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运用液体负平衡对其早期复苏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胡妙仙 林根友 +2 位作者 林相彬 陶福正 莫恩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00-1003,共4页
目的探究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肺损伤(ALI)患者运用液体负平衡对其早期复苏和预后影响的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12月在医院住院治疗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肺损伤(ALI)的患者9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治疗上均给予抗... 目的探究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肺损伤(ALI)患者运用液体负平衡对其早期复苏和预后影响的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12月在医院住院治疗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肺损伤(ALI)的患者9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治疗上均给予抗炎抑菌、控制血糖以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同时,治疗组患者进行液体负平衡管理模式,而对照组主要是维持患者液体出入量的平衡或适当达到正平衡进行液体的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氧合指数(PaO2/FiO2)以及血管外肺脏水指数(ELWI)、APACHEII的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入院治疗后的第5d、7d治疗组患者MAP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而PaO2/FiO2和ELWI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明显升高(P<0.05)而CVP治疗后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组(25.5±4.6)和对照组(23.8±4.0)APACHEII评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治疗6h后,两组患者在APACHEII评分上治疗组(23.3±4.2)和对照组(22.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在入院治疗后24h、48h,治疗组患者APACHEI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尤以48h后治疗组(13.1±3.6)和对照组(17.8±3.2)比较(P<0.05);治疗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患者入住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ODS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感染性休克合并ALI患者运用液体负平衡不仅有利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其临床效果也是值得肯定的,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 负平衡 感染性休克 急性肺损伤 早期复苏 预后
原文传递
碳酸氢钠林格液在创伤性肝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早期复苏中对炎症因子及乳酸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韩圣瑾 杨翠 +2 位作者 周正武 储曾飞 顾鹏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2年第3期139-142,共4页
目的 探讨碳酸氢钠林格液在创伤性肝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限制性复苏对炎症因子及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就诊于六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60例创伤性肝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病人,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 目的 探讨碳酸氢钠林格液在创伤性肝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限制性复苏对炎症因子及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就诊于六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60例创伤性肝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病人,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分别用乳酸钠林格液和碳酸氢钠林格液对两组进行复苏。在复苏前、复苏1 h后检测患者静脉血清中IL-6、TNF-α水平以及动脉血的乳酸值。结果 观察组IL-6、TNF-α水平在复苏1 h后均较复苏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复苏1 h后IL-6、TNF-α水平较复苏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苏1 h后,观察组中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苏1 h后,观察组乳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观察组中复苏1h后乳酸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复苏前后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应用碳酸氢钠林格液能更好地抑制创伤性肝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患者外周血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并且能够有效的纠正酸中毒,比乳酸钠林格液复苏效果更加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氢钠林格液 创伤性脾破裂 创伤性肝破裂 休克 早期复苏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负平衡液体管理对合并急性肺损伤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复苏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赖隆健 黄楚茹 梁秋波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33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负平衡液体管理对合并急性肺损伤(ALI)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早期复苏影响。方法:将2017年12月-201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伴ALI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负平衡液体管理方法... 目的:探讨负平衡液体管理对合并急性肺损伤(ALI)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早期复苏影响。方法:将2017年12月-201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伴ALI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负平衡液体管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出入平衡或适当正平衡液体管理方法,监测两组入院后不同时间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氧合指数(PaO2/FiO2),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其中治疗后5,7 d,治疗组MA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间两组CVP、C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5、7 d治疗组PaO2/FiO2、ELW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24、48 h治疗组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负平衡液体管理方法治疗合并ALI感染性休克患者可以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患者早期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平衡 液体管理 感染性休克 急性肺损伤 早期复苏
