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1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时桥梁碰撞分析的等效Kelvin撞击模型 被引量:51
1
作者 李忠献 岳福青 周莉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8-133,共6页
建立地震时桥梁碰撞分析的Kelvin撞击模型的参数确定方法。基于Hertz接触理论,考虑波动效应,按照最大撞击力与最大撞击变形的比值,确定Kelvin撞击模型的碰撞刚度;数值分析了影响Kelvin撞击模型阻尼系数取值的邻梁碰撞恢复系数。结果表明... 建立地震时桥梁碰撞分析的Kelvin撞击模型的参数确定方法。基于Hertz接触理论,考虑波动效应,按照最大撞击力与最大撞击变形的比值,确定Kelvin撞击模型的碰撞刚度;数值分析了影响Kelvin撞击模型阻尼系数取值的邻梁碰撞恢复系数。结果表明:Kelvin撞击模型的碰撞刚度随Hertz接触刚度、撞击速度以及短梁与长梁的长度比的增大而增大;波动效应对碰撞刚度的影响明显,不能忽略;邻梁碰撞恢复系数随撞击速度增大而减小,随短梁与长梁的长度比减小而减小;确定Kelvin撞击模型的碰撞刚度和邻梁碰撞恢复系数对城市桥梁的合理取值范围应分别为3×105kN/m―6×105kN/m和0.7―0.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地震 碰撞 Kelvin撞击模型 碰撞刚度 Hertz接触刚度 恢复系数 波动效应
下载PDF
时程分析用地震波选取的探讨 被引量:27
2
作者 白峻昶 靳金平 《山西建筑》 2007年第3期62-63,共2页
对时程分析用地震波的选择原则、地震波的分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人工地震波的合成方法进行了介绍,对工程设计人员和科技工作人员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地震波 时程分析 频谱特性
下载PDF
弹性与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中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51
3
作者 杨志勇 黄吉锋 邵弘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13-217,共5页
依据大量实际工程弹性、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经验,结合实际工程应用,探讨了弹性、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针对性地分析了动力时程分析方法中地震波的离散性;地震波如何与反应谱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人工模拟地震波方... 依据大量实际工程弹性、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经验,结合实际工程应用,探讨了弹性、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针对性地分析了动力时程分析方法中地震波的离散性;地震波如何与反应谱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人工模拟地震波方法及其工程应用;弹性、弹塑性时程分析法选取地震波的基本原则;弹性时程分析法地震波的选取数量;如何将反应谱分析结果与时程分析结果取较大值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大量的算例分析可以看出,正确地应用弹性、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条地应用很难发挥弹性、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时程分析法 弹塑性时程分析法 地震波 反应谱
原文传递
龙门山构造带及汶川震源区的S波速度结构 被引量:49
4
作者 胥颐 黄润秋 +3 位作者 李志伟 徐亚 刘劲松 刘建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9-338,共10页
利用四川地震台网的观测资料和体波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龙门山地区的S波速度结构,据此分析了龙门山断裂带的地壳结构和汶川震源区的深部构造特征.反演结果表明,地震破裂与龙门山断裂及其两侧的地壳结构差异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汶川... 利用四川地震台网的观测资料和体波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龙门山地区的S波速度结构,据此分析了龙门山断裂带的地壳结构和汶川震源区的深部构造特征.反演结果表明,地震破裂与龙门山断裂及其两侧的地壳结构差异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汶川以北的龙门山上地壳具备较高的强度且明显抬升,灌县至江油是龙门山西侧应力积累的主要地区,汶川8.0级地震位于其南部边缘;四川盆地的刚性地壳向西俯冲于龙门山之下,其凸出部与造山带古老基底在坟川附近发生碰撞是汶川成为8.0级地震破裂起始点的主要原因.汶川以南的龙门山地区地壳上层具有较大的韧性,岩石强度相对减弱,与龙门山北部相比不易于应力积累和产生破裂,因而汶川以南的龙门山断裂缺少余震活动.龙门山地区地壳厚度明显增加,其原因与中下地壳具备较大的柔韧性有关.由于青藏东部向东挤出时受到四川盆地刚性岩石层的阻挡,龙门山中下地壳的塑性变形和垂向物质的增加导致地壳厚度加大和莫霍面下沉,以此方式吸收了龙门山地区的大部分地壳缩短量,地表则强烈褶皱抬升形成数千米的龙门山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汶川地震 地震层析成像 S波速度
下载PDF
利用高频GPS进行地表同震位移监测及震相识别 被引量:46
5
作者 张小红 郭斐 +1 位作者 郭博峰 吕翠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12-1918,共7页
