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9篇文章
< 1 2 1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交错带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63
1
作者 朱芬萌 安树青 +3 位作者 关保华 刘玉虹 周长芳 王中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032-3042,共11页
生态交错带研究对探索自然生态规律和保护环境有重要意义。近30a来,有关生态交错带的论文数平均年增57%,显示其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关注。回顾了生态交错带概念的产生与发展,区分了它与边缘、生态边界层与生态过渡带等概念的异同;简述了... 生态交错带研究对探索自然生态规律和保护环境有重要意义。近30a来,有关生态交错带的论文数平均年增57%,显示其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关注。回顾了生态交错带概念的产生与发展,区分了它与边缘、生态边界层与生态过渡带等概念的异同;简述了其7个基本属性,即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有种、大量外来种、频繁的物质流动、敏感的时空动态性、结构的异质性和脆弱性;总结提炼了生态交错带的基本原理和假说;综述了生态交错带的生物多样性产生机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生态设计与管理以及生态交错带模型发展和整合的研究进展。提出今后需要大力发展理论研究、多尺度模型转化和多因子综合分析,以完善生态交错带理论并支持生态学机理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交错带 生态边界层 生态过渡带 生物多样性 全球变化 模型
下载PDF
露天矿大型排土场水蚀控制的径流分散概念及其分散措施 被引量:47
2
作者 魏忠义 白中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6-490,共5页
以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16a水土保持实践为基础,通过调查观测,对半干旱黄土区露天矿大型排土场水蚀控制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排土场水蚀控制的径流分散概念及其分散措施,将排土场以适当方式分割成若干径流分散单元,使暴雨径流在各单元... 以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16a水土保持实践为基础,通过调查观测,对半干旱黄土区露天矿大型排土场水蚀控制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排土场水蚀控制的径流分散概念及其分散措施,将排土场以适当方式分割成若干径流分散单元,使暴雨径流在各单元间均匀分散,入渗转化为土壤贮水,并在分散单元内实施径流调节,从而避免了暴雨径流大量汇集造成的冲蚀和灌缝.系统的径流分散措施可有效地控制排土场水蚀,并有利于植被的快速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排土场 水蚀控制 径流分散 生态恢复 半干旱区
下载PDF
中国国家公园的土地权属与人地关系研究 被引量:49
3
作者 方言 吴静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23,共10页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我国启动了9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建设工作,表明中国保护地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已从理论层面进入到实践阶段。土地权属不明晰是我国保护地建立的历史遗留问题,引发保护地与周边社...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我国启动了9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建设工作,表明中国保护地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已从理论层面进入到实践阶段。土地权属不明晰是我国保护地建立的历史遗留问题,引发保护地与周边社区的矛盾,导致保护地生态破坏和多头管理等问题。人多地少的国情使我国国家公园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人地矛盾更为突出。国家公园试点区内目前存在着的原住民和集体土地,有着极为复杂的产权问题,需要通过调整土地权属和明晰土地用途,进一步落实自然资源的归属管理和用途管制,最终实现资源的严格保护和永续利用。本文介绍了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土地权属和流转问题的由来,剖析了钱江源国家公园的土地确权流转案例,并借鉴英美在国家公园的土地权属与管理方面的国际经验,提出了解决我国国家公园土地权属问题的设想,包括:因地制宜、分步开展土地确权和流转,建立长效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试点区与社区共建共享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土地权属 生态补偿 自然保护地
下载PDF
城市拓展中湿地的综合保护与发展 被引量:38
4
作者 崔保山 杨志峰 +2 位作者 李英华 张可刚 赵欣胜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2-471,i001,共11页
在简单回顾世界城市发展过程中对沿海湿地的威胁和影响上,以广州南沙地区为例,对其城市拓展和生态规划中的湿地综合保护与发展进行了探讨。从南沙地区规划中的功能定位出发,分析了该区的湿地类型和分布特征,对其重点湿地进行了确定,从... 在简单回顾世界城市发展过程中对沿海湿地的威胁和影响上,以广州南沙地区为例,对其城市拓展和生态规划中的湿地综合保护与发展进行了探讨。从南沙地区规划中的功能定位出发,分析了该区的湿地类型和分布特征,对其重点湿地进行了确定,从湿地的功能与价值、湿地资源的稀缺性上分析了湿地保护的重要性,重点对湿地的稀缺性进行了论证。基于相似性理论,特别对十九涌湿地、大虎岛东岸湿地和龙穴岛东岸湿地进行了替代性和补偿性分析,充分论述了建立湿地保护小区的重要性和解决关键联系的必要性。初步对湿地保护小区的功能区进行了划分,提出了湿地优先保护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综合保护与发展 生态规划 南沙地区 广州
下载PDF
亚洲中部干旱区的湖泊 被引量:40
5
作者 胡汝骥 姜逢清 +3 位作者 王亚俊 李宇安 谭芫 王前进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4-430,共7页
采用系统论的观点,对亚洲中部的干旱区湖泊(包括咸海、巴尔喀什湖、博斯腾湖、艾比湖、玛纳斯湖、艾丁湖与罗布泊等)的水分循环与其他物质循环进行综合研究,其结果不仅丰富了生态循环的理论,而且深刻地揭示了干旱区湖泊与湿润区湖泊截... 采用系统论的观点,对亚洲中部的干旱区湖泊(包括咸海、巴尔喀什湖、博斯腾湖、艾比湖、玛纳斯湖、艾丁湖与罗布泊等)的水分循环与其他物质循环进行综合研究,其结果不仅丰富了生态循环的理论,而且深刻地揭示了干旱区湖泊与湿润区湖泊截然不同的特征;表现出水分循环的独特性、形态测量学的复杂性、风生湖流的奇特性与泥沙运行的规律性以及内陆湖水化学特征和别具一格的水生态循环系统等。干旱区湖泊作为陆地水圈的组成部分,他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他由湖泊中的生物和水两大亚系统组成,相互作用而又相互联系。尽管大陆性气候严酷和强烈,风生湖流强劲(有时还多亏他的作用),蒸发量大,但内陆湖能生存数千年,即在现代时间尺度上是无止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循环 干旱区 湖泊 水化学 风生湖流
