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技术三问 被引量:4
1
作者 衡孝庆 邹成效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1-115,共5页
对绿色技术的哲学追问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分析技术本身的生态辩证,以解决技术能不能绿的问题;其次是弄清技术的生态界面,以解决技术怎么才算绿的问题;最后,必须完善绿色技术的生态评价,以解决技术能有多绿的问题。
关键词 绿色技术 生态辩证 生态界面 生态评价
原文传递
生态辩证法和“普遍联系”、“普遍价值”意识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珉 《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71-74,共4页
本文认为 :个人主义价值观是传统生态观中集体“无意识”的重要原因 ;生态辩证法主张人与自然万物的平等 ;“普遍联系和普遍价值”是生态辩证法的核心范畴 ;生态辩证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生态辩证法 普遍联系 普遍价值 个人主义 理论意义 自然 自然辩证法
下载PDF
论发展生态辩证法何以可能——从戴维·哈维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的争论谈起 被引量:2
3
作者 程倩春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4-49,共6页
为彻底克服全球性生态危机,以哈维、福斯特为代表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对发展生态辩证法做出了极富启发意义的理论探索。本文试图通过厘清哈维与福斯特争论的焦点所在,探讨发展生态辩证法的主要矛盾,从而切实推进生态辩证法的发展,真正构... 为彻底克服全球性生态危机,以哈维、福斯特为代表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对发展生态辩证法做出了极富启发意义的理论探索。本文试图通过厘清哈维与福斯特争论的焦点所在,探讨发展生态辩证法的主要矛盾,从而切实推进生态辩证法的发展,真正构建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社会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文明时空观 生态辩证法
原文传递
生态美学的哲学观 被引量:2
4
作者 袁鼎生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2-9,共8页
大自然自旋生的理念与整生理式,构成了生态哲学观。审美生态观直承生态哲学观,它关于生命自整生与自美生和旋的理念,是对审美生态本原、本质、本位、本体、价值的探寻。大自然的自旋生,是审美生态的本原;整生与美生的同旋,是审美生态的... 大自然自旋生的理念与整生理式,构成了生态哲学观。审美生态观直承生态哲学观,它关于生命自整生与自美生和旋的理念,是对审美生态本原、本质、本位、本体、价值的探寻。大自然的自旋生,是审美生态的本原;整生与美生的同旋,是审美生态的本质;审美生态的完形运动,构成的生态美学逻辑系统——绿色美生场,是审美生态的本位;生态本原的回旋性生发,形成了审美生态本体;天然美生,是审美生态运进的目标。超旋生,即一个旋圈超越一个旋圈的整生制式,是审美生态观的方法论。它规约审美生态圈一个旋生接一个旋生的环运,一个旋生大一个旋生的周长,一个旋生套一个旋生的环复,一个旋生高一个旋生的回升,使生态美学从共生论美学出发,向整生论美学发展,朝天生论美学提升,往美生学大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旋生 生态辩证法 超旋生
下载PDF
读萧显静《生态哲学读本》有感——从生态马克思主义观点看
5
作者 桂起权 曹青春 《系统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16,共5页
(1)生态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通过对"物质交换"的正反两面的意义分析,借以确立自然与人之间的生态学意味的辩证关系。对马克思的辩证法定位成"生态辩证法"。(2)值得肯定的是,《生态哲学读本》通过一系列关于... (1)生态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通过对"物质交换"的正反两面的意义分析,借以确立自然与人之间的生态学意味的辩证关系。对马克思的辩证法定位成"生态辩证法"。(2)值得肯定的是,《生态哲学读本》通过一系列关于生态灾难和人类治理方式的两重性的典型案例,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体现生态辩证法。(3)批评作者把"生态混沌"定位为无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交换 生态哲学读本 生态马克思主义 生态辩证法 生态混沌有规律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的生态辩证法(一)——“人#1#自然”系统的历史生成 被引量:1
6
作者 蓝强 《云梦学刊》 2017年第3期63-68,共6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的生态辩证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人—自然"系统的生成、演化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因此,"人—自然"系统的生成是首先要研究的问题。"人—自然"系统的生成...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的生态辩证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人—自然"系统的生成、演化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因此,"人—自然"系统的生成是首先要研究的问题。"人—自然"系统的生成不是预定的或既成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历史发生过程。它大体上经历了原始发生、社会生成和系统发生三个阶段。自然运动推动着自然系统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演化,进而推动着"人—自然"系统原始发生。在自然运动的基础上,以劳动为基础和中介,产生了社会运动。这样,劳动就将自然和社会整合了起来。劳动推动着原初自然向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的生成,这也就是"人—自然"系统的社会生成。以劳动为中介进行的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生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即"人—自然"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人、自然、劳动、物质变换四者系统发生,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生态辩证法 “人-自然”系统 历史生成 劳动
下载PDF
福斯特与摩尔关于新陈代谢断裂理论的论战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常冉 刘魁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51-61,共11页
以福斯特为代表的生态马克思主义依据马克思的文本,指出资本主义的无限增殖逻辑必然会触碰到自然极限,从而导致人与自然之间的新陈代谢关系发生断裂,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当代诠释做出了基础性贡献。但以摩尔为代表的反对派则坚称新陈代... 以福斯特为代表的生态马克思主义依据马克思的文本,指出资本主义的无限增殖逻辑必然会触碰到自然极限,从而导致人与自然之间的新陈代谢关系发生断裂,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当代诠释做出了基础性贡献。但以摩尔为代表的反对派则坚称新陈代谢断裂不具备普适性,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只是阶段性地局部发生新陈代谢断裂,这种断裂以危机的形式刺激着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全球性的资源掠夺,从而最终使资本主义国家避免了新陈代谢断裂。实质上,福斯特关心的是资本主义社会新陈代谢对自然新陈代谢的破坏,而摩尔关注的是自然新陈代谢对资本主义社会新陈代谢的反馈作用,显然因二者各执一端而引发论战。福斯特与摩尔的这次论战反映了国外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界未能把握住马克思的有机论思想,将社会新陈代谢和自然新陈代谢之间的辩证运动关系进行了僵化的理解,这就启示国内学界应重视对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生态辩证法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B.福斯特 新陈代谢断裂 J.W.摩尔 马克思 生态辩证法
