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生物学、生态学及管理 被引量:194
1
作者 王卿 安树青 +3 位作者 马志军 赵斌 陈家宽 李博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9-588,共30页
近20余年来,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Loisel.在我国沿海及河口滩涂快速扩散,已成为我国海岸盐沼中最重要的入侵植物。本文介绍了互花米草的形态学、繁殖生物学、生物系统学、分布及全球范围内的入侵途径和历史,探讨了互花米草与沿... 近20余年来,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Loisel.在我国沿海及河口滩涂快速扩散,已成为我国海岸盐沼中最重要的入侵植物。本文介绍了互花米草的形态学、繁殖生物学、生物系统学、分布及全球范围内的入侵途径和历史,探讨了互花米草与沿海滩涂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人类活动在互花米草成功入侵中的作用,并得出如下结论:互花米草的成功入侵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其入侵力(互花米草自身的生物学特性)与入侵生境的可入侵性(滩涂环境对入侵的抵抗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入侵可能对被入侵地的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乃至经济生活带来一系列影响。最后,提出对互花米草的控制只能通过早期预测并保持监控、一旦发现便及时根除的方法来进行。同时,我国应加强立法与相关知识的普及,最大限度地降低互花米草乃至其他外来生物入侵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海滨盐沼 控制 生态后果 入侵机制 管理 互花米草
下载PDF
湖泊蓝藻水华生态灾害形成机理及防治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54
2
作者 吴庆龙 谢平 +4 位作者 杨柳燕 高光 刘正文 潘纲 朱本占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15-1123,共9页
湖泊具有供水、渔业、旅游、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等功能,是支撑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但是近30年来,湖泊富营养化所导致的蓝藻水华频繁暴发,生态灾害事件频发,严重影响湖泊功能的发挥,制约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针对国家... 湖泊具有供水、渔业、旅游、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等功能,是支撑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但是近30年来,湖泊富营养化所导致的蓝藻水华频繁暴发,生态灾害事件频发,严重影响湖泊功能的发挥,制约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针对国家在保障区域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保护人民健康及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的重大需求,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湖泊蓝藻水华生态灾害形成机理及防治的基础研究"于2008年7月正式立项。项目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①湖泊蓝藻水华主要衍生污染物的形成机理、迁移转化规律和毒理效应;②蓝藻水华导致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和功能退化的机理;③蓝藻水华生态灾害评估及调控机理。针对上述科学问题,项目以蓝藻水华污染物的产生、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响应以及生态灾害的评估与调控为研究主线,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①蓝藻水华衍生污染物的产生及其环境过程;②蓝藻水华衍生污染物的毒理效应与生态和健康风险;③蓝藻水华导致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变化与功能退化的关键过程和机制;④蓝藻水华灾害治理和调控的的技术原理和途径。项目的实施和完成将为我国湖泊蓝藻水华生态灾害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理论和技术原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蓝藻水华 生态灾害 调控
下载PDF
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景观规划各预案对指示物种生境适宜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3
作者 李晓文 肖笃宁 胡远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50-560,共11页
运用景观生态决策与评价支持系统 ( LEDESS)对辽河三角洲的 3个景观规划预案 ,即湿地调整、生境管理和农业开发可能导致的地表覆盖物、自然生态单元等立地环境以及保护物种生境适宜性等区域生态后果进行了评估 ,并与现状进行了对比。模... 运用景观生态决策与评价支持系统 ( LEDESS)对辽河三角洲的 3个景观规划预案 ,即湿地调整、生境管理和农业开发可能导致的地表覆盖物、自然生态单元等立地环境以及保护物种生境适宜性等区域生态后果进行了评估 ,并与现状进行了对比。模拟结果表明 ,预案 A通过湿地调整措施不仅补偿了芦苇湿地的损失 ,还将部分不适宜生境和边境生境转变核心生境 ,相当程度上优化了保护物种丹顶鹤和黑嘴鸥的生境质量。预案 B通过一系列生境管理措施 ,减轻了生境破碎化因素的影响 ,从而也显著改善了丹顶鹤生境质量 ,对黑嘴鸥生境质量也有一定改善。预案 C大规模农业开发如能控制一定规模 ( 80 0 0 hm2 )并采取一定合理模式 (滚动开发 ) ,能相当程度上减轻农业开发对物种生境的影响 ,即使不采取生境补偿措施 ,对丹顶鹤、黑嘴鸥核心生境也不会有破坏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还表明 ,区域人类活动导致的生境破碎化是对丹顶鹤生境质量重要的干扰因子 ,而滩涂农业开发和水产养殖强烈地干扰了滩涂植被正常的演替过程 ,从而影响着黑嘴鸥等滩涂鸟类的生境适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案研究 生态后果 生境适宜性 指示物种 辽河三角洲 滨海湿地 景观规划