结合日本3.11大地震,利用近震区和远震区若干测站的高频GPS观测数据,采用动态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分析了强震时复杂的地表运动时序,获得了地表同震位移.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S变换对高频GPS地震波进行震相识别,有效拾取了P波初至,反演了P波... 结合日本3.11大地震,利用近震区和远震区若干测站的高频GPS观测数据,采用动态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分析了强震时复杂的地表运动时序,获得了地表同震位移.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S变换对高频GPS地震波进行震相识别,有效拾取了P波初至,反演了P波传播速度并与地震仪数据、USGS提供的参考值进行了对比和分析,为后续地震应急、地震预警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GPS 同震位移 日本地震 震相识别 P波初至 S变换
下载PDF
地震和波浪联合作用下深水桥梁的动力响应 被引量:36
6
作者 李忠献 黄信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4-140,共7页
深水桥梁在地震作用下同时会受到波浪作用,研究地震和波浪联合作用对深水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辐射波浪理论求解桥墩地震动水压力,并采用绕射波浪理论考虑波浪作用,建立地震和波浪联合作用下的深水桥梁动力响应分... 深水桥梁在地震作用下同时会受到波浪作用,研究地震和波浪联合作用对深水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辐射波浪理论求解桥墩地震动水压力,并采用绕射波浪理论考虑波浪作用,建立地震和波浪联合作用下的深水桥梁动力响应分析方法;首先对深水桥梁分别进行地震和波浪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最后进行地震和波浪联合作用下的桥梁动力响应分析。分析得到,地震动水压力作用增大了桥梁结构的动力响应;波浪沿桥梁不同方向入射时波浪力对桥梁结构的动力响应影响有所不同,相对地震作用而言波浪影响较小;波浪和地震联合作用时桥梁结构的动力响应并不是两者单独作用下动力响应幅值的简单累加。由此得出结论:深水桥梁动力响应分析应合理考虑地震和波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桥梁 地震作用 波浪作用 辐射波浪理论 绕射波浪理论
下载PDF
爆炸地震波频谱特性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奇 白春华 刘庆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06-308,共3页
目的研究爆炸地震波频谱特性,为爆破工程安全设计和地震波毁伤目标提供依据.方法测量爆炸地震波,并进行FFT变换和频谱分析.结果得到爆炸地震波频谱随距离的变化规律以及传播路径、炸药量、装药位置对爆炸地震波频谱的影响特征.... 目的研究爆炸地震波频谱特性,为爆破工程安全设计和地震波毁伤目标提供依据.方法测量爆炸地震波,并进行FFT变换和频谱分析.结果得到爆炸地震波频谱随距离的变化规律以及传播路径、炸药量、装药位置对爆炸地震波频谱的影响特征.结论地下埋置药包的爆炸地震波低频域优势明显.地震波从低处向高处传播时,频域中的高频部分有所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 地震波 频谱特性
下载PDF
理解前兆异常变化机理和地震短临前兆 被引量:33
8
作者 王庆良 张晓东 +2 位作者 崔笃信 王文萍 胡亚轩 《国际地震动态》 2005年第5期131-144,共14页
本文概要介绍了国内外近几年在地壳形变地球自转日长变化十年尺度相关性、静寂地震、前驱波三方面的重要研究发现,并分析了这三项研究发现在地震前兆异常机理认识中的作用。初步分析表明深部核幔耦合作用引起的地壳形变、地球物理场十... 本文概要介绍了国内外近几年在地壳形变地球自转日长变化十年尺度相关性、静寂地震、前驱波三方面的重要研究发现,并分析了这三项研究发现在地震前兆异常机理认识中的作用。初步分析表明深部核幔耦合作用引起的地壳形变、地球物理场十年尺度波动,是数年至十年尺度地震场兆波动性变化的重要调制因素之一;源于断层脆韧转换带(过渡层)的静寂地震慢地震缓慢破裂过程,是数天至数月尺度地震短期异常变化产生的重要原因;源于脆韧转换层上部或弹脆性层薄弱部分慢地震过程所辐射出来的低频前驱波(慢地震波),是目前已发现的可重复出现的短临前兆信号,具有数小时至7天左右的地震短临预报指标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自转日长变化 核幔耦合 静寂地震 前驱波 地震前兆
下载PDF
井水位的振荡与地震波 被引量:32
9
作者 张昭栋 迟镇乐 +1 位作者 陈会民 栾国玉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18-425,共8页
利用弹性理论和渗流理论研究了井水位振荡试验 ,给出了一种计算水井含水层频率特性参数 (固有振动周期和阻尼系数 )的新方法 ,对 5口水井进行SLUG试验 ,计算水井含水层的固有振动周期和阻尼系数 ,分析了水井对地震波响应的规律和内在联... 利用弹性理论和渗流理论研究了井水位振荡试验 ,给出了一种计算水井含水层频率特性参数 (固有振动周期和阻尼系数 )的新方法 ,对 5口水井进行SLUG试验 ,计算水井含水层的固有振动周期和阻尼系数 ,分析了水井对地震波响应的规律和内在联系。水井含水层系统对地震波的响应主要取决于水井含水层系统的固有振动周期和振动的阻尼系数 ,固有振动周期越是接近地震波—瑞利波的振动周期 2 0s ,振动的阻尼系数越小 ,它对地震波的响应越好 ,水井含水层系数的渗流特性越好 ,渗透系数越大 ,对水振动的阻尼系数越小 ,它对地震波的响应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水位 频率特性 地震波 响应 地震预报
下载PDF
中国地震台网与美国地震台网测定震级的对比(Ⅰ)——体波震级 被引量:32
10
作者 刘瑞丰 陈运泰 +4 位作者 Peter Bormann 任枭 侯建民 邹立晔 杨辉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83-587,共5页
