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7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被引量:32
1
作者 杨学祥 韩延本 +1 位作者 陈震 乔琪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16-621,共6页
强潮汐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 .天文资料表明 ,2 0 0 0年 6月到 8月日本Izu半岛最活跃的火山地震活动正好处于天文大潮时期和日长变化最小值时期 .在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发生前后 ,东西太平洋海面高度分别升降 4 0cm ,水均衡作用... 强潮汐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 .天文资料表明 ,2 0 0 0年 6月到 8月日本Izu半岛最活跃的火山地震活动正好处于天文大潮时期和日长变化最小值时期 .在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发生前后 ,东西太平洋海面高度分别升降 4 0cm ,水均衡作用使洋壳反向升降 13c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拉尼娜 潮汐 地震群 火山 地球自转
下载PDF
中国大陆多种前兆异常研究及强震的尝试性预测 被引量:27
2
作者 杜学彬 薛顺章 任广军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13-122,共10页
强震震源周围地电、水化学、水动态、地应力和地形变等5种前兆短临异常 时空演化取决于主要活动构造和强震发震机制;远场异常时空演化与主要活构造有 关,不同活构造上异常时间演化有差异性;在特定年份1a尺度地电阻率异常显示异 ... 强震震源周围地电、水化学、水动态、地应力和地形变等5种前兆短临异常 时空演化取决于主要活动构造和强震发震机制;远场异常时空演化与主要活构造有 关,不同活构造上异常时间演化有差异性;在特定年份1a尺度地电阻率异常显示异 常高潮期,Ms≥5.0地震能量达到1次以上Ms7.0强震能量的年份与异常高潮期 同步或滞后1a,二者与地球自转加速年份基本对应。根据两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了 实际预测检验,在预测区间和预测时间段(0.5a或1a)内发生强震、中强震10次,其 中7次地震地点基本准确,3次地震地点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震 地震预报 地球自转 地震机制 地震前兆
下载PDF
地球自转速度的年变化 被引量:25
3
作者 宋贯一 曹志成 +1 位作者 王吉易 杨同林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25-1228,共4页
本文利用宋贯一等(2006)发表的"极移的成因及其移动特征"一文中的自转轴受迫摆动资料,从理论上推断出地球自转速度年变化的特征.结果证明,理论计算出的地球自转速度年变化曲线形态特征与观测曲线形态特征十分吻合.从而得出,... 本文利用宋贯一等(2006)发表的"极移的成因及其移动特征"一文中的自转轴受迫摆动资料,从理论上推断出地球自转速度年变化的特征.结果证明,理论计算出的地球自转速度年变化曲线形态特征与观测曲线形态特征十分吻合.从而得出,太阳辐射光压在南、北半球的不平衡分布是引起地球自转速度年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长(L.O.d) 地球自转 太阳光压 角动量 转动惯量 角速度
下载PDF
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的成因与预测 被引量:19
4
作者 杨冬红 杨学祥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8年第5期1-10,共10页
通过对南极气温资料、环南极海冰资料、臭氧变化资料、太平洋海温资料、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资料、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资料的综合验证,发现了构造运动与厄尔尼诺因果关系。大气、海洋与岩石圈的角动量交换在南半球和北半球有不同的形式,这是... 通过对南极气温资料、环南极海冰资料、臭氧变化资料、太平洋海温资料、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资料、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资料的综合验证,发现了构造运动与厄尔尼诺因果关系。大气、海洋与岩石圈的角动量交换在南半球和北半球有不同的形式,这是由陆海分布的差异决定的。南极上空臭氧变化和环南极海冰变化是赤道海温和全球气候准两年振荡的原因。其中,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变化起主要作用。这个结论给出了作者提出的"海洋锅炉效应"、"臭氧洞漏能效应"、"德雷克海冰气候开关效应"和"大洋地壳跷跷板运动"的相互关系,证明构造运动对厄尔尼诺的重要影响。强潮汐准4a周期的发现,表明南极海冰变化、东太平洋海温变化、地球自转变化和厄尔尼诺都具有4a准周期变化的原因。海温和海冰开关的准2a周期和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食-厄尔尼诺系数 拉尼娜 海冰 地震 地球自转 两年振荡 潮汐
下载PDF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被引量:18
5
作者 杨冬红 杨学祥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8-70,共13页