原文传递
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的政策框架及其关键技术 被引量:39
6
作者 刘某承 王佳然 +2 位作者 刘伟玮 杨伦 桑卫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30-1337,共8页
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制度保障。从补偿主体、资金来源、补偿机制等3个方面对国外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补偿的实践和经验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对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的要求,... 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制度保障。从补偿主体、资金来源、补偿机制等3个方面对国外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补偿的实践和经验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对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的要求,从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动的角度探讨了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的必要性,分析了其事权与补偿的关系;从对生态系统补偿和对人类行为补偿两个角度明确了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保护补偿的政策框架,并从识别补偿的主体、构建补偿的方式、确定补偿的标准、拓展融资的渠道等方面构建了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的4个关键技术,以期为我国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自然保护地 国家公园 补偿机制
下载PDF
湖北省不同类型土地整治生态效应评价 被引量:36
7
作者 谷晓坤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263-2269,共7页
基于土地整治引起的变化特征,建立生态服务价值估算模型,定量评价湖北省内江汉平原、鄂西山地和鄂中丘陵3种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引起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土地整治后,平原型项目区总生态服务价值损失0.3%,食物生产等4项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 基于土地整治引起的变化特征,建立生态服务价值估算模型,定量评价湖北省内江汉平原、鄂西山地和鄂中丘陵3种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引起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土地整治后,平原型项目区总生态服务价值损失0.3%,食物生产等4项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增加,水源涵养等5项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减少;丘陵型项目区总生态服务价值损失14.6%,食物生产的生态服务价值提高55.2%,其余8项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均减少;山地型项目区总生态服务价值损失19.9%,食物生产的生态服务价值提高24.9%,其余8项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均减少.丘陵和山区土地整治存在明显的"以生态换生产"的价值转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生态效应 平原 丘陵 山地
原文传递
2000-2015年青海高原植被碳源/汇时空格局及变化 被引量:36
8
作者 刘凤 曾永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5792-5803,共12页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能够综合反映全球气候变化及区域响应,是全球及区域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研究的重要内容。青海高原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及区域气候与环境变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青海高原植被碳源/汇时...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能够综合反映全球气候变化及区域响应,是全球及区域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研究的重要内容。青海高原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及区域气候与环境变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青海高原植被碳源/汇时空变化及气候因子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土壤呼吸模型和改进的CASA模型,结合MODIS、气象数据估算了青海高原2000-2015年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分析了植被NEP、碳汇的年际时空分布、年际动态变化、多年累积空间分布与植被NEP变异系数,定量分析了降水量、气温对植被NEP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5年,青海高原植被年NEP空间分布特点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由西北向东南逐步增加趋势,年NEP多年平均值为128.40 gC m^(-2)a^(-1);2)青海高原不同生态区植被NEP与碳汇量空间分异显著,碳汇区约占植被分布区面积的73.11%,其中,祁连山生态区和三江源生态区为主要的碳汇区;3)2000-2015年,青海高原植被碳汇功能逐步增强,年固碳量为-3.2-64.42 TgC,年际变化呈平稳上升;4)受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协同影响,青海高原年NEP呈现逐步好转的趋势,平均趋势系数为1.52,NEP增加的区域占植被总面积的25.72%;5)青海高原植被NEP变异系数空间分布以较低、中等波动为主,稳定性颇高;6)降水量对植被NEP以促进作用为主,气温以抑制作用为主,气温对青海高原植被NEP的影响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碳汇 生态区 时空变化 气象因素影响 青海高原
