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寒地早粳稻“一早三抗”新株型育种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7
1
作者 潘国君 刘传雪 +5 位作者 张淑华 关世武 王瑞英 黄晓群 郭震华 郭俊祥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1-6,共6页
黑龙江省寒地早粳稻生产和育种中存在着生育期短难创高产、稻瘟病和低温冷害频发难以稳产、倒伏严重品质和效益难以提高等问题,导致日本品种长时间占主导地位,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为促进水稻安全绿色优质生产,本研究提出了寒地... 黑龙江省寒地早粳稻生产和育种中存在着生育期短难创高产、稻瘟病和低温冷害频发难以稳产、倒伏严重品质和效益难以提高等问题,导致日本品种长时间占主导地位,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为促进水稻安全绿色优质生产,本研究提出了寒地早粳稻“一早三抗”新株型育种理论及技术体系,培育了以龙粳31为代表的系列品种,验证此理论和技术体系在寒地早粳稻育种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一早三抗”新株型育种理论指导下和技术体系的支撑下,培育出的品种在生产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从小区到大面积水稻产量提高了6.9%~13.4%,抗稻瘟病性和抗冷性明显增强,品质明显提高,推广应用面积大,其中龙粳31一个品种最大年推广面积达到112.8万hm^2,2012-2016年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2019年种植面积67.8万hm^2又居全国第一位,成为全国历史上粳稻年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是2001年以来我国年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粳稻 一早三抗 株型 品质 龙粳31
下载PDF
孕穗期冷水胁迫对早粳稻氮磷钾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士强 杨善伟 +9 位作者 赵海红 贺登美 衣玉卓 付永明 郑树生 杜庭庭 谷天月 唐欣然 汪洋 韩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1-6,45,共7页
为探明在孕穗期冷水胁迫下不同耐冷性早粳稻氮磷钾养分的变化规律,选用30份黑龙江省品种(系),在孕穗期平均17℃冷水灌溉20 d的试材为低温处理,按结实率CRI值进行耐冷性分级,研究冷水胁迫下抽穗期植株氮磷钾积累及其与早粳稻耐冷性的关... 为探明在孕穗期冷水胁迫下不同耐冷性早粳稻氮磷钾养分的变化规律,选用30份黑龙江省品种(系),在孕穗期平均17℃冷水灌溉20 d的试材为低温处理,按结实率CRI值进行耐冷性分级,研究冷水胁迫下抽穗期植株氮磷钾积累及其与早粳稻耐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冷水处理导致所有材料茎、鞘和叶片中氮含量,茎和鞘中磷和钾含量下降,其中冷水胁迫对茎中氮含量影响最大,其次是鞘中氮含量,并且耐冷性弱和极弱的材料茎和鞘中氮、磷和钾含量,叶片中氮含量较耐冷性极强和强的材料更容易受到冷胁迫的影响。冷水胁迫对不同器官氮、磷和钾含量影响不同,其大小顺序为:茎>鞘>叶片。相关分析表明,抽穗期鞘中氮含量与结实率、每穴实粒数、产量的CRI值呈显著正相关;茎中磷含量与产量和千粒重的CRI值呈显著正相关;茎中钾含量与每穴实粒数和产量的CRI值呈显著正相关,可见,鞘中氮含量和茎中磷和钾含量可作为寒地早粳稻孕穗期耐冷性鉴定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粳稻 孕穗期 冷水胁迫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回交转育培育早粳稻空育131(fgr)导入系 被引量:6
3
作者 李荣田 孟德鑫 +2 位作者 苏迪 王梦露 刘长华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2,共8页
为了改良综合性状优良的早粳稻空育131的香味性状,培育水稻空育131(fgr)导入系,以非香米空育131为受体亲本,香米稻花香2号为香味基因fgr供体亲本,利用功能性SNP-fgr标记鉴定选择香味基因,同时利用34个双亲间具有多态性的SSR标记进行背... 为了改良综合性状优良的早粳稻空育131的香味性状,培育水稻空育131(fgr)导入系,以非香米空育131为受体亲本,香米稻花香2号为香味基因fgr供体亲本,利用功能性SNP-fgr标记鉴定选择香味基因,同时利用34个双亲间具有多态性的SSR标记进行背景选择,经过3次回交转育创制了背景恢复率达100%的候选水稻空育131(fgr)导入系。对候选水稻空育131(fgr)导入系的农艺性状、抗稻瘟病性、耐冷性、抗倒伏性及香味性状进行鉴定,培育出了除香味以外其他性状与空育131相似或相同的早粳稻空育131(fgr)导入系。水稻空育131(fgr)导入系可以在黑龙江省香米水稻生产中示范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粳稻 空育13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香味基因 导入系
下载PDF
寒地早粳稻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猛 郭晓红 +5 位作者 周健 胡月 姜红芳 吕艳东 姜凯铭 解宁宁 《中国稻米》 2018年第6期83-86,共4页
