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前期江海关的商品流通与上海经济的发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廖声丰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11-17,共7页
清代前期,上海不仅是东南沿海重要的粮食转运中心,而且也是江南地区手工业贸易的转运中心,繁荣的商品流通推动了江海关的设立与发展;而江海关的设立又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两者形成有机的互动。
关键词 清代前期 江海关 商品流通
下载PDF
清前中期潮州对外贸易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元林 刘强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81-85,共5页
清前中期,潮州外贸对象主要有日本、暹罗、安南、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在对东亚贸易中,乾隆以前以对日本贸易为主,其后以对琉球贸易为主;在对东南亚贸易中,主要的贸易国家亦有相应的变化。进出口商品中,出口商品主要有蔗糖、瓷器、... 清前中期,潮州外贸对象主要有日本、暹罗、安南、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在对东亚贸易中,乾隆以前以对日本贸易为主,其后以对琉球贸易为主;在对东南亚贸易中,主要的贸易国家亦有相应的变化。进出口商品中,出口商品主要有蔗糖、瓷器、铁器、书籍纸张、石雕艺术品以及建筑材料等,进口商品主要有粮食、香料、胡椒、海产品、槟榔、木材以及鸦片等。潮州籍华侨在潮州对外贸易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州 外贸结构 外贸形式 清前中期
下载PDF
清初黟县鱼鳞册所见乡村社会的土地租佃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汪庆元 《古今农业》 2011年第4期52-60,共9页
清顺治年间黟县推行土地清丈、攒造鱼鳞图册。鱼鳞册在黟县乡村经济和法制生活中发挥作用,府县官吏审理土地案件以鱼鳞册登记为凭。《黟县顺治年清丈册》登记田、地、山5000余亩,"山"在90%以上。册载60%以上的土地属地主、族... 清顺治年间黟县推行土地清丈、攒造鱼鳞图册。鱼鳞册在黟县乡村经济和法制生活中发挥作用,府县官吏审理土地案件以鱼鳞册登记为凭。《黟县顺治年清丈册》登记田、地、山5000余亩,"山"在90%以上。册载60%以上的土地属地主、族产所有。该册为都图册籍,登记分庄占有土地有的在毫厘之间,呈现出小土地占有的复杂形态。在册500余亩田、地,佃人占有田面权达80%,清代永佃制获得发展。佃仆制的生产关系不利于乡村社会的稳定,明末清初佃仆斗争促进了租佃关系的发展,客观上为黟县古村落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鱼鳞册 土地占有
下载PDF
鸦片战争前清代外贸口岸体系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金峰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7-56,179-180,共10页
鸦片战争前,清廷建立了一个与朝贡体制密切相关、涵盖所有贸易对象国且功能齐备的外贸口岸体系。其外贸各口岸多系顺应中外贸易发展规律、具有交通及外贸地理区位等诸多优势,故能基本满足需要。作者在考察清统治者构建朝贡贸易体制以及... 鸦片战争前,清廷建立了一个与朝贡体制密切相关、涵盖所有贸易对象国且功能齐备的外贸口岸体系。其外贸各口岸多系顺应中外贸易发展规律、具有交通及外贸地理区位等诸多优势,故能基本满足需要。作者在考察清统治者构建朝贡贸易体制以及相应的口岸体系的基础上,分析清前期外贸政策的性质及其时代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前期 外贸口岸体系 历史沿革地理分布
原文传递
论清代前期对西南边疆的治理思想及治策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喜 杨永福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7-142,共6页
清朝前期,统治者仍以传统的"守中治边"、"守在四夷"观念为治边思想。在西南,清廷的认识较前代进一步深化,并采取积极的治理与开发措施,加大了人力物力的投入,使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在清前半期得到了较快发展,在政治、... 清朝前期,统治者仍以传统的"守中治边"、"守在四夷"观念为治边思想。在西南,清廷的认识较前代进一步深化,并采取积极的治理与开发措施,加大了人力物力的投入,使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在清前半期得到了较快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进一步密切了与内地的联系,边疆民族的对内认同大为增强,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势渐趋明显,并呈加快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前期 西南边疆 治边思想
原文传递
