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生态批评视野下早期生态批评的轨迹及其特点管窥 被引量:1
1
作者 史忠义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72-81,共10页
学术界一般以为,生态批评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且对生态批评的另一种说法环境批评颇多微词,本文从比较生态批评的视角,将早期生态批评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在此基础上,通过特色的比较,说明生态批评比生态美学的涵盖面宽广得多。凡涉... 学术界一般以为,生态批评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且对生态批评的另一种说法环境批评颇多微词,本文从比较生态批评的视角,将早期生态批评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在此基础上,通过特色的比较,说明生态批评比生态美学的涵盖面宽广得多。凡涉及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环境关系的题材,均包括在生态批评的范围内。而狭义的生态美学是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审视自然之美,广义的生态美学则指生态文明建设新时期的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生态批评 生态批评 生态美学
下载PDF
英国自然文学发展——从自然书写到新自然文学 被引量:2
2
作者 崔丽芳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89-100,共12页
英国的自然文学与田园和乡土有着难解之缘。早在文艺复兴时期,田园文学在英国逐渐发展。进入18至19世纪,理性主义者开始注重乡村生活中的现实主义元素,田园传统开始受到挑战。与此同时,随着近代科学精神对西方世界观的影响,基于自然观... 英国的自然文学与田园和乡土有着难解之缘。早在文艺复兴时期,田园文学在英国逐渐发展。进入18至19世纪,理性主义者开始注重乡村生活中的现实主义元素,田园传统开始受到挑战。与此同时,随着近代科学精神对西方世界观的影响,基于自然观察和物候研究的随笔散文日益流行起来。一战以后,倡导回归田园的自然书写开始走向式微,甚至受到了一些现代作家和主流媒体的讽刺和批判。但在20世纪生态危机日峻严重的形势下,自然书写在英国现当代文学中并未真正缺席过。从20世纪末至今,英国非虚构类自然文学开始呈现复苏的趋势,批评界将这类书写冠之以"新自然文学"一名。这类书写既继承了自然文学的某些传统,同时也在主题和文体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自然文学 田园传统 自然与环境 生态美学
下载PDF
论白居易晚年宅园生活的生态审美意蕴及其思想局限性
3
作者 程相占 庄守平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39,共7页
白居易喜爱自然事物,他晚年写作的大量诗词都说他所居住的履道池台是一个物我相交为友的乐园,表现了其审美活动具有的浓厚生态审美意味。然而,白居易对自然事物的审美欣赏是有差别的,他并未充分尊重物性,也未足够重视自然事物的生生之... 白居易喜爱自然事物,他晚年写作的大量诗词都说他所居住的履道池台是一个物我相交为友的乐园,表现了其审美活动具有的浓厚生态审美意味。然而,白居易对自然事物的审美欣赏是有差别的,他并未充分尊重物性,也未足够重视自然事物的生生之德。履道池台彰显出白居易对自然事物的圈占,而履道乐园对于自然事物来说其实只是一个假相,它的人工布置可能造成对物性的折损,而且它是一个不完整的、不稳定的生态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审美 履道乐园 物性 生生之德
原文传递
美育基本问题的正本清源 被引量:2
4
作者 程相占 《美育学刊》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要想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整体框架中理解审美教育的性质、功能与途径,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准确把握“审美”的内涵。鲍姆嘉滕的感性认知科学与康德的审美判断力学说都表明,将“审美”理解为“审稿”“审案”那样... 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要想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整体框架中理解审美教育的性质、功能与途径,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准确把握“审美”的内涵。鲍姆嘉滕的感性认知科学与康德的审美判断力学说都表明,将“审美”理解为“审稿”“审案”那样的动宾词组是不懂外语词源的望文生义。充分利用汉语表达的特点与优势,可以将“审美”的内涵细分为“九感”,即感官、感性属性、感觉、感知、感受、感情、感想、感应和感悟等,它们之间互相促动,认知、反思、判断等理性因素也在这个动态过程中融合进来。审美教育就是以增强审美为核心的感性教育,其实施途径主要是自然审美和艺术审美。在生态文明建设时代,审美教育的落脚点是生态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教育 审美 九感 审美能力 自然审美 艺术审美 生态审美
下载PDF
中国生态美学理论建构的三大核心话语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友峰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38,共14页
