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生态人文主义新型美学 被引量:7
1
作者 程相占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9-152,共4页
中国生态美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明确强调它与生态人文主义的密切关系。生态美学理论建构的方向是借鉴生态学原理来深化完善生态人文主义,以"根植于生态系统之中具身的心灵"这个命题作为基点,来进一步探讨人类与地球生态系统之... 中国生态美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明确强调它与生态人文主义的密切关系。生态美学理论建构的方向是借鉴生态学原理来深化完善生态人文主义,以"根植于生态系统之中具身的心灵"这个命题作为基点,来进一步探讨人类与地球生态系统之间的审美互动。倡导生态人文主义的最终意义不仅是为了引导人类摆脱生态危机而幸存,更加重要的是倡导人类通过肩负生态责任而升华人性境界,从而使得人类生命获得尊严、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人文主义 中国生态美学 价值立场 生态审美 审美互动
下载PDF
自然审美理论构建的知识论考察
2
作者 胡友峰 贾珊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6-145,F0003,共11页
自然审美源自人类主体的诗性思维与自然对象的物性特征相融交织,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动态关系的美学体现,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为自然审美理论构建提供了知识论基础,其动态发展也使自然审美理论呈现出不同面貌。自人类产生之时,自然... 自然审美源自人类主体的诗性思维与自然对象的物性特征相融交织,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动态关系的美学体现,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为自然审美理论构建提供了知识论基础,其动态发展也使自然审美理论呈现出不同面貌。自人类产生之时,自然便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与自然须臾不可分离,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本真的依存关系为自然审美提供了合法性的理论依据,但原初性所带来的被动性与脆弱性也使这种依存关系难以推动自然审美持续深入发展。此后,人与自然逐步构建了二元模式主导的认识关系与工具理性支配的实践关系,自然成为了相对于人类主体的陌生“他者”,这也推动了自然审美对象模式与人化视角的形成。随着生态世界观的逐步建立,人类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自然的本源性与自身的有限性,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现了生态重构,也为自然审美的当代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审美 人与自然的关系 知识论考察 生态审美
下载PDF
试论中国生态美学的学科定位——从中西生态美学比较的角度 被引量:1
3
作者 周维山 《文化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5-15,共11页
中国生态美学是在西方生态美学即环境美学的影响下诞生的。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中西生态美学之间的差异逐渐显现,"生态"与"环境"之辩成为学界探讨的话题。西方环境美学的诞生和发展与西方美学长期对自然美的忽视有关,它主要关注环... 中国生态美学是在西方生态美学即环境美学的影响下诞生的。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中西生态美学之间的差异逐渐显现,"生态"与"环境"之辩成为学界探讨的话题。西方环境美学的诞生和发展与西方美学长期对自然美的忽视有关,它主要关注环境审美特征的研究;而中国生态美学的诞生和发展则与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有关,它主要关注生态审美观念的探讨。西方环境美学借助生态学指向环境本身的审美欣赏,而中国生态美学则借助生态学指向人与环境的和谐生存。通过比较可知,中西生态美学之间,不单单是名称使用的差异,而是有着内在的区别,特别是在学术旨趣上,二者是根本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美学 生态美学 环境审美 生态审美
下载PDF
生态美学视野下的“广南图符壮歌”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光斌 戴艳 《文山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9,共9页
从生态美学的角度进行观照,独特的中国"广南图符壮歌"体现了当地壮族在长期稻作农耕生活中所形成的生态审美文化:整体生态性、自然生态性、社会生态性、个体生态性。在生态观念基础上所形成的和谐关系及其形态自有其美学价值,... 从生态美学的角度进行观照,独特的中国"广南图符壮歌"体现了当地壮族在长期稻作农耕生活中所形成的生态审美文化:整体生态性、自然生态性、社会生态性、个体生态性。在生态观念基础上所形成的和谐关系及其形态自有其美学价值,与"绿色""协调"发展理念是一致的,值得在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世界的进程中学习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南图符壮歌 稻作生活 生态审美 和谐形态 美学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