下载PDF
冀北山区某矿区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35
9
作者 孙德尧 薛忠财 +3 位作者 韩兴 赵颖璠 孙维悦 张科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2-249,共8页
以冀北山区某矿区周边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25个土壤表层(0~20 cm)样品中Hg、As、Cd、Pb、Cu、Zn、Ni、Cr含量,基于地统计法分析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Pi)、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PN)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IR... 以冀北山区某矿区周边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25个土壤表层(0~20 cm)样品中Hg、As、Cd、Pb、Cu、Zn、Ni、Cr含量,基于地统计法分析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Pi)、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PN)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IR)评价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对土壤中重金属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除As以外的其他几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均超出河北土壤背景值,Hg、Pb、Zn和Ni含量平均值未超出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风险筛选值,Cd、Cu和Cr含量的超标率分别为33%、46%和8%,其中Zn、Hg、Cd、Pb、Cu和As含量高值区主要集中于矿区北部及中南部,Cr和Ni含量高值区出现在矿区北部和中部;各重金属的单因子污染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Cd>Pb>Cu>Hg>Cr>Ni>Zn>As。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显示重金属污染较严重,1个样点为无污染,其他24个样品均表现为不同程度污染。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轻微,8种重金属的IR为38.1~218.8,Cd和Hg为污染的主要贡献因子。来源分析表明,土壤中Hg、As、Cd、Zn、Pb和Cu主要受人为污染因素影响,Cr和Ni主要受成土母质及地质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重金属 污染评价 生态风险 矿区
下载PDF
典型喀斯特地区土壤重金属累积特征及环境风险评价 被引量:35
10
作者 刘南婷 刘鸿雁 +2 位作者 吴攀 罗广飞 李学先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97-809,共13页
基于225个样点分析了贵州省不同地区(自然背景区、农业种植区和矿区)表层土壤重金属As、Cd、Cr、Cu、Hg、Pb、Zn的含量、分布及累积特征,采用地积累指数(Igeo)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评价,并根据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及人体健康风险... 基于225个样点分析了贵州省不同地区(自然背景区、农业种植区和矿区)表层土壤重金属As、Cd、Cr、Cu、Hg、Pb、Zn的含量、分布及累积特征,采用地积累指数(Igeo)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评价,并根据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评估了不同分区土壤重金属暴露的生态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水平。结果表明:贵州省不同分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相比,农业种植区土壤Hg、Zn、Cd和As累积特征明显;矿区土壤Hg、Zn、Cd、Pb和As累积特征较显著,平均含量分别是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的52.55、23.22、16.32、14.48倍和4.85倍。Igeo值显示自然背景区土壤重金属处于无污染水平,而农业种植区各重金属主要处于无污染或无-中污染水平,矿区污染程度较突出,重金属Hg、Zn、Cd、Pb达到中污染水平,特别是在黔西北和铜仁等矿产资源分布区。综合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生态风险水平远高于农业种植区和自然背景区,矿产资源集中分布区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较高,部分样点达到高生态风险水平。单一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农业种植区和矿区土壤中Hg、Cd、Pb和As为主要风险因子,Cr和Cu处于低风险状态。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矿区的人体健康风险高于农业种植区,农业种植区和矿区土壤对成人的非致癌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但致癌风险不可忽视,对儿童的非致癌风险与致癌风险均高于成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累积 生态风险 健康风险 风险评价 喀斯特地区
下载PDF
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内生机制 被引量:34
11
作者 孔登魁 马萧 《国土资源情报》 2018年第5期22-29,共8页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是对矿山聚落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的复杂生境的改良探索,探讨"山水林田湖草"内生机制的定量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山西省朔州市为例,分析当地"山水林田湖...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是对矿山聚落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的复杂生境的改良探索,探讨"山水林田湖草"内生机制的定量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山西省朔州市为例,分析当地"山水林田湖草"的空间分布特征,解构其彼此的空间关联关系和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山"是"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中的重要涵养地,并指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内生机制中耕地保护、水资源保护、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与整治和林草共管是核心环节。建议从实施角度和机制建设方面完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的内生机制,加强在资源型城市开展此类修复,并在适当条件下开展流域间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修复 内生机制 朔州矿区
