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宣传方式研探--以天津基层宣传特色实践为例
1
作者 师林 冯荣荣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5-8,30,共5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天津开展宣传工作时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宣传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如通过报纸、布告、广播、直播、标语、墙报等常规宣传方式进行信息传播,通过座谈会、讨论会、树立典型、展览会、讨论会、诉苦会、示威游行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天津开展宣传工作时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宣传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如通过报纸、布告、广播、直播、标语、墙报等常规宣传方式进行信息传播,通过座谈会、讨论会、树立典型、展览会、讨论会、诉苦会、示威游行等双向互动方式有效发动群众,通过天津相声、话剧、杨柳青年画等本土特色激活天津文艺宣传优势。天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宣传方式的实践经验,为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 天津宣传方式 天津宣传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下载PDF
建国初期新政权解决城市房屋问题的举措 被引量:5
2
作者 黎见春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08年第1期24-29,共6页
建国初期,城市房屋问题形势严峻,造成城市房屋紧张的原因是:城市住房建设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需求,不合理的房租,混乱的房屋市场和人们对新政权房屋政策的误解。新政权解决城市房屋问题的措施是:保护房屋的产权和相应的权益;颁布法令,明确... 建国初期,城市房屋问题形势严峻,造成城市房屋紧张的原因是:城市住房建设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需求,不合理的房租,混乱的房屋市场和人们对新政权房屋政策的误解。新政权解决城市房屋问题的措施是:保护房屋的产权和相应的权益;颁布法令,明确房屋政策;加强管理,规范房产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初期 房屋问题 措施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幸福观的媒介话语建构策略——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的考察
3
作者 谢欣 《宜宾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00-108,共9页
以《人民日报》中的“幸福”报道为样本,以批判性话语分析为主要方法,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幸福观念建构方面的基本策略。研究发现,通过以通俗化为特征的文本策略、以平民语态为特征的话语实践策略,以及以应势而动为... 以《人民日报》中的“幸福”报道为样本,以批判性话语分析为主要方法,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幸福观念建构方面的基本策略。研究发现,通过以通俗化为特征的文本策略、以平民语态为特征的话语实践策略,以及以应势而动为特征的社会实践策略,《人民日报》根据1955年前后不同的社会发展需要,分别建构了“幸福就是社会主义”和“幸福的实现需要劳动与奉献”这两种既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的幸福观念;它们不仅帮助了中国共产党巩固新生政权、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展现了党全然不同以往的、对每一个普通人所拥有的国家主人翁地位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话语 幸福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人民日报 社会主义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
4
作者 魏星 《博物馆管理》 2023年第3期4-10,共7页
我国是文物大国,党和国家政府一向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尤其是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宣传革命精神与革命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革命文物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随后一个时期,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事业蓬勃... 我国是文物大国,党和国家政府一向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尤其是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宣传革命精神与革命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革命文物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随后一个时期,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为现代化文物保护体系的确立和新时代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国共产党 革命文物 保护利用
原文传递
新中国成立初期内蒙古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5
作者 仁钦 王美英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5-54,共10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内蒙古干部队伍初具规模,起到了领导作用和骨干作用,但是还存在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还不能满足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中共中央内蒙古分局、中共中央蒙绥分局先后依据党在内蒙古地区干部队伍建... 新中国成立初期,内蒙古干部队伍初具规模,起到了领导作用和骨干作用,但是还存在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还不能满足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中共中央内蒙古分局、中共中央蒙绥分局先后依据党在内蒙古地区干部队伍建设的总指导方针和基本要求,从内蒙古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了各项有效措施,内蒙古干部队伍逐渐发展壮大,改变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干部数量严重不足的状况,系统地提高了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加强了各民族干部的团结,为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各项事业做了充分的干部准备,积累了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建设的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内蒙古 干部队伍 建设
下载PDF
略论建国初期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农具推广工作 被引量:3
6
作者 范连生 《古今农业》 2011年第1期36-43,共8页
建国初期,推广新式农具是逐步实现农业技术改造和保证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开展了农具推广工作。虽然一些地区没有根据农村实际情况,盲目推广农具,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农具推广没有达... 建国初期,推广新式农具是逐步实现农业技术改造和保证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开展了农具推广工作。虽然一些地区没有根据农村实际情况,盲目推广农具,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农具推广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总的说来,这一时期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农具的推广,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初期 黔东南 农具推广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历史演进与时代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罗星 郭芷材 《理论建设》 2020年第3期20-25,共6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构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其做法和经验值得深入总结。这一时期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由最初建构党内监督、行政监察、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格局,经实践中调整和改革,...