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思想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孙振东 康晓卿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7,共15页
已有关于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思想在中国传播的研究,缺乏对1934年毛泽东提出“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之前情况的关注。原因主要在于:沿袭学术界传统,忽视针对教劳结合的研究;对教劳结合概念的理解存在偏误;受研究者立场影响,忽视了部分... 已有关于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思想在中国传播的研究,缺乏对1934年毛泽东提出“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之前情况的关注。原因主要在于:沿袭学术界传统,忽视针对教劳结合的研究;对教劳结合概念的理解存在偏误;受研究者立场影响,忽视了部分教劳结合思想传播的形式和途径。后续研究的着重点在于:挖掘教劳结合思想早期传播的历史资料,直面原始文本的具体表述,探究其与中国共产党教劳结合实践的关系;重新审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教劳结合思想的传播,同时注意研究其他身份者对教劳结合思想传播的贡献;分析各种早期教劳结合运动和实践模式,甄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 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思想 教劳结合研究
下载PDF
王右木与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早期传播 被引量:1
2
作者 羊绍武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2-21,共10页
四川马克思主义运动先驱、党团组织创始人王右木以课堂为传播阵地,开启了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认同;以社团为传播平台,增进了进步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以刊物为传播载体,唤起了人民对“改革社会的正确途径”的道路认同... 四川马克思主义运动先驱、党团组织创始人王右木以课堂为传播阵地,开启了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认同;以社团为传播平台,增进了进步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以刊物为传播载体,唤起了人民对“改革社会的正确途径”的道路认同;以革命活动为传播场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在革命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传播路径从课堂传播、社团传播、刊物传播到革命活动传播的演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四川早期的传播过程中,传播方式从认知逻辑到实践逻辑的转化。传播效果从情感认同、理论认同、道路认同到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实践中具体运用的升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四川早期的传播过程中,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从思想启蒙到用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实践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右木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 课堂传播 社团传播 刊物传播 革命活动传播
下载PDF
李季《社会主义史》马克思章的译介问题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程运麒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8期61-70,共10页
作为早期传播社会主义的白话文著作,李季翻译的《社会主义史》在20世纪20年代热销一时,毛泽东同志曾将其列为影响他接受并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三本书之一。受20世纪中国文化需求的驱动,李季选定《社会主义史》着手翻译。该著在马克思... 作为早期传播社会主义的白话文著作,李季翻译的《社会主义史》在20世纪20年代热销一时,毛泽东同志曾将其列为影响他接受并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三本书之一。受20世纪中国文化需求的驱动,李季选定《社会主义史》着手翻译。该著在马克思主义专业术语的译介上兼有中国传统文化和日本文化的特点,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鲜明特色。但在一些重点词汇的译介上,李季更倾向于从汉语中选择新的对应词来取代日语词。这一方面体现了译介的发展脉络,另一方面也展现出译者将中华文化中心化的趋势。胡贻谷《泰西民法志》是克卡朴《社会主义史》的第一个中译本,与李季《社会主义史》在翻译动机与风格方面十分迥异,但在马克思的观点阐释和翻译策略方面却存在相似性。通过对两个译本的对比研究,可以进一步认识马克思主义早期译介的规律以及“归化”的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 《社会主义史》 李季 译介 归化
下载PDF
陈望道对马克思主义的领悟、传播和践行 被引量:1
4
作者 郭群英 徐文卓 《决策与信息》 2018年第5期57-64,共8页
陈望道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者之一,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践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早年留学日本期间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以及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等实践,不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领悟;通过翻... 陈望道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者之一,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践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早年留学日本期间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以及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等实践,不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领悟;通过翻译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和编辑各类马克思主义报刊等方式,在社会上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通过参与筹建共产主义小组、组建工会并领导工人运动以及在党外从事革命活动等工作来践行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还是在党外积极参与斗争的实践中,陈望道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践行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望道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 《新青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天津报刊与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
5
作者 王纳 李延华 《中共创建史研究》 2021年第1期80-91,共12页
报刊是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过程中的主阵地。天津早期进步报刊中《益世报》《新民意报》等民间报刊,《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觉悟》等学生报刊以及其他党团组织影响下的《劳报》与《妇女日报》等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要媒介,为天津马克... 报刊是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过程中的主阵地。天津早期进步报刊中《益世报》《新民意报》等民间报刊,《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觉悟》等学生报刊以及其他党团组织影响下的《劳报》与《妇女日报》等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要媒介,为天津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传播内容上不仅注重对马克思和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介绍,且注重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及科学社会主义的阐释,并结合当时革命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进行宣传。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基础上,有力地唤醒了人民群众的觉悟,推动人民群众思想觉醒;报刊与革命运动相互呼应,报刊积极为革命运动造势声援,推动了天津地区革命运动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报刊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 马克思主义传播史
原文传递
信仰·传播·践行: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的逻辑向度探析
6
作者 王正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6,共6页
李大钊作为中国最早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奠基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践行作出了开创性的理论贡献。主体的远大理想、内在动力、客观实践三个层级构成了李大钊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体逻辑向度。战略支撑、战略保障、战略创新三个层... 李大钊作为中国最早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奠基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践行作出了开创性的理论贡献。主体的远大理想、内在动力、客观实践三个层级构成了李大钊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体逻辑向度。战略支撑、战略保障、战略创新三个层级构成了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战略逻辑向度。实践新方向、实践新进展、实践目标旨归构成了李大钊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逻辑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十月革命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
下载PDF
武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镇——以经典文本为例
7
作者 田子渝 《中共创建史研究》 2021年第1期63-70,共8页
对于武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镇这一论点,笔者曾写过文章从整体性阐释,本文则从经典文本的角度解读,主要以《劳农政府与中国》《阶级争斗》《英哲尔士论家庭的起原》《共产主义与智识阶级》这四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标志,... 对于武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镇这一论点,笔者曾写过文章从整体性阐释,本文则从经典文本的角度解读,主要以《劳农政府与中国》《阶级争斗》《英哲尔士论家庭的起原》《共产主义与智识阶级》这四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标志,阐释中心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
原文传递
中东铁路对哈尔滨马克思主义传播影响探析
8
作者 赵栩冰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20-24,共5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初期,主要通过日本、法国、俄国三个途径,其中俄国渠道主要源于中东铁路的修建及其沿线的发展。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核心枢纽,成为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信息集聚地和俄共的活动联络站。在中东铁路修建过程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初期,主要通过日本、法国、俄国三个途径,其中俄国渠道主要源于中东铁路的修建及其沿线的发展。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核心枢纽,成为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信息集聚地和俄共的活动联络站。在中东铁路修建过程中,俄国布尔什维克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在哈尔滨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因此,早在20世纪初期,哈尔滨中东铁路干线上的中国产业工人群体就已通过与俄国布尔什维克工人的交流,较早地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这促进了哈尔滨工人的思想觉醒,为后来中共哈尔滨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初期 中东铁路 哈尔滨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下载PDF
传播学视阈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扛鼎之作——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其话语体系的初步建构》 被引量:2
9
作者 陈邵桂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21-122,共2页
李军林教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其话语体系的初步建构》一书,从传播学话语理论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特色革命话语体系的初步建构,研究角度新颖,论证系统深入,在很大程度上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 李军林教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其话语体系的初步建构》一书,从传播学话语理论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特色革命话语体系的初步建构,研究角度新颖,论证系统深入,在很大程度上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其话语体系的初步建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革命话语体系 传播学话语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