康熙雍正时期青海驻军考述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柏萍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50-56,共7页
清朝出于稳定青藏社会、防御准噶尔部入侵,加强对青海地区统治的需要,在青海地区驻扎了相当数量的军队。文章对这一时期驻军的变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清代前期 青海地区 驻军
下载PDF
试析清初对青海藏族社会的治理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卫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6-80,共5页
清代初期,对青海藏族部落的治理,经历了由松到紧的一个过程,罗卜藏丹津事件的发生是此过程的分水岭。文章主要探讨了顺治到雍正年间对青海藏族部落治理的状况,认为通过雍正年间的悉心治理,清代加强了对青海藏族社会的管辖。
关键词 清代初期 青海藏族部落 治理
下载PDF
清代常熟戏曲散论
8
作者 翟振业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09-113,共5页
清初,常熟戏曲家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意识,作品大都以政治、历史事件为题材,以邱园、嵇永仁为代表。清中叶,戏曲家的民族意识淡化,作品或者歌功颂德,或者宣扬封建伦理道德;随着昆曲的衰微,宫廷大戏的撰写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以周祥钰和... 清初,常熟戏曲家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意识,作品大都以政治、历史事件为题材,以邱园、嵇永仁为代表。清中叶,戏曲家的民族意识淡化,作品或者歌功颂德,或者宣扬封建伦理道德;随着昆曲的衰微,宫廷大戏的撰写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以周祥钰和王廷章为代表。清代常熟在戏曲史上的重大贡献在于保存了《古今杂剧》和《六十种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熟戏曲 清初 清中叶 戏曲史
下载PDF
清前期“重农抑商”政策及其法律思想
9
作者 李勤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72-76,共5页
清代前期,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恢复经济生产的手段,尤其是在农业生产和商业发展方面。通观清前期的生产发展制度,重农抑商思想贯穿始终。从专卖制度、从商资格、商税征收等几方面论述清前期的抑商政策,剖析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对经济发... 清代前期,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恢复经济生产的手段,尤其是在农业生产和商业发展方面。通观清前期的生产发展制度,重农抑商思想贯穿始终。从专卖制度、从商资格、商税征收等几方面论述清前期的抑商政策,剖析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前期 重农抑商 专卖 牙行 商人资格 商税征收
下载PDF
调适与互动:清前期多康与卫藏区域之间的政教互动
10
作者 叶拉太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1-148,共8页
公元17世纪中叶,固始汗南下多康地区,征服该区域众多割据政权,打开了进入卫藏的通道,并与格鲁派联合组建甘丹颇章地方政权,从而几乎统一了整个青藏高原。在此之前,卫藏格鲁派与第悉藏巴汗的纷争使格鲁派惨遭失败,吉雪第巴作为格鲁派重... 公元17世纪中叶,固始汗南下多康地区,征服该区域众多割据政权,打开了进入卫藏的通道,并与格鲁派联合组建甘丹颇章地方政权,从而几乎统一了整个青藏高原。在此之前,卫藏格鲁派与第悉藏巴汗的纷争使格鲁派惨遭失败,吉雪第巴作为格鲁派重要政教领袖之一,不得不离开拉萨逃亡安多。吉雪第巴的到来和他的传法活动,对格鲁派后来在多康区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甘丹颇章地方政权在建立之初亦积极向东发展,委派各级人员试图治理此地,在多康发展其影响和势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前期 多康 卫藏 政教互动
下载PDF
遁世与迷狂:清前期长篇小说中科举失意者的另类追求
11
作者 杜明娜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8-22,共5页
清代前期有一批白话长篇小说涉及到了文人科举现象,并塑造了一批科举失意的文人主人公,表现出了科举失败后对人生道路的另类追求。《镜花缘》中的唐敖通过修仙访道方式实现了自我人生价值,是一种纯粹的遁世;《绿野仙踪》冷于冰在修仙访... 清代前期有一批白话长篇小说涉及到了文人科举现象,并塑造了一批科举失意的文人主人公,表现出了科举失败后对人生道路的另类追求。《镜花缘》中的唐敖通过修仙访道方式实现了自我人生价值,是一种纯粹的遁世;《绿野仙踪》冷于冰在修仙访道同时在人间的绿野上实现了大济天下的梦想,是一种济世修道;而《野叟曝言》中的文素臣面对科举的失败,并没有看破人间富贵功名,而是在近乎狂想的非现实情景中实现了致君泽民、名垂千秋的文人梦。之所以有如此现象,与清代前期的科举背景密切相关,但更重要的是有着作家自己的理想寄托。对抑郁人生宣泄的同时,又表现出了作家对一个理想、清平世界的强烈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前期 长篇小说 文人形象 科举 另类追求 创作心态
