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减灾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熊焰 梁芳 +1 位作者 乔永军 薄涛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2014年第4期921-931,共11页
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是我国建设最早、数量最多的,根据国家和地方的建设标准和规范,现有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部分建设项目与权威的国家建设标准要求相比较而言,还存在超标与不足,因此定量和综合的能力评价势在必行。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 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是我国建设最早、数量最多的,根据国家和地方的建设标准和规范,现有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部分建设项目与权威的国家建设标准要求相比较而言,还存在超标与不足,因此定量和综合的能力评价势在必行。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针对应急避难场所各种能力,梳理出3个层次、18个因素,并通过专家调查方式得到各因素的权重,形成减灾能力评价体系。文中以北京市朝阳区的应急避难场所为例进行了评价,并给出了其完善的建议。初步可认为,本文提出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减灾能力评价体系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对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完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减灾能力评价
下载PDF
多约束多目标的灾害避难所选址优化研究——以海南省文昌市为例 被引量:17
2
作者 马运佳 赵秀娟 +4 位作者 秦连杰 梁埔君 周洪建 袁艺 徐伟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8-224,共7页
地震灾害避难所优化选址是灾害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个难点。以最小化总疏散距离和最小化避难所总面积为目标,同时在满足距离约束和容量约束的条件下,建立地震灾害避难所选址多目标模型,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解算,并以海... 地震灾害避难所优化选址是灾害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个难点。以最小化总疏散距离和最小化避难所总面积为目标,同时在满足距离约束和容量约束的条件下,建立地震灾害避难所选址多目标模型,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解算,并以海南省文昌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距离约束在多目标模型的空间分配结果中起主导作用,容量约束则会显著影响多目标模型及其算法在高维复杂问题中的空间搜索能力和解的质量。优化结果可为灾害避难所区位的确定及疏散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为震后应急疏散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避难所 选址分配 多约束 多目标模型 文昌市
下载PDF
天津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试点建设 被引量:7
3
作者 杨爽 张楠 +3 位作者 赵士达 姚会琴 赵颖 邱虎 《防灾减灾学报》 2013年第4期79-82,共4页
天津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试点建设是"天津市地震安全基础工程"分项之一,由天津市政府投资146万元。应急避难场所的建成给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应对突发重大灾害性事件的临时安置场所。并且能在灾害发生后一段时期内,躲避由灾害带... 天津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试点建设是"天津市地震安全基础工程"分项之一,由天津市政府投资146万元。应急避难场所的建成给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应对突发重大灾害性事件的临时安置场所。并且能在灾害发生后一段时期内,躲避由灾害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使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本文从建设内容、建设原则、主要功能与服务、主要成果与效益、问题与建议五个方面对试点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应急避难场所 试点建设
下载PDF
地震应急避难所选址单目标与层次模型对比研究——以山东省荣成市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马运佳 赵秀娟 +4 位作者 秦连杰 梁埔君 周洪建 袁艺 徐伟 《灾害学》 CSCD 2017年第4期189-194,共6页
以最小化总疏散距离为目标,在同时满足距离约束和容量约束的条件下,建立了地震灾害应急避难所选址单目标模型和考虑人口分流的层次模型。层次模型中,上层考虑将行政村/社区居民疏散到距其最近的避难所,下层考虑将溢出人口分配至有容量... 以最小化总疏散距离为目标,在同时满足距离约束和容量约束的条件下,建立了地震灾害应急避难所选址单目标模型和考虑人口分流的层次模型。层次模型中,上层考虑将行政村/社区居民疏散到距其最近的避难所,下层考虑将溢出人口分配至有容量剩余的避难所。以山东省荣成市为例,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构建的模型进行解算,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目标模型针对大区域的高维复杂问题,会面临解算难度大、耗时长、易陷入局部优解等问题,这是目前的优化算法尚不能解决的难题。而层次模型可以降低高维复杂选址问题的维度和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应急 灾害避难所 高维复杂选址分配问题 多约束 单目标模型 层次模型 荣成市
下载PDF
作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中小学规划设计 被引量:4
5
作者 郑婷 周园 梁海娟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44-47,共4页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后,我国逐步探索将中小学纳入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体系中,但中小学作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如何规划落实,仍有很大探讨空间.从灾害全过程的视角,对学校规模与校园位置选择、校园防灾规划设计提出相应要求,以期对地震应急避...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后,我国逐步探索将中小学纳入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体系中,但中小学作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如何规划落实,仍有很大探讨空间.从灾害全过程的视角,对学校规模与校园位置选择、校园防灾规划设计提出相应要求,以期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规划落实 中小学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研究述评
6
