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两次强震前卫星热红外及TEC趋势异常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唐好丛 廖洪月 +1 位作者 吴佳 王刚 《地震科学进展》 2023年第10期449-461,共13页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连续2次7.8级地震是一次显著的地质构造运动,也是一个特别典型的科学实验场景。当前各类观测数据较为丰富,为全球学者验证自己的猜想和进行模型实验提供了绝佳的机会。本文利用自行研究的热红外年均线差值振幅增强比...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连续2次7.8级地震是一次显著的地质构造运动,也是一个特别典型的科学实验场景。当前各类观测数据较为丰富,为全球学者验证自己的猜想和进行模型实验提供了绝佳的机会。本文利用自行研究的热红外年均线差值振幅增强比法和TEC(Total Electron Content,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微观异常事件滑动年均线法研究发现,分别于2022年4月底至5月上旬、8月,在震中区域东西两侧曾出现高强度热红外异常;震前约1个月,震中东西两侧及北部区域同步热红外活跃性显著增强,尤其是北部区域其年线差值振幅增强比值在2023年1月31日创新高,是2018年以来最高记录,且为震前4年平均水平的2.5倍。TEC微观异常事件滑动年均线法研究显示,震中及附近区域TEC微观异常事件年线值从2021年开始快速下降,震前均值创历史最低水平,其年均值降至2000年以来高点的25%。热红外及TEC 2种异常在时间、空间上存在高度重叠,且地震发生在以上2种异常区域内,说明2种异常与本次地震系列可能存在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耳其地震 热红外 振幅增强比法 TEC 微观异常事件
下载PDF
利用锁眼卫星影像提取历史地震同震位移——以1976年土耳其Chaldiran地震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卢乐浚 周宇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9-295,共7页
大地震的地表破裂及形变特征对研究地震成因机制、断层运动及大陆变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卫星技术的日益成熟,自1992年美国加州Landers地震以来,光学和雷达影像被广泛应用于同震破裂、震后形变等定量研究。然而,由于缺乏更早之前的影像... 大地震的地表破裂及形变特征对研究地震成因机制、断层运动及大陆变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卫星技术的日益成熟,自1992年美国加州Landers地震以来,光学和雷达影像被广泛应用于同震破裂、震后形变等定量研究。然而,由于缺乏更早之前的影像资料,90年代以前的历史地震研究无法深入。美国锁眼卫星KH-9影像的公开解决了震前卫星影像匮乏的问题,为研究70~90年代历史地震提供了可行的条件。首先借助伊朗Tabas-e-Golshan地震和Khuli-Boniabad地震的研究实例,概述了KH-9卫星影像测量历史同震位移的方法与进展;然后利用1976年(震前)和1980年(震后)的KH-9影像对1976年土耳其Chaldiran地震的同震位移进行了计算,测得该地震东西向同震位移量为(3.1±0.7)m,与实地测量的地表位移相符,表明该走滑地震没有明显的浅部滑动亏损现象;最后对KH-9卫星影像定量研究历史地震的未来应用和限制进行了讨论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H-9卫星影像 影像匹配 同震位移 1976年土耳其Chaldiran地震
原文传递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M7.8级地震地表破裂带初步调查
3
作者 冯军 闫纪元 赵晓霞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45-950,共6页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两次M7.8级地震,在Hatay省形成地表破裂带。通过对Hatay省Karatas和Hassa地区地表破裂带的初步野外调查,发现断破裂带走向为N5°E至N20°E,延伸长度大于40km,性质为左旋逆冲,最大同震位错的逆冲量为50~6...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两次M7.8级地震,在Hatay省形成地表破裂带。通过对Hatay省Karatas和Hassa地区地表破裂带的初步野外调查,发现断破裂带走向为N5°E至N20°E,延伸长度大于40km,性质为左旋逆冲,最大同震位错的逆冲量为50~60 cm,走滑量为2m左右。此次地震始于Narlı断裂,并向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带南北双向传播,从而使得研究区断裂走滑位错自北向南有减小的趋势,并逐渐尖灭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耳其7.8级地震 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带 地表破裂带 同震位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