为促进寒地优质早粳稻育种工作,对205份寒地早粳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食味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增加倒1、倒3节间粗可提高稻米碾磨品质,同时改善外观品质;叶基角对品质性状影响较大,叶基角越小... 为促进寒地优质早粳稻育种工作,对205份寒地早粳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食味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增加倒1、倒3节间粗可提高稻米碾磨品质,同时改善外观品质;叶基角对品质性状影响较大,叶基角越小,叶片越直立,会提高稻米的碾磨品质、外观品质及食味评分;穗部性状对碾磨品质影响较大,呈显著正相关;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结实率对外观品质影响较大,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 早粳稻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寒地早粳品种稻瘟病抗性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潘国君 陈书强 +2 位作者 宋成艳 王桂玲 潘博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236-238,共3页
采用寒地早粳近5年审定和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水稻品种316个为材料,对稻瘟病抗性与水稻生育特性、产量性状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人工接种还是在自然感病条件下,寒地早粳品种的叶瘟、穗颈瘟与生育日数、... 采用寒地早粳近5年审定和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水稻品种316个为材料,对稻瘟病抗性与水稻生育特性、产量性状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人工接种还是在自然感病条件下,寒地早粳品种的叶瘟、穗颈瘟与生育日数、活动积温呈极显著负相关,平均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2647、-0.1796和-0.2090、-0.1743;叶瘟、穗颈瘟与穗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平均相关系数为-0.3027和-0.2765,而与平方米穗数呈显著正相关,平均相关系数达到0.1953和0.1481,穗颈瘟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792。表明在寒地稻作区生育日数越长、活动积温越高叶瘟和穗颈瘟的发病越轻,平方米穗数越多稻瘟病越重,品种抗病性越强产量越高。因此,通过对品种生育性状的适当选择,在寒地稻作区完全可以选育出既高产又抗病的水稻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 早粳 抗稻瘟病性 产量
下载PDF
寒地早粳品种稻瘟病抗性与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潘国君 陈温福 +7 位作者 冯雅舒 宋成艳 李霞辉 张兰民 刘传雪 王桂玲 王瑞英 张云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期260-262,267,共4页
采用寒地早粳近5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131个品种,对稻瘟病抗性与品质诸性状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寒地早粳水稻品种穗颈瘟抗性与水稻品种长宽比的相关系数为-0.1967,达到显著负相关;叶瘟、穗颈瘟抗性与水稻品种... 采用寒地早粳近5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131个品种,对稻瘟病抗性与品质诸性状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寒地早粳水稻品种穗颈瘟抗性与水稻品种长宽比的相关系数为-0.1967,达到显著负相关;叶瘟、穗颈瘟抗性与水稻品种垩白大小呈显著正相关,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2026和0.1995;叶瘟、穗颈瘟抗性与垩白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2276和0.2240:叶瘟、穗颈瘟抗性与垩白度除人工鉴定穗颈瘟外均呈显著正相关,叶瘟平均相关系数为0.1789,穗颈瘟平均相关系数为0.1630。叶瘟抗性与水稻品种蛋白质含量的相关系数平均为0.2159,达到显著负相关;稻瘟病抗性与水稻品种蒸煮品质、食味品质相关性因试验方法而不同,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在人工鉴定条件下存在着显著负相关性。因此,在寒地稻区选育优质、高抗稻瘟病的水稻新品种是完全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颈瘟 抗性 稻瘟病 寒地 水稻品种 早粳品种 品质 人工 鉴定 相关性
下载PDF
东北早粳稻在浙东南地区产量、品质及生育特性表现
7
作者 王旭辉 何贤彪 +6 位作者 欧阳由男 徐强强 虞鹏程 齐文 蒋海凌 朱德峰 秦叶波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5-70,80,共7页
