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5年中国西北东部特大干旱的气候诊断与卫星监测 被引量:19
1
作者 郭铌 李栋梁 +2 位作者 蔡晓军 卢俊山 郭江勇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69-74,共6页
针对1995年出现在我国西北东部地区的特大干旱,选取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其特征得到了较深入的探讨。结果表明,1995年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的特大干旱其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及程度,均属历史之所罕见。植被指数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干旱对植被... 针对1995年出现在我国西北东部地区的特大干旱,选取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其特征得到了较深入的探讨。结果表明,1995年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的特大干旱其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及程度,均属历史之所罕见。植被指数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干旱对植被生长的影响,1995年干旱发生区植被指数较往年偏低,重灾区下降幅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气候诊断 卫星监测 植被指数 西北地区
下载PDF
1470-1912年西北东部地区旱涝等级重建序列的特征及对比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毕硕本 钱育君 +2 位作者 陈昌春 李兴宇 徐梦雅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21,共10页
通过收集整理西北地区东部1470-1912年旱涝灾害历史文献资料,重新建立逐年旱涝等级序列。利用滑动平均、累计距平、滑动T检验和小波变换等方法,综合分析了443 a间西北东部地区旱涝序列的变化特征。为验证本序列的可靠性,利用华山降水量... 通过收集整理西北地区东部1470-1912年旱涝灾害历史文献资料,重新建立逐年旱涝等级序列。利用滑动平均、累计距平、滑动T检验和小波变换等方法,综合分析了443 a间西北东部地区旱涝序列的变化特征。为验证本序列的可靠性,利用华山降水量重建序列和陇西地区干湿指数序列进行长期趋势对比分析,并将代表性省份石笋δ18O序列和重建旱涝等级序列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1)西北东部地区以旱灾为主,旱灾频繁且大旱、连旱严重。旱涝灾害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1470-1540年、1541-1615年、1616-1796年和1797-1912年,且可分为12个明显的偏旱和偏涝时期。(2)在10 a尺度上检测出旱涝变化存在12个突变点,50 a尺度上存在5个突变点。(3)重建序列存在较明显的周期变化的时间尺度是130-110 a、70-80 a、50-52 a和28 a、10-15 a、5 a。28 a左右时的周期振荡最强,为第1主周期,第2、3、4周期依次是15 a、73 a和50 a。(4)根据对比分析,早涝重建序列和其他长降水量序列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与同期石笋氧同位素δ18O记录对应较好,间接证明了历史文献资料恢复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东部地区 旱涝等级序列 突变检验 小波变换 对比分析
下载PDF
1981—2012年西北东部夏季降水不同强度雨日变化及其环流特征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姚慧茹 李栋梁 王慧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4-399,共16页
利用1981—2012年中国西北东部198个台站的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近32年中国西北东部夏季不同强度降水的雨日和雨量的变化特征,并对比了产生不同强度降水的大气环流系统的异同。结果表明,西北东部夏季降水以... 利用1981—2012年中国西北东部198个台站的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近32年中国西北东部夏季不同强度降水的雨日和雨量的变化特征,并对比了产生不同强度降水的大气环流系统的异同。结果表明,西北东部夏季降水以小雨和中雨为主,二者占夏季雨日的90%以上、占夏季雨量的70%左右。小雨日数占总雨日的比率在空间上自东南向西北递增;中雨、大雨、暴雨和(特)大暴雨日数的比率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夏季小雨、中雨日数和降水量均呈减少的趋势,21世纪初的减少速率慢于20世纪80—90年代;暴雨则呈略微增多的趋势。通过对1981和2003年的个例分析发现,乌拉尔山阻塞高压、蒙古气旋和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西伸时,有利于北方干冷气流和南方暖湿气流在西北东部交汇,降水较多;反之则降水较少。在冷、暖空气均增强的背景下,若冷、暖气团的交界线偏南,西北东部主要受北方冷气团控制,南边界的水汽输送较微弱,易发生小雨;若冷、暖气团的交界线偏北,西北东部主要受到南方暖湿气团的影响,南边界的水汽输送和辐合较强,多出现强降水,降水强度取决于水汽的强度和上升运动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东部 降水日数 降水强度 环流特征
下载PDF
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水汽输送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14
4
作者 赵光平 姜兵 +1 位作者 王勇 沈新勇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9-247,共9页