下载PDF
土壤微塑料污染现状、来源、环境命运及生态效应 被引量:41
4
作者 杨光蓉 陈历睿 林敦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53-365,共13页
微塑料作为一类新兴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全球环境中.目前,针对水生生态系统尤其是海洋环境的微塑料污染已得到广泛且深入的研究,但针对土壤微塑料污染近年才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重点对土壤微塑料的污染现状、来源、环境命运及生态效应... 微塑料作为一类新兴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全球环境中.目前,针对水生生态系统尤其是海洋环境的微塑料污染已得到广泛且深入的研究,但针对土壤微塑料污染近年才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重点对土壤微塑料的污染现状、来源、环境命运及生态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微塑料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中广泛存在,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及功能造成严重威胁.土壤中微塑料的主要来源路径包括塑料薄膜残留物分解、污泥堆肥及污水灌溉、有机肥施用和大气沉降等;进入土壤环境的微塑料会在外因作用下继续发生降解或迁移.此外,本文重点介绍了微塑料污染对土壤系统的生态效应,包括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以及植物的影响.为加强土壤微塑料污染研究、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污染 来源 环境命运 生态效应 土壤生态系统
下载PDF
Performance of Hybrids between Weedy Rice and Insect-resistant Transgenic Rice under Field Experiments: Implication for Environmental Biosafety Assessment 被引量:18
5
作者 Qian-Jin Cao Hui Xia Xiao Yang Bao-Rong L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2期1138-1148,共11页
Transgene escape from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rice into weedy rice via gene flow may cause undesired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Estimating the field performance of crop-weed hybrids will facilitate our understand... Transgene escape from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rice into weedy rice via gene flow may cause undesired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Estimating the field performance of crop-weed hybrids will facilitate our understanding of potential introgression of crop genes (including transgenes) into weedy rice populations, allowing for effective biosafety assessment. Comparative studies of three weedy rice strains and their hybrids with two GM rice lines containing different insect- resistance transgenes (CpTI or Bt/CpTI) indicated an enhanced relative performance of the crop-weed hybrids, with taller plants, more tillers, panicles, and spikelets per plant, as well as higher 1000-seed weight, compared with the weedy rice parents, although the hybrids produced less filled seeds per plant than their weedy parents. Seeds from the F1 hybrids had higher germination rates and produced more seedlings than the weedy parents, which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1000-seed weight. The crop-weed hybrids demonstrated a generally enhanced relative performance than their weedy rice parents in our field experiment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ransgenes from GM rice can persist to and introgress into weedy rice populations through recurrent crop-to-weed gene flow with the aid of slightly increased relative fitness in F1 hybr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SAFETY ecological consequences FITNESS GM rice insect-resistance transgene Oryza sativa f. spontanea.