为筛选适宜在浙东南地区栽培的早粳稻品种,以引进的9个东北早粳稻品种和本地主栽早籼稻中早39(对照)为材料,在早稻季开展大田品种筛选试验,观察不同早粳稻在浙东南地区的产量和米质表现,并从生育期、秧苗素质、分蘖成穗特性和温光资源... 为筛选适宜在浙东南地区栽培的早粳稻品种,以引进的9个东北早粳稻品种和本地主栽早籼稻中早39(对照)为材料,在早稻季开展大田品种筛选试验,观察不同早粳稻在浙东南地区的产量和米质表现,并从生育期、秧苗素质、分蘖成穗特性和温光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较CK,9个参试早粳稻平均减产14.5%,仅珍宝岛1号增产且达显著水平,减产原因与每穗粒数显著降低有关;早粳稻的加工品质(除整精米率)、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均优于中早39,主要表现在糙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透明度、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等指标上;与中早39相比,早粳稻的生育时期提前、生育期缩短,秧苗素质提高,分蘖能力强而成穗率略降,日照时数和有效积温生产效率略降而有效积温明显提高。综合比较试验结果,珍宝岛1号、龙粳18-2、龙粳1656、空育131、通35等5个早粳稻适宜在浙东南地区作双季早稻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粳稻 产量 稻米品质 生育特性 浙东南地区
下载PDF
寒地早粳稻叶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吕艳东 郑桂萍 +4 位作者 冯永祥 郭晓红 张子军 刁伟伟 赵凤亮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5-10,共6页
针对寒地特殊的生态环境,以180份不同基因型早粳稻为材料,探讨了叶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各叶位叶片的长、宽均表现为减小的趋势;在一定范围之内减小剑叶、倒2叶叶基角,适当增加倒3叶叶基角有利于光能利用,... 针对寒地特殊的生态环境,以180份不同基因型早粳稻为材料,探讨了叶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各叶位叶片的长、宽均表现为减小的趋势;在一定范围之内减小剑叶、倒2叶叶基角,适当增加倒3叶叶基角有利于光能利用,提高群体生物量,从而提高产量,在育种选择时,选择剑叶叶基角、倒2叶叶基角的角度更为有效;在一定范围之内增加倒1、倒2叶鞘的长度,减小倒3叶鞘长度有利于产量的提高;保持足够的上三叶面积是获得高产、超高产的主要途径,对剑叶和倒2叶叶面积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在进行叶部性状综合评价时,倒二叶面积、单株上三叶面积、倒三叶叶基角和剑叶叶基角4个因子就足以代表17个叶部性状的全部信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粳稻 叶部性状 产量
下载PDF
不同产量水平寒地早粳稻品种的株型特征
9
作者 王士强 贺登美 +12 位作者 赵海红 杨善伟 衣玉卓 付永明 郑树生 丁希武 何晴 郑凯文 杜庭庭 谷天月 唐欣然 汪洋 潘国君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75,共5页
为探明寒地早粳稻超高产株型特征,选用700~800 kg/667 m^(2)、600~700 kg/667 m^(2)、500~600 kg/667 m^(2)和400~500 kg/667 m^(2)4个产量水平的48个主栽品种和苗头品系,研究其穗型、叶片和茎秆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700~800 kg/667 m^... 为探明寒地早粳稻超高产株型特征,选用700~800 kg/667 m^(2)、600~700 kg/667 m^(2)、500~600 kg/667 m^(2)和400~500 kg/667 m^(2)4个产量水平的48个主栽品种和苗头品系,研究其穗型、叶片和茎秆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700~800 kg/667 m^(2)水平的早粳稻每穗干质量和着粒密度较高,剑叶、倒2叶和倒3叶叶基角及剑叶披垂度大,后4片叶的叶长序表现为倒2>倒3>倒4>剑叶,剑叶、倒2叶、倒3叶和倒4叶较宽,在合理范围内增加株高,但必须缩短倒4节间长度。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每穗干质量、剑叶和倒2叶叶宽、倒3叶叶长和叶宽、倒4叶叶长和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秆长、抽穗期和蜡熟期株高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粳稻 超高产 株型特征 寒地
下载PDF
寒地早粳稻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猛 郭晓红 +5 位作者 周健 胡月 姜红芳 吕艳东 苏晓月 栗祎琳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8年第4期53-57,共5页
