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益解释机能的司法实现——以污染环境罪的司法判定为线索 被引量:50
1
作者 焦艳鹏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8-120,共13页
法益理论解释机能的实现有赖于刑事司法实践中对个案或类罪的法益判定。法益判定的逻辑过程主要包括法益类型识别、法益位阶度量及法益价值量确定。法益类型识别是法益解释机能司法实现的逻辑起点、法益位阶度量是法益解释机能司法实现... 法益理论解释机能的实现有赖于刑事司法实践中对个案或类罪的法益判定。法益判定的逻辑过程主要包括法益类型识别、法益位阶度量及法益价值量确定。法益类型识别是法益解释机能司法实现的逻辑起点、法益位阶度量是法益解释机能司法实现的价值依据、法益价值量度量是法益解释机能司法实现的技术路线。污染环境罪所侵害的实质客体包括生态法益与秩序法益,其中生态法益是该罪侵害的核心实质客体,也是该罪司法判定过程中法益识别与度量的主要对象。人的生态法益是污染环境罪法益位阶度量的首要标准,但在生态文明理念下,其它主体的生态法益也应作为度量标准。生态法益价值量的判定需与人身法益、财产法益进行转化,并应以生态价值评估方法科学确定生态价值的损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益理论 解释论 法益识别 法益度量 生态法益
下载PDF
污染环境犯罪刑事治理模式的理论省思与范式建构 被引量:7
2
作者 房慧颖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71,共9页
《刑法修正案(八)》和《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污染环境罪条文所作的修正,体现出我国环境犯罪治理理念已经从事后惩罚主义转型为事前预防主义。污染环境罪的法益定位、行为构造与罪过形式等三个存在重要争议的问题并非纯粹理论问题,同时... 《刑法修正案(八)》和《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污染环境罪条文所作的修正,体现出我国环境犯罪治理理念已经从事后惩罚主义转型为事前预防主义。污染环境罪的法益定位、行为构造与罪过形式等三个存在重要争议的问题并非纯粹理论问题,同时影响着污染环境罪司法认定。污染环境罪的法益是人类本位的生态法益,犯罪形态为抽象危险犯,主观罪过为故意。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需要刑法机制,而刑法机制和其他法律机制同属法治系统的组成部分,法治系统中各关联要素之间既有功能区分又有价值连接。行政法强调事前的危险防御或风险控制,民法的功能则在于事后的损害填补。建构污染环境罪的刑事治理机制,需要在法秩序统一视野下审视刑法机制与行政法、民法等部门法机制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各部门法的功效,以形成层次分明、轻重有序、宽严适中、效果显著的污染环境犯罪的法律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环境罪 治理理念 生态法益 刑行衔接 刑民共治
下载PDF
风景名胜资源的刑法保护路径:一个三阶的分析框架
3
作者 商玉玺 刘三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220,共9页
最高人民法院第147号指导性案例开辟了以《刑法》第324条第2款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先河,其意义不仅在于裁判思路上的创新,更在于对风景名胜资源刑法保护的再次确认。为了进一步厘定第147号指导性案例审判思维,化解故... 最高人民法院第147号指导性案例开辟了以《刑法》第324条第2款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先河,其意义不仅在于裁判思路上的创新,更在于对风景名胜资源刑法保护的再次确认。为了进一步厘定第147号指导性案例审判思维,化解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在司法认定中的难题,明晰生态环境领域权力和权利、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的边界,采取“对象—行为—法益”的三阶分析框架,构建风景名胜资源的刑法保护路径。在指涉对象的界定层面,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中“风景名胜”资源指涉的是生态景观而非生态景区,以维护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与风景名胜区之间刑法保护的协调性。在“损毁”行为的认定层面,采取“嵌套规制论”的适用理念,以风景名胜资源的“毁坏”为主要标准,以“价值减损”为补充,明确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边界,避免刑事认定的过分严厉。在法益价值重述层面,采取“1+X”模式归纳风景名胜资源的法益价值特征:其中“1”指代风景名胜资源的基础的、原始的生态法益特征,“X”指代风景名胜资源作为自然、人文遗产所蕴含的文物法益属性,其下又分为生物法益价值、启智法益价值、审美法益价值与经济法益价值。不同的法益价值类型对“严重损毁”的刑事认定有不同意义。具体而言,风景名胜资源的生态法益、生物法益、启智法益(科学研究价值)遭受“毁灭”,启智法益(科普价值)、审美法益受到“价值减损”,是刑法启动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条件;风景名胜资源的经济法益不影响刑事违法性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名胜资源 刑事保护 生态景观说 文物法益 生态法益
下载PDF
非法占用草原犯罪的实证分析与立法检视
4