下载PDF
恩格斯“学会估计生产行为的自然影响”的思想及生态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解保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8,共8页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其中“学会估计生产行为的自然影响”的思想就是重要的内容。以往我们对生产行为的社会影响阐述很多,对生产行为的自然影响问题研究不够,而现实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往往就是人们忽视生产...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其中“学会估计生产行为的自然影响”的思想就是重要的内容。以往我们对生产行为的社会影响阐述很多,对生产行为的自然影响问题研究不够,而现实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往往就是人们忽视生产行为的自然影响的结果。所以,挖掘恩格斯“学会估计生产行为的自然影响”的思想,就是我们新的研究问题域。恩格斯批判了人们在生产中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提示人们学会认识、估计、控制生产行为引发的自然影响。同时,恩格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家贪婪本性等视角,分析了人们忽视生产行为的自然影响的原因。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中还包含有生态辩证法的理论内核,值得我们高度重视。恩格斯“学会估计生产行为的自然影响”的思想,在人类生态思想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生产行为 自然影响 生态辩证法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生态辩证法的基本问题
9
作者 蓝强 《唐都学刊》 2017年第4期56-62,共7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生态辩证法是以"人—自然"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人—自然"系统的生成、演化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生态辩证法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从理...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生态辩证法是以"人—自然"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人—自然"系统的生成、演化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生态辩证法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从理论上看,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唯物辩证法,而且能够回应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挑战并超越这两者之争;从实践上看,生态辩证法研究可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的哲学指导,避免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陷入生态形而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生态辩证法 “人-自然”系统 劳动 物质变换
下载PDF
论刘少奇的生态辩证法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10
作者 李德栓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8,共8页
大跃进时期我国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为此刘少奇同志亲赴家乡和东北林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就我国林业问题发表了重要谈话,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辩证法思想。刘少奇同志看到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并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受到人与人关... 大跃进时期我国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为此刘少奇同志亲赴家乡和东北林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就我国林业问题发表了重要谈话,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辩证法思想。刘少奇同志看到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并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受到人与人关系的制约和影响。基于此,刘少奇同志认为,要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学会同自然打交道,保护和建设自然环境,但同时必须注意调整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解决好所有制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主动而持续地保护和建设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少奇 生态辩证法 发展林业 落实科学发展现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启示 被引量:3
11
作者 袁哲 黄艳玲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7期41-44,共4页
事物的发展具有两面性,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变迁即是人类社会的一大飞跃,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引发的生态危机确实值得世人反思。马克思、恩格斯立足时代特色,分析引发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生态思想。21世纪的... 事物的发展具有两面性,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变迁即是人类社会的一大飞跃,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引发的生态危机确实值得世人反思。马克思、恩格斯立足时代特色,分析引发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生态思想。21世纪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引发出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空气质量下降、河流污染严重以及珍稀物种几乎消失等等。面对环境问题,如何应对成为焦点。马克思、恩格斯对生态环境问题并没有系统性的著作,生态思想蕴含于马克思主义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生态环境保护 自然 生态辩证法 生态文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