采用正交回归的方法,利用中国地震台网和美国地震台网1983—2001年的观测资料, 对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IGCEA)和美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测定的 体波震级进行了比较.从正交回归得到的结果看,IGCEA测定的体波震级mb与... 采用正交回归的方法,利用中国地震台网和美国地震台网1983—2001年的观测资料, 对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IGCEA)和美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测定的 体波震级进行了比较.从正交回归得到的结果看,IGCEA测定的体波震级mb与NEIC测定 的体波震级mb不存在系统差.如果以NEIC测定的体波震级为基准,对于3.5~4.5级之间 的地震,IGCEA测定的震级比NEIC测定的震级偏高O.2~O.1级;对于5.O~5.5级之间的 地震,IGCEA与NEIC测定的体波震级没有偏差;对于6.O级以上的地震,IGCEA比NEIC 偏低小于O.2级.而IGCEA测定的体波震级与国际数据中心(IDC)测定的体波震级结果基本 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级 面波 体波
下载PDF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及动因机制分析 被引量:28
11
作者 乔彦肖 马中社 吕凤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36-741,共6页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具有发生范围大、密度大、明显的成群成带性、灾害类型以崩塌滑坡为主、且崩塌远多于滑坡以及次生地质灾害将长期存在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是由于地震波自(地壳)内而外的、纵波和横波的连环传播导致山体先是结构性损伤...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具有发生范围大、密度大、明显的成群成带性、灾害类型以崩塌滑坡为主、且崩塌远多于滑坡以及次生地质灾害将长期存在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是由于地震波自(地壳)内而外的、纵波和横波的连环传播导致山体先是结构性损伤,继而使表层岩土体失稳而造成的。岩性、地形地貌以及岩层倾向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灾害类型的发育和空间分布。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防治将是一个任务艰巨、过程漫长、前所未有、充满科技挑战的一项系统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质灾害 特点 动因机制 地震波
下载PDF
软弱夹层的透射模型及其隔震特性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范留明 李宁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2456-2462,共7页
尽管软弱夹层对工程往往产生不良影响,但同时又对地震波具有阻隔作用。对软弱夹层阻隔特性的研究不仅能够为岩土工程的屏蔽隔震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而且有助于揭示充填贯通型节理的动力学特性。为此,基于固体弹性波传播理论,以平面P波为... 尽管软弱夹层对工程往往产生不良影响,但同时又对地震波具有阻隔作用。对软弱夹层阻隔特性的研究不仅能够为岩土工程的屏蔽隔震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而且有助于揭示充填贯通型节理的动力学特性。为此,基于固体弹性波传播理论,以平面P波为例,建立了弹性夹层对平面矢量波的透射模型。在此基础上,按照能量观点,全面分析了矢量波通过软弱夹层的传播特性,其中包括透射能量与入射角、波阻比及厚度等因素的关系,并初步分析了透射波形畸变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力学 软弱夹层 透射模型 矢量波场 传播特性 透射能量 波形畸变
下载PDF
A shallow aftershock sequence in the north-eastern end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ftershock zone 被引量:27
13
作者 Luo Yan Ni SiDao +3 位作者 Zeng XiangFang Zheng Yong Chen QiFu Chen Yo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0年第11期1655-1664,共10页
Previous studies show that mature faults are filled with fault gouge in the shallow part and thus cannot accumulate enough strain energy for earthquakes. Therefore most earthquakes are deeper than 5 km, except those e... Previous studies show that mature faults are filled with fault gouge in the shallow part and thus cannot accumulate enough strain energy for earthquakes. Therefore most earthquakes are deeper than 5 km, except those events occurring on new faults or in intact rocks. From field observation, Wenchuan earthquake is found to rupture the free surface about 200 km, but the rupture may extend underground much further from teleseismic body waves inversion and aftershocks distribution. In the northeastern end of the rupture zone, deep rupture may induce stress increase near the free surface, and trigger shallow earthquakes. An Ms 5.7 aftershock occurred at Qingchuan, northeast end of