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气管内超声两种回声特征在判断肺部周围型病灶良恶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黄禹 陈正贤 +2 位作者 任红岩 何碧芳 黎秀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16-1019,共4页
目的评估将支气管内超声(EBUS)两种简易的回声特征应用于判断肺周围型病灶良恶性的可行性。方法分析102名接受EBUS检查的肺周围型病变患者的EBUS图像,了解这两种回声特征对周围型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晕环征,实性低回声是提... 目的评估将支气管内超声(EBUS)两种简易的回声特征应用于判断肺周围型病灶良恶性的可行性。方法分析102名接受EBUS检查的肺周围型病变患者的EBUS图像,了解这两种回声特征对周围型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晕环征,实性低回声是提示周围型病灶为恶性的两种回声特征。实性低回声在诊断恶性病变时敏感性较高(89.46%),特异性也较高(83%),晕环征的敏感性为69.51%,特异性为65%。只要存在任何一种回声特征,诊断恶性的敏感性可达94.6%;两种回声特征同时存在时,诊断恶性的特异性可达93%。结论对于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未能显示的周围型病灶,我们通过EBUS的这两种回声特征可较为快速、准确的诊断周围型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内超声 回声特征 周围型肺癌
下载PDF
海空背景下低慢小目标泛探雷达多域多维特征建模与分析
2
作者 邓振华 陈小龙 +4 位作者 薛伟 张月 汪兴海 关键 赵志坚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1-814,共14页
飞鸟和无人机等“低慢小”目标回波微弱、特征不明显,对雷达探测和识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其特征建模与特性分析是基础,而获取雷达多域多维的目标特征是前提。数字阵泛探雷达通过“宽发窄收”工作模式,实现目标的长时间积累,实现更高... 飞鸟和无人机等“低慢小”目标回波微弱、特征不明显,对雷达探测和识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其特征建模与特性分析是基础,而获取雷达多域多维的目标特征是前提。数字阵泛探雷达通过“宽发窄收”工作模式,实现目标的长时间积累,实现更高的积累增益和多普勒分辨率,能够获得目标的多域多维特征,为“低慢小”目标的精细化处理和探测识别一体化奠定了基础。该文针对海空背景下的飞鸟、旋翼和固定翼无人机、直升机等“低慢小”目标,利用数字阵泛探雷达系统获得的距离-方位-帧间、距离-脉冲-帧间等多维数据,提取目标的时域回波特征(单帧脉冲回波、动态脉冲回波)、变换域多普勒特征(多普勒瀑布图、微多普勒谱)、长时间机动特征(加速度序列、加加速度序列、航迹)7类19种多域多维特征,能够充分的反映目标在单帧和多帧数据间的幅值起伏、能量变化、运动、机动、微动等特性,从而实现对“低慢小”目标的精细化特性描述与分析。最后,采集并构建了数字阵泛探雷达“低慢小”目标特征数据集,对典型目标的特征进行验证和定量、定性分析,总结不同目标的特征差异,验证结果表明,四种类型的“低慢小”目标的多维特征具有明显的区别,获得的特征和差异将为后续的“低慢小”目标分类和识别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慢小”目标 数字阵泛探雷达 回波特征 多普勒特征 机动特征
下载PDF
承德市雷雨大风天气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彭九慧 朱环娟 唐丽彬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35-237,296,共4页
选取2007年7月~2008年10月承德市10次雷雨大风天气的雷达产品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于雷雨大风开始前和雷雨大风期间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回波顶高、风廓线等雷达产品进行分析发现:承德市的雷雨大风大多... 选取2007年7月~2008年10月承德市10次雷雨大风天气的雷达产品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于雷雨大风开始前和雷雨大风期间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回波顶高、风廓线等雷达产品进行分析发现:承德市的雷雨大风大多出现在反射率因子强度大于55dBz的块状或带状回波移动方向的前侧。在雷雨大风发生前2~3个体扫,强反射率因子核的高度将快速下降;雷雨大风的出现和平均径向速度场的大风区对应,平均径向速度场的中尺度辐合带和中层径向辐合,可作为预警雷雨大风的指标,中低层夹卷冷空气的现象,进一步增强和激发了强对流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波特征 反射率因子剖面 中尺度辐合带
下载PDF
2022年江西大暴雨回波面积识别特征分析
4
作者 黄芬根 马中元 +2 位作者 陈鲍发 段和平 吕振东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3年第2期33-36,40,共5页
为了做好大暴雨天气的监测预警工作,文章使用MICAPS、自动气象站、雷达拼图等数据,采用天气学、雷达气象学等原理和回波面积自动识别等方法,对2022年江西6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00 hPa低槽东移,低层辐合线、切变线与高... 为了做好大暴雨天气的监测预警工作,文章使用MICAPS、自动气象站、雷达拼图等数据,采用天气学、雷达气象学等原理和回波面积自动识别等方法,对2022年江西6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00 hPa低槽东移,低层辐合线、切变线与高空分流区重叠,大气层结不稳定,并伴有中等强度的对流有效位能和偏强K指数是江西大暴雨过程的基本天气系统和环境条件。2)大暴雨的回波具有絮状回波特征,在大范围混合性降水回波中有≥45 dBZ的回波单体、短带、回波带(团)存在,是造成短时强降水的主要回波系统;45 dBZ强回波顶高一般在6 km或以下,低质心特征明显。3)通过DBSCAN算法和散点轮廓算法计算出≥45 dBZ暴雨回波面积、回波强度、回波中心位置等特征,为预报方法提供接口数据。研究结果为江西大暴雨天气的监测预警提供了分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回波特征 回波面积