作者 张晶晶 李海凌 张怀 《建筑工程(中英文版)》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根据CNKI数据统计分析国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研究的文献分布,再基于CiteSpace对该部分文献数据的主要研究机构、领域分布与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22年来国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研究领域总体结构上受地震灾害驱动较为突出,学术... 根据CNKI数据统计分析国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研究的文献分布,再基于CiteSpace对该部分文献数据的主要研究机构、领域分布与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22年来国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研究领域总体结构上受地震灾害驱动较为突出,学术关注度持续稳步提升,但相关研究机构分布区域的发展相对不均衡;研究主题集中于城市防震减灾规划建设、应急管理体系以及应急能力与评估等方面,目前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合作较少,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趋势尚未形成,多学科研究方法融合的大数据分析还有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CITESPACE 知识图谱 研究热点
下载PDF
城市小区域防灾对策与紧急避难区的设置 被引量:1
7
作者 纪金豹 彭秋艳 +1 位作者 杜阳阳 倪志伟 《灾害学》 CSCD 2010年第B10期36-39,共4页
鉴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和巨大破坏作用,在现代大都市的不同区域按照人口密度设置应急避难场所和躲避设施可以有效减小地震等灾害伤亡和经济损失。结合对城市震害特点的分析,提出按社区、楼宇设置小区域防灾避难场所的防灾对策和就... 鉴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和巨大破坏作用,在现代大都市的不同区域按照人口密度设置应急避难场所和躲避设施可以有效减小地震等灾害伤亡和经济损失。结合对城市震害特点的分析,提出按社区、楼宇设置小区域防灾避难场所的防灾对策和就近分散、应急维生、多功能防御、功能复用等防灾原则,以期减少地震次生灾害发生,为灾后生产恢复和重建创造有利条件,最大程度减低灾害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灾防御 小区域防灾 紧急避难区
下载PDF
溧阳城区应急避难场所导向标识系统使用效果的分析
8
作者 胡米东 《高原地震》 2012年第3期62-65,共4页
溧阳作为苏南老震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也初见成效。对溧阳城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导向标识系统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溧阳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导向标识系统
下载PDF
“平灾结合”推进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姜连艳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38-845,共8页
针对我国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极度缺乏、无法推进的现状,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室内避难场所的建设经验及我国现行避难场所抗震设防标准现状,提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整合现行避难场所强制性标准、完善避难场所推荐性标准的建... 针对我国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极度缺乏、无法推进的现状,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室内避难场所的建设经验及我国现行避难场所抗震设防标准现状,提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整合现行避难场所强制性标准、完善避难场所推荐性标准的建议。并分析、探讨影响避难建筑设防标准的因素,结合我国中小学校抗震设防及建筑规模,给出基于"平灾结合"原则推进室内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灾结合 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避难建筑 抗震设防标准
下载PDF
地震灾害下的老旧社区避难场地规划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柏刚 唐建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17,共10页
建于上世纪50、60年代的老旧社区广泛分布于我国各个城市的建成区中,当地震灾害来临时,能否快速的进入避难场地进行避难是衡量老旧社区安全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韧性防灾作为近年来重要的防灾理念之一,强调社区可以通过自身的体系抵抗... 建于上世纪50、60年代的老旧社区广泛分布于我国各个城市的建成区中,当地震灾害来临时,能否快速的进入避难场地进行避难是衡量老旧社区安全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韧性防灾作为近年来重要的防灾理念之一,强调社区可以通过自身的体系抵抗地震灾害的冲击。该研究以地震灾害为基础,依托韧性防灾的理念,运用多智能体仿真模拟,建立老旧社区的避难场地规划方法。同时以大连工人村老旧社区为例,构建出新增集中型与分散型避难场地影响实验,得出相应的新增避难场地规划选择方法与布局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韧性防灾 多智能体仿真模拟分析 老旧社区避难场地规划方法
下载PDF
特大地震灾害应急避难场所选址原则与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强 阮雪景 付碧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9-135,共7页
以5.12汶川特大地震为背景,针对地震灾区处于丘陵高山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特点,论述特大地震灾害应急避难场所选址的原则与模型。根据野外实地考察数据与分析资料,通过对地震灾害的全面风险分析与评估,建立层次化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P(An... 以5.12汶川特大地震为背景,针对地震灾区处于丘陵高山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特点,论述特大地震灾害应急避难场所选址的原则与模型。根据野外实地考察数据与分析资料,通过对地震灾害的全面风险分析与评估,建立层次化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P(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方法建立选址原则层次分析模型并进行定量分析。成果可以协助决策部门为地震灾区恢复重建选址和确定特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提供科学技术依据,为国家制定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选址的相关规定提供参考。采用极重灾区的选址作为实际案例比较,对该方法的适用性和模型的有效型进行了验证,对其局限性做出客观分析,并探讨了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灾区重建 应急避难所 选址原则模型 风险管理 AHP层次分析
下载PDF
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适宜性评价——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13
12