Wenchuan earthquake fault on July 24, 2008, featuring thrust mechanism with a 3 km source centroid depth. The shallow focal depth is confirmed with the sPL phase recorded at station L0205. As Rayleigh wave is well only developed for source depth less than 1/5 of epicentral distance, the observed large amplitude of Rg at a distance of 15 km implied depth of 3 km or less. Dozens of aftershocks' sPL waveforms are also analyzed to confirm the source depths less than 3 km. On the other hand, no surface ruptures are found by geological survey or InSAR studies. It is strongly suggested that these aftershock sequences initiate fresh rupture in intact rocks triggered by stress increase from the deep co-seismic rupture of the Wenchuan mainsh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NCHUAN earthquake SHALLOW earthquake FOCAL depth wave modeling
原文传递
斜拉桥地震反应特性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幼平 周宏业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通过以天津永和桥为原型建立的综合考虑各结构细节力学特点的斜拉桥动力分析模型,利用大型结构分析程序MSC/NASTRAN,对斜拉桥地震反应的空间特性、行波效应、非线性特性等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得到了斜拉桥独特的地震反... 本文通过以天津永和桥为原型建立的综合考虑各结构细节力学特点的斜拉桥动力分析模型,利用大型结构分析程序MSC/NASTRAN,对斜拉桥地震反应的空间特性、行波效应、非线性特性等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得到了斜拉桥独特的地震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地震 空间特性 行波效应 结构分析
下载PDF
海啸灾害及其预警系统 被引量:23
15
作者 包澄澜 《国际地震动态》 2005年第1期14-18,共5页
地震海啸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2 0 0 4年底印度洋大海啸更是震撼了全世界。本文对海啸的定义、性质、特征 ,历史上和近代的中国和世界的严重海啸灾害作了简单介绍。指出建立和完善海啸预警系统 ,可以在一旦海啸发生后 ,争取几十分... 地震海啸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2 0 0 4年底印度洋大海啸更是震撼了全世界。本文对海啸的定义、性质、特征 ,历史上和近代的中国和世界的严重海啸灾害作了简单介绍。指出建立和完善海啸预警系统 ,可以在一旦海啸发生后 ,争取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时间 ,提前发出海啸警报信息 ,这就能极大地减轻海啸灾害。本文简单地介绍了海啸预警系统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海啸 印度洋 海啸波传播 海啸预警系统
下载PDF
单段与多段微差爆破地震的反应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夕兵 凌同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2409-2413,共5页
利用地震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反应谱理论对爆破地震效应进行研究。根据单自由度体系反应谱理论,采用计算量少、精确度高的三角插值解析公式法取代常用的分段线性插值法进行反应谱数值计算。结合大量工程爆破地震监测资料,对单段与多段微差... 利用地震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反应谱理论对爆破地震效应进行研究。根据单自由度体系反应谱理论,采用计算量少、精确度高的三角插值解析公式法取代常用的分段线性插值法进行反应谱数值计算。结合大量工程爆破地震监测资料,对单段与多段微差爆破振动信号进行反应谱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单段与多段微差爆破中,不同结构体对爆破震动的响应显著不同;多段微差爆破在起到干扰降震的同时,使结构体对其震动响应出现选择放大的几率增加,不同结构体对爆破地震波的选择放大作用也不同。该方法对综合研究爆破机理和爆破地震波,特别是为将来构建爆破振动速度-频率相关安全准则提供了一种实用的分析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爆破地震效应 反应谱 三角插值 单自由度体系 爆炸参量
下载PDF
Crustal P-wave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Longmenshan region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for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被引量:23
17
作者 LI ZhaWei XU Yi +4 位作者 HUANG RunQiu HAO TianYao XU Ya LIU JingSong LIU JianHu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9期1386-1393,共8页