下载PDF
不同液体早期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及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郭霞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2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早期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及脑钠肽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8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患者使用0.9%生理盐水复苏,B组患者使用4%高渗盐水复苏,C组患者使用羟乙基淀粉复苏,D组患者使用高渗...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早期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及脑钠肽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8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患者使用0.9%生理盐水复苏,B组患者使用4%高渗盐水复苏,C组患者使用羟乙基淀粉复苏,D组患者使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复苏。观察记录四组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达标率、病死率、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结果四组患者复苏后6小时内EGDT达标率和康复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患者林格液用量最多,但与其他三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四组患者研究液体用量和复苏液体总量总体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复苏后血浆脑钠肽水平呈下降趋势,复苏治疗6小时后四组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总体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复苏后6小时和72小时,D组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四组患者复苏后72小时APACHEⅡ评分较复苏前均有所下降,其中C、D两组下降较明显(P<0.05);D组患者复苏后72小时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A、B组(P<0.05),且28天病死率明显低于A、B、C组(P<0.05)。结论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复苏可明显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状态且保持较少复苏液体用量,并可降低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明显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早期复苏 脑钠肽
下载PDF
2021版拯救脓毒症运动指南:早期复苏的八大“陷阱”
5
作者 吴宗盛 谢剑锋 邱海波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14-18,共5页
拯救脓毒症运动(SSC)指南自2004年首次发布至今已更新5版。SSC指南不断推动人们对脓毒症的认知,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对脓毒症的救治水平,是当前指导脓毒症临床诊疗的重要依据。然而,新版指南在脓毒症休克的早期复苏方面仍存有明显不足... 拯救脓毒症运动(SSC)指南自2004年首次发布至今已更新5版。SSC指南不断推动人们对脓毒症的认知,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对脓毒症的救治水平,是当前指导脓毒症临床诊疗的重要依据。然而,新版指南在脓毒症休克的早期复苏方面仍存有明显不足,相关建议易被误读误用。本文就2021版SSC指南的八个“陷阱”及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做一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拯救脓毒症运动 早期复苏 循证医学
原文传递
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性休克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文 吴彪 +3 位作者 管健 郭旭昌 孙小琼 王蔚浩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第9期4903-4904,共2页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休克时的临床影响。方法:将脓毒性休克患者9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早期液体复苏、纠正酸中毒、选用敏感抗生素、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激素等基础治疗和积极后续器官功能支持治疗,治疗组...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休克时的临床影响。方法:将脓毒性休克患者9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早期液体复苏、纠正酸中毒、选用敏感抗生素、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激素等基础治疗和积极后续器官功能支持治疗,治疗组全程同时加用参附注射液。结果:休克复苏成功率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73.08%、42.22%,差异呈显著性(P<0.05);血管活性药物及激素的使用差异呈显著性(P<0.05);治疗组中需再次复苏者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后续治疗中治疗组患者ALT、AST、Cr的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呈显著性(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性休克安全有效,且能减少血管活性药物及激素的使用,对重要器官功能有保护作用,从而减少其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早期复苏 血管活性药物和激素 参附注射液 器官功能
下载PDF
液体负平衡管理在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早期复苏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白琰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16期29-32,共4页
