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被生态建设与生态用水——以西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77
1
作者 王礼先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5-7,共3页
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及干旱亚湿润气候带 ,由于这一地区降水量较少 ,植被分布既有地带性特点同时也具有非地带性特征。拿黄土高原来说 ,就有草原带、森林草原带和森林带等不同地带性水热特征。西北地区植被建设中究竟适... 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及干旱亚湿润气候带 ,由于这一地区降水量较少 ,植被分布既有地带性特点同时也具有非地带性特征。拿黄土高原来说 ,就有草原带、森林草原带和森林带等不同地带性水热特征。西北地区植被建设中究竟适生的植被类型应当是什么 ?在这一地区植被恢复中究竟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只有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针对具体的立地条件和防护目标 ,采取合理的乔、灌、草配置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西北地区水资源状况及其与造林种草的关系是这一地区植被建设首先应当考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生态用水 植被建设 生态环境建设
下载PDF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和防治对策分析 被引量:117
2
作者 田卫堂 胡维银 +1 位作者 李军 高照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4-209,共6页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加之长期以来对水土资源的过度利用,当前我国水土流失仍然面积大、分布广、流失严重,防治任务艰巨。同...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加之长期以来对水土资源的过度利用,当前我国水土流失仍然面积大、分布广、流失严重,防治任务艰巨。同时,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十分突出,新的水土流失不断产生,这给水土保持提出了严峻挑战。分析了水土流失在农业生产、水利工程、工矿交通设施安全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危害,提出了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在发挥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做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建设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问题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98
3
作者 程国栋 张志强 李锐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03-510,共8页
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的脆弱地区 ,生态建设是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复杂 ,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迥异、生态退化问题千差万别。对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基本现状进行了... 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的脆弱地区 ,生态建设是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复杂 ,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迥异、生态退化问题千差万别。对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基本现状进行了评价 ,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 ,分析了生态环境建设中面临的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问题 ,并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政策建议。并特别指出 ,应充分发挥科技对生态建设的支撑作用 ,科学实施生态建设工程 ;必须采取基于不同生态经济类型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特点和生态退化问题的分类指导的生态建设策略 ;建立西部地区生态安全体系 ,开展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立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生态环境建设 社会经济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关键性问题的研讨 被引量:36
4
作者 唐克丽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7,25,共8页
该文以学习贯彻中央领导“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批示为基础,研讨有关的科学技术问题。以生态环境演变为主导,论证了自然侵蚀和人为加速侵蚀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调控的基本原理。以生态环境建设系统工程为目标,研讨了治理水... 该文以学习贯彻中央领导“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批示为基础,研讨有关的科学技术问题。以生态环境演变为主导,论证了自然侵蚀和人为加速侵蚀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调控的基本原理。以生态环境建设系统工程为目标,研讨了治理水土流失、侵蚀环境调控、农田建设、水利建设及防止新的人为加速侵蚀等,提出了应强化研究的关键性和基本规律性的科学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生态环境建设 关键问题 水土保持
下载PDF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总体框架及其取向 被引量:45
5
作者 王海芹 高世楫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34,共20页
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发展和完善,有助于提高生态环境数据质量、改善政府公信力、增强生态文明制度执行效果。随着改革深入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开始凸显:统筹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部署难以落地;政府简政放权... 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发展和完善,有助于提高生态环境数据质量、改善政府公信力、增强生态文明制度执行效果。随着改革深入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开始凸显:统筹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部署难以落地;政府简政放权和发展环境监测市场面临"两难困境":既要依靠社会监测力量又困于社会监测力量薄弱,既要稳定政府监测队伍又困于激励机制不足,政府数据的公信力仍不足。下一步要在制定环境监测条例、为部门生态环境监测协作提供机构和机制保障、加强政府对生态环境监测市场引导和监管、重塑人员激励机制等方面重点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监测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治理水土流失 再造山川秀美延安——对中尺度生态环境建设中落实总理指示的认识与思考 被引量:34
6
作者 田均良 刘普灵 +3 位作者 张翼 李宏平 高可兴 贺晓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0年第2期4-9,163,共7页
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和生态建设的现状 ,进一步理解在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形势下 ,朱钅容基总理有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指示的重要意义。并以延安 6 5 0 km2 山川秀美示范区建设为例 ,探讨了生态环境建设的阶段、目标。
关键词 生态环境建设 水土流失 延安 林草植被营建模式
下载PDF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中国妇女与环境关系评析 被引量:29
7
作者 杨玉静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20,共6页
本文探讨了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及其在发展领域的实践,以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来中国妇女环境运动实践为基础,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评价了中国妇女与环境关系的本质化、社会化建构以及"妇女/性别、环境与发展"的政... 本文探讨了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及其在发展领域的实践,以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来中国妇女环境运动实践为基础,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评价了中国妇女与环境关系的本质化、社会化建构以及"妇女/性别、环境与发展"的政治实践,提出建构本土化的妇女/性别与环境互动理论和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妇女/性别 环境与发展 互动 建构
