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5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 被引量:323
1
作者 卢云亭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06-112,共7页
本文提出了生态旅游的完整定义,从范城上的自然性、层次上的高品位性、利用上的可持续性以及内容上的专业性等四个方面论述了生态旅游的基本特征,同时,对旅游从业者和从游者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应作出的奉献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一系... 本文提出了生态旅游的完整定义,从范城上的自然性、层次上的高品位性、利用上的可持续性以及内容上的专业性等四个方面论述了生态旅游的基本特征,同时,对旅游从业者和从游者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应作出的奉献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生态旅游管理的对策,展示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生态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
下载PDF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设计及其支撑体系构建 被引量:228
2
作者 任保平 张倩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6-34,共9页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也是推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区域。立足于黄河流域的发展状况,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应推动分类发展、协同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依据“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也是推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区域。立足于黄河流域的发展状况,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应推动分类发展、协同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依据“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应以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从分类发展、协同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五个维度出发推动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完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规划、法律制度、空间管控、体制机制等战略支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
下载PDF
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 被引量:100
3
作者 程慧 徐琼 郭尧琦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33-240,共8页
生态环境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既是生态环境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环境保护的根本动力。文章基于我国2007—2016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构建旅游资源—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环境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既是生态环境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环境保护的根本动力。文章基于我国2007—2016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构建旅游资源—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分析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演变情况。结果表明:①2007—2016年全国总体的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耦合度主要位于拮抗阶段,耦合水平较低,时序演变不明显。②全国总体耦合协调度主要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后期提升至高度耦合协调阶段,协调水平仍有待提升,二者均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良好态势。③从空间分异来看,我国省域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分布集中,空间演变不明显,耦合度西北地区陷入“低谷”,其他地区均匀发展,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东—中—西阶梯式递减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开发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全域旅游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保护
原文传递
我国绿色发展萌芽、起步与政策演进:若干阶段性特征观察 被引量:88
4
作者 王海芹 高世楫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26,共21页
我国对绿色发展的认识,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自然自发到自觉自为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理念,历经了环境污染末端治理、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等不同的阶段。相... 我国对绿色发展的认识,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自然自发到自觉自为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理念,历经了环境污染末端治理、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等不同的阶段。相应的政策目标、立法体系、政策工具也随之调整,向着有利于弥合发展理念和政策行动之间鸿沟的方向演进,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公众在绿色发展进程中的责任格局不断优化,政策调整范围从生产领域向消费、流通领域扩展。当前激励约束并重的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已形成,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真正实现了落地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理念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生态保护红线及其划定关键问题浅析 被引量:74
5
作者 蒋大林 曹晓峰 +3 位作者 匡鸿海 蔡满堂 黄艺 尹春燕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55-1764,共10页
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制度创新,目前已上升为国家生态保护的重要战略,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维护中国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目前中国生态保护红线的研究和划定工作尚... 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制度创新,目前已上升为国家生态保护的重要战略,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维护中国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目前中国生态保护红线的研究和划定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此背景下,本文梳理了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和内涵,概述了生态保护红线的研究现状,就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归纳,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各个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时应考虑的关键生态功能和生态敏感性,就划定指标体系和方法等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中国区域尺度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中的关键问题及对应的初步建议,为中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全面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环境保护 生态安全
原文传递
土地整理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宏观管理对策 被引量:65
6
作者 魏秀菊 胡振琪 何蔓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127-130,共4页
该文阐述了土地整理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实行生态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详细分析了土地整理中的未利用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及耕地综合利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提出土地整理宏观管理对策。为了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实现增加耕地面积的目标,需... 该文阐述了土地整理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实行生态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详细分析了土地整理中的未利用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及耕地综合利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提出土地整理宏观管理对策。为了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实现增加耕地面积的目标,需重点开展土地复垦及耕地综合开发利用,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要慎重,只能在适宜条件下,科学合理地适度开发;并提出在土地整理管理中通过加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达到重视生态环境影响,重视土地整理对生态景观的影响,加强生态保护的目的。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土地整理中的环境保护意识,并对宏观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土地复垦 未利用地开发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环境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67