下载PDF
论经世致用文学观对清代前期短篇白话小说创作的影响
12
作者 聂春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71,共4页
清代前期,在“实学”思潮的影响下,成为文坛主流的经世致用文学观对短篇白话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小说作者片面强调创作的现实功利性,以教化至上为宗旨,这是导致短篇白话小说早衰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清代前期 文学观 实学 现实功利性
下载PDF
明末清初善书风行现象解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为香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0-44,共5页
明末清初善书风行于世,从表面上看,它是受到了帝王及士人的倡导而风行起来的。而从更深的层面看,它既与当时的社会变动、社会矛盾密切相关,又与当时商品经济所造成的道德失控有关,同时它还是三教融合趋势的具体体现。这一时期的善书现... 明末清初善书风行于世,从表面上看,它是受到了帝王及士人的倡导而风行起来的。而从更深的层面看,它既与当时的社会变动、社会矛盾密切相关,又与当时商品经济所造成的道德失控有关,同时它还是三教融合趋势的具体体现。这一时期的善书现世功利性加强,适应了几乎所有民众的功利需求而成为人们内心精神世界的寄托。另一方面,它是统治者进行劝善教化的一种手段,对传统伦理秩序的极力维护是善书无法摆脱的封建政治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善书 风行原因
下载PDF
明史馆馆臣的史学见解和清初史学思想的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记录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9-33,共5页
明史馆馆臣所提出的史学见解 ,影响了清初史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向。史学学风开始由明代空虚浮华向重视经世致用和核实求真发展。史家“是非之心”对史著真实性的作用受到重视 ,显示出心性之学对史书修撰的影响 ,既丰富了传统史学的“心术... 明史馆馆臣所提出的史学见解 ,影响了清初史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向。史学学风开始由明代空虚浮华向重视经世致用和核实求真发展。史家“是非之心”对史著真实性的作用受到重视 ,显示出心性之学对史书修撰的影响 ,既丰富了传统史学的“心术”论 ,又对章学诚的“史德”论产生了影响。“本乎时宜 ,因时变通”史书体例观的提出和对纪传体史书内部的协调与贯通的重视 ,打破了刘知几拘泥体例的思想。在对实录与野史史学价值的认识上 ,充满辩证色彩 ,所提出的考察史料价值的原则 ,具有史学批评的方法论意义。这些史学见解既有浓厚的“遗民”情结 ,显示出批判的锋芒 ,又明显地打上了官方意志的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史馆馆臣 清初史学 史学评论 史学思想
下载PDF
清代中前期饮食专著的编撰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铁楠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20-25,共6页
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好饮食问题,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我国很早就有关于饮食方面的书籍,清代中前期饮食文献是我国古代饮食文献发展的最高阶段,它不仅对前代饮食进行了总结,使饮食文献... 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好饮食问题,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我国很早就有关于饮食方面的书籍,清代中前期饮食文献是我国古代饮食文献发展的最高阶段,它不仅对前代饮食进行了总结,使饮食文献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对近现代饮食文献的发展和完善也产生积极的作用。在数目众多的清代饮食文献中,饮食专著文献不仅是清代饮食文献的主体,而且最能体现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成就。目前学术界对于清代中前期饮食专著文献的研究是比较薄弱的。专门对清代中前期饮食文献方面的研究,虽然有对于某一本著作进行研究的论文,但是缺少从总体上进行分析探讨。因此,从历史文献学角度研究清代中前期饮食专著文献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中前期 饮食专著 文献学方法
下载PDF