为促进寒地早粳稻优质育种工作,对217份寒地早粳稻品质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变异程度最大,各品质性状间存在相关性。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分为5类:Ⅰ类群蛋白质含量最高;Ⅱ类群加工品质最好,... 为促进寒地早粳稻优质育种工作,对217份寒地早粳稻品质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变异程度最大,各品质性状间存在相关性。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分为5类:Ⅰ类群蛋白质含量最高;Ⅱ类群加工品质最好,垩白度、垩白粒率最低;Ⅲ类群综合品质性状最优,食味评分最高;Ⅳ类群粒型偏长;Ⅴ类群垩白度、垩白粒率最高,外观品质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 早粳稻 稻米品质 相关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寒地早粳稻稻种资源品质状况评价
11
作者 张子军 冯永祥 吕艳东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30-33,共4页
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水稻中心保存的180份寒地早粳稻品种(系)为试材,对其品质性状进行分析,并做出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寒地早粳稻的营养品质和蒸煮品质普遍较优,但仅有1.7%的品种综合品质性状达到了国家一级米标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 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水稻中心保存的180份寒地早粳稻品种(系)为试材,对其品质性状进行分析,并做出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寒地早粳稻的营养品质和蒸煮品质普遍较优,但仅有1.7%的品种综合品质性状达到了国家一级米标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品种间差异较大,在参试材料中仅有6.1%和1.2%的品种达到了国家一级优质米标准,是今后水稻品质育种改良的重点,在今后寒地水稻品质改良和育种中,应注意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特别在育种中应首先注意粒形和碾米品质的选择,以提高品质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 早粳稻 稻种资源 品质
下载PDF
寒地早粳孕穗期抗冷性鉴定与筛选
12
作者 刘乃生 宋成艳 +1 位作者 王桂玲 周雪松 《北方水稻》 CAS 2012年第6期30-33,共4页
通过2004~2010年对黑龙江省部分水稻品种孕穗期抗冷性鉴定,筛选出水稻孕穗期抗冷性1级材料63份,2级材料180份,其中与丰产性结合较好的材料20份,与抗病性结合较好的材料72份,与优质性结合较好的材料6份,特种稻材料23份,审定水稻品种17个,... 通过2004~2010年对黑龙江省部分水稻品种孕穗期抗冷性鉴定,筛选出水稻孕穗期抗冷性1级材料63份,2级材料180份,其中与丰产性结合较好的材料20份,与抗病性结合较好的材料72份,与优质性结合较好的材料6份,特种稻材料23份,审定水稻品种17个,2008-2010年生产累计应用面积达到129.4万hm2,为生产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为育种者提供耐寒抗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粳 孕穗期 抗冷性 鉴定度
下载PDF
东北寒地早粳稻品质相关及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子军 冯永祥 吕艳东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39,共5页
对163份寒地早粳稻品种(系)的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品质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来自吉林和黑龙江早粳稻品种(系)163个中:有67.5%的品种的整精米率和58.3%品种的直连淀粉含量能够达到国标一级标... 对163份寒地早粳稻品种(系)的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品质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来自吉林和黑龙江早粳稻品种(系)163个中:有67.5%的品种的整精米率和58.3%品种的直连淀粉含量能够达到国标一级标准;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高,分别仅有6.1%和1.2%的品种达到了国家一级优质米标准,达标率低。在选出的4个影响稻米品质的主因子中,粒形因子、碾磨因子和外观因子对稻米品质的累积贡献率为65.7%,为主要因子。由于稻米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和主因子的贡献率不同,寒地水稻品质育种应首先注意粒形和碾米品质的选择,以提高品质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 早粳稻 稻米品质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转cry1C~*及cry2A~*基因早粳稻Bt蛋白的时空表达和抗螟虫性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荣田 王新宇 +2 位作者 田崇兵 周青 刘长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29-1836,共8页