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构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其做法和经验值得深入总结。这一时期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由最初建构党内监督、行政监察、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格局,经实践中调整和改革,产生了一系列成果。总结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历史演变,对新时代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有着重要借鉴意义:要坚持和加强党对监督体系的全面领导,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监督的效能,要实现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有机统一,要发挥社会监督力量,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监督体系 历史演进 时代价值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路安徽庐剧的发展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强 《宿州学院学报》 2020年第8期53-56,共4页
东路庐剧作为庐剧的重要分支,在庐剧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十分突出。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安徽省芜湖市庐剧专业演出团体——芜湖市“艺禾庐剧团”的考察,揭示其生存状况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东路庐剧存在的问题,提出剧团管... 东路庐剧作为庐剧的重要分支,在庐剧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十分突出。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安徽省芜湖市庐剧专业演出团体——芜湖市“艺禾庐剧团”的考察,揭示其生存状况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东路庐剧存在的问题,提出剧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应该与时俱进;坚守艺术本体特色;坚持继承中发展,发展中创新的对策,从而为当今庐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经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路庐剧 新中国成立初期 艺禾庐剧团 戏曲改革
下载PDF
新中国初期农民协会与乡村社会整合——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黄荣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6-123,共8页
建政初期,在筹粮支前与社会重建的双重压力下,中共湖北地方政权亟需建立一套能快速汲取资源、有效动员并整合乡村的组织体系。由于中共在新区乡村的党组织、党员和干部数量有限且短时期内难以大规模扩展,新政权缺乏威信,既有的保甲组织... 建政初期,在筹粮支前与社会重建的双重压力下,中共湖北地方政权亟需建立一套能快速汲取资源、有效动员并整合乡村的组织体系。由于中共在新区乡村的党组织、党员和干部数量有限且短时期内难以大规模扩展,新政权缺乏威信,既有的保甲组织又与其乡村社会整合的目标存在着内在冲突,因此农协被赋予了重组基层、整合乡村的重要历史使命。与整合乡村的需要相适应,农协在其组织建构上形成了一系列典型特征:在组织体系上,建立了与行政体系一致的纵向体系;在成员构成上,以区域性的贫雇农为主体;在组织职能上,承担了以政治性任务为主的全能式职能。中共通过组建、发展与整顿农协,完成了乡村社会的组织更替,奠定了乡村社会整合的组织基础;凝聚了民众,实现了乡村社会的权势转换与精英替代;建立了新旧交替之时有效沟通国家与乡村、农民的渠道。然而,农协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在土改建政完成后就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尽管农协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在特定历史时期也难以成长为现代意义上的民间社团,但农协的撤销使农民失去了利益表达的组织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初期 农民协会 乡村社会整合 湖北省
原文传递
建国初期景德镇煤窑发展考略(1949-1965) 被引量:1
10
作者 古云鹏 朱顺龙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4-91,共8页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景德镇制瓷工艺完成了由传统到现代化的事实转变,而煤窑的试验与推广则是该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解决了当时因柴料资源不足所引发的瓷业危机,还为未来景德镇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景德镇制瓷工艺完成了由传统到现代化的事实转变,而煤窑的试验与推广则是该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解决了当时因柴料资源不足所引发的瓷业危机,还为未来景德镇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诸多景德镇地方文献资料入手,通过详细分析“柴改煤”的原因、探索煤窑的发展历程、剖析煤窑的结构与工艺,全面考察了景德镇建国初期窑业革新的细节,以期对景德镇窑业技术发展史进行补充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初期 景德镇 煤窑
下载PDF
建国初期民族院校对民族文献文物收集整理的贡献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喜凤 刘鹤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59-161,168,共4页
建国初期,党和政府推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重视少数民族文献文物的收集整理。民族院校积极发动本校专家学者收集整理民族文献,并重点发动学校民族研究室、图书馆、民族文工团的专家从事民族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民族院校还调入相关专... 建国初期,党和政府推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重视少数民族文献文物的收集整理。民族院校积极发动本校专家学者收集整理民族文献,并重点发动学校民族研究室、图书馆、民族文工团的专家从事民族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民族院校还调入相关专家,设立民族文物陈列馆(室),大力开展民族文物收集整理工作。民族院校民族文献文物收集整理工作的开展,传承了民族文化,宣传了党的民族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初期 民族院校 民族文献 民族文物 收集整理
下载PDF
火红年代:1953-1966年安徽省博物馆的陈列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玲 刘秀娟 《博物院》 2018年第3期125-130,共6页
陈列是博物馆实现教育功能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陈列可以使公众了解社会不同的领域,启迪公众智识,提升公众对美的感悟能力。同样,作为现代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博物馆也在以陈列的方式塑造公众的集体记忆和文化身份认同,并规范其在社会... 陈列是博物馆实现教育功能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陈列可以使公众了解社会不同的领域,启迪公众智识,提升公众对美的感悟能力。同样,作为现代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博物馆也在以陈列的方式塑造公众的集体记忆和文化身份认同,并规范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 安徽省博物馆 博物馆陈列 博物馆史
原文传递
新中国成立初期黔东南地区救灾度荒的历史考察——以积谷政策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连生 《古今农业》 2012年第4期26-32,共7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黔东南地区灾荒是经常性和普遍性的,党和人民政府继续推行设仓积谷政策,积极开展救灾度荒,取得了明显成效。积谷政策的推行对赈灾救荒、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村社会秩序及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 新中国成立初期,黔东南地区灾荒是经常性和普遍性的,党和人民政府继续推行设仓积谷政策,积极开展救灾度荒,取得了明显成效。积谷政策的推行对赈灾救荒、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村社会秩序及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黔东南 灾荒 积谷 考察
下载PDF
论建国初期民族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鹤 刘喜凤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96-99,119,共5页