原文传递
嫩江中下游沼泽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变化 被引量:15
6
作者 黄方 刘湘南 王平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0-146,共7页
基于TM遥感数据,在GIS空间分析功能支持下,分析了1986年~2000年嫩江中下游沼泽湿地变化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表明,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下,15年来嫩江中下游沼泽湿地景观变化显著,湿地面积趋于萎缩和破碎化,以-0.849%... 基于TM遥感数据,在GIS空间分析功能支持下,分析了1986年~2000年嫩江中下游沼泽湿地变化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表明,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下,15年来嫩江中下游沼泽湿地景观变化显著,湿地面积趋于萎缩和破碎化,以-0.849%的年变化率递减,面积共减少了5.43×104hm2.湿地宽块数量和斑块规模趋于缩小,最大面积和平均面积分别减少了4.50×104hm2和29 hm2,沼泽斑块形状越来越不规则.沼泽湿地景观主要与旱地、草地、湖泊、河滩地和盐碱地景观类型之间转化,各时段特征有一定差异.沼泽湿地减少的主要去向是旱地和草地,面积分别达到4.56×104hm2和6.35×104hm2.湖泊对沼泽面积增加贡献最大,约有3.57×104hm2的湖泊转化为沼泽,占沼泽增加总面积的46%.沼泽湿地的排水围垦和过度放牧等,引起了湿地荒漠化程度加重,旱涝灾害频率加大,生物多样性损失,生态功能下降等环境效应,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加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嫩江中下游沼泽景观现状,恢复和重建沼泽湿地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景观 中下游 空间格局变化 嫩江 生态环境脆弱性 沼泽湿地 TM遥感数据 空间分析功能 生态环境效应 湿地生态环境 2000年 1986年 荒漠化程度 生物多样性 变化特征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 景观变化 湿地面积 年变化率 最大面积
下载PDF
海南岛尖峰岭游耕农业及热带林采伐的生态后果 被引量:8
7
作者 卢俊培 曾庆波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1987年第4期348-354,共7页
本文对海南岛尖峰岭半落叶季雨林带的游耕农业及热带山地雨林不同采伐方式与更新方法的生态后果进行了对比实验与调查研究。观测结果说明,游耕农业耕垦期的小气候急剧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涵水能力降低,地力趋向减退,撩荒期有所好转。采... 本文对海南岛尖峰岭半落叶季雨林带的游耕农业及热带山地雨林不同采伐方式与更新方法的生态后果进行了对比实验与调查研究。观测结果说明,游耕农业耕垦期的小气候急剧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涵水能力降低,地力趋向减退,撩荒期有所好转。采育择伐的更新与生态后果优于径级择伐,更显著优于皆伐。对热带森林的保护与利用对策,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尖峰岭 游耕农业 热带林 生态后果 森林采伐
下载PDF
蚂蚁与排泄蜜露的同翅目昆虫的相互作用及其生态学效应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思铭 陈又清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3-190,共8页
同翅目昆虫多为植食性害虫,但有些种类也是重要的经济昆虫。以蜜露为纽带,蚂蚁与排泄蜜露的同翅目昆虫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复杂而密切的关系。研究蚂蚁-同翅目昆虫之间的相互作用,有选择的防治或保护某些同翅目昆虫,并控制其... 同翅目昆虫多为植食性害虫,但有些种类也是重要的经济昆虫。以蜜露为纽带,蚂蚁与排泄蜜露的同翅目昆虫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复杂而密切的关系。研究蚂蚁-同翅目昆虫之间的相互作用,有选择的防治或保护某些同翅目昆虫,并控制其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可提高经济效益。本文介绍蚂蚁与排泄蜜露的同翅目昆虫的相互作用,以及相互作用对节肢动物群落和寄主植物产生的生态学效益,提出研究过程中的不足,并探讨蚂蚁-同翅目昆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生物防治、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功能方面的重要意义,以促进种间关系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蚂蚁 同翅目昆虫 相互作用 生态学效应
原文传递
兼性互利关系对树冠层活动蚂蚁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赵婧文 王健敏 +3 位作者 卢志兴 付兴飞 刀剑国 陈又清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7-811,共5页
