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鲟产卵栖息地的生态需水量 被引量:28
1
作者 班璇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5,共9页
分析了葛洲坝坝下中华鲟产卵场近20年的水文资料和实测的产卵场地形和水力数据,通过Tennant法计算得到了不同栖息地状况下的生态需水量范围,其最佳范围为7800~13000m3/s。随后采用IFIM法,同时考虑中华鲟对栖息地流速、水深、底质的喜好... 分析了葛洲坝坝下中华鲟产卵场近20年的水文资料和实测的产卵场地形和水力数据,通过Tennant法计算得到了不同栖息地状况下的生态需水量范围,其最佳范围为7800~13000m3/s。随后采用IFIM法,同时考虑中华鲟对栖息地流速、水深、底质的喜好性,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中华鲟产卵场水动力模拟结果计算了不同流量边界条件下的适宜栖息地面积,从而得到中华鲟产卵时生态需水量范围为5000~15000m3/s,随后利用各年实测的中华鲟产卵日的流量数据验证了该结果。计算结果还表明,当水流只通过葛洲坝大江电厂和二江电厂时,产卵场适宜栖息地面积比其它几种工况大;且同流量下基于1999年地形得出的适宜栖息地面积远大于基于2003年地形得出的适宜栖息地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量 TENNANT法 IFIM法 中华鲟 栖息地适宜度指数 适宜栖息地面积
下载PDF
基于麦穗鱼生境模拟的渭河宝鸡段生态基流估算 被引量:9
2
作者 侯昕玥 徐宗学 +1 位作者 任梅芳 殷旭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2-368,共7页
生境模拟法是水力学方法的进一步发展,该方法考虑了生物因素,选取水文因子,应用水动力模型模拟计算生态基流.基于河道内流量增加法(IFIM)原理,本文使用HEC-RAS水动力模型,以渭河宝鸡段林家村水文站至魏家堡水文站之间70km河段为研究对... 生境模拟法是水力学方法的进一步发展,该方法考虑了生物因素,选取水文因子,应用水动力模型模拟计算生态基流.基于河道内流量增加法(IFIM)原理,本文使用HEC-RAS水动力模型,以渭河宝鸡段林家村水文站至魏家堡水文站之间70km河段为研究对象进行水力模拟;同时选取麦穗鱼为指示物种,考虑生境中流速和水深2个水文因子,绘制生境适宜性曲线,结合水力模拟结果计算得出麦穗鱼的生境可利用面积(AHU),进一步得到流量与生境可利用面积(Q-AHU)关系曲线,曲线第一个转折点对应的流量为生态基流,最高点为最适宜流量.计算结果显示:为保证麦穗鱼生存,渭河宝鸡段所需的生态基流量为10m^3·s^-1;为使麦穗鱼更好地生活繁殖,所需的最适生态流量为20m^3·s^-1;分别占多年(1961-1986年)平均流量的13.4%和2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基流 生境模拟法 HEC-RAS模型 麦穗鱼 生境适宜性
下载PDF
基于水文学法的生态流量适宜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渔亨 晁立强 +2 位作者 王远坤 李然 王远铭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08,124,共9页
水资源开发利用改变了河流天然水文情势,影响了河流生态环境,提供适宜的生态流量对保障河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径流非一致性及数据冗余,运用M-K检验法、累积距平法、PCA-IHA指标体系等能更准确地判断河流水文情势的改变程度;基... 水资源开发利用改变了河流天然水文情势,影响了河流生态环境,提供适宜的生态流量对保障河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径流非一致性及数据冗余,运用M-K检验法、累积距平法、PCA-IHA指标体系等能更准确地判断河流水文情势的改变程度;基于生态流量计算的水文学法,建立了完整的生态流量适宜性评价体系,提出了阈值区间保证率、偏差指数、达标率等3个评价指标,并综合成适宜性指数这一综合指标,在赣江干流进行应用。结果表明:①赣江干流1960~2015年的水文情势改变度较低,变异点为1991年;②各水文学法在所提出的评价指标中各有优劣,且适宜性指数差异较大,说明该评价体系可以较好地筛选出对研究区域适用的计算方法,其中赣江干流最适宜的为逐月频率法,适宜性指数为0.8。研究成果可为完善生态流量适宜性评价体系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适宜性评价 水文学法 水文情势 赣江
下载PDF
鄱阳湖生态流量适宜性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罗兴 肖潇 +1 位作者 周冰逸 钱宝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7期93-98,104,共7页