本文通过资料分析和模型计算,得到地球自转速率长期减慢趋势和周期波动规律的形成原因.潮汐摩擦是地球自转减慢的主要因素,重力分异和圈层角动量交换是地球自转周期变化的主要因素,重力分异造成的地球各圈层差异旋转是地壳自转变化先慢... 本文通过资料分析和模型计算,得到地球自转速率长期减慢趋势和周期波动规律的形成原因.潮汐摩擦是地球自转减慢的主要因素,重力分异和圈层角动量交换是地球自转周期变化的主要因素,重力分异造成的地球各圈层差异旋转是地壳自转变化先慢后快的特殊因素.重力分异将一个均匀的自转地球变为分层的差异旋转地球,在质量向地心集中的同时,自转动能也向地核集中,使地壳和地幔自转变慢,使地核自转变快.圈层角动量交换将地球自转动能变为热能,积累在核幔边界,使地壳和地幔自转变快,地核自转变慢.核幔边界积累的热能周期性使外核热膨胀,为热幔柱和火山活动提供了能源和动力,火山活动高峰对应地球自转加快是证据.计算模型表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规律和历史记录证明重力分异和圈层差异旋转是地壳运动的主要动力,受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约束,地球体积不会有较大的胀缩,国内外测量结果证实了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 地球自转 重力分异 差异旋转
下载PDF
地球自转速度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原因解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宋贯一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50-455,共6页
近二百年来,国内外天文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对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这一自然现象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从地球内部(包括大气层)的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探讨这一自然规律的成因.人们最初把它看的非常简单,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更加仔细的研究和更... 近二百年来,国内外天文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对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这一自然现象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从地球内部(包括大气层)的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探讨这一自然规律的成因.人们最初把它看的非常简单,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更加仔细的研究和更先进计算手段的运用,该课题则显得更为复杂,更加神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研究方向错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传统的研究思路相反,从地球外部探讨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证明:国内外天文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从地球内部(包括大气层)所探讨的引起地球自转速度季节性变化的任何因素看来都不是主要的,太阳辐射光压在南、北半球表面上的不平衡分布才是造成地球自转速度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长(l.o.d) 地球自转 太阳光压 角动量 转动惯量 角速度
下载PDF
地球自转、断层形变与地震活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薄万举 王广余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3-47,共5页
对地球自转、断层形变和地震活动三者各自的活动性规律进行了比较,对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几点新的认识1)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与地壳形变相关,近30年来存在准10年周期的变化,但相关成分在总的形变信息中比重很小,呈弱相关;2)... 对地球自转、断层形变和地震活动三者各自的活动性规律进行了比较,对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几点新的认识1)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与地壳形变相关,近30年来存在准10年周期的变化,但相关成分在总的形变信息中比重很小,呈弱相关;2)地球自转速度变慢、日长变长、华北地震活跃,据此认为目前华北处于非强震活动期;3)强震中短期前兆在形变资料中有较好的显示,但在地球自转资料中不会出现特定地震的中短期前兆异常;4)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与地壳形变可能是同源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有互补性;5)华北最近的两个地震活动高潮期与地球自转变化的10年以上周期相关,认为地震活动与地球自转变化有关系,但不同区域会有不同的对应关系。同样是地球自转速度变慢,因不同区域地壳与地幔的耦合关系不一样,速度变化对不同区域地壳活动的影响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自转 断层形变 地震活动 中长期预测 相关性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强地震的节律性与El Nino和地球自转 被引量:16
8
作者 汤懋苍 张建 杨良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35-242,共8页
