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WAT和STIRPAT模型的沁河流域生态基流保障及人为影响因素
1
作者 王子尧 左其亭 +2 位作者 巴音吉 程琰 纪义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9-1128,共10页
在新型人水关系下,人为因素对生态基流的影响逐步加大,正确分析人为影响因素对流域生态基流保障的影响,并尽快制定流域生态基流保障程度的量化方法对流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土壤和水评估工具(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W... 在新型人水关系下,人为因素对生态基流的影响逐步加大,正确分析人为影响因素对流域生态基流保障的影响,并尽快制定流域生态基流保障程度的量化方法对流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土壤和水评估工具(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WAT)模拟河流径流量,进一步计算生态基流保障指数(ecological base flow guarantee index,IE_(BFG)),以反映生态基流保障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随机回归影响模型(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 affluence and technology,STIRPAT)从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以及各行业用水水平等方面分析2008-2016年沁河流域生态基流保障指数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沁河流域生态基流保障程度在年尺度上呈现“N”型增加趋势,2015年因干旱导致大幅下跌,在月尺度上与沁河汛期、旱期同步变化;从上游至下游,流域生态基流保障程度逐渐变好,干流流经的子流域生态基流保障程度比支流好;全流域范围内生态基流保障程度“差”与“较差”区域占比高于50%,仅2014年出现“一般”,流域生态基流保障程度亟待提升;城镇化水平对沁河流域生态基流保障程度影响最大,农业、工业、生活用水量影响程度较大且贡献率相似,技术发展水平次之,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对沁河流域生态基流保障程度的影响相对较小。研究结果可为沁河流域生态基流保护、流域协调发展提供基础支持,并可为其他流域的生态基流保障程度计算以及评价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河流域 SWAT模型 生态基流保障 STIRPAT模型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