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4篇文章
< 1 2 1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 被引量:730
1
作者 黄金川 方创琳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1-220,共10页
本文分析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耦合机制 ,采用代数学和几何学两种方法对环境库兹涅茨 (KUZNETS)曲线和城市化对数曲线进行逻辑复合 ,推导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数理函数和几何曲线 ,揭示出区域生态环境随城市化的发展存在先... 本文分析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耦合机制 ,采用代数学和几何学两种方法对环境库兹涅茨 (KUZNETS)曲线和城市化对数曲线进行逻辑复合 ,推导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数理函数和几何曲线 ,揭示出区域生态环境随城市化的发展存在先指数衰退、后指数改善的耦合规律。交互耦合的过程分为低水平协调、拮抗、磨合和高水平协调四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耦合规律性 代数学 几何学 人口
下载PDF
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559
2
作者 刘耀彬 李仁东 宋学锋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7-247,共11页
以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耦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出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定量揭示出中国省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的主要因素,并从时空角度分析了区域耦合度... 以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耦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出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定量揭示出中国省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的主要因素,并从时空角度分析了区域耦合度的空间分布及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要素之间的耦合是复杂的,总体上表现在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和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约束作用两个方面。通过关联度计算遴选出作用于生态环境的16项城市化指标和影响城市化的10项生态环境指标,它们较为全面反映出系统交互耦合的机理;(2)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布基本符合东、中西空间分异的规律。根据耦合度大小并结合区域城市化与经济发展阶段,大致将全国省区划分为协调、磨合、拮抗和低水平耦合等4种类型,其中以拮抗类型为主;(3)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的时序变动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波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城市化 中国 灰色关联分析法 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环境指标 耦合度 耦合系统 定量分析 交互作用 系统耦合 演变规律 空间分布 角度分析 系统要素 研究结果 约束作用 胁迫作用 空间分异 经济发展 关联度 互耦合 波动性
下载PDF
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效应解析的理论框架及技术路径 被引量:351
3
作者 方创琳 周成虎 +2 位作者 顾朝林 陈利顶 李双成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1-550,共20页
特大城市群地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区和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区,担当着世界经济重心转移承载地的历史重任,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胁迫压力。开展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效应的研究,是未... 特大城市群地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区和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区,担当着世界经济重心转移承载地的历史重任,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胁迫压力。开展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效应的研究,是未来10年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高优先研究主题。本文系统解析了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效应的基本理论框架。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特大城市群系统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交互作用的非线性耦合关系及耦合特征,科学辨识近远程主控要素作用下城市群系统内外部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胁迫强度、近远程耦合机理与规律,总结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圈理论,进一步构建多要素—多尺度—多情景—多模块—多智能体集成的时空耦合动力学模型,研发特大城市群地区可持续发展优化智能调控决策支持系统;其次从方法上将特大城市群地区视为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在建立同一标准化共享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多要素—多目标—多模型—多情景环境下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集成技术方法、大数据支持下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技术方法,构建多尺度—多技术—多智能体集成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技术框架,按照分析时空演变特征—寻求主控要素—辨识耦合关系—揭示胁迫机制—发现耦合规律—筛选调控变量—求解临界阈值—进行调控试验—完成情景模拟—提出优化方案—完成情景模拟—提出优化方案—实现国家目标这样一条技术路径,提出解决问题的整体优化方案。本文旨在为特大城市群地区由问题集中区转为可持续发展区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城市群 城镇化 生态环境 交互耦合效应 耦合圈理论框架 技术路径
原文传递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及其在干旱区的应用 被引量:331
4
作者 乔标 方创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3003-3009,共7页