近年来,鄱阳湖呈现出枯水期提前且持续时间延长的趋势,研究鄱阳湖生态流量需求是否得到满足至关重要。以鄱阳湖为研究对象,基于湖口水文站1950~2020年的资料数据,采用频率曲线法计算鄱阳湖年内生态流量,并从流量变化、持续时间和发生时... 近年来,鄱阳湖呈现出枯水期提前且持续时间延长的趋势,研究鄱阳湖生态流量需求是否得到满足至关重要。以鄱阳湖为研究对象,基于湖口水文站1950~2020年的资料数据,采用频率曲线法计算鄱阳湖年内生态流量,并从流量变化、持续时间和发生时间等方面构建了月流量偏差率、月生态流量满足度和月均生态流量适宜度3个生态流量适宜性评价指标,将这3个指标转换为一个综合指标对典型丰水年(2016年)、平水年(1997年)和枯水年(2004年)鄱阳湖的生态流量适宜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①鄱阳湖生态流量呈单峰型季节变化趋势,谷值出现在12月份,为621.61 m^(3)/s,峰值出现在6月份,为4559.36 m^(3)/s,是谷值生态流量的7倍多。②在典型丰水年(2016年),鄱阳湖的生态流量适宜性综合指标为0.92~0.97,共有12个月的健康等级为“极佳”,实际径流量能够较好地满足生态流量的需求。③在典型平水年(1997年),适宜性综合指标最高为0.99,最低为0.73,共有11个月的健康等级为“极佳”,健康状态较为可观。④在典型枯水年(2004年),综合指标为0.39~0.99,鄱阳湖有2个月的健康等级达到“中等”或“差”,处于较差的健康状态。研究深入分析了鄱阳湖在不同典型年下的湖泊健康水平,突出了气候变化对湖区生态流量安全的潜在威胁,进而强调生态流量调控的紧迫性,为鄱阳湖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适宜性 频率曲线法 湖口水文站 鄱阳湖
下载PDF
基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同演变的生态流量阈值适宜性研究
5
作者 王钰 张翔 +3 位作者 闫少锋 刘浩源 邓梁堃 付湘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5,65,共10页
针对天门河-汉北河流域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用水矛盾突出、水生态退化及经济社会发展受限等问题,基于水系统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模型,从系统层面研究河道内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应用情景模拟法... 针对天门河-汉北河流域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用水矛盾突出、水生态退化及经济社会发展受限等问题,基于水系统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模型,从系统层面研究河道内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应用情景模拟法,考虑高效节水、再生水利用率提高等调控措施及未来天然来水的不确定性,设置9种情景模拟2022—2035年研究区高、中、低3种生态流量阈值下的水资源供需及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结果表明:高效节水和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均有利于缓解因生态流量阈值增大而引起的区域水资源用户间的冲突问题;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分析,建议研究区丰水年(P=25%)生态流量阈值设置为年径流量的30%~50%,平水年(P=50%)和枯水年(P=75%)生态流量阈值设置为年径流量的10%~30%;增大生态流量阈值的同时应采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调控措施。研究结果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协同演化机制出发分析河流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为复杂水资源系统的优化运行与科学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统 “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 生态流量阈值 适宜性 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西藏湘河水利枢纽工程对黑颈鹤夜宿地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旭航 杨乐 +4 位作者 缪宁 许高金 施家月 郭坚 王建威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45,共5页
在对黑颈鹤的夜宿地特性调查和河道水文情势模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水位、沙洲宽等一系列生境特性指标,研究了西藏湘河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造成的湘河水文情势变化对黑颈鹤夜宿地的影响。结果表明:若湘河水利枢纽工程按照近自然的流量过程下... 在对黑颈鹤的夜宿地特性调查和河道水文情势模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水位、沙洲宽等一系列生境特性指标,研究了西藏湘河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造成的湘河水文情势变化对黑颈鹤夜宿地的影响。结果表明:若湘河水利枢纽工程按照近自然的流量过程下泄,湘河河口黑颈鹤理想夜宿地的生态适宜性将不会出现显著变化,对黑颈鹤的夜宿影响不大;若下泄流量进一步减小,则可能出现夜宿地生境大幅减少的情况。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应尽可能保障枯水时段生态流量下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情势 生态流量 生态适宜性 模拟分析 湘河水利枢纽 黑颈鹤夜宿地 西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