作者 卫迎杰 魏华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0-1027,共8页
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草原资源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出台,非法占用草原犯罪的刑事处罚有了具体的法律指导。本研究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非法占用草原犯罪的行为类型、裁判结果、量刑因素、减刑情节等司法现状进... 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草原资源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出台,非法占用草原犯罪的刑事处罚有了具体的法律指导。本研究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非法占用草原犯罪的行为类型、裁判结果、量刑因素、减刑情节等司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非法占用草原犯罪存在犯罪行为类型不均衡、犯罪构成要件认定模糊、裁判量刑较为随意的问题。研究认为其原因在于立法层面对草原生态法益重视不足、犯罪构成要件不够明确、刑罚档次缺乏区分度、刑罚手段过于传统4个方面。故研究提出相关立法建议:设置独立罪名;统一定罪标准,明确“大量毁坏”内涵;细化法定刑档次;设置多元化刑罚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占用草原 大量毁坏 生态法益 量刑 定罪标准 罪刑相适应 刑罚辅助性措施
下载PDF
污染环境罪量刑特征及影响因素规范化的实证建构——基于2014—2022年全国1832份判决书的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博文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5-107,180,共14页
生态环境损害的认定是污染环境罪定罪量刑的重要环节,因而污染环境罪的行政从属性与生态法益保护的复杂性,导致刑罚适用与量刑标准方面存在诸多差异。通过回望中国新时代环境治理十年来的发展成效,选取中国《环境保护法》修订后,及《刑... 生态环境损害的认定是污染环境罪定罪量刑的重要环节,因而污染环境罪的行政从属性与生态法益保护的复杂性,导致刑罚适用与量刑标准方面存在诸多差异。通过回望中国新时代环境治理十年来的发展成效,选取中国《环境保护法》修订后,及《刑法修正案(八)》实施以后,全国2014—2022年1832份污染环境罪案件刑事判决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污染环境犯罪案件严重程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过往环境行政处罚对量刑的影响逐渐减小,而生态环境损害程度对量刑的影响逐渐增大。在经济发达地区,共同犯罪的主犯罚金数额较大,刑期较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与此相反。过往环境行政处罚可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损害修复措施与缓刑的适用率。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污染环境罪案件中的量刑应当规范化,实现“司法正义”与“生态正义”统合的良法善治,揭示生态损害赔偿的重要作用,完善污染环境案件中的量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环境罪 行政从属性 生态法益 生态损害赔偿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下载PDF
生态法益保护与污染环境犯罪的多元治理 被引量:1
6
作者 戴洁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4-103,共10页
我国刑法保护的生态法益是一种关系性、整全性的法益。在理解生态法益时,应当着眼于生态利益与生活利益的融合,个体权益与集体权益的重构,公民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统合。在法益形态的认识上,重心不能全然放在个体利益抑或集体利益角度,而... 我国刑法保护的生态法益是一种关系性、整全性的法益。在理解生态法益时,应当着眼于生态利益与生活利益的融合,个体权益与集体权益的重构,公民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统合。在法益形态的认识上,重心不能全然放在个体利益抑或集体利益角度,而应该从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互构,建立污染环境罪认定的多元入罪根据。污染环境犯罪的治理效果与国家发展战略优化、经济生产方式调整、社会生活方式转变等结构性因素转型紧密关联。在国家与社会的加速转型期,污染环境犯罪治理面临着诸多困境,需要在转型过程中持续传导新发展战略的价值理念,健全污染环境犯罪治理的法律规范及行政监管机制,提升社会公众参与污染环境犯罪治理程度,并调动充分的市场调节资源等实现多元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态法益 污染环境 犯罪治理 多元治理
下载PDF
法益概念的扩张与生态刑法的重构 被引量:4
7
作者 邓国良 石聚航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7-103,共7页