在分析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状况之间交互胁迫、动态演进关系的基础上,借助于系统科学理论建立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认为整个城市化过程就是城市化的各个层面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协调、交互胁迫的耦合发展过程.在这... 在分析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状况之间交互胁迫、动态演进关系的基础上,借助于系统科学理论建立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认为整个城市化过程就是城市化的各个层面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协调、交互胁迫的耦合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系统的演化周期将经历低级协调共生、协调发展、极限发展和螺旋式上升4个阶段,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耦合过程的实质,就是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由低级协调共生向高级协调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河西走廊为例,对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1985~2003年间,河西走廊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状况曲折下降,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响应较为明显,但相对于城市化进程,生态环境的响应又有一定的滞后性.目前河西走廊处于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阶段,然而协调耦合度的增长很快,整个协调发展系统即将进入极限发展阶段,生态环境危机正在进入潜伏期.基于动态耦合模型所建立的协调耦合度,能够较好地反映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胁迫、动态耦合的演变情况.根据河西走廊耦合度的变化可知,在城市化发展的初期,往往是需要一定的生态破坏为代价的,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生态环境必将随城市化而好转.因此,正确认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的动态耦合规律,采取适当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于促进河西走廊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耦合度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界定及其生态问题 被引量:282
5
作者 赵哈林 赵学勇 +1 位作者 张铜会 周瑞莲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5期739-747,共9页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主要分布于降水量 30 0~ 4 5 0mm ,干燥度 1~ 2的内蒙古高原南缘和长城沿线 ,其东界和南界为黑龙江的龙江、安达 ,吉林的乾安和长岭 ,辽宁的康平、阜新 ,河北的丰宁、淮安 ,山西的浑源、五寨 ,陕西神木、榆林 ,甘...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主要分布于降水量 30 0~ 4 5 0mm ,干燥度 1~ 2的内蒙古高原南缘和长城沿线 ,其东界和南界为黑龙江的龙江、安达 ,吉林的乾安和长岭 ,辽宁的康平、阜新 ,河北的丰宁、淮安 ,山西的浑源、五寨 ,陕西神木、榆林 ,甘肃环县 ,宁夏同心 ;其西界和北界为内蒙古的陈巴尔虎旗、乌兰浩特、林西、多伦、托克托、鄂托克和宁夏盐池。行政区划涉及 9省 10 6个旗 (县市 ) ,总面积 6 5 45 6 4km2 。全区耕地总面积 80 4 .6 9万hm2 ,人均占有耕地 0 .32hm2 ,农、林、牧用地比例为1.0∶1.17∶3.6 7。主要生态问题为 :沙漠化急剧发展、可利用土地资源锐减 ;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严重 ,承载力急剧下降 ;生态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频繁。其原因除了受自然不利因素影响和现代人为强烈干扰外 ,还有沙漠化的历史烙印、现代农牧交错带的北移错位和经济地理三大原因。该区的退化生态治理应注意 :大部分地区要逐步用榆、柳、松、杏等乡土树种取代高耗水肥的杨树树种 ,采取以灌木为主的乔灌草结合的带状造林方式 ,建立类似原生植被的人工疏林草原植被 ,充分发挥其生态屏障作用。农业应以发展灌溉农业和保护型农业为主攻方向 ,改变生产经营方式 ,大力提高生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生态问题 地理界定 空间分布 中国北方 降水量 干燥度
下载PDF
中国省域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分析——兼论三系统耦合公式及其扩展形式 被引量:297
6
作者 姜磊 柏玲 吴玉鸣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8-799,共12页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资源、环境与经济水平协调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耦合度用来衡量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系统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协调发展程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实证分析中,耦合度公式出现取值...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资源、环境与经济水平协调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耦合度用来衡量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系统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协调发展程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实证分析中,耦合度公式出现取值范围判断的错误。论文着重讨论并修正了耦合度公式出现的错误,并将之推广到n个系统。运用修正后的耦合度公式,建立经济发展-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计算中国大陆31个省域单元2003—2014年三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最后进行空间分析。研究发现,在2003—2014年间,从总体来看,耦合度和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从耦合度的时空演变来看,空间分布变化较小。31个省域单元耦合度具备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然而,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随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资源禀赋 生态环境 耦合 耦合公式 协调 中国
原文传递
苜蓿生产力动态及其水分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215
7
作者 李玉山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04-411,共8页