[目的]为了探讨紫胶-蚂蚁兼性互利关系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作用效果,[方法]于2015年5月和9月,用树栖蚂蚁诱集陷阱在云南省墨江县雅邑镇调查了紫胶-砂仁混合农林系统(样地Ⅰ,从未放过紫胶虫;样地Ⅱ,3年前曾放过紫胶虫但本次实验不放虫;样... [目的]为了探讨紫胶-蚂蚁兼性互利关系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作用效果,[方法]于2015年5月和9月,用树栖蚂蚁诱集陷阱在云南省墨江县雅邑镇调查了紫胶-砂仁混合农林系统(样地Ⅰ,从未放过紫胶虫;样地Ⅱ,3年前曾放过紫胶虫但本次实验不放虫;样地Ⅲ,放紫胶虫处理)中钝叶黄檀树冠层活动的蚂蚁群落多样性。[结果](1)样地Ⅰ中采集蚂蚁标本277头,隶属于5亚科11属14种;样地Ⅱ中蚂蚁标本324头,隶属于5亚科12属16种;样地Ⅲ中蚂蚁标本885头,隶属于4亚科17属22种。(2)样地Ⅱ和样地Ⅲ间的物种丰富度差异不显著,而与样地Ⅰ均差异显著;3种样地的相对多度间均差异显著;物种丰富度和相对多度排序均为Ⅲ>Ⅱ>Ⅰ。(3)样地Ⅱ和Ⅲ树冠层蚂蚁群落结构较相似,二者与样地Ⅰ不相似;黑可可臭蚁和平和弓背蚁为3种类型样地中均出现的特征种,物种丰富度排序均为Ⅲ>Ⅱ>Ⅰ,巴瑞弓背蚁是样地Ⅱ和Ⅲ中的特征种,物种丰富度Ⅲ>Ⅱ,大头蚁属sp.1、横纹齿猛蚁和中华小家蚁则分别为样地Ⅰ、Ⅱ、Ⅲ的特征种。[结论]兼性互利关系对树冠层蚂蚁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相对多度和群落结构具有积极影响,并且其作用效果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性互利关系 树冠层蚂蚁群落 多样性 生态效应
下载PDF
种内变异及其群落效应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耕耘 钱美玲 +1 位作者 欧晓昆 耿宇鹏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412-418,共7页
种内变异是指同种生物不同个体间的表型或遗传差异.传统的群落生态学研究常常将物种视为同质个体的集合,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种内变异.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许多重要的功能性状具有数量可观的种内变异,并且可能具有和种间变异相似的生... 种内变异是指同种生物不同个体间的表型或遗传差异.传统的群落生态学研究常常将物种视为同质个体的集合,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种内变异.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许多重要的功能性状具有数量可观的种内变异,并且可能具有和种间变异相似的生态效应,使得进化过程与生态过程整合起来,形成复杂的生态-进化动态.种内变异在种间竞争、物种共存、生物入侵、群落建构、生态系统功能等生态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作者围绕"种内变异及其群落效应"总结了植物生态学方面的最新进展.首先简述种内变异的来源和结构,然后总结种内变异在生态系统群落水平的生态效应,之后介绍了种内变异的研究方法及在哪些情况下不能忽略种内变异,最后对目前的不足以及将来的方向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表型可塑性 种群动态 群落结构 生态效应 生态系统功能
原文传递
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视域下的人与自然关系探析
11
作者 刘明合 马秀英 《泰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0-25,共6页
人与自然长期以来就是相互依存的矛盾统一体,人来源于自然又离不开自然,人在生产生活的劳动过程中又在不断地改造着自然。随着资本主义分工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出现,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被异化,出现了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劳... 人与自然长期以来就是相互依存的矛盾统一体,人来源于自然又离不开自然,人在生产生活的劳动过程中又在不断地改造着自然。随着资本主义分工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出现,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被异化,出现了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同人相异化的表现。劳动是连接人与自然关系的桥梁,异化劳动使得人与自然相异化,造成了资源浪费、生态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生态后果。这就需要消除异化劳动,减轻异化劳动对自然造成的伤害,从而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向和谐共生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劳动 人与自然关系 生态后果
原文传递
植物克隆整合的生态学效应研究概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石艳 李阳 +3 位作者 毛少利 王宇超 毛祝新 李倩 《陕西林业科技》 2015年第5期76-80,共5页