目的:观察液体负平衡管理在感染性休克(SS)合并急性肺损伤(ALI)患者早期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60例SS合并AL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液体出入... 目的:观察液体负平衡管理在感染性休克(SS)合并急性肺损伤(ALI)患者早期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60例SS合并AL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液体出入平衡或适当正平衡管理,研究组实施液体负平衡管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水平、肺功能指标[氧合指数(PaO_(2)/FiO_(2))、血管外肺脏水指数(ELWI)]水平、症状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量表(APACHEⅡ)]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CVP、C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A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aO_(2)/FiO_(2)、ELW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ODS发生率、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体负平衡管理应用于SS合并ALI患者,可提高其心肺功能水平,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促进预后恢复,其效果优于液体出入平衡或适当正平衡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急性肺损伤 液体负平衡 心功能 肺功能 早期复苏
下载PDF
液体负平衡对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红森 梁秋波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36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液体负平衡对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信宜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4例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试验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均接受液体复苏治疗... 目的:探讨液体负平衡对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信宜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4例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试验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均接受液体复苏治疗,试验组采用负平衡的液体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出入量平衡或适当正平衡的液体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液体复苏治疗前及治疗后6、12、24、48 h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量表评分,及液体复苏治疗前及治疗后1、3、5、7 d时心肺指标,记录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与ICU入住时间,统计两组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发生率与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后12、24、48 h,试验组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5、7 d,试验组血管外肺脏水指数(EVLW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PaO_(2)/FiO_(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7 d,试验组M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5.69±1.22)d、ICU入住时间(7.16±2.38)d,均短于对照组的(7.81±1.94)、(11.90±3.51)d(P<0.05)。试验组MODS发生率为18.52%,28 d病死率为11.11%,均低于对照组的44.44%、33.33%(P<0.05)。结论:予以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负平衡的液体管理模式,可以改善患者心肺功能,促进早期复苏,减少相关并发症与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急性肺损伤 液体负平衡 早期复苏 预后
下载PDF
高渗溶液不能降低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病死率:系统评价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明伟 刘婕 +4 位作者 江华 彭谨 蔡斌 胡卫建 曾俊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88-1393,共6页
目的系统地评价高渗盐溶液(hypertonic saline)复苏治疗对创伤性休克(traumatic shock,TS)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2002年1月至2012年8月中英文7个生物医学数据库,建立随机对照试验(RCT)纳入排除标准进行鉴定。采用Cochran... 目的系统地评价高渗盐溶液(hypertonic saline)复苏治疗对创伤性休克(traumatic shock,TS)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2002年1月至2012年8月中英文7个生物医学数据库,建立随机对照试验(RCT)纳入排除标准进行鉴定。采用Cochrane评价员手册5.0.1及改良Jadad质量评分进行质量评定。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到的221篇相关文献中,共5个随机对照研究符合全部纳入标准。Meta分析主要发现了早期复苏使用高渗溶液不能降低患者早期(人院后48h内)病死率(解=1.04,P=0.74)和远期(伤后7d至3个月)病死率(RR=0.97,P=072);亦不能减少首日输液量和红细胞悬液输注量(P=0.38),不能降低院内感染事件(RR=1.04,P=0.70)、住ICU时间(P=0.20)和总住院时间。结论高渗溶液复苏与常规复苏措施相比,不能改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以及院内感染率,其对治疗首日输液总量和输血量无显著影响,且不能减少住院总时间和住ICU时间。需要更多大样本且方法学质量高的随机对照试验对高渗液体是否可改变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失血性休克 高渗溶液 早期复苏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循证医学
原文传递
院外抢救重症患儿3种通气方式初期复苏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童丽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6期25-26,共2页
目的 分析院外抢救重症患儿应用3种通气方式初期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3年3月院外抢救的100例重症患儿,分为A组40例、B组40例、C组20例.A组患儿在胸外按压的基础上,采用球囊面罩法抢救;B组患儿在胸外按压的基础上,采... 目的 分析院外抢救重症患儿应用3种通气方式初期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3年3月院外抢救的100例重症患儿,分为A组40例、B组40例、C组20例.A组患儿在胸外按压的基础上,采用球囊面罩法抢救;B组患儿在胸外按压的基础上,采用气管插管法抢救;C组患儿单纯采用胸外按压方式抢救,比较3组患儿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平均时间、临床基本的抢救效果、抢救后的生存率与死亡率.结果 A、C组患儿ROSC的平均时间较B组患儿短(P<0.05);A、B、C组的抢救有效率分别为65.0%、45.0%,35.0%;A组患儿的生存率为55.0%,死亡率为45.0%,B组生存率为35.0%,死亡率为65.0%,C组生存率为25.0%,死亡率为75.0%,A组的抢救效果优于B、C组,B组的抢救效果优于C组(P<0.05).结论 重症患儿院外抢救中,球囊面罩法较气管插管、单纯胸外按压方式在患儿初期复苏中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抢救 重症患儿 通气方式 初期复苏