本文利用100年来西北太平洋强地震资料分析发现:强震有明显的“活跃期”与“平静期”交替的现象。“强震活跃”与“E1 Nino事件”两者的同时相关系数达0.62,信度高于0.1%。“强震活跃”与地球自转减慢亦有很好的同步性。文中还对这三... 本文利用100年来西北太平洋强地震资料分析发现:强震有明显的“活跃期”与“平静期”交替的现象。“强震活跃”与“E1 Nino事件”两者的同时相关系数达0.62,信度高于0.1%。“强震活跃”与地球自转减慢亦有很好的同步性。文中还对这三种重要的地球物理现象基本同步的原因进行了讨论,认为可能是叠加在太平洋地幔对流圈上的“正扰动”所同时产生的三个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地震 厄尔尼诺 地球自转 太平洋
下载PDF
2000年以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关于基本天文学的决议及其应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佳成 朱紫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1-437,共27页
1991年以来,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全体大会上,通过了一系列关于天文参考系、时间尺度和地球自转模型的决议,其目的是为了适应不断提高的天文观测精度。其中最重要的3次,分别是在1997年的京都,2000年的曼彻斯特和2006年的布拉格通过的... 1991年以来,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全体大会上,通过了一系列关于天文参考系、时间尺度和地球自转模型的决议,其目的是为了适应不断提高的天文观测精度。其中最重要的3次,分别是在1997年的京都,2000年的曼彻斯特和2006年的布拉格通过的IAU 1997,IAU 2000和IAU 2006决议,主要的变化包括:从与历元有关的动力学参考系到与历元无关的运动学参考系,从参考系的恒星实现到河外射电源实现,从春分点到无旋转原点,以及岁差-章动模型的改进。由于这些决议在参考系转换等方面引入了很多新概念和新方法,对教学、研究和应用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对它们进行解读,澄清概念,规范使用是有必要的。首先介绍IAU关于时间尺度和天文参考系的重要决议,并重点介绍IAU 2000和2006的每一条决议:然后详细介绍其应用:包括时间系统,国际天球参考系和岁差-章动模型,并和对应的旧系统进行比较;最后对这些决议的使用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尺度 参考系 岁差章动 地球自转
下载PDF
1966~1976年华北地震的时间特性及相关触发因素 被引量:16
10
作者 黎凯武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9-64,共6页
阐述了1966~1976年华北地震的时间特性及其相关触发因素一地球自转和引潮力。这是300年来华北地区发生的最强烈的一组地震,强震发生的时间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在年尺度上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季节性地球自转速度极大值或极小值... 阐述了1966~1976年华北地震的时间特性及其相关触发因素一地球自转和引潮力。这是300年来华北地区发生的最强烈的一组地震,强震发生的时间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在年尺度上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季节性地球自转速度极大值或极小值时间点附近,即极点附近(或称极点时段),在月尺度上多数地震发生在朔望附近(或称朔望时段),在日尺度上半数地震发生在极大水平引潮力时刻附近。表明这些地震与地球自转和日月引潮力关系密切。并且证明这些地震与引潮力的关系为触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震 地球自转 日月引潮力 触发作用 地震
下载PDF
我国动力大地测量学的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许厚泽 蒋福珍 张赤军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27-133,共7页
综合了近 40年 ,特别是近 1 0年来我国利用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和天体测量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固体潮汐和非潮汐重力、地极移动和自转速率变化、大地水准面和海平面变化、板块运动和地壳形变、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及其与地表变化... 综合了近 40年 ,特别是近 1 0年来我国利用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和天体测量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固体潮汐和非潮汐重力、地极移动和自转速率变化、大地水准面和海平面变化、板块运动和地壳形变、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及其与地表变化的关系等五个方面的成果以及国际合作的情况 ,说明我国在动力大地测量学方面虽然起步较晚 ,但进展较快 ,已在生态环境、灾害预测预报等关系国计民生的研究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在国内国际的地学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随着国际大地测量协会“亚太空间动力学研究计划”、国家攀登计划项目“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国家大型科学工程重大项目“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等项目的启动、实施 ,动力大地测量学研究必将取得快速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大地测量学 地球自转 海平面变化 地壳形变 地球内部物质运动