采用ERA 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160站逐月站点降水资料,运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揭示了西北东部3个分区的水汽输送的区域气候特征、与降水EOF气候模态相对应的整层水汽输送特征以及降水偏多(少)年的水汽输送异常特征。... 采用ERA 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160站逐月站点降水资料,运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揭示了西北东部3个分区的水汽输送的区域气候特征、与降水EOF气候模态相对应的整层水汽输送特征以及降水偏多(少)年的水汽输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夏季经向水汽输送的大值区处于900 h Pa^800 h Pa高度上;纬向水汽输送大值位于700 h Pa^500 h Pa高度上。对西北东部降水做EOF分析,第一模态为全区一致型,与降水相对应的西风影响区主要盛行西风水汽输送,季风边缘区的南部盛行西南风水汽输送;第二模态为东南-西北型,东风、东北风水汽输送流入西北东部地区;第三模态为东北-西南型,西风和西北风水汽输送将水汽带到西风影响区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东部 水汽输送 EOF分析 合成分析
下载PDF
西北地区东部强降水大尺度数值模式预报空间偏差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孔祥伟 张君霞 +1 位作者 杨晓军 符娇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09-1123,共15页
定量检验数值模式降水预报的空间偏差,对改进模式预报性能和增强预报员主观订正模式预报产品能力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9-2020年5-9月ECMWF、GRAPES-GFS大尺度数值模式36 h预报时效的24 h降水量预报和加密降水观测资料,使用基于目标属... 定量检验数值模式降水预报的空间偏差,对改进模式预报性能和增强预报员主观订正模式预报产品能力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9-2020年5-9月ECMWF、GRAPES-GFS大尺度数值模式36 h预报时效的24 h降水量预报和加密降水观测资料,使用基于目标属性的CRA(Contiguous Rain Area)检验技术识别、分离出西北地区东部强降水目标51个,并基于影响系统的流型识别法将强降水分为低槽型、西南气流型和两高切变型,定量分析了两种模式对不同类型强降水预报的空间偏差(位移、强度和形态偏差)特征.结果表明:(1)ECMWF和GRAPES-GFS强降水预报的形态偏差占比最大,其次是位移偏差,强度偏差最小.形态偏差主要与暖区中的中小尺度对流系统活动有关.(2)两种模式预报的强降水落区较实况均偏西偏北,对不同尺度雨区的预报偏差存在差异,对中β尺度强降水雨区的预报ECMWF优于GRAPES-GFS,对中α尺度雨区两种模式预报均偏大.对最大降水量和平均雨强的预报,ECMWF偏弱不足6%,而GRAPES-GFS偏弱超过33%.(3)ECMWF对低槽型最大降水量预报偏弱,对降水面积、平均雨强的预报随降水尺度的大小而变化;对西南气流型预报面积和平均雨强偏大,最大降水量偏弱;对两高切变型预报面积最易偏小甚至漏报,平均雨强和最大降水量预报较好.GRAPES-GFS对西南气流型和两高切变型预报的面积、平均雨强和最大降水量均明显偏小.(4)ECMWF对低槽型和西南气流型降水落区预报偏西偏北,而两高切变型仅偏北.GRAPES-GFS预报的低槽型降水落区也偏西偏北,但西南气流型预报偏西,两高切变型偏差特征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东部 CRA方法 空间偏差 强降水 大尺度数值模式
下载PDF
西北地区东部旱涝气候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黄祖英 王繁强 胡春娟 《气象科技》 2006年第3期266-270,共5页
利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收集、整理的西北地区东部代表站1470~2003年的旱涝等级资料,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和气候特征,将西北地区东部分为3个气候区,利用周期分析、coif3小波变换等统计分析方法对3个气候区534年旱涝指数的年代际气... 利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收集、整理的西北地区东部代表站1470~2003年的旱涝等级资料,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和气候特征,将西北地区东部分为3个气候区,利用周期分析、coif3小波变换等统计分析方法对3个气候区534年旱涝指数的年代际气候特征及地域之间旱涝变化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不同区域旱涝的时空分布特征不尽相同,旱涝演变趋势、旱涝周期变化既有一致性,也存在明显的差异.534年以来北部、中部由偏旱趋于正常或偏涝,南部1724年以前的变化趋势由偏旱趋于偏涝,1724年以后由偏涝趋于偏旱;3个气候区都存在25年和10年的显著周期,其中中部还存在14~15年的显著周期,说明中部旱涝交替较北部和南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东部 旱涝 小波分析
下载PDF
1470-1912年西北东部地区极端干旱事件的复原及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毕硕本 蒋婷婷 +1 位作者 钱育君 瞿颖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8-256,共9页