社会利益价值的多元化导致法益概念的日渐扩展,生态法益成为新的法益类型,但并不必然意味着应当在刑法中改变现行基本体系和结构另起炉灶。为彰显生态刑法的重要性,生态犯罪的刑法体系应当以现行《刑法》第六章第6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社会利益价值的多元化导致法益概念的日渐扩展,生态法益成为新的法益类型,但并不必然意味着应当在刑法中改变现行基本体系和结构另起炉灶。为彰显生态刑法的重要性,生态犯罪的刑法体系应当以现行《刑法》第六章第6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为基本体例。以风险防控为分析工具,改变生态刑法人本中心的价值观,重估生态在刑法法益中的独立意义。在生态犯罪的罪量认定标准上,通过弹性的罪量标准设计,建构多维的评价标准,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未被明确列举的危害行为处罚间隙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益 生态 生态刑法 生态法益 罪量标准
下载PDF
实质法益观下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的限缩解释
8
作者 刘路路 吴林生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26-31,共6页
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行为对象范围不明、行为方式认定标准不清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本罪长期存在秩序法益观与实质法益观之争。在实质法益观的指导下,本文将本罪的法益界定为珍贵、稀有植物的自然生态法益,在此基础... 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行为对象范围不明、行为方式认定标准不清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本罪长期存在秩序法益观与实质法益观之争。在实质法益观的指导下,本文将本罪的法益界定为珍贵、稀有植物的自然生态法益,在此基础上对犯罪对象与行为方式作出限缩性解释,将违反行政法规定但没有实质侵害本罪法益的行为进行出罪化处理。这既是本罪立法目的的内在要求,又是贯彻刑法补充性理念的必然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质法益观 生态法益 限缩解释 行为对象 行为方式
下载PDF
盗挖黑土地行为的法益整合与刑法规制
9
作者 陈禹衡 《中国不动产法研究》 2022年第1期68-88,共21页
盗挖黑土地行为严重破坏农业生产,但是因为黑土地保护法益的定义不清以及罪名选择上存在争议,导致现有的刑法规制措施适用效果欠佳。黑土地自身生态脆弱且难以恢复,并和其他生态系统联系紧密,所以需要加强对黑土地生态法益的刑法保护。... 盗挖黑土地行为严重破坏农业生产,但是因为黑土地保护法益的定义不清以及罪名选择上存在争议,导致现有的刑法规制措施适用效果欠佳。黑土地自身生态脆弱且难以恢复,并和其他生态系统联系紧密,所以需要加强对黑土地生态法益的刑法保护。基于绿色原则的指引,黑土地生态法益是指确保黑土地能够持续生产,在自然系统中保持稳定态势,和人类社会保持协调发展的环境利益,并与秩序法益、财产法益共同构成黑土地的保护法益。针对盗挖黑土地行为,刑法规制的罪名选择应该基于不同保护法益进行类型化区分,保护秩序法益适用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保护财产法益需要在盗窃罪和破坏生产经营罪中想象竞合选择盗窃罪,保护生态法益则适用污染环境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地 农用地犯罪 绿色原则 生态法益 积极刑法观
下载PDF
生态法益与我国传统刑法的现代化 被引量:30
10
作者 黄锡生 张磊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4-58,共5页
环境问题的频频爆发对现代法治提出了挑战,刑法作为最后的保障法因其坚持"国家—个人—社会"的三元利益结构而广受诟病。生态法益作为环境危机形势下刑法现代化应当追求的重要价值,应当成为刑法法益四元利益结构的重要部分,... 环境问题的频频爆发对现代法治提出了挑战,刑法作为最后的保障法因其坚持"国家—个人—社会"的三元利益结构而广受诟病。生态法益作为环境危机形势下刑法现代化应当追求的重要价值,应当成为刑法法益四元利益结构的重要部分,以满足环境刑法体系、利益结构及刑法保障属性的要求。在此前提下,应当扩展刑法保护的理念,延伸其保护对象,扩充环境犯罪类型,进而细化相应的量刑及处罚的标准。生态法益的提出给传统刑法的理念、模式带来挑战的同时,其融入也为刑法的现代化变革提供了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法益 刑法 现代化
下载PDF
风险社会环境犯罪治理模式的调整与补充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吴何奇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6-103,共8页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种“后发外生型”的社会转型往往让风险与矛盾聚集。环境风险是最具典型性的风险,以法治的方式防控环境风险、治理环境犯罪是结合道路实践与理论创新的理性逻辑。环境犯罪治理模式的调整是以肯定刑罚治...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种“后发外生型”的社会转型往往让风险与矛盾聚集。环境风险是最具典型性的风险,以法治的方式防控环境风险、治理环境犯罪是结合道路实践与理论创新的理性逻辑。环境犯罪治理模式的调整是以肯定刑罚治理环境犯罪具有合理性为前提,针对环境犯罪刑罚中自由刑与罚金刑的不足而做出的改进;同时,环境犯罪治理模式的补充侧重于受损环境的恢复,以期实现惩罚与恢复的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风险 生态法益 刑罚 恢复性司法
下载PDF