下载PDF
宁夏层状云降水指标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陶林科 桑建人 +3 位作者 杨有林 刘少清 穆建华 孙艳桥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0年第1期44-47,共4页
为更好地确定人工增雨作业的最佳(时段)方案,利用2004—2006年4—9月全区25个气象站观测到的层状云、(银川、固原)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CD)观测资料,结合天气形势、降水实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在"东高西低"和"... 为更好地确定人工增雨作业的最佳(时段)方案,利用2004—2006年4—9月全区25个气象站观测到的层状云、(银川、固原)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CD)观测资料,结合天气形势、降水实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在"东高西低"和"西风气流"天气型下稳定性层状云降水概率为65%;中部干旱带层状云降水最大概率74%~85%;同时得出层状云降水指标,为宁夏人工增雨作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云 降水 新一代天气雷达 指标
下载PDF
一次局部雹灾的天气学成因及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忠东 曹楚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7,62,共8页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探讨了2008年4月7日14时左右在泰顺地区发生的雹灾过程的天气学原因。认为:高层冷空气的侵入,中低层的增温回暖导致了大气层结不稳定,700 hPa的西南急流以及风速在浙南闽北的辐合为雹灾的发生提供了充足...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探讨了2008年4月7日14时左右在泰顺地区发生的雹灾过程的天气学原因。认为:高层冷空气的侵入,中低层的增温回暖导致了大气层结不稳定,700 hPa的西南急流以及风速在浙南闽北的辐合为雹灾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地面上泰顺附近的辐合线以及700 hPa上干线的存在,为雹灾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动力条件;自动站资料对于强对流天气的预测预警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同时还对此期间的多普勒雷达产品进行了分析,发现三体散射特征(TBSS)对于冰雹的出现有很好的指示作用,中气旋的生消与产生冰雹的对流风暴的生消基本一致,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VIL)值的突增对于冰雹天气有一定的识别能力,而以上多普勒雷达产品的综合比较分析可以有效的对冰雹过程做出预测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雹灾 多普勒雷达 回波特征
下载PDF
边界层辐合线对强对流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被引量:48
7
作者 王彦 于莉莉 +2 位作者 李艳伟 朱男男 高留喜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24-731,共8页
应用天津CINRAD/SA雷达探测到的边界层辐合线信息,对2008—2009年6—9月发生在天津地区的边界层辐合线进行了统计分析,与2002—2007年海风锋触发形成的局地强对流天气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地区边界层辐合线的雷达低仰角基本反... 应用天津CINRAD/SA雷达探测到的边界层辐合线信息,对2008—2009年6—9月发生在天津地区的边界层辐合线进行了统计分析,与2002—2007年海风锋触发形成的局地强对流天气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地区边界层辐合线的雷达低仰角基本反射率因子产品的回波特征一般表现为弱的窄带回波,回波强度仅为15~25 dBZ,宽度一般为3~10 km。在合适的层结状态和水汽条件下,这些边界层辐合线的演变和碰撞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单一边界层辐合线一般不能形成大范围的雷暴天气;两条以上边界层辐合线之间碰撞,一般在碰撞交叉处能够形成强对流天气。若已存在强对流天气,则强对流天气将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辐合线 强对流天气 雷达回波特征 海风锋 阵风锋
下载PDF
2017年8月江西上高雷暴大风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38
8
作者 高建平 马中元 +3 位作者 吴才明 罗燕 袁媛 宋宽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9年第2期55-62,共8页