生态美学的中国话语体系建构,要求我们立足于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语境,从人类文明的生态审美救赎这一具体问题意识出发,提炼出中国生态美学的核心话语,并使之与西方环境美学形成对话与会通。生态审美救赎以实践为内在伏线将生态存在... 生态美学的中国话语体系建构,要求我们立足于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语境,从人类文明的生态审美救赎这一具体问题意识出发,提炼出中国生态美学的核心话语,并使之与西方环境美学形成对话与会通。生态审美救赎以实践为内在伏线将生态存在论、生态审美论、生态实践论“三论”有机地统一为生态美学完整的话语体系,又以实践为旨归将“三论”与新时代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的伟大目标接轨。生态存在论以人的生态存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存在)为基点,以生态人文主义和生态整体论为一体双翼,奠定了中国生态美学的哲学根基;生态审美论以重塑生态审美主体为旨归,通过主体在无意识层面对自然他者产生“情动”(生态知识在理性的意识层面激发“情动”)并与其达成“共情”,形成一元论的生态审美论,从而经过否定之否定的历史逻辑重塑主体性;生态实践论本着“人性”与“物性”双重尊重的原则,以个体主体性生产建构起人的精神生态为逻辑起点,递次建构起一个贯彻生态智慧思想的自然-社会-精神“三位一体”的范式体系,并作为方法论落实到新时代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中国话语 生态存在 生态审美 生态实践
原文传递
论客家人的和谐观——以生态美学为研究视角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晓文 叶金莲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94-97,共4页
客家人的和谐观是在特殊的生存环境和特定的时空条件上生成的。本文运用生态美学的相关理论,从天人之美、人伦之美和人性之美三个维度对客家人的和谐观进行了分析论证,阐明了客家人的和谐价值观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 客家人 和谐观 生存环境 生态美学
下载PDF
建设性人居环境与自然生态审美化 被引量:5
7
作者 盖光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0-14,共5页
人居环境是人的生存家园的基本载体。人与环境作为两大要素,其和谐关系是人居环境的基本运作机理。建设性人居环境是以人的自然性生存结构为基础,以生态化、艺术审美化为参照,直视人的未来性优存的人居环境。生态化和审美化的融合方式... 人居环境是人的生存家园的基本载体。人与环境作为两大要素,其和谐关系是人居环境的基本运作机理。建设性人居环境是以人的自然性生存结构为基础,以生态化、艺术审美化为参照,直视人的未来性优存的人居环境。生态化和审美化的融合方式实际也是归复绿色的构合方式,这体现出人居环境的优化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建设性人居环境 生态审美化 优化生存原则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生态世界观及审美 被引量:4
8
作者 马倩如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6期121-128,共8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生态的维度强调人类与自然应是一种天人合一、共生共存的关系。这种人类命运与自然存在紧密联系的整体性理念就是一种生态的世界观。通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态世界观的哲学解读,可以从它终极的生态理想中发掘出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生态的维度强调人类与自然应是一种天人合一、共生共存的关系。这种人类命运与自然存在紧密联系的整体性理念就是一种生态的世界观。通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态世界观的哲学解读,可以从它终极的生态理想中发掘出构建命运共同体对于今天的人类社会的重大意义;可以从它包含的生态思维和生态方法中,推导出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世界观在实践中会对生态审美场域产生相应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它拓展了生态审美的视野,丰富了审美对象;它生成生命个体的自立美和整体共生的终极美;它致力于对整体系统平衡的追求,涵容了一种和谐圆融的审美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危机 人类命运共同体 生态世界观 生态审美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审美的城市生态绿地构建对策 被引量:4
9
作者 邱烨珊 车生泉 《风景园林》 2022年第7期37-43,共7页
城市生态绿地构建对于营建城市生态系统及提高公众福祉具有促进作用。探讨、厘清影响城市绿地生态审美的关键因素,对于健康、稳定的绿地生态景观营造及公众生态价值观引导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探讨生态审美的概念和内涵,总结符合生态审美... 城市生态绿地构建对于营建城市生态系统及提高公众福祉具有促进作用。探讨、厘清影响城市绿地生态审美的关键因素,对于健康、稳定的绿地生态景观营造及公众生态价值观引导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探讨生态审美的概念和内涵,总结符合生态审美的绿地特征,提出符合生态审美的城市生态绿地构建原则与对策:基于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绿地基础条件及人类活动干扰程度,将城市绿地划分为生态保育型、生态功能型及生态景观型3类生态绿地,构建生态绿地网络;基于绿地植物群落物种构成、空间布局及绿地功能需求,提出6类自然式植物群落配植模式。旨在为营建高生态效益、高景观质量的绿地景观提供规划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生态绿地 生态审美 自然式植物群落 生态系统服务
下载PDF
走进壮美荒野——美国生态文学对生态审美和生态旅游的启示 被引量:4
10
作者 龙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33-39,共7页
随着环保意识的高涨,生态文学、生态旅游当前日益受到关注。通过风景审美与生态审美的对比,指出生态审美是一场美学变革,深刻影响了生态旅游的发展。溯源了美国生态审美的肇端——边疆传统,选取梭罗、缪尔、利奥波德、爱德华·艾比... 随着环保意识的高涨,生态文学、生态旅游当前日益受到关注。通过风景审美与生态审美的对比,指出生态审美是一场美学变革,深刻影响了生态旅游的发展。溯源了美国生态审美的肇端——边疆传统,选取梭罗、缪尔、利奥波德、爱德华·艾比等影响力较大的美国生态文学作家为研究对象,兼及其他生态文学作家,从"荒野成为家园"、刀下救荒野、多样和谐之美、空间之美、广义荒野等几方面,梳理美国生态文学对美国生态审美和生态旅游的影响。最后浅析其对中国生态旅游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学 生态审美 生态旅游 壮美 荒野
