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交早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
王文明
文宏灿
袁国良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
1994 |
25
|
|
2
|
杂交早稻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
毛友纯
徐庆国
胡志明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8
|
|
3
|
杂交早稻两优3419肥效及施肥量研究 |
范先鹏
杨利
游艾青
梅少华
熊桂云
胡刚
杨国才
刘凯
|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6 |
8
|
|
4
|
对杂交早稻育种技术和田间筛选工作的认识与体会 |
陈春莲
曾小军
曹瑛
尹建华
|
《江西农业学报》
CAS
|
2012 |
1
|
|
5
|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双季杂交早稻高产栽培技术 |
李建武
龙继锐
郭夏宇
|
《现代农业科技》
|
2020 |
1
|
|
6
|
高产优质杂交早稻金优152的选育与应用 |
王万福
周强
涂军明
王欢
张金林
谢保忠
|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7
|
优质早稻新组合M优2155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
张柏莲
|
《亚热带农业研究》
|
2016 |
0 |
|
8
|
超级杂交早稻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及其增长特征 |
李国业
张洪程
李敏
董啸波
霍中洋
程飞虎
黄大山
张军
刘萌
杨雄
王艳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9
|
优质早熟两系杂交早稻华两优103的选育与应用 |
牟同敏
李春海
|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0
|
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W两优3418的选育与应用 |
杨国才
游艾青
胡刚
刘凯
陈志军
李三和
卢兴桂
|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1
|
广西杂交早稻的现状和育种策略 |
陈彩虹
粟学俊
|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2
|
|
12
|
转基因抗除草剂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高产栽培试验初报 |
侯海军
周浩
曾翔
肖国樱
|
《湖南农业科学》
|
2009 |
3
|
|
13
|
杂交早籼稻新组合蒸煮食味品质的分析 |
朱雄涛
雷捷成
林伟峰
游年顺
黄利兴
郑向华
|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CAS
|
1996 |
0 |
|
14
|
早籼杂交稻稻米胶稠度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 |
林强
王旭春
王洪飞
郑秀平
周元昌
|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5
|
民优5338早季栽培综合措施试验初报 |
梁汉华
|
《福建稻麦科技》
|
2016 |
0 |
|
16
|
杂交早稻亲本的评价和利用研究 |
石英尧
陈多璞
陈楚
丁超尘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2002 |
0 |
|
17
|
华南籼稻高效育种——从“早晚兼用型”到“常恢兼用型”水稻育种 |
李宏
周少川
黄道强
王重荣
王志东
陈宜波
赵雷
龚蓉
潘阳阳
|
《广东农业科学》
CAS
|
2022 |
10
|
|
18
|
转基因抗除草剂两系杂交早稻香125S/Bar68-1的制种技术 |
刘爱民
蒋天智
廖翠猛
肖国樱
|
《作物研究》
|
2015 |
1
|
|
19
|
三系杂交早籼稻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
林强
王旭春
王洪飞
郑秀平
周元昌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20
|
早籼杂交稻新组合“京福1优150”的选育与应用 |
卢礼斌
何琴
蒋家焕
郑向华
陈荣
叶宁
郑金贵
叶新福
|
《福建农业学报》
CAS
|
200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