下载PDF
全球构造格局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孙殿卿 陈庆宣 +1 位作者 崔盛芹 吴淦国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37-139,共3页
本文从地质力学观点出发,概述了全球构造的基本格局,即地球表层巨型构造(中、新生代造山带、裂谷系、板块边界、大型剪切网络等)的展布与地球坐标系和自转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它可能是由于地球自转惯性力所引起的导向和联通作... 本文从地质力学观点出发,概述了全球构造的基本格局,即地球表层巨型构造(中、新生代造山带、裂谷系、板块边界、大型剪切网络等)的展布与地球坐标系和自转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它可能是由于地球自转惯性力所引起的导向和联通作用,把地球的热力、重力、物质间联系力、西向引潮力及其它有关天文因素等多种力源,在地球层圈滑脱效应和应力-时间效应的条件下,联合成统一的动力系统,构成全球构造格局形成的驱动机制。文中还提出了沿着这一条思路开展研究的方法和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构造 地球动力学 地质力学 地球自转
下载PDF
由地球自转的年际变化预测El Nino事件 被引量:14
13
作者 韩延本 李志安 赵娟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0年第3期112-114,共3页
分析了地球自转、大气角动量和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际变化与ElNino的关系 .结果表明 :当地球自转速率的年际变化由快向慢转变 ,即表示年际变化的ΔLOD1 的数值由极小逐渐增加并转变为正值约半年后 ,ElNino的初期开始出现 .此期间大气角... 分析了地球自转、大气角动量和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际变化与ElNino的关系 .结果表明 :当地球自转速率的年际变化由快向慢转变 ,即表示年际变化的ΔLOD1 的数值由极小逐渐增加并转变为正值约半年后 ,ElNino的初期开始出现 .此期间大气角动量的年际变化也呈现从小到大的过程 .通过分析新的地球自转变化测值 ,预测 2 0 0 1年将出现ElNino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自转 大气角动量 厄尔尼诺事件 年际变化
下载PDF
全球7级大震与我国地震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14
14
作者 苏鸾声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43-150,共8页
本文对全球7级以上大震进行了分区研究,分析了各区地震活动的特征及其与地球自转速度的关系,并对华北中强以上地震活动特征及其与全球大震活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全球各区大震活动特征分为三种类型,它们都与地球自转速度... 本文对全球7级以上大震进行了分区研究,分析了各区地震活动的特征及其与地球自转速度的关系,并对华北中强以上地震活动特征及其与全球大震活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全球各区大震活动特征分为三种类型,它们都与地球自转速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自转 大震 地震活动性 空间分布特征
下载PDF
激光陀螺快速寻北仪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田海峰 王登顺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2004年第5期9-12,共4页
采用激光陀螺作为敏感元件,研制了一套小型、快速、高精度寻北系统。其基本原理为利用地球自转角速度在陀螺敏感轴方向上的分量随敏感轴与真北方向夹角变化的规律来确定北向。并在该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数学模型,得出了计算表达式;... 采用激光陀螺作为敏感元件,研制了一套小型、快速、高精度寻北系统。其基本原理为利用地球自转角速度在陀螺敏感轴方向上的分量随敏感轴与真北方向夹角变化的规律来确定北向。并在该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数学模型,得出了计算表达式;然后对测得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得到拟合系数,进而求得激光陀螺敏感轴与北向的夹角,确定北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北仪 激光陀螺 敏感元件 基本原理 高精度 数据 曲线拟合 分量 计算表达式 夹角
下载PDF
油气质点运移方向探讨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全稳 陈景山 +2 位作者 严宁珍 沈守文 曹淑丽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14-17,21,共5页
转动系统中的油气质点总是要朝着能使自身转动惯量减少的方向移动 ,地球的自转促使油气质点向两极移动 ,地球的公转促使油气质点向北极移动。油气质点的运动具有科里奥里效应。北半球生油凹陷的油气 ,按照顺时针的形式向其周围提供油气 ... 转动系统中的油气质点总是要朝着能使自身转动惯量减少的方向移动 ,地球的自转促使油气质点向两极移动 ,地球的公转促使油气质点向北极移动。油气质点的运动具有科里奥里效应。北半球生油凹陷的油气 ,按照顺时针的形式向其周围提供油气 ,最优先获得油气的部位为凹陷的北东方向紧邻的部位 ,而南半球生油凹陷的油气 ,则按照逆时针的形式向其周围提供油气 ,最优先获得油气的部位为凹陷的西北方向紧邻的部位。我国准噶尔盆地盆 1井西凹陷北石西油田、玛湖凹陷北玛北油田等 ,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轮南油田、库车凹陷北依奇克里克油田等实际资料印证了这一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质点 油气运移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科里奥里效应 油气勘探