下载PDF
早期复苏对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的脏器功能影响
11
作者 许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16期58-59,共2页
目的:研究早期复苏对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52例,依据复苏时间分为两组。观察组复苏达标时间<6 h;对照组复苏时间≥6 h。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 目的:研究早期复苏对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52例,依据复苏时间分为两组。观察组复苏达标时间<6 h;对照组复苏时间≥6 h。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复苏后AST、AL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7 d后Pa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后血肌酐、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次复苏率、激素替代治疗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复苏治疗在严重脓毒血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治疗意义重大,可改善脏器功能,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复苏 严重脓毒血症 脓毒性休克 脏器功能
下载PDF
严重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4例临床分析
12
作者 谢菁 徐少骏 《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5期260-262,共3页
目的 提高对严重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认识。方法 对本院 1991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 5 6例严重烧伤患者发生MODS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本组并发MOD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 4 4 6%和 16 1% ,在诸器... 目的 提高对严重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认识。方法 对本院 1991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 5 6例严重烧伤患者发生MODS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本组并发MOD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 4 4 6%和 16 1% ,在诸器官功能障碍中 ,以呼吸、循环及肾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最高 ;②严重烧伤伴MODS的发生存在两个高峰期 ,第一个高峰期为烧伤后 3~ 7d ,最早为伤后 10h ,第二个高峰期为伤后 15~2 1d ;③MODS的发生与烧伤严重程度、有无合并气道损伤、感染程度、年龄结构及治疗方法密切相关 ,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④早期复苏、早期削切痂对MODS的发生起重要作用。结论 早期复苏、早期削、切痂是防治烧伤后MODS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早期复苏 加痂 削痂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护系统在高危外科患者复苏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3
作者 卢君强 李春盛 +3 位作者 杨佳勇 Jay Zhu Charles Wo William C.Shoemaker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30-734,共5页
目的 :探讨在急诊条件下早期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护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评估其早期揭示循环功能不良和在早期高危急诊外科患者复苏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护系统监测 1 5 6例高危急诊外科患者 ,对其中 4 8例同... 目的 :探讨在急诊条件下早期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护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评估其早期揭示循环功能不良和在早期高危急诊外科患者复苏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护系统监测 1 5 6例高危急诊外科患者 ,对其中 4 8例同时进行了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护系统 (Swan Ganz法 )的观察 ,并将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护系统所获得的心排血量 (CO)和心脏指数 (CI)值与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护系统所获得的值非常接近 ,在急诊条件下 ,r=0 .6 9,r2 =0 .87,P<0 .0 0 1 ;偏差和精确度为 (0 .6 2±0 .38) L· min- 1 · m- 2 。在 ICU条件下进一步比较两种方法所得结果 :r=0 .84 ,r2 =0 .93,P<0 .0 0 1 ;偏差和精确度为 (0 .36± 0 .1 5 ) L· m in- 1· m- 2。结论 :在急诊条件下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护系统可显示创伤初期和复苏早期阶段的低血压、低 CI、低经皮氧张力 (Ptc O2 )、低血氧饱和度 (Sa O2 )和高经皮二氧化碳张力 (Ptc CO2 )的变化过程 ,并且为早期复苏治疗提供直观、可靠、连续性的依据 ,对预防由于长时间组织低血流量和低灌注所致的休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监护系统 无创性 高危外科患者 Wwan—Ganz法 早期复苏治疗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复苏液体管理的意义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媛媛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9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究感染性休克患者于早期复苏液体管理期间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8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早期复苏液体管理,观察组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照组应... 目的探究感染性休克患者于早期复苏液体管理期间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8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早期复苏液体管理,观察组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照组应用常规非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观察组干预前后无创动力学监测指标[心率(HR)、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舒张压、HR、血氧饱和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HR(178.61±12.35)次/min、SV(16.39±4.78)cm^(3)、CI(5.57±1.37)L/(min·m^(2))、CO(2.14±0.74)L/min;干预后HR(121.48±13.06)次/min、SV(20.36±5.18)cm^(3)、CI(4.25±1.16)L/(min·m^(2))、CO(2.48±0.42)L/min。观察组干预后HR、CO、CI、SV水平均优于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复苏液体管理期间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对于外周血管阻力、CI可以准确区分,有利于提升患者灌注水平,可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氧代谢,值得借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感染性休克 早期复苏液体管理 应用意义