7
作者 黄巧云 田雪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10-15,共6页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然而由于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亟待解决。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了当前农村地区土壤、水体和大气污染现状,认为农村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农业面源污染、生活垃圾污染、乡镇企业...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然而由于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亟待解决。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了当前农村地区土壤、水体和大气污染现状,认为农村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农业面源污染、生活垃圾污染、乡镇企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等4个方面,提出了整治农村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环境的对策: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提高农民环境保护及维权意识,加快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保技术的创新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农村生态环境 环境污染 环境保护
下载PDF
矿产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 被引量:59
8
作者 原振雷 肖荣阁 +2 位作者 李明立 朱嘉伟 徐莉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05年第1期40-44,共5页
矿产资源开发给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影响。矿山剥离废矿石和脉石堆、矿山选矿废石、尾矿、冶炼熔渣、矿山酸性排水、土壤重金属元素、河流及其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大气污染等都极大地影响了矿山地质环境、周边及其下游生态系统。... 矿产资源开发给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影响。矿山剥离废矿石和脉石堆、矿山选矿废石、尾矿、冶炼熔渣、矿山酸性排水、土壤重金属元素、河流及其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大气污染等都极大地影响了矿山地质环境、周边及其下游生态系统。地质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有效、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减轻对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生态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开发 地质环境 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
下载PDF
近十年生态工程在中国的进展 被引量:43
9
作者 颜京松 王如松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8,20,共9页
我国生态工程近 1 0多年有进一步发展 ,研究和应用对象扩展为社会 -经济 -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目标明确为可持续发展 ,从追求一维的经济增长或环境与自然保护 ,走向富裕、健康、文明三维一体的复合生态繁荣。在充实“整体、协调、循环、... 我国生态工程近 1 0多年有进一步发展 ,研究和应用对象扩展为社会 -经济 -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目标明确为可持续发展 ,从追求一维的经济增长或环境与自然保护 ,走向富裕、健康、文明三维一体的复合生态繁荣。在充实“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的生态工程原理和生态控制论的基础上 ,总结出生态工程设计的 8项原则。方法论发展为从物理过程的量化走向生态过程的序化 ,从工程结构的优化走向生态格局的进化 ,从机器的人工智能走向人的生态智能。技术路线发展了硬件、软件、心件耦合 ;多学科、多技术的系统组合 ;调控复合生态系统全生态过程 ;寓环境保护于生产和消费中 ,寓废弃物处理于利用中 ;结构和功能纵横耦合成食物链网式、生命周期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程 生态技术 生态产业 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
下载PDF
新疆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治理 被引量:44
10
作者 樊自立 胡文康 +3 位作者 季方 王让会 马英杰 马映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98-303,共6页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新疆生态环境发生的不利变化为:河流缩短,湖泊萎缩或干涸,水质盐化,天然植被衰败,野生动物减少,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不断扩大。在西部大开发中,若不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将难以实现可...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新疆生态环境发生的不利变化为:河流缩短,湖泊萎缩或干涸,水质盐化,天然植被衰败,野生动物减少,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不断扩大。在西部大开发中,若不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将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生态环境 保护治理 土地荒漠化 森林 野生动物 水质盐化 盐渍化
下载PDF
生态足迹方法及其在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1
作者 梁勇 成升魁 闵庆文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21-824,共4页
在分析生态足迹方法原理的基础上 ,根据生态足迹方法 ,估算了 2 0 0 2年北京市城市交通的生态足迹 .结果表明 :私家车的总生态足迹是公共汽车的总生态足迹的 5 .67倍 .说明私家车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和压力最为严重 .从城市交通土地利用类... 在分析生态足迹方法原理的基础上 ,根据生态足迹方法 ,估算了 2 0 0 2年北京市城市交通的生态足迹 .结果表明 :私家车的总生态足迹是公共汽车的总生态足迹的 5 .67倍 .说明私家车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和压力最为严重 .从城市交通土地利用类型分析表明 :各类交通工具的林地生态足迹和能源用地的生态足迹在总生态足迹中居主导地位 ,分别约占 5 0 % .据此得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生态足迹 环境保护
下载PDF
“十四五”煤炭行业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发展路径分析 被引量:47
12
作者 杨方亮 许红娜 《中国煤炭》 2021年第5期73-82,共10页
通过梳理煤炭生产和产业布局的变化,总结归纳了“十三五”期间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对矿区生态环境影响的变化情况。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了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并指出目前存在的煤矿区生态环境欠账依然较多、资源综合利用... 通过梳理煤炭生产和产业布局的变化,总结归纳了“十三五”期间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对矿区生态环境影响的变化情况。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了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并指出目前存在的煤矿区生态环境欠账依然较多、资源综合利用面临困境、生态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资金投入不足等主要问题;从“双碳”目标的影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及能源结构调整等方面,阐述了我国煤炭行业“十四五”期间所面临的形势及其相关要求,提出“十四五”时期煤炭行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的路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生产 产业布局 生态环境保护 资源综合利用 绿色开发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总体框架及其取向 被引量:45
13
作者 王海芹 高世楫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34,共20页
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发展和完善,有助于提高生态环境数据质量、改善政府公信力、增强生态文明制度执行效果。随着改革深入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开始凸显:统筹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部署难以落地;政府简政放权... 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发展和完善,有助于提高生态环境数据质量、改善政府公信力、增强生态文明制度执行效果。随着改革深入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开始凸显:统筹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部署难以落地;政府简政放权和发展环境监测市场面临"两难困境":既要依靠社会监测力量又困于社会监测力量薄弱,既要稳定政府监测队伍又困于激励机制不足,政府数据的公信力仍不足。下一步要在制定环境监测条例、为部门生态环境监测协作提供机构和机制保障、加强政府对生态环境监测市场引导和监管、重塑人员激励机制等方面重点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监测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洞庭湖生态环境的演变、问题及保护措施 被引量:41
14
作者 谢永宏 王克林 +2 位作者 任勃 杨刚 李峰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7-681,共5页
从水域面积、水文环境、水环境质量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方面阐述了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了当前洞庭湖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及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开展绿化工程、加强蓄洪能力建设、调整湖区产业结构、控制污染&qu... 从水域面积、水文环境、水环境质量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方面阐述了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了当前洞庭湖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及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开展绿化工程、加强蓄洪能力建设、调整湖区产业结构、控制污染"等综合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及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生态环境 生态保护