通过对西北东部地区1470-1912年干旱灾害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根据干旱发生强度、持续时间、发生范围,定义了强旱事件,建立了极旱因子模型,复原了443年西北东部地区极端干旱事件,并根据时间分形原理,挖掘出极旱事件时间序列的分维特征。... 通过对西北东部地区1470-1912年干旱灾害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根据干旱发生强度、持续时间、发生范围,定义了强旱事件,建立了极旱因子模型,复原了443年西北东部地区极端干旱事件,并根据时间分形原理,挖掘出极旱事件时间序列的分维特征。经过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建立的模型结果与记载结果具有显著的相似性;全序列旱灾时间分维值随极旱强度的增加而降低,与极旱发生周期呈反位相关系;各类别极旱有自己的时间重演律,极旱程度越轻,无标度区越宽,分维值越高,短周期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东部地区 极端干旱事件 分形维数
下载PDF
西太平洋台风活动对中国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
8
作者 王顼 张立凤 +2 位作者 王羱 刘洋 谢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7-520,共14页
基于1979~2020年(42年)降水及台风资料,利用常用的统计方法和随机森林方法,研究了西太平洋台风对我国西北地区东部(33°N~45°N,93°E~110°E,ENWC)降水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台风频数和降水量都出现峰值的7、8、9月,出... 基于1979~2020年(42年)降水及台风资料,利用常用的统计方法和随机森林方法,研究了西太平洋台风对我国西北地区东部(33°N~45°N,93°E~110°E,ENWC)降水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台风频数和降水量都出现峰值的7、8、9月,出现在西北太平洋的台风对台风期间的ENWC平均日降水(TP)有影响。7月份台风的位置和强度对降水影响显著,8月份台风的位置、强度和频数对降水都有影响,9月份影响较小。台风的影响具有地域选择性,不同的月份这种选择性不同,对不同等级降水的影响也不同。其影响主要表现在EOF分解的第二模态以及强降水和极强降水等级上,这说明了台风不是影响TP的主要因素,这种影响是间接的和非线性的,台风的出现是通过影响东亚地区中高纬度的槽脊系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及低纬度低涡的强度和位置来形成有利于降水的条件,从而影响降水的分布和强度。相对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基于随机森林方法建立的降水模型能更好地拟合出降水分布和强度,这说明台风对TP的影响主要是非线性的,且降水强度越强,非线性作用越明显。同时,随机森林模型也显示出台风的位置是影响ENWC降水的最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地区东部 降水 西太平洋台风 随机森林方法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东部近546年干旱事件特征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芝兰 奚立宗 +1 位作者 李耀辉 董安祥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2-85,共14页
以西北地区东部的17个代表站1470-2008年的旱涝等级资料和1958-2015年5-9月气象站降水量数据为基础,建立了546年中国西北地区东部旱涝等级序列,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滑动t检验等统计方法,对其干湿演变规律进行分析,详细讨论了546年极... 以西北地区东部的17个代表站1470-2008年的旱涝等级资料和1958-2015年5-9月气象站降水量数据为基础,建立了546年中国西北地区东部旱涝等级序列,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滑动t检验等统计方法,对其干湿演变规律进行分析,详细讨论了546年极端干旱事件及干旱持续性特征.结果表明:旱涝等级资料能够较好地反映西北地区东部干旱变化的时、空特征;在百年尺度上,20世纪发生旱、偏旱最为频繁,且高值区位于宁夏及陕北;干旱尺度因子的空间分布表明宁夏东部及陕北地区的干旱持续性相对较强,陇南及陕西南部地区的干旱持续性较差;空间范围较大且强度较大的重大干旱事件对干旱的持续发生起重要作用,历史上发生在1470-1500年和1910-1940年的两次西北地区东部百年甚至两百年一遇的极端干旱事件,对该地区干旱持续性的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时间序列 干旱持续性 西北地区东部
下载PDF
RCPs情景下中国北方地区干旱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15
10
作者 翟颖佳 李耀辉 徐影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4-106,共13页
利用水平分辨率为50 km×50 km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4,单向嵌套BCC_CSM1.1全球气候系统模式输出结果,以中国西北东部到华北地区为研究区域,对该区域的气候特征以及干旱趋势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1)RegCM4模式对研究区域气温和降水... 利用水平分辨率为50 km×50 km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4,单向嵌套BCC_CSM1.1全球气候系统模式输出结果,以中国西北东部到华北地区为研究区域,对该区域的气候特征以及干旱趋势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1)RegCM4模式对研究区域气温和降水的模拟能力可信度较高,能较好地模拟它们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时间变化趋势,但由于模式存在一些系统性误差,因此部分区域模拟结果比实际略偏高。(2)2041—2050年相较于2006—2010年来讲,RCP4.5情景下研究区域气温将增加1.0℃左右,RCP8.5情景下增加约1.4℃;两种情景下研究区域降水表现为波动变化,一致性趋势不明显,但2041年以后均进入降水减少期。(3)总体来讲,两种情景下2041-2050年研究区域均可能出现较明显的干旱;RCP4.5情景下,夏、秋季2041—2050年干旱情况比前期严重,其中秋季从2042年开始,SPI值普遍偏低,有可能出现连旱现象;RCP8.5情景下,夏季干旱总体呈增加趋势,秋季则呈波动减少趋势,但2045年以后秋季又转为较干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东部到华北 最新排放情景 干旱气候变化 RegCM4