利用江西WebGIS雷达拼图、自动站、强天气监测和MICAPS天气资料,对2017年8月江西上高产生的3次雷暴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88 dagpm线覆盖江西或穿过江西是判断江西被副热带高压控制或处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条件,强天气分布在584... 利用江西WebGIS雷达拼图、自动站、强天气监测和MICAPS天气资料,对2017年8月江西上高产生的3次雷暴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88 dagpm线覆盖江西或穿过江西是判断江西被副热带高压控制或处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条件,强天气分布在584~588 dagpm线之间。上高雷暴大风雷达回波特征主要有短带回波、强回波单体和超级单体回波结构。带状回波组合反射率CR在50~60 dBz,回波顶高ET在11~18 km,垂直液态水含量VIL在20~40 kg/m^2,垂直剖面RHI上50 dBz以上回波高度在5~6 km以上;超级单体回波组合反射率CR在55~65 dBz,回波顶高ET在18 km,垂直液态水含量VIL在50~60 kg/m^2,垂直剖面RHI上50 dBz强回波超过6~8 km,相对风暴速度SRM图上和垂直径向速度RHI_V图上,具有相邻的正负速度对的中气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WebGIS雷达拼图回波特征 单部雷达产品特征 上高县
下载PDF
山东半岛冷流暴雪雷达回波特征 被引量:20
9
作者 刁秀广 孙殿光 +1 位作者 符长静 苏添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7-686,共10页
利用烟台多普勒雷达资料,结合天气形势,对2005年12月3—7日和2008年12月3—6日山东半岛北部的冷流暴雪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冷涡造成强冷空气频繁,在对流层低层山东半岛存在强冷平流,海面温度和低层大气温度的较大温差造... 利用烟台多普勒雷达资料,结合天气形势,对2005年12月3—7日和2008年12月3—6日山东半岛北部的冷流暴雪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冷涡造成强冷空气频繁,在对流层低层山东半岛存在强冷平流,海面温度和低层大气温度的较大温差造成了低层大气不稳定;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区为降水提供了丰富的水汽;冷流暴雪产生在对流层低层辐合、中层辐散的上升运动区,上升运动厚度浅薄;特殊地形造成中尺度海岸锋,对暴雪的产生起到增幅作用。回波高度和强回波高度与低层散度、0~2 km风切变和低层温度差等环境参数有较好的对应关系。850和925 hPa辐合越强,0~2 km切变越大,低层温差越大,越利于回波发展。回波源地在雷达站北部渤海海峡区域;强降水时段回波呈带状分布,回波移动方向与带状长轴方向基本一致,致使降雪维持时间较长;回波强度基本在25~35 dBz之间,高度在3 km左右;径向速度图上可分析出明显的中尺度系统——海岸锋,海岸锋的摆动决定了陆地上暴雪的落区,海岸锋靠近海岸线(10 km以内)降水偏西,主要集中在半岛北部沿海的中部地区,海岸锋远离海岸线(距海岸线10~40 km)降水偏东,主要集中在半岛北部沿海的东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流暴雪 海岸锋 雷达回波特征
下载PDF
陕西关中地区一次突发性暴雨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帆 高萌 +2 位作者 谢逸雯 王瑾婷 王英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9年第2期48-54,共7页
利用陕西关中地区46个自动气象站数据、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西安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对2016年7月18日关中一次突发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此次暴雨的主要因子有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路... 利用陕西关中地区46个自动气象站数据、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西安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对2016年7月18日关中一次突发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此次暴雨的主要因子有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路弱冷空气、切变线、偏南和偏东风急流等。雷达图上,最强回波中心(45~55 dBz)高度在6 km以下,为低质心结构,径向速度图上零速度线呈"S"型,表示低层暖平流,风向辐合辐散和逆风区等特征均有利于短时强降水的发生。逆风区、VIL的峰值与强降水中心区、强回波中心位置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当VIL中心值在25~30 kg/m^2时,可能会出现小时雨强超过20 mm的短时强降水。这些结果对预报关中地区突发性暴雨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突发性暴雨 雷达回波特征 逆风区 垂直液态水含量
下载PDF
2018年3月4日赣南一次超级单体雹云回波演变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丽平 马中元 +1 位作者 余辉 谢远玉 《江西科学》 2018年第3期430-436,共7页
应用MICAPS系统平台、江西强天气监测平台、江西雷电监测平台、江西Web GIS雷达拼图平台等数据,采用形态分析方法,对2018年3月4日江西强飑线过程中赣南超级单体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8年3月4-5日强对流天气过程,属于暖区强对... 应用MICAPS系统平台、江西强天气监测平台、江西雷电监测平台、江西Web GIS雷达拼图平台等数据,采用形态分析方法,对2018年3月4日江西强飑线过程中赣南超级单体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8年3月4-5日强对流天气过程,属于暖区强对流型;2)"3.4"过程有3次飑线回波,A飑线(3月4日12:00开始至18:00结束),B飑线(3月4日17:00开始至21:00结束),C飑线(3月4日20:00开始至5日10:00结束);3)单体回波发展为超级单体回波时间很短(30 min),超级单体形成后维持时间较长(4 h);4)超级单体回波在强盛期,垂直液态含水量VIL达到60 kg/m2,且面积较大,回波顶高ET达到15~16 km,组合反射率CR达到65~70 d BZ,垂直剖面RHI回波顶高15~16 km,60 d BZ强回波顶高达到9 km,在强回波上方出现虚假旁瓣回波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回波 超级单体回波 赣南冰雹 雷达拼图回波特征