下载PDF
生态美育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谢晗 《科教导刊》 2019年第6期138-140,共3页
生态美育随生态环境发展应运而生,是一种更加注重感受体验、生态审美的新型教育形式,生态美育教学注重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对话。生态美育对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美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生态美育随生态环境发展应运而生,是一种更加注重感受体验、生态审美的新型教育形式,生态美育教学注重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对话。生态美育对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美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生态化,对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策略的开展也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育 幼儿园美术教育 艺术教育
下载PDF
当代室内环境生态评估与生态审美价值观的传播 被引量:3
12
作者 华亦雄 周浩明 《工业工程设计》 2020年第3期35-41,共7页
价值观的传播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当前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时期,如何有效地提升民众的生态意识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以生态审美意识传播为切入点,通过了解国内外主流的室内环境生态评估指标体系的前后变化,总结当前室内环境生态评估... 价值观的传播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当前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时期,如何有效地提升民众的生态意识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以生态审美意识传播为切入点,通过了解国内外主流的室内环境生态评估指标体系的前后变化,总结当前室内环境生态评估的变化趋势及其主要特征;从指标体系的变化中分析生态审美价值观的渗透方式,探讨当代室内环境生态评估对生态审美价值观传播的促进作用。最后,通过实验设定针对室内传统营造技艺应用的评估工具,并且在评估工具的使用过程中展示传播的模式与效用,通过评估反馈再一次验证室内环境生态评估对生态审美价值观的正向传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审美 室内环境 生态评估 价值观 传播
下载PDF
绿色发展与生态审美双重视角下的“生态人”型塑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松乔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30-36,共7页
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必须造就与之相适应的新型主体承担者——"生态人"。从绿色发展和生态审美双重视角来看,"生态人"应该是具备生态整体主义的大爱情怀和囊括宇宙、包揽万物认知气度的时代新人;是充分意识到... 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必须造就与之相适应的新型主体承担者——"生态人"。从绿色发展和生态审美双重视角来看,"生态人"应该是具备生态整体主义的大爱情怀和囊括宇宙、包揽万物认知气度的时代新人;是充分意识到世间万物内在价值,并超越物我界限,以慈悲情怀善待自然的伦理新人;是超越工业文明,摈弃主客二分思维方式,并能协和万物成长的文化新人;是有着深厚绿色情怀,并具有国际视野和长远发展眼光,能够弥合民族差异、性别差异,守望相助,自觉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人 绿色发展 生态审美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下载PDF
人与自然关系的寓言——帕特里克·怀特小说《人树》的生态审美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忻波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2期249-253,共5页
在小说《人树》中,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帕特里克.怀特以丰富的想象力与现代人的“家园意识”书写了人的心灵在垦荒中成长的过程。文章从生态美学的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发现怀特的作品渗透了生态审美所特有的基本元素。由此可见,怀特对... 在小说《人树》中,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帕特里克.怀特以丰富的想象力与现代人的“家园意识”书写了人的心灵在垦荒中成长的过程。文章从生态美学的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发现怀特的作品渗透了生态审美所特有的基本元素。由此可见,怀特对人与自然之间互为依存、共生共荣的丰富内涵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将这种审美理想上升到一个信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里克·怀特 《人树》 寓言 生态审美
下载PDF
生态和美学的动态交织——从风景园林到关注环境的艺术实践 被引量:3
15
作者 蔡君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3-91,共9页