The P-wave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crust in the Longmenshan region has been imaged by seismic travel time tomography us ing local and regional first P-wave arrivals recorded from 2000 to 2008. The tomographic model ... The P-wave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crust in the Longmenshan region has been imaged by seismic travel time tomography us ing local and regional first P-wave arrivals recorded from 2000 to 2008. The tomographic model provides a way to analyze the deep tectonics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 belt and the tectonic implications for the 2008 Ms8.0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P-wave velocity images indicate that the initial rupture site and focal depth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together with the di rection of rupture propagation, closely relate to the crustal structure of the Longmenshan region. The Pengguan massif to the west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 belt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velocity anomalies, suggesting that the crust has a strong strain strength that can accumulate large stresses over a long period. The Ms8.0 Wenchuan earthquake is located at the southwestern end of the Pengguan massif and the western edge of the Sichuan Basin.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Pengguan massif and the Sichuan Basin becomes the primary reason for the occurrence of the Ms8.0 Wenchuan earthquake. To the north of Wenchuan, the occurrence and propagation of rupture benefit from low velocity anomalies along the Longmenshan fault belt; whereas to the south of Wenchuan, the brittle rupture can occur with more difficulty in relatively weak crust with low velocities. This may be 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e absence of aftershocks to the south of Wenchuan, and the rupture induced by the Ms8.0 Wenchuan earthquake propagating from the north to the south along the Longmenshan fault belt. The deep geodynamics of the Ms8.0 Wenchuan earthquake may occur due to the discrepancy of crustal structures on the two sides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 belt. Ductile deformation and crustal flow can easily occur in the weak middle-lower crust beneath the Songpan-Garze orogenic belt. The eastward movemen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s obstructed by the rigid lithosphere of the Sichuan Basin, and then the thick ening of the middle-lower crust and vertical deformation occur in 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menshan orogenic belt Wenchuan earthquake P-wave velocity crustal structure travel time tomography
原文传递
微动物探方法探测采空区 被引量:21
18
作者 马丽 金溪 贺正东 《中国煤炭地质》 2013年第5期50-54,共5页
采空区探测通常采用瞬变电磁法与地震勘探方法,前者采用人工电场,后者采用人工震源,但二者施工难度大,数据采集也困难。微动探测是从台阵微动记录的垂直分量中提取瑞利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再通过对频散曲线的反演估算地下介质S波速度,利... 采空区探测通常采用瞬变电磁法与地震勘探方法,前者采用人工电场,后者采用人工震源,但二者施工难度大,数据采集也困难。微动探测是从台阵微动记录的垂直分量中提取瑞利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再通过对频散曲线的反演估算地下介质S波速度,利用其低速异常解释采空区。以铜川东坡煤矿某区的探测为例,在煤层埋深50m左右、微动探测深度100m的情况下,即解释的采空区与地面电法解释的结果高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震源 S波速度 频散曲线 瑞利波 采空区
