,按照“格局优化、系统稳定、功能提升”的目标,明确了南太行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一山一渠两流域”的总体布局与绩效目标,将其划分为5个生态功能区和7个工程治理区,根据不同功能区和治理区分别提出修复方案和工程治理措施。工程试点方案实施1年多,各项绩效目标完成进度较好,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好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文明 生态保护修复 试点工程 河南省南太行地区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山水林田湖草”重大生态工程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赵东升 郭彩赟 +5 位作者 郭义强 刘磊 高璇 张家诚 朱瑜 张雪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8780-8788,共9页
"山水林田湖草"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是中国对复杂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探索。鉴于目前大多数重大生态工程未系统地考虑气候变化对重大生态工程的影响问题,针对气候变化对高寒草地、北方林区以及风沙源区生态的影响,以实施了... "山水林田湖草"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是中国对复杂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探索。鉴于目前大多数重大生态工程未系统地考虑气候变化对重大生态工程的影响问题,针对气候变化对高寒草地、北方林区以及风沙源区生态的影响,以实施了多年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为重点,分析了重大生态工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解构了重大生态工程与气候的反馈关系和影响程度,指出了中国"山水林田湖草"重大生态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应对建议。结果表明:(1)气候变化对重大生态工程影响研究不足,尤其是涉及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生物多样性与脆弱性等方面以及气候变化在工程实施效果贡献率的研究。(2)缺乏有效区分气候变化和工程实施效果的评估方法。目前能够定量识别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恢复的试验和方法比较少见,且缺乏对气候变化未来风险预估,导致制订的措施不能有效适应气候变化从而达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所以在今后设计和实施"山水林田湖草"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时,要充分考虑自然规律、地理地带性差异和气候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且加强建设生态综合监测和工程评价体系,根据未来不同的气候变化情景制订不同的措施,并依据气候动态预估来适当调整措施,使得生态工程能发挥出最大效益,以保证修复工程的系统性、区域性和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建设工程 影响评估
下载PDF
基于生态监管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指标体系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燕 邹长新 +5 位作者 林乃峰 徐德琳 曹学章 曹秉帅 仇洁 顾羊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生态监管是保障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生态保护修复监督评估是我国当前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迫切需求和生态监管开展的有力抓手。在对国内外已有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相关理论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围绕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 生态监管是保障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生态保护修复监督评估是我国当前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迫切需求和生态监管开展的有力抓手。在对国内外已有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相关理论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围绕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目标,结合生态监管要求,统筹考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类型、指标可操作性和兼容性等因素,综合运用频度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方法,提出了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了包括生态环境成效和工程管理成效的指标体系。其中,生态环境成效指标由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组成,共性指标包括生态系统格局、生态系统功能、生态干扰等方面的具体指标,个性指标包括森林保护修复工程、草原保护修复工程、湿地保护修复工程、矿山修复工程、防沙治沙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等不同工程类型的具体指标。工程管理成效指标主要包括工程绩效、工程实施及公众满意等方面的具体指标。在对各项指标评估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评估计算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进行评估。基于生态系统格局指数、生态系统功能指数、生态干扰指数、工程管理成效指数及不同工程类型的个性指标指数,得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进行分级,包括不合格、一般、良好和优秀4个等级,反映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状况。研究可为生态监管要求下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提供指导方法和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监管 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实施成效 评估指标体系
下载PDF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下流域废弃矿山土地整治与产业布设研究——以桂林漓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叶宗达 贺斐 +1 位作者 江凡 吴静 《矿产与地质》 2021年第4期781-785,共5页
针对目前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迫切需求及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面临的良好形势,以桂林市漓江流域废弃矿山为例,对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整治与产业布设进行研究,理清漓江流域废弃矿山土地整治复垦潜力及利用方向。通过对漓江流域内... 针对目前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迫切需求及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面临的良好形势,以桂林市漓江流域废弃矿山为例,对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整治与产业布设进行研究,理清漓江流域废弃矿山土地整治复垦潜力及利用方向。通过对漓江流域内废弃矿山的矿种、开采方式、周边产业情况等社会和自然环境以及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矿山在建设、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程度地破坏土地资源的情况,对该区域待复垦土地进行可行性分析,因地制宜地提出废弃矿山土地整治及产业布设方向,以期为研究区域内废弃矿山复垦工作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修复 废弃矿山 土地整治 产业布设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监管平台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6
作者 向煜 华媛媛 《城市勘测》 2023年第6期16-18,22,共4页