原文传递
论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与战略 被引量:23
8
作者 张志强 程国栋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3-250,共8页
分析评价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基本现状 ,指出了影响生态环境改善的最大制约因素。在反思了过去生态环境建设的教训的基础上 ,提出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分析了当前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建设中面临的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有关问题 ,并... 分析评价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基本现状 ,指出了影响生态环境改善的最大制约因素。在反思了过去生态环境建设的教训的基础上 ,提出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分析了当前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建设中面临的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有关问题 ,并指出对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有助于构建生态建设的科学和社会支撑体系。最后 ,提出了生态建设和保护的若干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态建设 可持续发展 西北地区 生态保护 人工植被
下载PDF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进展及其对策 被引量:22
9
作者 高照良 李永红 +6 位作者 徐佳 王珍珍 赵晶 郭文 宋慧斌 张兴昌 彭珂珊 《科技和产业》 2009年第10期1-12,共12页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类型复杂,既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也有水力、风力、重力产生的变化。同时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成为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改善的最大障碍。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生存与发展和建设小康社...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类型复杂,既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也有水力、风力、重力产生的变化。同时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成为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改善的最大障碍。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生存与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志。无论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角度考虑,还是从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8年以后,如何解决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经济发展问题及黄河减沙的角度来看,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该区的生态建设已势在必行。根据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生态恢复学和土壤侵蚀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的重要性,探讨了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生态建设 水土流失 治理 发展对策
下载PDF
中国退耕还林(草)的发展历史阶段与对策探讨 被引量:17
10
作者 彭珂珊 王继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1期106-109,共4页
土地荒漠化是我国21世纪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近几年来水旱灾害频发和沙尘风暴加剧的根源,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在分析了国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建国50年来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发展的5个阶段,可供决策部门在制订计划时参考。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工程 发展阶段 生态环境建设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坡向差异及其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意义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勉 姚文艺 李占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1期37-39,共3页
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侵蚀严重,在分析该区小气候、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特性和侵蚀特征的坡向差异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指出坡向差异在该区域耕作业、林业、牧业和水土保持措施方面的指导意义,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利用这种差异及土地资... 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侵蚀严重,在分析该区小气候、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特性和侵蚀特征的坡向差异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指出坡向差异在该区域耕作业、林业、牧业和水土保持措施方面的指导意义,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利用这种差异及土地资源的建议,以其能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坡向 生态环境建设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探讨 被引量:12
12
作者 徐勇 Roy C.Sidle 景可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0-138,共9页
在探讨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定位问题的基础上 ,概括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 ,提出了生态适宜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总体构架、地域类型及产业基础建设标准 ,最后从生态环境效益... 在探讨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定位问题的基础上 ,概括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 ,提出了生态适宜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总体构架、地域类型及产业基础建设标准 ,最后从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性等角度对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评价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建设 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黄土丘陵区 生态环境效益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支撑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1
13
作者 钱鞠 王根绪 +1 位作者 马金辉 高前兆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2-107,138,共7页
西北干旱区的自然环境脆弱性叠加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等人类活动干扰是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根本原因,已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生态环境建设实际,提出应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及法律体系... 西北干旱区的自然环境脆弱性叠加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等人类活动干扰是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根本原因,已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生态环境建设实际,提出应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及法律体系、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以此为重要支撑,恢复与重建受损生态系统,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生态环境建设 可持续发展 城镇化进程 支撑体系 进城 产业结构 区域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 人类活动