各个分类群和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类型中克隆植物均普遍存在,并且在很多生态系统中处于优势或者主导地位,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克隆分株间在形体上(如匍匐茎和根状茎等)的相连,使得物质和资源(如糖类、矿质养分、营养物质、和水分等)可以... 各个分类群和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类型中克隆植物均普遍存在,并且在很多生态系统中处于优势或者主导地位,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克隆分株间在形体上(如匍匐茎和根状茎等)的相连,使得物质和资源(如糖类、矿质养分、营养物质、和水分等)可以在分株间运输和转移。克隆植物通过克隆生长在生理响应、生长发育和繁殖行为等诸多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例如:生理整合效应、风险分摊效应、表型可塑性、劳动分工、觅养特性、弱化的自疏现象以及对环境资源异质性的适应等,因此,克隆植物能够更加有效的摄取和利用空间和资源,并最终增加种群的整体适合度。在此我们总结了克隆植物生理整合生态学效应相关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植物 生理整合 生态学效应
下载PDF
垂钓强度对鲫幼鱼易钓性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欢 何衍 +1 位作者 刘小玲 曾令清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45-1153,共9页
为考察不同垂钓强度对鲤科鱼类易钓性和生长的影响,研究以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为实验对象,在实验(26.9±0.1)℃条件下对大小相近和机体健康的3个处理组[高强度组(1d垂钓1次)、中强度组(2d垂钓1次)和低强度组(4d垂钓1次)]进行... 为考察不同垂钓强度对鲤科鱼类易钓性和生长的影响,研究以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为实验对象,在实验(26.9±0.1)℃条件下对大小相近和机体健康的3个处理组[高强度组(1d垂钓1次)、中强度组(2d垂钓1次)和低强度组(4d垂钓1次)]进行垂钓实验;每个垂钓处理组均设3个平行组,每个平行组包括40尾鱼,每个组在垂钓10h后则停止该组的垂钓活动,记录成功垂钓每尾鱼的时间、序号和电子标签信息,计算垂钓比例、单尾被钓时间、平均垂钓序号、变异系数和实验期间(9d)的生长率。研究发现:3个垂钓强度组的垂钓比例均随着垂钓次数的增加而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单尾被钓时间呈现增加的变化趋势,导致垂钓比例与单尾被钓时间呈负相关。除低强度组外,高、中垂钓强度组的平均垂钓序号随着被钓次数的增加均呈现减小的变化趋势,并且该2个强度组平均垂钓序号的变异系数随着被钓次数的增多均呈增大的变化趋势;3个垂钓强度组的平均垂钓序号与其变异系数呈负相关。3个垂钓强度组在实验期间的特定生长率均出现负值情况,但3个组之间无差异。研究表明:高强度的垂钓活动会降低鲫幼鱼的易钓性,并且导致个体生长表现出一定的负面效应,表明高强度垂钓活动可能影响鱼类野外种群易钓性及其相关的其他表型的进化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钓性 垂钓强度 垂钓比例 垂钓时间 生态结果
下载PDF
工业革命后果与生态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心浩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77-79,共3页
“生态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瓶颈”,而我们的教育观念又在这一问题上明显滞后。
关键词 工业革命 生态后果 教材问题
下载PDF
近10年来长江下游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136
15
作者 李晓文 方精云 朴世龙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59-667,共9页
基于TM卫星遥感数据,对长江下游地区1988~1998年10年来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和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为表征长江下游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时空分异特征,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空间分析单元,利用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以及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强... 