根据长期田间试验实测数据 ,分析了苜蓿人工草地鲜草产量水平 ,产量随生长年限的变化 ,以及产草量和降水量的关系 ;苜蓿对肥料的敏感性较低 ,但肥料有延长苜蓿经济性生长年限的功能 ;水量平衡法计算苜蓿耗水量时 ,土层计算深度具有重要... 根据长期田间试验实测数据 ,分析了苜蓿人工草地鲜草产量水平 ,产量随生长年限的变化 ,以及产草量和降水量的关系 ;苜蓿对肥料的敏感性较低 ,但肥料有延长苜蓿经济性生长年限的功能 ;水量平衡法计算苜蓿耗水量时 ,土层计算深度具有重要意义。当采用2m和 1 0m两种不同计算深度时 ,所得耗水量差值巨大 ,特别是在揭露水分生态环境演变趋势上 ,会得到不同结论。 1 0m测深研究结果表明 ,在黄土高原 ,苜蓿草地年蒸散量大于年降水量 ,根系吸水层达 1 0m以下 ,多年连续种植会导致土壤干燥化 ,形成生物性土壤下伏干层 ,从而对陆地水分循环路径发生影响。据此提出黄土高原草地生产要改高产目标为适度生产力目标 ,以减缓或阻止下伏干层的形成 ,并提出了相应的农业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水分 生态环境效应 草地生产力 干燥化
下载PDF
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被引量:158
8
作者 崔保山 杨志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9-224,共6页
分析了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内涵和临界阈值 ,探讨了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和相关指标 .对湿地生态需水量和环境需水量各种类型的主要特点、存在特征和关键指标进行了系统剖析 ,特别对湿地植物需水量、土壤需水量、野生生物栖息地... 分析了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内涵和临界阈值 ,探讨了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和相关指标 .对湿地生态需水量和环境需水量各种类型的主要特点、存在特征和关键指标进行了系统剖析 ,特别对湿地植物需水量、土壤需水量、野生生物栖息地需水量、补水需水量、防止盐水入侵需水量、防止岸线侵蚀及河口生态环境需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生态环境 需水量 存在特征 生物多样性保护
下载PDF
中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利用及其生态环境问题 被引量:191
9
作者 王根绪 程国栋 徐中民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9-116,共8页
近50年来,西北干旱区随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模的不断扩展,使区域内工农业与经济得以稳定持续发展。但同时,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变化。①大多数河流下游水量锐减,甚至断流,河道缩短,终端湖泊萎缩或干涸,水质咸化和污染趋势加剧;... 近50年来,西北干旱区随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模的不断扩展,使区域内工农业与经济得以稳定持续发展。但同时,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变化。①大多数河流下游水量锐减,甚至断流,河道缩短,终端湖泊萎缩或干涸,水质咸化和污染趋势加剧;②土壤沙漠化和盐碱化,沙漠化土地面积达67493×104hm2,盐碱化耕地面积逾13556×104hm2;③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与50年代初相比,天然森林面积减少49%~58%,草地面积减少16%~92%;④沙尘暴灾害发生频数增加,灾害程度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水资源 生态环境 资源利用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区域生态环境效应——以甘肃河西地区为例 被引量:199
10
作者 李晓文 方创琳 +1 位作者 黄金川 毛汉英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0-290,T004-T005,共13页
基于高分辨率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数据 ,本文对 1 985~ 2 0 0 0年期间河西地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 :1 ) 1 985~ 2 0 0 0年期间河西地区总体生态环境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相对稳定 ,但生态... 基于高分辨率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数据 ,本文对 1 985~ 2 0 0 0年期间河西地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 :1 ) 1 985~ 2 0 0 0年期间河西地区总体生态环境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相对稳定 ,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恶化的两种趋势并存 ,并在县级行政单元上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异特征 ,城市用地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总体而言不显著 ;2 )整个河西地区城市用地增长缓慢 ,表明其城市化进程缓慢。与城市用地变化有关的土地利用类型也多分布在金昌、嘉峪关、张掖、武威和酒泉 5个地级市所在地区 ,表明这些区域的城市化过程相对活跃 ;3)城市用地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空间规律表现为 :使生态环境原本较差的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有所增加 ,而使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的地区生态环境质量降低 ;4)城镇用地与工矿用地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出与城市用地总体基本一致的规律 ,但农村居民点则对生态环境正、负两方面影响都较为显著 ;5 )城市用地扩展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体现出与城市用地总体类似的区域分异特征 ;而城市用地收缩的影响则与此趋势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 西北干旱区 区域生态环境效应 甘肃 河西地区 城市用地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下载PDF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标准及其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181
11
作者 刘耀彬 李仁东 张守忠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0-148,共9页
根据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时空规律,基于协同论的观点指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的评判标准并构建了二者之间的协调度模型。模型分为功效函数、协调度函数和序参量体系,其中序参量的选取及其上下限的确定是模型能正确应用的关键。... 根据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时空规律,基于协同论的观点指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的评判标准并构建了二者之间的协调度模型。模型分为功效函数、协调度函数和序参量体系,其中序参量的选取及其上下限的确定是模型能正确应用的关键。应用此模型,以江苏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该协调标准和模型意义明确、应用简单,能有效判别区域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的不同发展层次,对于协调区域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协调标准 协调度
下载PDF