下载PDF
矿区生态环境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3
15
作者 陶家元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55-362,共8页
有色金属矿山具有金属元素排放量大、浓度高、流失多,成分复杂多样,环境污染较严重的特点,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有色金属矿山生态环境的改善,必须强化环保工作的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控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有色金属矿山具有金属元素排放量大、浓度高、流失多,成分复杂多样,环境污染较严重的特点,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有色金属矿山生态环境的改善,必须强化环保工作的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控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切实增加环境保护费用的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 环境管理
下载PDF
神东矿区绿色开采技术 被引量:39
16
作者 杨俊哲 陈苏社 +3 位作者 王义 高登云 侯志成 李强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4-39,共6页
神东矿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采用传统开采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修复性的影响,为解决这一尖锐矛盾,通过生产实践与技术创新,提出了主动型生态环境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即采前生态防护功能圈构建技术、采中矿井清洁开采技术、采... 神东矿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采用传统开采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修复性的影响,为解决这一尖锐矛盾,通过生产实践与技术创新,提出了主动型生态环境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即采前生态防护功能圈构建技术、采中矿井清洁开采技术、采后生态系统修复与功能优化技术体系,在矿区生产规模超过2亿t的同时,使矿区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该技术体系是生态脆弱区煤炭资源高强度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途径,实现了矿区绿色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东矿区 绿色开采 清洁开采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修复
下载PDF
全域旅游视角下环洞庭湖城市旅游竞争力及区域合作 被引量:39
17
作者 熊鹰 张茜 +2 位作者 侯珂伦 尹建军 黄利华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11-219,共9页
区域旅游发展存在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全域旅游是提升旅游竞争力,促进区域旅游合作以及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模式。文章从全域旅游视角出发,选取旅游业绩、旅游资源、旅游支撑三个方面共28个指标构建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 区域旅游发展存在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全域旅游是提升旅游竞争力,促进区域旅游合作以及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模式。文章从全域旅游视角出发,选取旅游业绩、旅游资源、旅游支撑三个方面共28个指标构建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环洞庭湖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环洞庭湖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和条件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环洞庭湖旅游发展与合作的策略。结果表明:环湖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发展水平差异显著,且整体效益不明显;虽然环洞庭湖全域具有旅游资源、社会经济基础和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的优势,但存在地区旅游发展整体规划有待增强、产品结构不合理、旅游资源同质性较突出等问题。加快推进环洞庭湖全域旅游发展,应加强区域合作,着力构建“一圈三带四组团”旅游发展新格局,提升环洞庭湖旅游整体品牌形象,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加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旅游 环洞庭湖城市 旅游综合竞争力 合作机制 休闲度假 生态环境保护 旅游品牌
原文传递
“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方向和任务研究 被引量:38
18
作者 刘峥延 毛显强 江河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19年第3期40-45,共6页
立足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现实形势和发展趋势,本文判断在“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将走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峰值期,但继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边际成本会上升。此外,“十四五”时期也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主次要矛盾转化期、经... 立足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现实形势和发展趋势,本文判断在“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将走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峰值期,但继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边际成本会上升。此外,“十四五”时期也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主次要矛盾转化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阶段性和区域性分异并存期。基于此,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和实施“两步走”战略的总体部署,进一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本文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线和原则,以及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的路径和重大工程,以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
下载PDF
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政策研究 被引量:37
19
作者 董战峰 周佳 +4 位作者 毕粉粉 宋祎川 张哲予 彭忱 赵元浩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21年第1期25-34,共10页
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是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构建现代气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构建实施协同政策十分关键,是统筹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支撑。本文分析了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 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是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构建现代气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构建实施协同政策十分关键,是统筹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支撑。本文分析了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关系,评估了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政策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协同政策的推进思路框架、重点方向、实施保障以及实施路线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对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保护 协同政策 政策框架 路线图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综述 被引量:35
20
作者 任保平 豆渊博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0-34,共5页
为探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相互协调促进的双赢治理思路,从理论研究、问题研究、经验研究、路径研究出发,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存在的问题,总结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测度方法和实现路径。指出... 为探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相互协调促进的双赢治理思路,从理论研究、问题研究、经验研究、路径研究出发,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存在的问题,总结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测度方法和实现路径。指出现有研究讨论黄河流域协同发展的较少,多集中于对流域整体的系统性研究;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推进的研究较少;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的创新化研究较少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涉及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生态保护 研究综述 黄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