基于TM卫星遥感数据,对长江下游地区1988~1998年10年来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和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为表征长江下游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时空分异特征,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空间分析单元,利用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以及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强度指数分析了长江下游近10年来的土地利用程度及其变化的区域分异特征、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强度的区域分异特征;通过计算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的重要值,分析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趋向性.研究中还对农田的数量变化特征、耕地流失强度的区域分异,特别是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生态环境效应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地区 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效应 卫星遥感
下载PDF
辽河中下游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36
16
作者 黄方 刘湘南 +1 位作者 刘权 王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8-21,共4页
辽河中下游地区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能源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基于TM卫星遥感数据及调查资料,对辽河中下游流域1986—2000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流... 辽河中下游地区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能源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基于TM卫星遥感数据及调查资料,对辽河中下游流域1986—2000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流域耕地面积持续扩大,林地、草地、水域面积趋于减少,居民地、工矿、交通等建设用地增加。整个景观斑块数量呈现减少趋势,景观的空间结构趋于简单化。农业用地是平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体和媒介,主要土地利用转变类型大多与耕地有关。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导致了诸多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加剧,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等,使流域生态环境更加趋于脆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增加 重工业 农业用地 商品粮 耕地面积 东北老工业基地 中下游流域 草地 辽河
下载PDF
杂交-渐渗进化理论在转基因逃逸及其环境风险评价和研究中的意义 被引量:24
17
作者 卢宝荣 夏辉 +3 位作者 杨箫 金鑫 刘苹 汪魏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2-377,共16页
转基因作物的商品化生产和大规模环境释放,引起了全球对生物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和争议,其中转基因通过花粉介导的基因漂移逃逸到非转基因作物及其野生近缘种,进而带来不同类型的环境风险就是备受争议的生物安全问题之一。有效的生物安... 转基因作物的商品化生产和大规模环境释放,引起了全球对生物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和争议,其中转基因通过花粉介导的基因漂移逃逸到非转基因作物及其野生近缘种,进而带来不同类型的环境风险就是备受争议的生物安全问题之一。有效的生物安全评价和研究能够为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持久利用保驾护航。按照风险评价的原则,对于转基因逃逸及其潜在环境风险的评价应包括两个重要步骤:(1)检测转基因向野生近缘种(包括杂草类型)群体逃逸的频率;(2)确定逃逸后的转基因能否通过遗传渐渗在野生近缘种群体中存留和扩散。杂交-渐渗是进化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科学命题和普遍的自然现象,杂交-渐渗的进化理论与转基因逃逸及其潜在环境风险的研究和评价有密切的关系。杂交-渐渗过程往往导致物种形成、适应性进化和自然群体的濒危与灭绝,这是因为在杂交-渐渗过程中,不同的机制如遗传同化作用、群体湮没效应以及群体的选择性剔除效应等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群体的进化过程。转基因通过杂交-渐渗进入野生群体,使这一过程更加复杂化。如果转基因能提高群体的适合度,则更有利于其渐渗速率,从而在群体中迅速扩散并带来一定的生态后果。杂交-渐渗的进化理论和思想将有益于指导转基因逃逸及其潜在环境风险的研究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 转基因逃逸 生态风险 杂交 渐渗 进化 适合度 风险评价