“美丽中国”的实现迫切需要对环境犯罪匹配生态修复责任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万洪 胡馨予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7-83,共7页
生态修复责任是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以下简称环境犯罪)的必然责任,它与刑罚威吓共同发挥着矫正环境犯罪的功能。我国《刑法》未明文规定环境犯罪人应承担生态修复责任,在现有法律框架之内为其找到适用依据成为规制环境犯罪绕不开的难题... 生态修复责任是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以下简称环境犯罪)的必然责任,它与刑罚威吓共同发挥着矫正环境犯罪的功能。我国《刑法》未明文规定环境犯罪人应承担生态修复责任,在现有法律框架之内为其找到适用依据成为规制环境犯罪绕不开的难题。《刑法》第三十六条“赔偿经济损失”、第三十七条“赔偿损害”具有多重语义,在环境犯罪案件语境中它们暗含生态修复责任。如此,就锁定了生态修复责任在《刑法》中的位置。为环境犯罪规制匹配生态修复责任,将为“美丽中国”的实现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 环境犯罪 生态法益 生态修复 赔偿损失
下载PDF
农地生态价值保护的刑法机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嵩誉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1-90,共10页
生态价值是农地的重要价值形态,而我国现行《刑法》之"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保护的主要是农地的经济价值而非生态价值。这种单一的价值选择已经严重滞后于保护农地生态价值的现实需求。刑法是保护农地生态价值的最后一道屏障,... 生态价值是农地的重要价值形态,而我国现行《刑法》之"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保护的主要是农地的经济价值而非生态价值。这种单一的价值选择已经严重滞后于保护农地生态价值的现实需求。刑法是保护农地生态价值的最后一道屏障,我国应该建构独立的农地生态价值保护体系,从立法技术上实现农地生态价值保护的专门化、类型化和可测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生态价值 生态法益 生态犯罪
原文传递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中生物多样性刑法保护论纲 被引量:4
14
作者 曹波 李沁尧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49-160,共12页
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具有重大突出的时代意义。生物多样性内含珍贵的生态价值以及独特的时代价值,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应包含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当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具有重大突出的时代意义。生物多样性内含珍贵的生态价值以及独特的时代价值,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应包含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当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然超过生态自我修复的最大限度,生物多样性正在不断减少。刑法作为管理和保护环境资源的后盾性机制和底限性方法,仍然存在打击力度不足、保护范围较窄、处罚方法匮乏等制度性缺憾。改进和完善生物多样性刑法保护体系,应当支持引进生态法益理论,树立现代修复理念,以生态受损程度为标准,扩大生物多样性保护范围,并契合生态保护要求,把恢复和补救被破坏的生态资源当做刑法保护的终极目的,同时强化法律体系内部联动性,以期更好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生物多样性 生态法益 刑法保护
下载PDF
生态安全视域下盗伐林木犯罪防控对策研究——基于302份判决书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智 刘洪广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8-32,94,共6页
为有效遏制持续高发的盗伐林木犯罪态势和构建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防控对策,运用实证分析法对302份盗伐林木罪一审判决书进行研究,得出:犯罪主体方面以青壮年男性农民为主,初中以下学历居多;犯罪主观方面以牟利和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为主;... 为有效遏制持续高发的盗伐林木犯罪态势和构建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防控对策,运用实证分析法对302份盗伐林木罪一审判决书进行研究,得出:犯罪主体方面以青壮年男性农民为主,初中以下学历居多;犯罪主观方面以牟利和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为主;犯罪客观方面为盗伐幼树案件较少,盗伐林木平均立木蓄积“数量巨大”,但刑罚“轻刑化”现象突出。建议:从认识上转变“重经济价值轻生态价值”的林木价值观,从政策上推进林业生态扶贫工作,从立法上确立刑法生态法益,通过多维度的防控对策来保护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盗伐林木罪 判决书 轻刑化 生态扶贫 生态法益