早粳稻空育131为受体,以根瘤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法创制了转ubi启动子调控下的cry1C*及cry2A*基因早粳稻空育131 (cry1C*)和空育131(cry2A*)。为了研究转基因水稻Bt蛋白的时空表达特性及抗螟虫性,将不同转化事件形成的转基因早粳稻品系... 早粳稻空育131为受体,以根瘤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法创制了转ubi启动子调控下的cry1C*及cry2A*基因早粳稻空育131 (cry1C*)和空育131(cry2A*)。为了研究转基因水稻Bt蛋白的时空表达特性及抗螟虫性,将不同转化事件形成的转基因早粳稻品系种植于田间,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转基因水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器官的、以及成熟期糙米的Bt蛋白量,采用室内离体茎秆法接虫鉴定转基因水稻的抗螟虫性。结果显示,转基因早粳稻不同抗虫基因Bt蛋白量不同, cry1C*基因总是低于cry2A*基因的蛋白质表达量;不同生长发育时期Bt蛋白量不同,叶片和茎鞘等器官的Bt蛋白量为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幼穗或糙米等器官的Bt蛋白量为抽穗期幼穗>灌浆期幼穗>成熟期糙米;不同器官Bt蛋白量不同,高低次序在分蘖期为叶片、茎鞘,抽穗期为叶片、幼穗和茎鞘,灌浆及成熟期为叶片、茎鞘、幼穗和糙米;同一抗虫基因不同转基因品系间抽穗期叶片、茎鞘和幼穗等器官Bt蛋白量及抗螟虫性、糙米Bt蛋白量等性状存在差异,抽穗期各器官Bt蛋白量与抗螟虫性及成熟期糙米Bt蛋白量之间相关不显著,不论Bt蛋白量高或低的品系均表现为高抗螟虫。转基因早粳稻营养器官生长发育前期Bt蛋白量较低、后期较高,繁殖器官生长发育早期Bt蛋白量较高、晚期较低,营养器官通常比繁殖器官的Bt蛋白量高。在本研究范围内,不同基因及不同转化事件培育的转基因水稻Bt蛋白表达量高低不同,但所有的转基因早粳稻品系均表现高抗螟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1C^*基因 cry2A^*基因 转基因早粳稻 BT蛋白 时空表达 抗螟虫性
下载PDF
寒地早粳品种矮生性遗传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传雪 潘国君 +6 位作者 张云江 张淑华 王瑞英 吕彬 关世武 张兰民 冯雅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22-528,共7页
本研究利用寒地 2 0世纪 90年代的合江 19等 9个主栽中秆品种及半矮秆品种龙花 94 595、矮秆品种矮绥化选共 11份材料 ,配制 2 1个组合 ,调查 2 1个组合的 F1、F2 代及有关 B1、B2 世代株高 ,探讨了寒地早粳品种的矮秆遗传特性 ,结果表... 本研究利用寒地 2 0世纪 90年代的合江 19等 9个主栽中秆品种及半矮秆品种龙花 94 595、矮秆品种矮绥化选共 11份材料 ,配制 2 1个组合 ,调查 2 1个组合的 F1、F2 代及有关 B1、B2 世代株高 ,探讨了寒地早粳品种的矮秆遗传特性 ,结果表明 :合江 19等 9个中秆品种及龙花 94 595株高是属于带有数量性状遗传特征的主基因加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混合遗传 ;矮绥化选的矮秆性状由单基因控制 ,且与半矮秆品种龙花 94 595、中秆品种合江 19等的矮秆性状是等位的 ,是同一位点间显隐性基因的遗传 ;普特 1具有对株高有正效应的修饰基因 ;龙花 94 595等具有对株高有负效应的修饰基因 ,龙粳 10则没有 ;具有株高修饰基因负效应的龙花 94 595等与寒地早粳中秆品种杂交 ,可以有效提高其 F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 早粳 品种 矮生性 遗传变异
下载PDF
寒地粳稻在长江下游地区作双季早粳稻产量和品质表现分析
16
作者 徐亚楠 陶怡 +5 位作者 叶淑珍 徐春梅 陈松 褚光 王丹英 欧阳由男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14-2124,共11页
【目的】分析引自寒地不同积温带粳稻品种作双季早稻时产量及构成以及品质差异,为筛选适宜长江下游种植的双季早粳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于2018、2021、2022年在浙江台州(121°13′E,28°78′N)和杭州(119°94′... 【目的】分析引自寒地不同积温带粳稻品种作双季早稻时产量及构成以及品质差异,为筛选适宜长江下游种植的双季早粳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于2018、2021、2022年在浙江台州(121°13′E,28°78′N)和杭州(119°94′E,30°08′N)进行大田试验,分别以6、13和41个寒地粳稻品种为材料,主要来自黑龙江省第一至四积温带,以当地主栽的早籼稻品种中早39作为对照。分析寒地粳稻在南方稻区作双季早稻时产量和品质表现,并在2022年进行早粳稻品种的大田生产验证。【结果】通过提前早粳稻播期,3年的水稻收获期比当地双季早籼稻提前约0—15 d。2018年种植早粳稻品种的产量均值为6637.77 kg·hm^(-2),其中空育131产量最高,为7724.70 kg·hm^(-2),且在2022年的大田生产验证中产量达7194.77 kg·hm^(-2);所有品种在南方作为双季早粳稻种植的垩白度、透明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符合二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但整精米率较低。