下载PDF
不同晶胶比液体早期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后兴 王琳芳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7期158-160,共3页
目的对不同晶胶比液体早期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重症科2006年2月~2013年4月接诊的48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第一个24h液体品胶比1.5和3为界,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 目的对不同晶胶比液体早期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重症科2006年2月~2013年4月接诊的48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第一个24h液体品胶比1.5和3为界,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晶胶比〈1.5)、B组(晶胶比1.5~3)和C组(品胶比〉3),观察三组的应用效果。结果A组第一个24h机械通气率和IAP以及液体潴留量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且氧合指数明显低于B组和C组。A组患者的输注晶体液量显著大于B组和C组。A组患者的2周内存活率显著低于B组和C组。结论SAP患者早期采用适当晶胶比的控制液体复苏,能显著影响患者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不同晶胶比 液体早期复苏 预后
下载PDF
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重度颅脑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疗效分析 被引量:30
16
作者 张颖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412-415,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重度颅脑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效果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08例经抢救后转入ICU的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液体复苏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重度颅脑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效果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08例经抢救后转入ICU的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液体复苏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50例行常规充分液体复苏,研究组58例行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效果、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与病死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总输液量、血清乳酸低于常规组(P<0.05);血小板、红细胞压积、凝血酶原时间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常规组(P<0.05);急性肾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与总病死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有效改善重度颅脑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效果与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 重度颅脑外伤 失血性休克
下载PDF
脓毒症治疗的现状与新进展 被引量:27
17
作者 肖为 杨明施 《医学综述》 2014年第8期1425-1429,共5页
脓毒症是感染导致的以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创伤、烧伤、休克、感染等临床急危重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尽管对脓毒症的认识不断加深、脓毒症指南不断... 脓毒症是感染导致的以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创伤、烧伤、休克、感染等临床急危重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尽管对脓毒症的认识不断加深、脓毒症指南不断更新、早期诊断水平的提高以及医护技术与医疗设备的改善,脓毒症的发生和死亡状况却并未明显改善,其已成为危重病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和急救医学研究的热点。在脓毒症的集束化治疗中,抗生素、液体复苏、机械通气等治疗措施的疗效相对肯定,但在糖皮质激素、血糖控制、肾脏代替等方面的应用一直存在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早期液体复苏 液体管理 机械通气 肾脏代替治疗 血糖管理
下载PDF
被动抬腿试验联合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6
18
作者 李刚 魏冯宁 +2 位作者 张国强 孙力超 练睿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3-417,共5页
目的探讨被动抬腿试验(PLR)联合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RCT)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 目的探讨被动抬腿试验(PLR)联合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RCT)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7例。两组患者均经验性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同时通过锁骨下静脉置管补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快速充分补液方案。试验组采用PLR联合TTE评估指导补液方案,用床旁TTE测量PLR前后患者的每搏量(SV),根据每搏量变异度(SVV)判断患者的容量反应,若SVV≥15%,认为患者有容量反应,给予快速充分补液策略;若SVV<15%,认为无容量反应,给予限制性补液策略。两组患者液体复苏的目标均为6h内同时满足中心静脉压(CVP)8~12mmHg(1mmHg=0.133kPa)、平均动脉压(MAP)≥65mmHg、尿量≥0.5mL·kg^-1·h^-1、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0.70。补液仍不能纠正低血压者,再酌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补液治疗6h后检测患者的MAP、血乳酸(Lac)、氧合指数(PaO2/FiO2)、ScvO2;补液治疗48h后复查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胸部CT,并与治疗前对比分析;统计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病因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基线资料大致均衡。补液前两组患者MAP、Lac、PaO2/FiO2、ScvO2、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补液治疗6h后,两组患者MAP、Lac、PaO2/FiO2、ScvO2均较补液前明显好转;试验组除MA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mmHg:78.76±5.22比76.35±6.66,P>0.05),其他3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Lac(mmol/L):2.52±1.15比3.89±1.42,PaO2/FiO2(mmHg):338.14±27.47比303.35±22.52,ScvO2:0.70±0.04比0.63±0.05,均P<0.01〕。补液治疗48h后,两组患者CRP均较补液前明显下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mg/L:110.12±39.80比137.98±31.23,P<0.01),胸部CT提示试验组肺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抬腿试验 经胸超声心动图 脓毒性休克 早期液体复苏