下载PDF
2020年5月31日佛山超级单体龙卷过程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婉仪 黄先香 +4 位作者 蔡康龙 植江玲 张晶晶 周晓仪 田良钰 《气象科技进展》 2020年第6期23-27,68,共6页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广东区域自动站以及广州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20年5月31日发生在佛山市高明区的西风带超级单体龙卷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层辐散场与中低层弱辐合区叠交,中低层深厚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配合地面辐合线长...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广东区域自动站以及广州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20年5月31日发生在佛山市高明区的西风带超级单体龙卷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层辐散场与中低层弱辐合区叠交,中低层深厚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配合地面辐合线长时间维持,为龙卷超级单体风暴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天气背景;大的CAPE、较强的低层垂直风切变和低的抬升凝结高度为龙卷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龙卷产生于β中尺度超级单体风暴,雷达探测到较明显的钩状回波、回波悬垂和低层中等强度中气旋,但中气旋尺度较大,龙卷触地前后中气旋直径在6 km以上,龙卷出现在钩状回波顶端和中气旋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 西风带系统 环境背景 雷达回波特征 中气旋
下载PDF
2016年大连地区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晓初 李潇潇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0期156-161,共6页
该文利用探空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天气雷达资料对2016年6—9月大连地区9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即短时强降雨(4次)、雷暴大风(3次)和冰雹(2次)3种强对流类型进行了雷达回波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探空资料中K指数适用于短时强降雨识别;CAPE... 该文利用探空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天气雷达资料对2016年6—9月大连地区9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即短时强降雨(4次)、雷暴大风(3次)和冰雹(2次)3种强对流类型进行了雷达回波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探空资料中K指数适用于短时强降雨识别;CAPE值与探空距离强对流时间密切相关;较大的高低层的温差有利于识别雷暴大风和冰雹;较低的0℃层和-20℃层高度有利于冰雹判别;较大的0~6km深层垂直风切变有利于雷暴大风识别。最大回波强度和所在高度,短时强降雨小于雷暴大风和冰雹;弓状型雷暴大风相对于低仰角径向速度大值区类型的雷暴大风有更长的预警时间提前量;雷暴大风和冰雹的VIL值都相对较大,不利于区分两者。研究结果为大连地区强对流预报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地区 雷达回波特征 强对流天气预警
下载PDF
相控阵技术在点焊焊点熔核直径测量上的运用
14
作者 刘凯 《质量技术监督研究》 2015年第2期46-49,共4页
文中使用超声相控阵技术对铝合金点焊件进行检测,对比相控阵技术和传统超声检测技术的差别,分析铝合金点焊件的相控阵图像特征,总结相控阵技术的优缺点。分析探讨了相控阵各参数对扫描图像分辨率的影响,对提高测量精度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 熔核直径 相控阵 超声回波特征
下载PDF
一次低层切变线暴雨过程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施碧霞 郑礼新 张立多 《福建气象》 2007年第5期5-8,共4页
本文通过对2005年5月12-15日暴雨天气过程多普勒雷达资料和常规天气资料的分析发现中低空水汽辐合、低层垂直风切变引起的辐合是产生强降水的重要原因。单体的合并也起了一定的作用。而且单体的合并与低空切变有关。通过多普勒雷达观测... 本文通过对2005年5月12-15日暴雨天气过程多普勒雷达资料和常规天气资料的分析发现中低空水汽辐合、低层垂直风切变引起的辐合是产生强降水的重要原因。单体的合并也起了一定的作用。而且单体的合并与低空切变有关。通过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分析表明:这次暴雨的几次强降水都是强对流单体造成的,每个阶段回波演变都有回波生成、合并、减弱过程,雷达多普勒速度表明都存在风向辐合(NW和SW),具有涡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层切变 暴雨 雷达回波 中尺度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