2022年早粳稻的平均产量为6630.45 kg·hm^(-2),排名前三的依次为:龙垦257(8324.99 kg·hm^(-2))>龙垦263(8170.94 kg·hm^(-2))>莲稻1号(8108.34 kg·hm^(-2))。与中早39相比,早粳稻有效穗数多,但每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低,导致其产量为中早39的54.75%—93.28%。第三积温带品种因高结实率从而产量表现优于其他积温带。寒地粳稻品种间产量及构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单位面积颖花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引自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的粳稻品种在长江下游作双季早稻时的生育期、产量和品质表现均验证了南方稻区种植双季早粳稻的可行性,空育131、龙垦257、龙垦263和莲稻1号可作为早粳稻进行下一步大面积示范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早粳稻 积温带 有效穗数 品质 产量
下载PDF
用表型性状研究寒地早粳品种(品系)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华招 刘延 +1 位作者 王丽萍 张明海 《北方水稻》 CAS 2009年第5期5-9,18,共6页
为正确评估水稻品种(系)遗传多样性和亲本选配,以黑龙江省选育的品种(系)80份为材料,分析7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遗传指数。结果表明:株高、穗长、产量年际间、地区间变化大,易受环境的影响。结实率年际间、地区间变化小,受环境影响小... 为正确评估水稻品种(系)遗传多样性和亲本选配,以黑龙江省选育的品种(系)80份为材料,分析7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遗传指数。结果表明:株高、穗长、产量年际间、地区间变化大,易受环境的影响。结实率年际间、地区间变化小,受环境影响小。Nei’s遗传多样性(h)与Shannon多样性指数(I)呈正相关,Shannon多样性指数(I)在0.5753~1.0630之间,平均0.7335,且年际间、地区间有变化,与环境互作有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在0.51遗传距离水平上,大致可分成3大类,绝大多数供试品种(系)都聚在同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型性状 早粳 黑龙江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Study on Effect of Iron in Anther Media of Early Japonica Rice in Cold Region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兰民 黄晓群 +2 位作者 王瑞英 刘传雪 关世武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8年第6期64-67,共4页
In this study, through vitro culturing anthers of 7 F1 progenies of early Japonica rice in cold region on medium with different Fe2+ contents, it was found that Fe2+ content generated greater impacts on the induction ... In this study, through vitro culturing anthers of 7 F1 progenies of early Japonica rice in cold region on medium with different Fe2+ contents, it was found that Fe2+ content generated greater impacts on the induction rate and green plantlet differentiation. The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if Fe2+ increased from 32 to 40 mg/kg, the induction rate of early Japonica rice anther culture in N6 culture media was more then 1.4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N6 culture media containing 5.6 mg/kg Fe2+. In this concentration range, the induction rat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Fe2+ content, while if the concentration was over this concentration range, the induction rat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Fe2+, showing single peak distribution. When the Fe2+ was 40 