新一代Landsat系列卫星:Landsat 8遥感影像新增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意义 被引量:210
12
作者 徐涵秋 唐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249-3257,共9页
美国Landsat 8卫星的成功发射使一度中断的Landsat对地观测得以继续。Landsat 8除了保持Landsat 7卫星的基本特征外,还在波段的数量、波段的光谱范围和影像的辐射分辨率上进行了改进。基于该卫星的首幅影像,针对这些新的特性进行了分析... 美国Landsat 8卫星的成功发射使一度中断的Landsat对地观测得以继续。Landsat 8除了保持Landsat 7卫星的基本特征外,还在波段的数量、波段的光谱范围和影像的辐射分辨率上进行了改进。基于该卫星的首幅影像,针对这些新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发现:(1)新增的卷云波段有助于区别点云和高反射地物;(2)卷云波段设计的波长范围位于粘土矿物光谱反射的强吸收带,有利于土壤与建筑不透水面信息的区别;(3)新增的深蓝波段有助于水体悬浮物浓度的监测;(4)全色影像波长范围的收窄有利于该影像上植被和非植被的区别;(5)辐射分辨率的提高可避免极亮/极暗区的灰度过饱和现象,这对反射率极低的水体的细微特征识别有很大帮助。显然,Landsat 8这些新增的优点将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监测产生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 8 遥感 生态环境
下载PDF
40a来江河源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153
13
作者 王根绪 李琪 +1 位作者 程国栋 沈永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6-352,共7页
通过江河源区分布的 5个气象台站有关气温与降水的多年数据 ,分析了近 40a来江河源区的气候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近 40a来江河源区气候变化的总趋势是气温升高 ,降水量增加 ,但降水量的增加主要体现在春季降水和近 15a来冬季降水的明显... 通过江河源区分布的 5个气象台站有关气温与降水的多年数据 ,分析了近 40a来江河源区的气候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近 40a来江河源区气候变化的总趋势是气温升高 ,降水量增加 ,但降水量的增加主要体现在春季降水和近 15a来冬季降水的明显增加上 ,对植被生长起重要作用的夏季降水量却呈明显减少趋势 ;江河源区 2 0世纪 80年代 10a平均气温比 5 0年代高 0 .12~ 0 .9℃ ,大部分地区高于0 .3℃ ,属于青藏高原高温区或升温幅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平均升温 0 .44℃ ,明显比全国平均升温 0 .2℃要高出一倍 .在这种背景下 ,与植被生长关系密切的 4、5月和 9月气温呈现持续下降态势 .江河源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体系对气候的这种变化响应强烈 ,冰川退缩、多年冻土消融加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源区 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效应 气温 降水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泛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空间特征与驱动机制 被引量:166
14
作者 孙黄平 黄震方 +4 位作者 徐冬冬 施雪莹 刘欢 谭林胶 葛军莲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3-170,186,共9页
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02—2014年泛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特征及驱动机制展开分析。研究表明:①2002—2014年,耦合度呈"上升—稳定—下降"的倒"U"型... 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02—2014年泛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特征及驱动机制展开分析。研究表明:①2002—2014年,耦合度呈"上升—稳定—下降"的倒"U"型曲线变化,协调度保持上升趋势,并呈现出中部高南北低,东部高西部低的空间分布趋势;②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特征,形成了以苏南为核心的热点区和以皖北为核心的冷点区;③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人均财政预算内收入等,且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空间自相关 驱动机制 泛长三角
原文传递
新疆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50
15
作者 徐贵青 魏文寿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18,共5页
近 10 0年来 ,中国西部地区从 19世纪末到 2 0世纪初气温开始上升 ,2 0世纪 4 0年代达到最高 ,以后气温下降 ,大约在 70年代初达到最低 ,以后气温持续上升 ,增温主要出现在 1970年以后。根据新疆 5 6个气象观测台站的气温资料统计 ,年... 近 10 0年来 ,中国西部地区从 19世纪末到 2 0世纪初气温开始上升 ,2 0世纪 4 0年代达到最高 ,以后气温下降 ,大约在 70年代初达到最低 ,以后气温持续上升 ,增温主要出现在 1970年以后。根据新疆 5 6个气象观测台站的气温资料统计 ,年均温呈稳定的上升趋势。滑动t检验表明 1980年是气温突变的转折点。新疆已有的气象观测记录表明 ,新疆温度变化和全国的变化较为一致。新疆降水量的变化比较复杂 ,分东疆、北疆、南疆加以讨论 ,南北疆降水增加明显 ,东疆则变化不大。降水量的增量北疆最大东疆最少 ,而降水量的增幅则南疆最大东疆最少。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 ,沙尘暴发生日数在波动中减少 ,与大风发生日数有很强的一致性。 70年代以来 ,温度的升高 ,局部地区的降水明显 ,增加对新疆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 气温突变 新疆
下载PDF
城市湿地研究进展 被引量:123
16
作者 孙广友 王海霞 于少鹏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4-100,共7页
本文通过分析城市湿地的产生及其内涵,给出了城市湿地的定义:是指分布于城市中的湿地,包括天然的和人工的各类湿地。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要素。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城市湿地研究的总趋势和主要进展,分析了中国城市湿地研究... 本文通过分析城市湿地的产生及其内涵,给出了城市湿地的定义:是指分布于城市中的湿地,包括天然的和人工的各类湿地。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要素。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城市湿地研究的总趋势和主要进展,分析了中国城市湿地研究的主要差距,指出了城市湿地研究的主要领域和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构建了城市湿地学的学科框架。这对于湿地科学的发展将产生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湿地 城市湿地学 生态环境
下载PDF
生物质能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19
17
作者 周中仁 吴文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15,共4页