下载PDF
西北区东部寒潮天气短期预报 被引量:7
11
作者 高凤荣 王锡稳 +2 位作者 冀兰芝 缪雒 张静 《干旱气象》 1996年第3期3-7,共5页
分析了西北区东部寒潮短期预报的气候概况和环流特征,对不同类型寒潮个例进行归纳总结,组合成预报规则,建立了短期寒潮预报模式。
关键词 西北区东部 寒潮 短期预报
下载PDF
西北东部半干旱区一次极端特大暴雨的触发和维持机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沙宏娥 傅朝 +4 位作者 刘维成 徐丽丽 刘娜 刘新雨 马绎皓 《干旱气象》 2022年第6期933-944,共12页
2022年7月15日地处西北东部半干旱区的甘肃庆阳出现特大暴雨,多站日雨量和小时雨量均突破历史极值,利用多源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针对这次特大暴雨过程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过程是发生在黄土高原复杂地形下弱天气尺度... 2022年7月15日地处西北东部半干旱区的甘肃庆阳出现特大暴雨,多站日雨量和小时雨量均突破历史极值,利用多源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针对这次特大暴雨过程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过程是发生在黄土高原复杂地形下弱天气尺度斜压强迫、弱不稳定能量及深厚湿层背景下的暖区暴雨,局地性强、强降水持续时间长;南亚高压、副热带高压及低层气压系统上下叠加的环流形势配置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地面辐合线和偏南低空急流触发对流系统初生、发展,低空急流的发展和长时间维持使地面辐合线不断加强,同时急流左侧(暴雨区)与其出口区和入口区右侧形成的稳定次级环流是对流系统维持的关键,而凝结潜热释放引发的局地锋生、低层正涡度发展则是对流系统发展维持的另一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大气不稳定度维持的重要原因。中尺度对流系统呈现深厚低质心、准静止特征,雷达回波具有后向传播和列车效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东部半干旱区 暖区特大暴雨 触发维持机制 低空急流 次级环流
下载PDF
西北区东部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湿位涡诊断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61
13
作者 任余龙 寿绍文 李耀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4-352,共9页
利用绝热、无摩擦大气湿位涡守衡理论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我国西北区东部2005年7月1~2日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00hPa上副热带高压西侧强西南气流北上,在西北区东部与东移南压的西北冷空气形成... 利用绝热、无摩擦大气湿位涡守衡理论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我国西北区东部2005年7月1~2日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00hPa上副热带高压西侧强西南气流北上,在西北区东部与东移南压的西北冷空气形成强辐合,是造成西北区东部这次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在700hPa等压面上湿位涡与辐合区域相对应的是,在西北区东部存在一个湿位涡正压项MPV1的正值区和湿位涡斜压项MPV2的负值区域,它们准确地指示了辐合区的范围及变化,暴雨出现在辐合区中或MPV1和MPV2的等值线密集区边缘上;对流层高低层正值MPV1可以指示对流稳定的冷空气的变化,而对流稳定度小的暖湿气流表现为小的正值(高层)或负值(低层),等值线密集带指示了降水的后界。用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诊断暴雨发生期间各个暴雨中心的等熵面结构,表明用湿位涡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这次暴雨发生的局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区东部 湿位涡 中尺度数值模拟 等熵面分析
下载PDF
西北地区东部可利用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43
14
作者 陈豫英 冯建民 +5 位作者 陈楠 郑广芬 穆建华 辛尧胜 聂金鑫 杨建玲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66,共11页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91站1961-2009年间的实测气温降水资料,分别计算了该区水分资源各分量降水、蒸发及可利用降水,使用REOF等统计方法,整体分析了该区可利用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水分资源匮乏且年际变化大,水分资源...