下载PDF
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M_W9.0地震前地震活动增强现象及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学忠 李艳娥 +1 位作者 王恒信 郭祥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9-90,共12页
选取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MW9.0地震的余震分布空间范围为研究区域,该区域位于缅甸小板块中部,纬度范围为2°N~15°N.根据USGS地震目录,研究了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MW9.0地震前地震频次的时空变化,并分析了地震活动与地球... 选取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MW9.0地震的余震分布空间范围为研究区域,该区域位于缅甸小板块中部,纬度范围为2°N~15°N.根据USGS地震目录,研究了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MW9.0地震前地震频次的时空变化,并分析了地震活动与地球自转的关系.结果显示:1)在余震区域范围内,地震频次自2000年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变化,反映了地震活动的增强过程,临近地震发生前,地震频次有一定幅度的回落;2)通过地震频次空间扫描,发现震前在震中附近区域地震活动增强显著;3)在1990~2004年的15年中,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地震数在地球自转季节性变化减速时段与加速时段之比值rda在震前出现明显的上升过程:1998年~2002年rda缓慢上升,2002年底rda快速上升达最高值,之后,rda呈现下降趋势,直至苏门答腊MW9.0地震发生;4)2000年1月~2004年11月间,在纬度1°N~7°N的空间范围内的震中附近地区,5.5级以上地震都发生在地球自转季节性变化减速时段内;5)地震活动累积年频次相对于其长期平均值的变化量ΔN与地球自转"十年起伏"变化关系表现为地球自转减速时ΔN上升,地震活动增强,加速时ΔN下降,地震活动减弱.这些现象并非偶然,可能预示着地球自转减速与苏门答腊MW9.0地震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这些结果对地震孕育过程的认识和地震预测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苏门答腊Mw9.0地震 地震活动性 地球自转
下载PDF
大气角动量变化以及对地球自转季节变化的激发 被引量:11
18
作者 钟敏 闫昊明 +1 位作者 朱耀仲 雷小平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0-98,共9页
利用日本气象局 AMIPⅡ大气数值模式的输出结果,基于BP方法和 SP方法计算了1979年至1996年大气角动量变化以及对地球自转季节变化激发的差异.利用最小二乘谐波拟合方法和气候平均图方法,分析了大气角动量的季节变化... 利用日本气象局 AMIPⅡ大气数值模式的输出结果,基于BP方法和 SP方法计算了1979年至1996年大气角动量变化以及对地球自转季节变化激发的差异.利用最小二乘谐波拟合方法和气候平均图方法,分析了大气角动量的季节变化,并与同时期采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JMA客观分析资料计算的大气角动量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解动量 地球自转 大气环流模式比较计划 AMIP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地球自转速率对海平面纬向变化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郑大伟 陈剑利 +1 位作者 华英敏 萧耐园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7-104,共8页
本文采用了太平洋地区内近300个验潮站的海平面观测资料,计算了不同纬度带平均海平面的年际变化与地球自转速率年际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利用简化的地球海洋模型,从理论上定性地讨论了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影响海洋纬向运动的可能物理机制.
关键词 地球自转 日长变化 海平面变化 转动速率
下载PDF
地震和干旱的定向迁移及其机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马宗晋 杜品仁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97-403,共7页
本文介绍了中国大陆4条地震带和全球6条地震带地震的定向迁移和亚非中纬度地区干旱的迁移现象;探讨了亚非地区地震和干旱向东定向迁移的机制,认为这可能是由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大西洋脊间歇性张裂和板块的脉动式推挤引发的变形波的... 本文介绍了中国大陆4条地震带和全球6条地震带地震的定向迁移和亚非中纬度地区干旱的迁移现象;探讨了亚非地区地震和干旱向东定向迁移的机制,认为这可能是由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大西洋脊间歇性张裂和板块的脉动式推挤引发的变形波的传播和这种变形波驱动地壳和上地幔内的热流体(液、气)周期性上涌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干旱 迁移 变形波 地球自转 定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