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法治路径论析
被引量:
6
1
作者
吕志祥
成小江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6-40,47,共6页
全面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长江沿线绿色生态廊道,事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根本要求。文章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之自然、社会以及政策境遇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其立法、执法、司法以及守法方面的法治...
全面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长江沿线绿色生态廊道,事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根本要求。文章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之自然、社会以及政策境遇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其立法、执法、司法以及守法方面的法治障碍,以探求解决长江流域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法治对策。文章提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法治路径的实现,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性立法、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机制、构建跨行政区划司法审判专门管辖制度以及强化环保督察推进环境守法新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
法治障碍
法治路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规制的立法诠释与意涵表达——以《长江保护法》为述评视角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祖增
王灿发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23年第5期97-106,共10页
为解决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中“权力—权利”主体间存在的结构性冲突,《长江保护法》以专门立法的形式对流域生态环境法律体系进行了统合性建构,创设出“环境公权机关统筹主导+环境私权主体竞相参与”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规制...
为解决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中“权力—权利”主体间存在的结构性冲突,《长江保护法》以专门立法的形式对流域生态环境法律体系进行了统合性建构,创设出“环境公权机关统筹主导+环境私权主体竞相参与”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规制的新模式。该模式的塑造既有对构建我国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这一顶层设计的积极遵循,也适配于社会性规制力量蓬勃发展的客观趋向,符合“成本—效益分析”视野下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成本最小化的价值追求。以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法律秩序的高度统摄为依归,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规制模式一方面沿循从“宏观宣示”到“微观赋权”的渐进性立法表达路径,对国家权力统筹主导流域治理的地位进行了立法诠释;另一方面也对社会力量多元参与流域治理的功能配置与职责序构作了妥善且周延的法律安排。在学理上,可从形式、理念与要素三重维度内容出发,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规制模式的法律意涵予以明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保护法》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
协同规制
立法诠释
法律意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法治路径论析
被引量:
6
1
作者
吕志祥
成小江
机构
兰州理工大学法学院
甘肃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
出处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6-40,47,共6页
基金
甘肃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西北地区生态风险的环境法应对研究”(编号:FX024)
文摘
全面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长江沿线绿色生态廊道,事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根本要求。文章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之自然、社会以及政策境遇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其立法、执法、司法以及守法方面的法治障碍,以探求解决长江流域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法治对策。文章提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法治路径的实现,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性立法、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机制、构建跨行政区划司法审判专门管辖制度以及强化环保督察推进环境守法新常态。
关键词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
法治障碍
法治路径
Keywo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rule
of
law
obstacle
rule
of
law
path
分类号
F307.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DF463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规制的立法诠释与意涵表达——以《长江保护法》为述评视角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祖增
王灿发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出处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23年第5期97-106,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陆海统筹生态环境治理法律制度研究”(21AZD062)。
文摘
为解决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中“权力—权利”主体间存在的结构性冲突,《长江保护法》以专门立法的形式对流域生态环境法律体系进行了统合性建构,创设出“环境公权机关统筹主导+环境私权主体竞相参与”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规制的新模式。该模式的塑造既有对构建我国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这一顶层设计的积极遵循,也适配于社会性规制力量蓬勃发展的客观趋向,符合“成本—效益分析”视野下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成本最小化的价值追求。以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法律秩序的高度统摄为依归,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规制模式一方面沿循从“宏观宣示”到“微观赋权”的渐进性立法表达路径,对国家权力统筹主导流域治理的地位进行了立法诠释;另一方面也对社会力量多元参与流域治理的功能配置与职责序构作了妥善且周延的法律安排。在学理上,可从形式、理念与要素三重维度内容出发,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规制模式的法律意涵予以明晰。
关键词
《长江保护法》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
协同规制
立法诠释
法律意涵
Keywords
the
yangtze
river
Protection
Law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collaborative
regulation
legislative
interpretation
legal
implications
分类号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37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D922.68 [政治法律—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法治路径论析
吕志祥
成小江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9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规制的立法诠释与意涵表达——以《长江保护法》为述评视角
张祖增
王灿发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