下载PDF
三江源生态移民选择性及对三江源生态移民效果影响评析 被引量:33
12
作者 孟向京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共7页
将课题组2009年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区5个移民村的调查数据和迁出区与迁入区的非移民数据进行对比,运用迁移差别指数对三江源生态移民的特征作了分析。由于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迁移,三江源生态移民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民族结构等方面的... 将课题组2009年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区5个移民村的调查数据和迁出区与迁入区的非移民数据进行对比,运用迁移差别指数对三江源生态移民的特征作了分析。由于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迁移,三江源生态移民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民族结构等方面的选择性不强,但生态移民的家庭规模却呈现普遍小于非移民家庭的特征,另外,生态移民迁移前草场面积和牛羊头数平均低于非移民家庭。这种选择特征不利于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目标的实现。从今后的政策应对上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 迁移选择性 三江源地区
下载PDF
用绿色理念领引山区生态经济发展 被引量:32
13
作者 李周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2,共12页
绿色发展是一个指向更简明、外延更丰富、民众更易懂的概念,也是一个以合乎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要求为基础,以清洁能源为动力,以资产绿化为保障,兼顾人类福祉与生态福祉的发展模式。绿色发展强调生态与环境也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 绿色发展是一个指向更简明、外延更丰富、民众更易懂的概念,也是一个以合乎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要求为基础,以清洁能源为动力,以资产绿化为保障,兼顾人类福祉与生态福祉的发展模式。绿色发展强调生态与环境也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追求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和"生态化"。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的发展愿景和目标、发展战略和行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中国践行绿色发展的主动性显著增强,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绿色发展的新目标,并做出了推进绿色发展的新部署。本文分析了绿色发展的基本特征,阐述了中国选择绿色发展的主要缘由,重点探讨了中国山区如何进行绿色发展。主要论述了以下观点:在推进山区绿色发展过程中,市场的作用是培育功能互补互洽、综合平衡性好、自生能力强、产品竞争力强的绿色产业体系;政府的责任是编制绿色发展规划、规范产业配置,加大公共投资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创新绿色发展体制、促进产业绿化,培育特色产业体系、缩小发展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生态经济 可持续发展 山区
原文传递
沙生药用植物锁阳产地适宜性的定量评价 被引量:30
14
作者 黄林芳 谢彩香 +4 位作者 陈士林 段宝忠 孙成忠 凯撒.苏来曼 王丽芝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5-211,共7页
通过实地取样、标本查阅和文献研究获得131个锁阳(Cynomorium songaricum)采样点数据,并运用ArcGIS技术平台,从气候、土壤、地形数据库中提取了各采样点的生态因子,得出锁阳适宜生态因子范围。以此为据,利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系统(TC... 通过实地取样、标本查阅和文献研究获得131个锁阳(Cynomorium songaricum)采样点数据,并运用ArcGIS技术平台,从气候、土壤、地形数据库中提取了各采样点的生态因子,得出锁阳适宜生态因子范围。以此为据,利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系统(TCMGIS)对锁阳在中国的产地适宜性进行多因子的空间分析。结果表明,锁阳适生区域主要位于西北干旱地区,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区)。研究结果对我国西北地区防沙固沙、荒漠生态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的社会效应和生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因子 产地 锁阳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的小尺度区域生态用地功能分类——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 被引量:31
15
作者 吴健生 钟晓红 +1 位作者 彭建 秦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808-3816,共9页