原文传递
电针刺激对急性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促醒的作用 被引量:23
19
作者 路楷 查海峰 +5 位作者 徐彬彬 程晓午 承军 黄晓成 王海华 查舟洲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对急性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早期促醒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脑外科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符合条件的32例急性颅脑损伤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对...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对急性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早期促醒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脑外科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符合条件的32例急性颅脑损伤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选取人中穴、百会穴、内关穴、足三里穴位进行电针刺激治疗,刺激参数为脉冲宽度0.2ms,刺激频率为2—30Hz,波形为疏密波,持续时间30rain,每天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4d后,观察两组治疗1、3、7、13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治疗1、3、5、7、9、11、13dB-内啡肽(B-EP)、强啡肽(Dyn—A)1-13、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两组治疗后GCS评分逐渐升高,治疗13d达峰值,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分:9.25±3.96比8.04±2.44,P〈0.05)。观察组从治疗1d起B-EP水平即明显高于对照组(ug/L:2.32±0.20比1.08±0.27),持续到治疗13d时仍处于高于对照组水平(ug/L:2.57±2.00比0.90±0.56,P〈0.05)。两组治疗各时间点Dyn—A1-β,水平(ug/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3、5、7、9、11、13d时Dyn—A1-β分别为0.45±0.28、0.50±0.26、0.48±0.16、0.41±0.16、0.52±0.18、0.43±0.23、0.47±0.21,对照组分别为0.40±0.19、0.51±0.18、0.46±0.14、0.47±0.15、0.43±0.14、0.43±0.22、0.36±0.20,均P〉0.05)。观察组治疗3d起D-二聚体水平即明显低于对照组(ug/L:9.52±8.21比16.04±17.41,P〈0.05),并持续到治疗13d(ug/L:4.60±3.53比6.19±5.30,P〈0.05),治疗1d起观察组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g/L:2.36±0.81比3.01±0.86),到治疗7d时观察组和对照组Fib水平接近(4.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急性脑损伤 早期促醒
下载PDF
重症超声指导下的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邢玲玲 徐飞 +3 位作者 王敏 游晖 谷春苗 孟德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3067-3072,共6页
目的探讨重症超声指导下的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3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7例行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不同的监测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 目的探讨重症超声指导下的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3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7例行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不同的监测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的方法分为研究组(n=39)和对照组(n=38),对照组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指导液体复苏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重症超声指导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分别在入组时(0 h)及入组后(6 h、12 h)记录的以下参数:一般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研究组患者各时间点超声参数、组织灌注及氧代谢指标、6 h、12 h复苏液体量、尿量及液体正平衡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结局。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ICCO参数每搏量变异(SVV)单独检测以及SVV联合下腔静脉(IVC)呼吸变异指数预测液体复苏容量反应性的效能。结果T6、T12两个时间点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指标均高于T0时间点(P<0.05);T6、T12两个时间点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均升高,乳酸(Lac)均降低(P<0.05);T6、T12两个时间点两组患者的ITBVI、CO、CI、EVLWI、SVRI高于T0时间点,SVV指标低于T0时间点;研究组患者的LVEDV、LVEDD、IVC_(max)、IVC_(min)、LVEF、CO高于T0时间点,IVC呼吸变异指数低于T0时间点(P均<0.05);研究组患者T6和T12时间点复苏液体量及液体正平衡量均低于对照组,而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SVV、SVV联合IVC呼吸变异指数预测容量反应性的ROC曲线面积分别为0.847、0.899,敏感性分别为89.50%、94.74%,特异性分别为80.00%、85.00%(P<0.05);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超声联合PICCO应用于早期液体复苏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能有效评估患者的心功能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且能改善部分临床结局,增加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早期液体复苏治疗 重症超声指导 临床结局 影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