下载PDF
历史时期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飞 李锐 谢永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1年第2期138-142,共5页
采用科学史观简要分析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演变的历史过程。通过分析认为 ,历史时期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演变不再单纯表现为自然过程 ,而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人地互动过程。人为因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历史演变具有双重意义 ,既通过耕种... 采用科学史观简要分析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演变的历史过程。通过分析认为 ,历史时期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演变不再单纯表现为自然过程 ,而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人地互动过程。人为因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历史演变具有双重意义 ,既通过耕种对自然环境破坏 ,还进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提高土地承载能力 ,其主要是由不同的环境观和社会因素造成的。人类对生态环境影响以资源利用为主 ,有意识的建设活动较少 ,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成就巨大 ,生态环境演变具有明显历史进程 ,被动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对生态环境演变有特殊意义 ,历史时期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实践及其成效在农田水利环境、土壤环境、水土保持等方面表现突出。历史时期生态环境建设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在当今西部大开发机遇下 ,应借鉴历史经验 ,加快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建议采用科学的环境观指导实践 ,加大科技投入和市场调剂 ,减小黄土高原地区粮食压力 ,实现较劣土地的生态恢复 ,使自然生态环境修复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同步进行 ,建设结构合理的水土保持型大农业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历史时期 生态环境建设 农业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
下载PDF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8
15
作者 丁琳霞 《陕西林业科技》 2002年第2期49-53,共5页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对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实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中指出植被建设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根本措施 ,并分析了植被建设的重要性、可行性及其基本原则。同时 。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生态环境建设 西部大开发 植被建设
下载PDF
青海湖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建设措施 被引量:10
16
作者 范青慈 《青海草业》 2001年第1期26-28,共3页
通过对青海湖区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针对性提出退耕还林还草、减少牲畜数量。
关键词 青海湖区 生态环境 建设措施
下载PDF
攀西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建设对策 被引量:6
17
作者 何锦峰 苏春江 郑远昌 《重庆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4-17,共4页
在分析攀西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 ,认为该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 :(1)水±流失治理 ;(2 )工矿生态环境整治 ;(3)植被恢复与重建 ;(4)农业生态环境整治 ;(5 )生物多样性保护 ;(6 )生态聚落的建设 ;(7)重大自然灾害的预警... 在分析攀西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 ,认为该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 :(1)水±流失治理 ;(2 )工矿生态环境整治 ;(3)植被恢复与重建 ;(4)农业生态环境整治 ;(5 )生物多样性保护 ;(6 )生态聚落的建设 ;(7)重大自然灾害的预警及防治 ;(8)生态环境建设信息系统及其网络化 ,并分别阐述了它们的对策。指出生态环境建设要得以实施 ,必须加强人才库、知识库的培养与储备、融资途径的扩展和服务体系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西地区 生态环境 对策 生态建设
下载PDF
吉林省生态环境建设的困境与政府行为选择 被引量:7
18
作者 彭永林 盛连喜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6-671,共6页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已成为世界各国推进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中国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吉林省在生态环境建设虽然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土地退化、资源利用效率低...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已成为世界各国推进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中国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吉林省在生态环境建设虽然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土地退化、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林草地及湿地质量和功能退化、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而环境投资能力、产业结构、技术创新能力、管理体制、环境吸纳能力等是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制约因素。并从政府行为的视角提出了推进吉林省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建设 政府行为 吉林省
下载PDF
广东石灰岩山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金国 陈同庆 《山地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236-240,共5页
广东省石灰岩山区是广东省主要的贫困地区 ,自然环境先天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突出第一系列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在广泛、深入调查的基础之上 ,分析了广东石灰... 广东省石灰岩山区是广东省主要的贫困地区 ,自然环境先天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突出第一系列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在广泛、深入调查的基础之上 ,分析了广东石灰岩山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及主要成因 ,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石灰岩山区 生态环境建设 可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 自然环境 自然灾害
下载PDF
论政府介入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合理性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京 王洁 韦苇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52-54,90,共4页
因西部生态环境的公共产品属性、外部性特征以及环境信息的稀缺性导致生态环境建设领域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政府介入具有其理论基础。西部市场发育不足、生态建设主体素质较低以及生态建设工程的系统性和长期性等原因,政府介入同时具有... 因西部生态环境的公共产品属性、外部性特征以及环境信息的稀缺性导致生态环境建设领域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政府介入具有其理论基础。西部市场发育不足、生态建设主体素质较低以及生态建设工程的系统性和长期性等原因,政府介入同时具有广泛的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生态环境建设 政府介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