文章以西方工业化发展进程为背景探讨景观生态设计思想的发展演变和审美变革。在后工业时代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之下,风景园林领域生态思想发展和演进所形成的理论和概念逐渐融合了生态和美学、精英艺术和大众审美的二元对立,并促进了更... 文章以西方工业化发展进程为背景探讨景观生态设计思想的发展演变和审美变革。在后工业时代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之下,风景园林领域生态思想发展和演进所形成的理论和概念逐渐融合了生态和美学、精英艺术和大众审美的二元对立,并促进了更具生态性和审美价值的创新景观实践项目的探索。文章分析评论的生态启示设计和关注环境的先锋艺术案例表明,社会需要多学科合作来强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并通过景观表现和审美体验促进公众的生态意识。文章最后也提出,中国风景园林界应该打破学科藩篱,加强多学科合作,建立更具生态意识的景观审美标准,通过景观实践促使公众成为更具生态意识和知识的环境公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美学 关注环境的艺术实践
下载PDF
古典诗歌中的蚕桑意象及其生态审美意蕴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灿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16-119,共4页
蚕桑业作为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生产、生活方式,千百年来对我国的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多样的影响。古典诗歌中的蚕桑意象寄寓了人类关于美德、情爱、生命、故园等种种美好情感。从生态美学的视角对古典诗歌中的蚕桑意象进行解读,借此观照其&... 蚕桑业作为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生产、生活方式,千百年来对我国的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多样的影响。古典诗歌中的蚕桑意象寄寓了人类关于美德、情爱、生命、故园等种种美好情感。从生态美学的视角对古典诗歌中的蚕桑意象进行解读,借此观照其"自然"存在的生命哲学和人格魅力,以期为深处生态危机和生存困境中的现代人提供一种理想的生存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歌 蚕桑 意象 生态审美
下载PDF
简析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主体间性——对实践美学的一种质疑 被引量:1
17
作者 章海荣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6-20,共5页
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有着当代人类思想的现实根源。伴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不可避免地将对以主体性哲学为基础的实践美学观提出质疑。本文展析了胡塞尔、海德格尔和马丁·布伯三位哲学家的主体问性思想,并指出主体间性哲... 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有着当代人类思想的现实根源。伴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不可避免地将对以主体性哲学为基础的实践美学观提出质疑。本文展析了胡塞尔、海德格尔和马丁·布伯三位哲学家的主体问性思想,并指出主体间性哲学寻求与自然的对话并在平衡与和谐地球生态关系的基础上,从整个生命及物质系统繁荣中谋求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主体间性 实践美学 生态美学
下载PDF
山水诗与生态美学对话之可能性论证 被引量:1
18
作者 顿德华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88-91,共4页
山水诗同生态美学对话并非不可能,它们拥有同一的绿色思维和精神品格,文章从生态审美观的相通性、生态价值观的同一性、生态伦理观的契合性三个方面解析二者对话的可能性,并力图作一初步论述。
关键词 山水诗 生态审美 生态价值 生态伦理
下载PDF
生态审美观视域下的大理民宿设计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付秋然 《工业设计》 2022年第6期88-90,共3页
在我国“双碳”目标背景下,民宿设计对生态问题的关注成为必然。文章将从大理民宿的发展背景及存在问题出发,进一步探寻生态审美观介入大理民宿设计的必要性。其次,基于生态审美观价值体系,归纳出大理民宿在设计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我国“双碳”目标背景下,民宿设计对生态问题的关注成为必然。文章将从大理民宿的发展背景及存在问题出发,进一步探寻生态审美观介入大理民宿设计的必要性。其次,基于生态审美观价值体系,归纳出大理民宿在设计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最后,文章结合一些优秀民宿设计案例,从民宿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三个方面,提出大理民宿设计的具体策略,以期帮助大理民宿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审美观 大理民宿 设计
下载PDF
自我间性:生态审美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松乔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67,共4页
生态审美是一种秉持间性姿态的审美活动,自我间性是生态审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自我间性审美尺度要求我们从生态整体利益出发,在知行圆融、身心和乐、全面发展等方面型塑符合生态道德的理想人格,从而促进人类社会朝着人与自然... 生态审美是一种秉持间性姿态的审美活动,自我间性是生态审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自我间性审美尺度要求我们从生态整体利益出发,在知行圆融、身心和乐、全面发展等方面型塑符合生态道德的理想人格,从而促进人类社会朝着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生态美境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审美 自我间性 审美维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