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91站1961-2009年间的实测气温降水资料,分别计算了该区水分资源各分量降水、蒸发及可利用降水,使用REOF等统计方法,整体分析了该区可利用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水分资源匮乏且年际变化大,水分资源各分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总体上各分量从该区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呈南多北少特征,其中该区东南侧的陕南、陇南、六盘山区及青藏高原东部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蒸发量和可利用降水量分别在500、200和200 mm以上,年降水可利用率在30%~50%,可利用降水标准差达80~110 mm,而该区西部的河西走廊和青海西部的年降水量不足50 mm、年可利用降水量不到10 mm,年降水可利用率不足10%,可利用降水标准差在20 mm以下;各分量夏季最大,冬季最小,5~9月是该区主要降水和可利用降水的集中期;降水在水资源各分量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降水的小幅变化导致可利用降水的大幅变化是降水稀少的西北地区东部可利用降水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但气温变化造成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西北地区东部5~9月可利用降水异常分布的局域特征明显,常出现陇南、河东、高原、河西走廊等4种异常分布特征。近50 a来,区内可利用降水总体呈东部减少(六盘山区及陇南区尤甚),西部增加的变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东部 5~9月可利用降水 REOF分析 空间分布模态及时间系数
下载PDF
西北地区东部群发性强沙尘暴序列的建立与分析 被引量:34
15
作者 周自江 王锡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7-442,共6页
利用1954~2001年60个站的气象实测资料,探讨了西北地区东部群发性强沙尘暴的认定标准,建立起该地区近48年较完整的群发性强沙尘暴序列,并初步分析了该地区群发性强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结果表明:近48年西北地区东部共出现... 利用1954~2001年60个站的气象实测资料,探讨了西北地区东部群发性强沙尘暴的认定标准,建立起该地区近48年较完整的群发性强沙尘暴序列,并初步分析了该地区群发性强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结果表明:近48年西北地区东部共出现了99例群发性强沙尘暴;阿拉善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及河西走廊的大部分地区是强沙尘暴的主要多发区;强沙尘暴的多发季节为3~5月,约占全年的78.8%;强沙尘暴的发生次数、持续时间和覆盖范围以20世纪90年代最少、最短和最小,但是1997年以后有明显的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群发性强沙尘暴 时空分布特征 年际变化 覆盖范围 发生次数 持续时间
下载PDF
近50a中国西北地区东部降水特征 被引量:29
16
作者 王晖 隆霄 +1 位作者 马旭林 刘燕飞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2-718,共7页
利用我国西北地区东部54个气象站1960—2009年的降水资料,采用M-K检验和小波分析方法,对该地区的降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西北地区东部降水量呈微弱下降趋势,1990年后降水减少趋势更为明显,Ⅱ区降水变化趋势较Ⅰ区更加显著;②... 利用我国西北地区东部54个气象站1960—2009年的降水资料,采用M-K检验和小波分析方法,对该地区的降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西北地区东部降水量呈微弱下降趋势,1990年后降水减少趋势更为明显,Ⅱ区降水变化趋势较Ⅰ区更加显著;②该地区降水频次以弱降水和中等强度降水为主,占降水总天数的70%以上,弱降水频次减少趋势显著;③中等强度降水和强降水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75%以上,中等降水的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是造成年降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④小波分析结果显示,年降水、中等降水和强降水序列均存在显著的3 a和5 a短周期,其中Ⅰ区和Ⅱ区的中等降水和强降水小波周期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完全不同,中等降水的减少与70年代周期的变长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频率 降水强度 MANN-KENDALL 小波分析 西北地区东部
原文传递
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及其气候特征 被引量:27
17
作者 白虎志 李栋梁 +1 位作者 陆登荣 方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3-140,共8页
以西北地区东部(95°E~112°E,32°N~41°N)104个测站1960~2000历年夏季(6~8月)降水日数资料为基础,通过EOF和REOF等分析方法,研究夏季降水日数时空分布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夏季多年平均降水日数的地... 以西北地区东部(95°E~112°E,32°N~41°N)104个测站1960~2000历年夏季(6~8月)降水日数资料为基础,通过EOF和REOF等分析方法,研究夏季降水日数时空分布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夏季多年平均降水日数的地区分布特点是西部多、东部少,沿祁连山山脉存在一个降水日数较多中心区域,并且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呈增多趋势。降水日数的空间异常主要表现为一致性异常和南北相反异常两种类型。根据REOF方法可将西北区东部分为5个不同降水日数气候区,即甘肃中东部及河套区、渭水流域区、河西走廊区、青海高原北部区、青海南部区和四川北部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北地区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日数呈现减少的趋势。冬季(或夏季)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偏强,甘肃河西及祁连山地区、宁夏南部等地夏季降水偏多(或少),青海东南部-甘肃南部-渭水流域夏季降水日数偏少(或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东部 夏季降水日数 时空变化特征 EOF法 农业气候特征 降水量 地面加热场强度