mg/kg in differentiation medium, the differentiation rate decreased dramatically. The green plantlet differentiations of callus which were induced on culture media containing 32-40 mg/kg Fe2+ were different, when they were cultured on MS culture media, and 85.7% materials could increase green plantlet productivity to about 7.8%. Therefore, increasing Fe2+in induction media properly could increase anther culture efficiency of early Japonica rice in cold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ly japonica rice in COLD region ANTHER CULTURE Medium IRON EFFECT
下载PDF
Bt早粳稻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及其外源基因的转移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荣田 高士童 +1 位作者 高祎 刘长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9期56-64,共9页
为了研究种植Bt早粳稻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以及Bt早粳稻中的外源DNA向土壤微生物水平转移情况,以Bt早粳稻各生长发育期田间土壤为试材,用平板菌落计数法、PCR法测得土壤微生物数量和Bt基因等DNA片段等数据。结果显示:在水稻生长发育的... 为了研究种植Bt早粳稻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以及Bt早粳稻中的外源DNA向土壤微生物水平转移情况,以Bt早粳稻各生长发育期田间土壤为试材,用平板菌落计数法、PCR法测得土壤微生物数量和Bt基因等DNA片段等数据。结果显示:在水稻生长发育的返青期、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种植Bt早粳稻‘HD1’‘、HD2’‘、HD3’和‘HD4’等品系的田间根际及行间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与种植其受体品种对应田间土壤微生物数量相比,均未见显著不同;未发现Bt早粳稻各品系外源DNA片段向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水平转移现象。Bt早粳稻田间土壤微生物数量与普通水稻相比较没有显著差异,土壤微生物中也未见来自于Bt水稻的外源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早粳稻 基因水平转移 PCR 土壤微生物 环境安全性
下载PDF
寒地早粳品种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吕彬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8期130-135,共6页
以近几年主栽的水稻品种为试材,采取相关统计分析和对比试验等方法,研究了水稻品种对早粳稻米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寒地稻作区优质米品种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研究取得如下主要结果:(1)不同熟期碾米品质的3项指标中,... 以近几年主栽的水稻品种为试材,采取相关统计分析和对比试验等方法,研究了水稻品种对早粳稻米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寒地稻作区优质米品种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研究取得如下主要结果:(1)不同熟期碾米品质的3项指标中,糙米率的平均值分别为83.1%、82.9%、83.1%、83.0%;精米率的平均值分别为71.9%、71.9%、72.0%、73.0%。不同品种的糙米率,不同熟期间差异很小,晚熟品种的精米率略高于早熟和中熟品种,品种间表现有差异。不同熟期的整精米率的平均值分别为61.7%、61.7%、66.5%、67.2%,晚熟品种比早熟和中熟品种高,品种间差异较大。早熟和中熟品种的整精米率变异系数较晚熟品种增加1.2个百分点,说明品种间差异较大。稻米垩白米率与胶稠度(0.0566)呈正相关,这一点与(李雅娟,1995)的研究结果一致。垩白米率与精米率(-0.4827)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育种上筛选垩白米率低的种质资源是关键。(2)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很多研究认为,直链淀粉含量偏高影响稻米食味品质(佐佐木忠雄,等.1982)。关于直链淀粉含量姬田正美(1996)研究认为,直链淀粉含量越高,稻米食味越差。本研究结果直链淀粉含量一般在16.67% ̄22.40%,平均含量为18.8%,品种间差异较大。直链淀粉含量与蛋白质含量(-0.8207)呈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 早粳米品质 品种 蒸煮食味品质 相关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