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是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如何有效收集、分析、应用、监管生态保护修复数据成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监管工作的关键问题。本文结合重庆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管理实际情况,综合应用三维GIS可视化... 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是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如何有效收集、分析、应用、监管生态保护修复数据成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监管工作的关键问题。本文结合重庆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管理实际情况,综合应用三维GIS可视化、echarts等技术,建立了重庆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监管系统,充分利用管理生态本底、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果和绩效指标等生态保护修复数据,取得了信息化与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深度融合的效果,并为国土行业、规划行业以及相关行业的项目监管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三维可视化 地理信息系统 数据管理
下载PDF
水利工程河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朱秀迪 成波 +2 位作者 李红清 王小雨 江波 《水利水电快报》 2022年第7期8-14,共7页
水利工程具有防洪、发电、供水、航运等多重效益,但其建设和运行可能带来湿地萎缩、生境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等生态环境问题。系统研究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多目标协同提升的湿地生态保... 水利工程具有防洪、发电、供水、航运等多重效益,但其建设和运行可能带来湿地萎缩、生境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等生态环境问题。系统研究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多目标协同提升的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技术,对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科学研究价值。对国内外水利工程影响下湿地关键修复技术研究进展及湿地保护修复尚存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展望湿地保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以期为受水利工程影响下河湖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保护 生态保护 生态修复 水利工程
下载PDF
基于时空谱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碳汇遥感监测技术框架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丹丹 肖晨超 +2 位作者 魏丹丹 梁树能 魏英娟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9-128,共10页
构建星空地一体化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碳汇遥感监测技术体系是完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碳汇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碳汇遥感监测需求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源遥感大数据在时间维、空间维、光谱维的技... 构建星空地一体化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碳汇遥感监测技术体系是完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碳汇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碳汇遥感监测需求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源遥感大数据在时间维、空间维、光谱维的技术优势,设计了基于时空谱的星空地协同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碳汇遥感监测技术框架,包含观测网络体系、数据体系、产品体系、云服务平台、标准体系、应用体系6大部分,重点分析了技术框架亟需突破的4项关键技术,最后以寻乌废弃稀土矿山环境修复工程区碳汇遥感监测的初步应用为例,阐述体系框架的应用模式和实践效果。文章设计的框架思路可为山水林田湖草等不同尺度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乃至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精准监测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谱 遥感大数据 陆地碳汇 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
下载PDF
探索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海北模式”
9
作者 郑利杰 王波 张笑千 《环境生态学》 2020年第2期14-18,共5页
海北州祁连山区水源涵养功能显著,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自海北州祁连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开展以来,整体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作为国家试点工程,及时总结海北州... 海北州祁连山区水源涵养功能显著,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自海北州祁连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开展以来,整体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作为国家试点工程,及时总结海北州试点项目的经验做法,探索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海北模式”,对于进一步做好试点项目、为青海省乃至全国试点提供借鉴都具有重要意义。总结“海北模式”经验做法,需要做好7个方面,即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顶层设计,注重过程监管,突出生态理念,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综合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北州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保护修复 试点项目 海北模式
下载PDF
区域生态保护修复碳汇潜力评估方法与应用——基于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梁森 张建军 +1 位作者 王柯 刘时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517-3531,共15页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生态系统恢复的有效措施,借助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系统固碳潜力,无疑是土地利用碳减排的新路径。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整治视角,从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质量两个方面评估了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生态系统恢复的有效措施,借助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系统固碳潜力,无疑是土地利用碳减排的新路径。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整治视角,从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质量两个方面评估了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效果,并借助InVEST模型定量化地分析了工程实施前后的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结果如下:(1)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加速了各类生态系统间的相互转化,主要表现为城镇生态系统的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减少;工程区植被覆盖度整体提高,NDVI值平均水平不断上升、高值区逐步扩大,劣质、低质生态系统改造成果显著,陆地生态系统质量有效提升。(2)试点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潜力得到有效改善,工程累积增加碳汇面积22.68%,其中工程实施前期增加碳汇面积18.06%,中后期增加面积4.62%;工程实施后2018年碳汇总量增加32.74 Tg,2020年碳汇总量增加31.28 Tg,年均碳汇潜力的提升约1.24%;工程在增加生态系统质与量、碳汇潜力的巩固与提升上具有显著成效。分析结果表明,生态保护修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项,这也是生态保护修复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基本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 碳汇潜力 “双碳”目标 生态系统碳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