下载PDF
西北区东部春季降水及其水汽输送的低频振荡特征 被引量:26
18
作者 任宏利 张培群 +1 位作者 李维京 高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5-292,共8页
使用1962-2002年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考察了西北地区东部春季降水及其水汽输送的低频振荡特征。通过定义并计算相对比例系数prpt,并结合统计检验,证实了春季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和长江下游地区30~60天周期的相对重... 使用1962-2002年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考察了西北地区东部春季降水及其水汽输送的低频振荡特征。通过定义并计算相对比例系数prpt,并结合统计检验,证实了春季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和长江下游地区30~60天周期的相对重要性和显著性。2002年个例分析表明,以银川站为代表的西北地区东部春季降水和水汽通量散度具有显著的20~60天振荡周期,并且在4,5月份季节转换时期显著增强;在降水处于正位相时,低频水汽主要来自东面海上的向西输送和南海北部沿高原东侧的向北输送,低频波表现为明显的向东传播。多年资料分析表明,多雨年季节内振荡较强、反之较弱;主要周期尺度有所不同,低频降水与水汽输送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但也存在一定差异。年代际变化特征突出,表现在从20世纪70-80年代初季节内振荡特征不明显,低频降水与水汽输送之间的一致性相对较差,显示出气候异常对低频振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区东部 春季降水 水汽输送 低频振荡
下载PDF
西北地区东部春季土壤湿度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柏晶瑜 施小英 于淑秋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26-230,共5页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东部 (包括宁夏、内蒙古西部以及甘肃、陕西两省 35°N以北地区 )农业气象站近 2 0年固定地段旬土壤湿度资料 ,对该地区春季土壤湿度的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西北地区东部土壤湿度的变化具有 3年左右...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东部 (包括宁夏、内蒙古西部以及甘肃、陕西两省 35°N以北地区 )农业气象站近 2 0年固定地段旬土壤湿度资料 ,对该地区春季土壤湿度的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西北地区东部土壤湿度的变化具有 3年左右的周期 ,而且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呈下降的趋势 ,这与该地区的降水和气温变化有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土壤湿度 土壤温度 沙尘暴 西北地区
下载PDF
1981—2010年中国西北地区东部大气可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6
20
作者 马新平 尚可政 +3 位作者 李佳耘 王嘉媛 康延臻 王式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48-455,共8页
利用1981—201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同期西北地区东部58个气象站的日降水、蒸发资料,采用一种新的方法统计分析了该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大气可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大气... 利用1981—201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同期西北地区东部58个气象站的日降水、蒸发资料,采用一种新的方法统计分析了该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大气可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大气可降水量空间分布极不均匀,无论年或季,均呈现为西北少东南多的分布特征。逐月大气可降水量分布呈单峰型,7月最大,1月最小;近30年,西北地区东部年、各季大气可降水总量均呈微弱减少趋势,四季中夏季减少趋势最为显著,冬季不明显;58个站点30年平均的实际降水量空间分布与大气可降水量分布基本一致,年际变化也呈微弱减少趋势;大气可降水总量与实际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年平均相关系数为0.545,各季节中春季相关系数最大,秋季和冬季次之,夏季最小;不同区域大气可降水总量与实际降水量的相关性因季节不同而不同,总体来说,甘肃东部、南部和陕西中部、南部相关性较高,大气可降水量对降水量的贡献较大;将大气可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结合起来,更能准确、客观地反映一段时间内总的大气可降水量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可降水量 西北地区东部 相关系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