下载PDF
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 被引量:21
19
作者 王长青 肖建庄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66-1772,共7页
介绍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100%的再生混凝土框架模型的振动台试验.对框架模型的自振频率、结构等效刚度、结构阻尼比、结构振型、加速度反应、位移反应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随着地震强度的增加,结构出现一定程度的破坏后,模型抗侧移刚... 介绍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100%的再生混凝土框架模型的振动台试验.对框架模型的自振频率、结构等效刚度、结构阻尼比、结构振型、加速度反应、位移反应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随着地震强度的增加,结构出现一定程度的破坏后,模型抗侧移刚度退化、自振频率随之下降、结构的阻尼比逐渐增大、加速度放大系数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采用层间变形作为评估指标,对再生混凝土框架的抗震能力进行了评估.经过多次地震试验后,尽管再生混凝土框架的破坏较为严重,但在1.170g地震试验后仍然没有倒塌,表明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框架结构 振动台试验 地震波 抗震能力
下载PDF
Seismic anisotropy of upper mantle in Sichuan and adjacent regions 被引量:16
20
作者 CHANG LiJun WANG ChunYong DING ZhiFe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8年第12期1683-1693,共11页
Based on the polarization analysis of teleseismic SKS waveform data recorded at 94 broadband seis-mic stations in Sichuan and adjacent regions, the SKS fast-wave direction and the delay time between the fast and slow ... Based on the polarization analysis of teleseismic SKS waveform data recorded at 94 broadband seis-mic stations in Sichuan and adjacent regions, the SKS fast-wave direction and the delay time between the fast and slow shear waves were determined at each station using the grid searching method of minimum transverse energy and the stacking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image of upper mantle anisot-ropy was acquired. The fast-wave polarization directions are mainly NW-SE in the study area, NWW-SEE to its northeast and NS to its west. The delay time falls into the interval [0.47 s, 1.68 s].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the fast-wave directions is similar to the variation of GPS velocity directions. The anisotropic image indicates that the regional tectonic stress field has resulted in deformation and flow of upper mantle material, and made the alignment of upper mantle peridotite lattice parallel to the di-rection of material deformation. The crust-upper mantle deformation in Sichuan and adjacent regions accords with the mode of vertically coherent deformation. In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the crustal material was extruded to east or southeast due to SE traction force of the upper mantle material. The extrusion might be obstructed by a rigid block under the Sichuan Basin and the crust has been de-formed. After a long-term accumulation of tectonic strain energy, the accumulative energy suddenly released in Yingxiu town of the Longmenshan region, and Wenchuan MS8.0 earthquake occur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per mantle anisotropy SKS wave fast-wave polarization direction LITHOSPHERIC deformation WENCHUAN MS8.0 earthquak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