下载PDF
论外来物种引入之生态后果与初衷的背离——以“改土归流”后贵州麻山地区生态退变史为例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杨庭硕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35-40,共6页
清雍正"改土归流"前,贵州麻山地区属于"生界",改土归流过程中才着手在这片新开辟的土地上设置行政机构,对当地的苗族居民实施有效的直接统治。清廷出于确保税源和施惠于民的考虑,先后向这一地区引进多种外来农作物... 清雍正"改土归流"前,贵州麻山地区属于"生界",改土归流过程中才着手在这片新开辟的土地上设置行政机构,对当地的苗族居民实施有效的直接统治。清廷出于确保税源和施惠于民的考虑,先后向这一地区引进多种外来农作物,并由此引发了当地苗族传统生计方式的巨变。这些政策执行之初,都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但由于时代和认识的局限,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引进的外来作物与当地特有的自然与生态背景不相兼容,以至于随着这些外来物种种植规模的扩大,对当地自然与生态结构的脆弱环节构成直接冲击,经长期积累后,到了民国后期,终于以大面积"石漠化"生态灾变形式暴露出来。分析这200余年间的历史过程,集中表现为决策的初衷与其导致的生态后果相背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物种 改土归流 生态后果
下载PDF
珊瑚疾病的主要类型、生态危害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7
19
作者 黄玲英 余克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28-1340,共13页
与人和其它动物一样,珊瑚也生病。在过去30多年里各种珊瑚疾病对全球珊瑚礁造成了严重破坏。目前已知的珊瑚疾病多达30多种,但确定病原体的仅6种。阐述了造礁石珊瑚的7种最主要疾病类型(黑带病、黑斑病、白带病、白色瘟疫、白斑病、黄... 与人和其它动物一样,珊瑚也生病。在过去30多年里各种珊瑚疾病对全球珊瑚礁造成了严重破坏。目前已知的珊瑚疾病多达30多种,但确定病原体的仅6种。阐述了造礁石珊瑚的7种最主要疾病类型(黑带病、黑斑病、白带病、白色瘟疫、白斑病、黄带病和珊瑚白化病等)的症状、扩散速率、疾病患病率、珊瑚死亡率等。频繁发生的珊瑚疾病导致主要造礁物种死亡,减少礁区的生物多样性,对珊瑚礁生态系统产生破坏日益严重,甚至引起以珊瑚为主导的珊瑚礁系统转变为以大型藻类为主导的生态系统。全球气温上升和人为活动引起的一系列环境因子的变化被认为是各种珊瑚疾病发生的诱导因素,海水温度升高是Oculina patagonica和Pocillopora damicornis2种珊瑚细菌性白化的先决条件,其它环境因素如营养盐、有机污染物等超过一定量或pH值改变时会对珊瑚造成生理压力,降低其对病毒的抵抗力,也可能改变病原体生存的生态阈值,增强其病原毒力,引发并加速疾病的扩散。此外,珊瑚的生存环境如覆盖度、水深等与疾病的爆发也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认为覆盖度高,水深较浅处珊瑚疾病发生频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礁石珊瑚 珊瑚疾病 生态危害 环境影响
下载PDF
水文地质学的新概念及其生态问题 被引量:7
20
作者 Evgenii V.Pinneker(Institute of the Earth’S Crust,664033,Irkutsk, Russi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6年第1期49-56,共8页
水文地质学最初是由地质学及水文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它基本上采用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从本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地下水的水文地质学已逐渐变为研究地下水圈的学科。地下水圈是指地壳内部的统一的含水系统,它包含有相互作... 水文地质学最初是由地质学及水文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它基本上采用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从本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地下水的水文地质学已逐渐变为研究地下水圈的学科。地下水圈是指地壳内部的统一的含水系统,它包含有相互作用的不同状态和形式的H2O。近年来,一些新理论的引入,拓宽了原有水文地质学的概念,使之从对现象的研究转向为对过程及其规律的研究。水文地质学传统的和新的问题应在适当的工程标准上予以解决,同时应重视其生态效应。水是地球内部具有高度流动性的物质,因此,人类活动对岩石圈的影响将首先导致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并进而引起地下水圈的污染、水的枯竭及自然条件的恶化。文章主要论述生态水文地质学研究的目的、原则及生态水文地质系统的体系。生态水文地质学研究的目的是提出管理地下水圈体系及其质量状态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文地质学 生态效应 管理 水文地质 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