生物质能是当前能源和生态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该文鉴于目前能源、生态环境状况以及生物质能的利用现状、所处的战略地位,对当前生物质能研究的四个热点: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潜力、生物质能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技术研究... 生物质能是当前能源和生态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该文鉴于目前能源、生态环境状况以及生物质能的利用现状、所处的战略地位,对当前生物质能研究的四个热点: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潜力、生物质能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技术研究、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可行性分析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阐述,同时就发展生物质能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了简要的分析,进而对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研究有个全面的科学的认识。在能源需求、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的拉动下,生物质能在未来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能 生物质 能源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规律性及其验证 被引量:124
18
作者 乔标 方创琳 黄金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183-2190,共8页
在分析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关系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交互耦合函数、耦合轨迹、耦合类型和耦合阶段,并以河西走廊为例,对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规律进行了验证。在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 在分析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关系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交互耦合函数、耦合轨迹、耦合类型和耦合阶段,并以河西走廊为例,对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规律进行了验证。在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既有相互胁迫的过程,也有相互促进的环节,它们之间是一种在交互胁迫中相互促进的动态耦合关系;这种耦合关系在其演化周期内呈现出双指数函数的变化规律,其耦合演化轨迹是一条双指数曲线;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耦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低级协调型、生态主导型、同步协调型、城市化滞后型、逐步磨合型、城市化超前型、生态脆弱型、低级磨合型和不可持续型等九种基本耦合类型,并经历低水平协调、拮抗、磨合、好转和高水平协调等5个耦合阶段。河西走廊各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演进过程符合双指数函数的变化规律,其耦合轨迹均呈现出双指数曲线的变化形式;嘉峪关市属于逐步磨合型,目前处于好转阶段;金昌市属于城市化超前型,处于磨合阶段;酒泉市属于生态主导型,处于拮抗阶段;张掖市属于同步协调型,处于拮抗阶段;武威市属于生态脆弱型,处于拮抗阶段;玉门市属于低级磨合型,处于好转阶段;敦煌市属于生态脆弱型,处于拮抗阶段;河西走廊属于生态脆弱型,处于拮抗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城市化 生态环境 耦合规律
下载PDF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20
19
作者 李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3-185,共3页
文章以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为例,分析了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中的应用,并论述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优劣性。结果表明: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较好;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文章以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为例,分析了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中的应用,并论述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优劣性。结果表明: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较好;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定量研究方法,对于生态环境质量而言不仅可以确定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而且还可以用于综合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生态环境 评价
下载PDF
TCLP法评价矿区土壤重金属的生态环境风险 被引量:108
20
作者 孙叶芳 谢正苗 +2 位作者 徐建明 李静 赵科理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2-156,共5页
对浙江上虞某铅锌矿区中污染土壤的重金属(Cu、Zn、Pb、Cd)含量进行分析测定,采用美国最新的法定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TCLP(Toxicitycharacteristicleachingprocedure)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以国际规定的TCLP法标准评价重金属... 对浙江上虞某铅锌矿区中污染土壤的重金属(Cu、Zn、Pb、Cd)含量进行分析测定,采用美国最新的法定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TCLP(Toxicitycharacteristicleachingprocedure)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以国际规定的TCLP法标准评价重金属生态环境风险.结果表明:土壤中Cu、Zn、Pb、Cd的有效含量分别在8 . 2~36mg·kg-1 、2 3~1 4 3mg·kg-1 、6 . 4~1 .36 7mg·kg-1 和0 . 4 1~2 . 2mg·kg-1 之间,而与之相对应的国际标准分别为1 5mg·kg-1 、2 5mg·kg-1 、5mg·kg-1 和0 . 5mg·kg-1 ,因此这个矿区附近土壤不同程度地受到Cu、Zn、Pb、Cd的污染,其中以Zn、Pb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Cd ,而Cu的污染程度最轻.此外,用TCLP试剂提取土壤中的重金属后表明,TCLP试剂2能更有效地提取土壤中的重金属,并且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TCLP提取液中的重金属浓度与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LP 重金属 生态环境 风险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