生态用地功能分类是其生态价值评估及管理的基础,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和协同关系联系密切;对小尺度区域进行生态用地功能分类研究有助于实现精细化生态资源管理。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选取该区8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兼顾生态与社会成分... 生态用地功能分类是其生态价值评估及管理的基础,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和协同关系联系密切;对小尺度区域进行生态用地功能分类研究有助于实现精细化生态资源管理。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选取该区8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兼顾生态与社会成分,基于层次聚类法得到6类生态系统服务簇,依据提供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和维护关键生态过程的原则,对其重要性等级进行了划分;依据生态系统服务簇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联关系,将生态用地定义为提供重要生态系统服务、维护关键生态过程或生态脆弱的用地空间,并按重要性将其划分为3个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的生态用地分类框架不仅能够最大限度涵盖生态用地的功能属性,而且能够在空间上量化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的相对比例,有助于对用地类型与生态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形成深入系统的认识,也可为精细化生态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用地 功能分类 生态系统服务簇 小尺度区域 两江新区
下载PDF
历史时期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过程和演变阶段 被引量:24
16
作者 樊自立 马英杰 王让会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5,共6页
在历史时期,西北干旱区的生态环境演变过程是绿洲化与沙漠化并存,人进沙退和沙进人退皆有。灌溉绿洲是通过人工水系(渠、库、井)、栽培植物和耕作土壤,逐步替代自然水系、自然植被和土壤形成的。沙漠化则是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了水资源的... 在历史时期,西北干旱区的生态环境演变过程是绿洲化与沙漠化并存,人进沙退和沙进人退皆有。灌溉绿洲是通过人工水系(渠、库、井)、栽培植物和耕作土壤,逐步替代自然水系、自然植被和土壤形成的。沙漠化则是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了水资源的地域分配,使河流中下游地表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植被衰败而发展扩大。在受人类干扰很少的自然水系情况下,本区生态处自然平衡;在较强干扰下的半自然水系时,生态平衡失调;在强烈干扰的人工水系时期,河流上游生态改善,下游急剧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 耕作土壤 栽培植物 灌溉 水系 生态环境 绿洲 西北干旱区 地下水位下降 历史时期
下载PDF
历史时期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规律和驱动力 被引量:23
17
作者 樊自立 徐曼 +1 位作者 马英杰 王让会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3-728,共6页
生态环境演变的基本规律是:山前地带引水增加,人工绿洲扩大,生态环境改善,但盐渍化发展;河流中下游水量减少,古代绿洲衰亡,荒漠化扩大,生态环境恶化。景观格局的变化规律是:“两扩大,四缩小”,即在沙漠与绿洲同时扩大的情况下,而处于两... 生态环境演变的基本规律是:山前地带引水增加,人工绿洲扩大,生态环境改善,但盐渍化发展;河流中下游水量减少,古代绿洲衰亡,荒漠化扩大,生态环境恶化。景观格局的变化规律是:“两扩大,四缩小”,即在沙漠与绿洲同时扩大的情况下,而处于两者之间的自然水域、林地、草地和野生动物种群减少。引起生态环境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改变了水资源的地域分配,同时与气候波动、河流改道、风沙活跃等自然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演变规律 驱动力 西北干旱区
下载PDF
惠农政策下丘陵山区农地边际化的理论分析与实证——以湖北省通城县为例 被引量:27
18
作者 定光平 刘成武 黄利民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9-117,共9页
农地集约度下降、季节性闲置和常年撂荒是农地边际化现象之一。即使在当前惠农政策背景下,我国中部丘陵山区依然大量存在这种农地边际化现象。经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其原因如下:1.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农业劳动存在较高的机会成本,... 农地集约度下降、季节性闲置和常年撂荒是农地边际化现象之一。即使在当前惠农政策背景下,我国中部丘陵山区依然大量存在这种农地边际化现象。经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其原因如下:1.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农业劳动存在较高的机会成本,导致丘陵山区农民非农化现象突出,农地集约利用程度下降;2.丘陵山区农业生态条件较差,农地边际收益较低;3.国家惠农政策的激励作用在丘陵山区存在相对失灵;生态政策与农业政策的不协调,对农业生产存在负外部性,从而加剧了当地的农地边际化。解决丘陵山区农地边际化问题的途径在于农业技术和组织制度的创新,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和特色农业,提高农地的边际效益;国家农业政策要因地制宜,并与生态政策协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边际化 农业政策 生态政策 丘陵山区
原文传递
北方城市河流景观生态恢复设计方法探讨 被引量:23
19
作者 张卫东 翟宇翔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10期44-48,共5页
从河流生态防洪、改善河流水体环境、岸线形态修复、生态堤岸的设计、河流缓冲带的设计等几方面探讨河流生态恢复的方法和改造措施,为北方城市河流建设提供一种基于生态观的河流生态恢复与建设思路。从而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达到河流生... 从河流生态防洪、改善河流水体环境、岸线形态修复、生态堤岸的设计、河流缓冲带的设计等几方面探讨河流生态恢复的方法和改造措施,为北方城市河流建设提供一种基于生态观的河流生态恢复与建设思路。从而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达到河流生态恢复治理与开发的双赢结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生态恢复 城市滨河区 景观
下载PDF
矿业固体尾废与采空区互为资源战略的思考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李夕兵 刘志祥 古德生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共5页
介绍了矿业开发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用矿业固体尾废充填采空区的战略构想,指出固体尾废与采空区互为资源战略对于促进矿山环保及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固体尾废 采空区 矿业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