作者 苏建锋 张庆斌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4-420,共7页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是增强现代化城市防震减灾能力,保障城市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应急避难场所进行适宜性评价,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应急避难服务功能,提高避难成功率,减轻灾害损失。本文利用熵值权重与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模型和GIS空...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是增强现代化城市防震减灾能力,保障城市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应急避难场所进行适宜性评价,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应急避难服务功能,提高避难成功率,减轻灾害损失。本文利用熵值权重与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以构建的应急避难场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基础,对天津市中心城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进行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给出了各避难场所适宜等级,检验了场所的避难服务功能,为避难场所空间分布合理性提出建议,对增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合理性及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适宜性评价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丹 韩贞辉 +1 位作者 张诺男 韩艳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6年第4期176-180,共5页
设计实现基于B/S的应急避难场所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百度MAP API将避难场所、派出所、医院等重点位置信息标注在百度地图上,实现信息的综合查询、缩放、测距等功能,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将避难场所信息进行发布,提高地震信息公共服务能力。
关键词 百度地图API 应急避难场所 科普宣传
下载PDF
鞍山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莹 刘晓枫 +1 位作者 裴振 张树博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81-85,共5页
本文介绍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原则,鞍山城市紧急避难场所建设现状。分析了鞍山市目前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的情况,避难场所的配套设施及疏散通道,并且对加强长期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与建设提出建议。本文对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 本文介绍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原则,鞍山城市紧急避难场所建设现状。分析了鞍山市目前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的情况,避难场所的配套设施及疏散通道,并且对加强长期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与建设提出建议。本文对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山市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规划 建设
下载PDF
城市紧急疏散集结点人员分配多准则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鲁长江 程奕 +1 位作者 刘杨 肖术连 《华北地震科学》 2018年第2期43-46,共4页
针对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引起的城市人员紧急疏散策略问题,提出了设立紧急疏散集结点,以及一种基于空间替换机制的集结点人员分配多准则模型。考虑到城市人口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该模型对预计受灾人口采用空间单元的形式,进行集结点... 针对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引起的城市人员紧急疏散策略问题,提出了设立紧急疏散集结点,以及一种基于空间替换机制的集结点人员分配多准则模型。考虑到城市人口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该模型对预计受灾人口采用空间单元的形式,进行集结点分配;同时,该模型综合考虑了每个集结点的设计容量、排他性分配、服务范围以及预受灾人员的总行程等因素,以确保每个集结点的设计容量不超限,所有被疏散人员的总行程最小,并尽可能保证每个集结点服务范围具有空间连续性,从而为城市人员紧急疏散提供科学依据和辅助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紧急疏散 集结点 人员分配 空间替换
下载PDF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原则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欣然 孔祥雪 +2 位作者 王万宁 孙艺 于浩 《黑龙江科学》 2021年第16期132-133,共2页
为进一步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更好地安置受灾人员,保障社会秩序稳定,做好震后快速恢复重建工作,提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原则:平灾结合、就近划分;安全保障、多灾种结合;全面覆盖、效率最高、权利平等,以保证安全有序进行灾... 为进一步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更好地安置受灾人员,保障社会秩序稳定,做好震后快速恢复重建工作,提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原则:平灾结合、就近划分;安全保障、多灾种结合;全面覆盖、效率最高、权利平等,以保证安全有序进行灾后救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规划 必要性 原则 意义
下载PDF
江苏溧阳城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17
作者 胡米东 《山西地震》 2012年第2期37-39,45,共4页
文章介绍江苏溧阳城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状况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改进建议,为避难场所的建设更加规范化,确实发挥应急避难场所的减灾能力和运转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江苏溧阳城区 问题 思考
下载PDF
浅议新西兰城市防震减灾体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静 《山西地震》 2012年第3期39-42,共4页
近年来,全球不断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其中以地震带给人们的威胁最为严重。新西兰在短期内经历了两次大地震,其建筑物的破坏、次生灾害的严重程度、人员伤亡程度及损失等等却是比较轻微的,这依赖于新西兰政府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视以及民众... 近年来,全球不断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其中以地震带给人们的威胁最为严重。新西兰在短期内经历了两次大地震,其建筑物的破坏、次生灾害的严重程度、人员伤亡程度及损失等等却是比较轻微的,这依赖于新西兰政府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视以及民众危机意识的提升。介绍了新西兰城市的防震减灾体系概况,提出了我国城市在防震减灾方面应该加强的几项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灾预防 新西兰 防震减灾 应急避难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