建国初期,面对民族地区的复杂局面和学生的复杂情况,民族院校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建设。民族院校有针对性、有侧重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突出表现在:采用直观教学法教育学生区分三大矛盾;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开展爱国主义教... 建国初期,面对民族地区的复杂局面和学生的复杂情况,民族院校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建设。民族院校有针对性、有侧重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突出表现在:采用直观教学法教育学生区分三大矛盾;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劳动教育;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开展纪律教育;课内外相结合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初期 民族院校 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登封疫病的流行与防治(1949—1959年)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静静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74-82,共9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登封各种疫病频发,造成大量人口患疫和死亡,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严重阻碍着国家的建设。面对一个疫病丛生、缺医少药的严峻局面,登封政府、社会及广大群众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通过健全防疫治疫政策法规... 新中国成立初期,登封各种疫病频发,造成大量人口患疫和死亡,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严重阻碍着国家的建设。面对一个疫病丛生、缺医少药的严峻局面,登封政府、社会及广大群众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通过健全防疫治疫政策法规、建立防疫机构、提高医疗水平、推广普及防疫注射、丰富卫生防疫宣传教育活动等防疫、救疫措施,有效地完善了登封防治疫情的公共卫生体系。这不仅提高了民众科学防疫的观念,促使健康卫生习惯的形成,也推动了登封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登封 疫灾 疫病防治 公共卫生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风尚重塑 被引量:1
16
作者 扶小兰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5-141,共7页
良好社会风尚的培育和树立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亦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动力和保障。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废旧立新”的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促使社会秩序、社会风气、社会心理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当... 良好社会风尚的培育和树立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亦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动力和保障。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废旧立新”的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促使社会秩序、社会风气、社会心理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与对新政权的政治认同成为人们的共同心理,爱党爱国、平等团结、和谐友爱、勤劳奋进、科学健康、文明进步等新风尚、新气象在全社会逐渐形成,为新中国各项事业的建设发展创造了良好“硬环境”和“软环境”。这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治理成效的集中体现,更是持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国家治理 社会建设 社会风尚
下载PDF
略论新中国成立初期黔东南地区的禁烟禁毒运动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连生 《铜仁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5,共5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黔东南地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禁烟禁毒运动,从源头上基本解决了旧中国历届政府所无法解决的烟毒泛滥问题。这一运动的胜利,荡涤了旧社会的污泥浊水,为黔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黔东南地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禁烟禁毒运动,从源头上基本解决了旧中国历届政府所无法解决的烟毒泛滥问题。这一运动的胜利,荡涤了旧社会的污泥浊水,为黔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黔东南 禁烟毒
下载PDF
建国初期的农民阅读——以《人民日报》为例
18
作者 王申红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7期39-43,共5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各阶层民众的阅读热情空前高涨。1949―1956年间,农民积极参加扫盲识字运动,农民业余学校和读报组遍布大江南北。将建国初期的中国农民阅读置于社会大背景下来考察,以《人民日报》为主要研究文献,探讨新中国成立初...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各阶层民众的阅读热情空前高涨。1949―1956年间,农民积极参加扫盲识字运动,农民业余学校和读报组遍布大江南北。将建国初期的中国农民阅读置于社会大背景下来考察,以《人民日报》为主要研究文献,探讨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群体"阅读热"产生的社会原因,分析这一时期农民阅读的阅读动机、阅读内容和阅读特点,揭示建国初期的农民阅读对农民个体和新生政权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初期 农民阅读 《人民日报》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研究
19
作者 王涛 程方平 《教育史研究》 2021年第3期21-28,共8页
教育方针政策体现了一定时期国家教育的目标和方向,是教育事业开展的指南。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经历了初步确立(1949—1952年)和成熟发展(1953—1957年)两个阶段。在文盲率较高、教育资源匮乏、高等教育人才稀缺等背景下,... 教育方针政策体现了一定时期国家教育的目标和方向,是教育事业开展的指南。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经历了初步确立(1949—1952年)和成熟发展(1953—1957年)两个阶段。在文盲率较高、教育资源匮乏、高等教育人才稀缺等背景下,中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过渡。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方针政策兼顾原则性、阶段性和时代性,准确把握了教育功能的定位和教育规律,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导向,对国家整个教育事业的运行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教育方针政策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建国初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
20
作者 郭理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3年第11期27-31,共5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恢复和发展高等教育过程中采取了多项措施,为马克思主义高校大众化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平稳接管和改造旧教育、兴建新教育奠定其政治基础;普遍建立中共对高校领导体制为其提供制度保障;设立马列主义课程、培...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恢复和发展高等教育过程中采取了多项措施,为马克思主义高校大众化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平稳接管和改造旧教育、兴建新教育奠定其政治基础;普遍建立中共对高校领导体制为其提供制度保障;设立马列主义课程、培养提高课程师资为其开辟主渠道;开展高校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兴起马列主义政治理论学习氛围,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高校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经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