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约翰·斯坦贝克动物观的生态意义 |
陈丽屏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9 |
72
|
|
2
|
媒介融合的生态批评 |
蒋晓丽
任雅仙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1
|
|
3
|
生态批评的视阈 |
鲁枢元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18
|
|
4
|
美国当代生态批评述评 |
李晓明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4
|
|
5
|
生态批评视域中“自然”的涵义 |
鲁枢元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6
|
|
6
|
生态女性主义概述 |
王育烽
陈智淦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09 |
14
|
|
7
|
西方生态批评的三个维度 |
王晓华
|
《鄱阳湖学刊》
|
2010 |
9
|
|
8
|
面对盖亚:电影生态美学的官能审美及其情动逻辑 |
陈亦水
|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9
|
|
9
|
二元对立自然观的悖论——《老人与海》生态学解读 |
邓世彬
|
《重庆工学院学报》
|
2006 |
8
|
|
10
|
“文本内外的自然”之辩——生态批评与后结构主义文论的合与分 |
刘蓓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11
|
生态批评的时代责任与话语资源 |
张晧
|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4 |
5
|
|
12
|
《老人与海》中的自然生态初探 |
王桃花
|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8
|
|
13
|
全球在地化、事件与当代北欧生态文学批评 |
何成洲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7
|
|
14
|
生态批评视角中的《白鲸》 |
吴迪
|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7
|
|
15
|
生态文学批评:家园意识与理论自觉 |
王青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7
|
|
16
|
《蝇王》:海岛文学实验与生态寓言 |
李道全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7
|
|
17
|
生态文化批评:西部精神和全球意识 |
江宁康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4 |
5
|
|
18
|
无法返归的自然——对《藏獒》的生态批评 |
王军宁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7
|
|
19
|
生态信仰与社会批判———生态批评视野下的迟子建小说世界 |
史元明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4
|
|
20
|
生态视野下的《白鲸》 |
刘艳
叶琳
|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