清前中期西洋纺织品的输入及其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兴连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3-132,共10页
中西贸易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的过程,西洋纺织品是清前中期中西贸易中西方国家输入中国的大宗商品。根据纺织原料的不同,主要有西洋布、西洋绸缎和毛织品三大类。它们最初为外国使团和传教士进献给中国皇室的贡品,输入的数量有限。随着... 中西贸易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的过程,西洋纺织品是清前中期中西贸易中西方国家输入中国的大宗商品。根据纺织原料的不同,主要有西洋布、西洋绸缎和毛织品三大类。它们最初为外国使团和传教士进献给中国皇室的贡品,输入的数量有限。随着中西贸易交往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洋纺织品输入中国,不再仅限于作为贡品,而成为奢侈商品出现在贸易货物清单中。西洋纺织品的输入,不仅对中国传统纺织品设计风格以及个别地区和阶层的生活消费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推动近代中西贸易格局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夕随着越来越多机器生产的洋布、洋纱涌入,中国传统手工纺织业受到严重冲击,中国传统经济衰落,社会经济格局逐渐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前中期 西洋纺织品 中西贸易 消费观念 影响
原文传递
曲阜孔庙启圣殿彩画初步研究
17
作者 陈磊 凯迪旦.多鲁孔 刘彬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86,共5页
结合文献记载,可知启圣殿彩画为清雍正年间重修时的遗存,彩画级别较高,并且兼具官式特征和地方特点。本文根据对曲阜孔庙启圣殿的实地调查情况,就启圣殿建筑彩画的基本形制、时代及艺术特色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孔庙 启圣殿 古建筑 彩画 清中早期
原文传递
论清代黔铅兴起的原因和背景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琦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59-64,共6页
清代铸币量的增加使币材供需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开发国内矿产资源满足市场需求,滇铜、黔铅的开发随之而起,成为清代矿业兴盛的主要表现。探讨黔铅兴起的原因与背景有助于理解清代矿业盛衰的历史动因与社会环境,以及清代边疆民族地区经... 清代铸币量的增加使币材供需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开发国内矿产资源满足市场需求,滇铜、黔铅的开发随之而起,成为清代矿业兴盛的主要表现。探讨黔铅兴起的原因与背景有助于理解清代矿业盛衰的历史动因与社会环境,以及清代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开发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代前期 黔西北 黔铅 兴盛原因
下载PDF
论清前期闽词
19
作者 黄立一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6-147,共12页
随着清词复兴,清前期闽地也涌现出一批词人,其大略可分为遗民词人、仕宦词人和未出仕词人三类,题材与写作风格相应地体现出各自的群体特征。这些词人互有交集,其中有些与其时著名词人如王士禛、朱彝尊、陈维崧、梁清标、徐釚也多有交往... 随着清词复兴,清前期闽地也涌现出一批词人,其大略可分为遗民词人、仕宦词人和未出仕词人三类,题材与写作风格相应地体现出各自的群体特征。这些词人互有交集,其中有些与其时著名词人如王士禛、朱彝尊、陈维崧、梁清标、徐釚也多有交往,乃至有经常性的词学活动。总体来说,清初闽词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征,其艺术成就固然尚不足以与当时词坛主要流派并驱争先,但在闽词发展史上却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其交汇于清初词坛复兴的洪流中,开启清初闽地填词风气,赓续两宋传统,助益清词复兴,为后世闽词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自有其筚路蓝缕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前期 闽词 遗民词人 仕宦词人
下载PDF
论清初统治者治国策略的确立
20
作者 雷建平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2期76-79,共4页
我国清朝初期采取的治国方针历来受人关注。针对清初统治者面对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冲击以及当时众多汉族人口反抗的形势,论证了康熙采取"尊经崇儒"的治国方针,不仅保证了政权的稳固,而且促进了清初经济的繁荣。
关键词 国策 资本主义 方针 人口 经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