下载PDF
论生态主义视域下刑事法的发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焦艳鹏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43-50,共8页
刑事手段介入生态环境领域非常必要,在生态主义视域下对刑事法的发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指出了生态刑事法与环境刑法的差异,并界定了生态刑事法律关系与生态刑事法律责任。在此基础上,笔者指出了生态刑事法学的三大理论难点问题,即... 刑事手段介入生态环境领域非常必要,在生态主义视域下对刑事法的发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指出了生态刑事法与环境刑法的差异,并界定了生态刑事法律关系与生态刑事法律责任。在此基础上,笔者指出了生态刑事法学的三大理论难点问题,即因果关系问题、归责原则问题、犯罪形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主义 生态刑事法 环境犯罪 生态法益
下载PDF
生态法益理念下环境刑事政策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弟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4-6,21,共4页
在环境时代下,环境刑事政策应当坚持从严。然而我国既有的从严惩处的环境刑事政策缺乏正确法益理念,导致大量环境犯罪得不到追究,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因此,在环境刑法中引入生态法益观势在必行。为遏制环境犯罪,必须厘清法益顺位问题... 在环境时代下,环境刑事政策应当坚持从严。然而我国既有的从严惩处的环境刑事政策缺乏正确法益理念,导致大量环境犯罪得不到追究,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因此,在环境刑法中引入生态法益观势在必行。为遏制环境犯罪,必须厘清法益顺位问题,环境犯罪的客观构成要件应当进一步提前,主观责任主义应当适当变通,同时配置合理的刑罚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法益 环境犯罪 刑事政策
下载PDF
近18年来非法破坏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资源案件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晋海 张静 《林业调查规划》 2016年第3期45-50,共6页
为了保护我国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资源,有力地打击犯罪,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1995—2014年237件破坏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资源案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破坏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资源的犯罪主要发生在经济水平发展较低但是动物比较丰富... 为了保护我国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资源,有力地打击犯罪,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1995—2014年237件破坏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资源案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破坏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资源的犯罪主要发生在经济水平发展较低但是动物比较丰富的西南部地区;当事人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意识较弱;犯罪目的在于猎杀或者贩卖、运输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资源以获得经济利益;量刑过程中,罚金自由裁量度大,刑罚较轻,缓刑适用情况居多。提出了相应建议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犯罪 珍贵、濒危野生动物 实证分析 犯罪规律 生态法益
下载PDF
中德环境污染犯罪立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吴献萍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1-176,共6页
环境污染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种环境犯罪类型,德国在这方面的立法较为先进。通过比较中德环境污染犯罪的立法,可以为我国的立法完善带来启示。为了有效预防、惩治环境污染犯罪,我国有必要借鉴德国立法经验,在环境污染犯罪法... 环境污染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种环境犯罪类型,德国在这方面的立法较为先进。通过比较中德环境污染犯罪的立法,可以为我国的立法完善带来启示。为了有效预防、惩治环境污染犯罪,我国有必要借鉴德国立法经验,在环境污染犯罪法律规定模式、保护法益、主客观成罪条件、证明方法及处罚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犯罪 "生态环境"法益 危险犯 因果关系推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