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泥舟入海 埃利都史前“艺术”与苏美尔“文明”源起初探
1
作者 贾妍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5,共14页
本文从来自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最早的城市埃利都的黏土小舟模型入手,通过对这件“文明”之前的“艺术”作品在材质、技艺、风格、观念等角度的分析,结合考古原境与神话文本,探讨苏美尔观念中造物以存神、赋形以授命的基本模式,这是美索不... 本文从来自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最早的城市埃利都的黏土小舟模型入手,通过对这件“文明”之前的“艺术”作品在材质、技艺、风格、观念等角度的分析,结合考古原境与神话文本,探讨苏美尔观念中造物以存神、赋形以授命的基本模式,这是美索不达米亚早期“文明”发展的动力,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索不达米亚 早期文明 史前艺术 埃利都 泥塑 造物 艺术史
原文传递
早期文明语境中的道德与法律:基于政治文化的比较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庞金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59-65,共7页
中西早期文明语境中,道德与法律虽在产生上有先后之分,在本质上有自律他律之别,但从秩序提供和规范确立的角度,两者基本上是和谐统一、混而不分,同时相互渗透,共同作用。德法相容是早期文明的共性,突出表现为道德的法律化。中西道德与... 中西早期文明语境中,道德与法律虽在产生上有先后之分,在本质上有自律他律之别,但从秩序提供和规范确立的角度,两者基本上是和谐统一、混而不分,同时相互渗透,共同作用。德法相容是早期文明的共性,突出表现为道德的法律化。中西道德与法律关系也有较大的差异性,价值文化、个性行为、经济形式、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导致差异产生的重要因素。早期文明语境中道德与法律关系的探讨仍能为审视当代两者关系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文明 道德与法律 政治文化
下载PDF
从巨石文化看泰山地区的早期文明
3
作者 韩光辉 王洪波 何文林 《泰山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53-56,共4页
巨石文化是铜石并用时代的一种宗教信仰文化,其产生代表着当时社会发展水平已经到达相当高的阶段,即将踏入文明社会的门槛。在对泰山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并整理历史文献后,笔者认为泰山地区也有巨石文化的存在,其建造时间应该是大汶口文化... 巨石文化是铜石并用时代的一种宗教信仰文化,其产生代表着当时社会发展水平已经到达相当高的阶段,即将踏入文明社会的门槛。在对泰山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并整理历史文献后,笔者认为泰山地区也有巨石文化的存在,其建造时间应该是大汶口文化的早期,距今至少已有五千五百年。结合考古发现和古史传说,其建造者应该是东夷集团的少昊部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石文化 早期文明 大汶口文化 少昊 泰山地区
下载PDF
辽西地区早期文明的特点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5
4
作者 朱乃诚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61,2,共7页
辽西地区早期文明以农业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祖先和自然崇拜并神化原始宗教信仰活动作为社会的凝聚力,以社会平稳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心人物集权特征的等级化社会,这是一种接受外部文化影响或植人而形成的没有武力冲突的自生自灭的早期文明,... 辽西地区早期文明以农业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祖先和自然崇拜并神化原始宗教信仰活动作为社会的凝聚力,以社会平稳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心人物集权特征的等级化社会,这是一种接受外部文化影响或植人而形成的没有武力冲突的自生自灭的早期文明,可能是中国诸早期文明的一个特殊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地区 早期文明 红山文化 新石器时代
原文传递
“区域聚落形态”可以休矣 被引量:2
5
作者 裴安平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5,127-128,共12页
"区域聚落形态"作为文明探源与聚落考古的主要理论和方法总体有六个值得质疑的问题。事实上,对史前聚落特别是中国史前聚落的相关研究揭示,"区域聚落形态"并非史前晚期才出现,"区域聚落形态"混淆了史前... "区域聚落形态"作为文明探源与聚落考古的主要理论和方法总体有六个值得质疑的问题。事实上,对史前聚落特别是中国史前聚落的相关研究揭示,"区域聚落形态"并非史前晚期才出现,"区域聚落形态"混淆了史前聚落遗址的自然群落与社会组织的区别和关系,忽视了小区域的聚落群聚形态及其变化,忽视了聚落之间原本存在的血缘关系,忽视了聚落与遗址的区别及遗址内部聚落群聚形态的特点与变化,过分强调了遗址的面积大小与内涵差异的重要性。因此,中国的文明探源,中国的聚落考古,在研究理论与方法方面都应该摈弃"区域聚落形态",并有更多独立的思考、探索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聚落形态 文明探源 旧石器时代 史前聚落 史前城址
原文传递
考古学与未来:工业文明的忧虑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4-43,共10页
在从考古学角度对,马雅、复活节岛和良渚文明崩溃回顾的基础上,文章从"报酬递减"和"最省力"原理介绍了古代文明崩溃的机制。然后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趋势表示了忧虑。文章认为,今天的地球只不过是一个放大了的玛... 在从考古学角度对,马雅、复活节岛和良渚文明崩溃回顾的基础上,文章从"报酬递减"和"最省力"原理介绍了古代文明崩溃的机制。然后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趋势表示了忧虑。文章认为,今天的地球只不过是一个放大了的玛雅低地和复活节岛。历史教训告诉我们,环境恶化总是文明崩溃的一个前提。面对当代工业文明所面临的人口激增、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提倡"知足最好"而非"越多越好",避免重蹈古代文明崩溃的覆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明 崩溃机制 工业文明 忧虑
下载PDF
中国早期文明中的史官监督机制
7
作者 李凯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5,共12页
中国早期文明存在史官对君主和贵族的监督机制。商代史官掌管文献资料,为祭祀活动提供历史依据,参与行政与军务,能从神秘的角度约束君主的行为,是很重要的政治势力,但监督措施还比较原始粗陋。周代史官执行“君举必书”的制度,其规谏更... 中国早期文明存在史官对君主和贵族的监督机制。商代史官掌管文献资料,为祭祀活动提供历史依据,参与行政与军务,能从神秘的角度约束君主的行为,是很重要的政治势力,但监督措施还比较原始粗陋。周代史官执行“君举必书”的制度,其规谏更为活跃,他们汇总周代遗文典故,为贵族现实生活提供经验和箴诲。春秋史官的“赴告”和“示于朝”,能够在当时形成巨大的国内外舆论,对各国贵族来说是一种强有力的监督。中国早期文明的特定社会背景催生了史官的监督机制,给后代留下了制度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文明 史官 监督机制 商周 卜辞
原文传递
既要借鉴国外理论,更应构建中国古代文明的理论体系 被引量:5
8
作者 江林昌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6,共12页
对西方学者的文明理论,我们还需要作进一步分析把握。而即使准确理解了西方文明理论,也不能照搬套用。因为中国古代文明有自己的特殊性。我们应该全面掌握相关的传世文献与考古资料,然后构建出反映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及其早期发展的理论... 对西方学者的文明理论,我们还需要作进一步分析把握。而即使准确理解了西方文明理论,也不能照搬套用。因为中国古代文明有自己的特殊性。我们应该全面掌握相关的传世文献与考古资料,然后构建出反映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及其早期发展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落联盟 部落争雄 民族 早期文明 封国争雄 成熟文明
下载PDF
《尚书·甘誓》与“失礼则入刑”——以早期文明中的社会治理为视角
9
作者 李凯 《史学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4,26,共11页
关于《尚书·甘誓》的研究虽汗牛充栋,然其背景仍比较模糊,有澄清的必要。有扈氏应不是甲骨文中的东方异族,而是夏之同姓;伐有扈的时间应发生在夏启之世,而非夏禹和夏后相之世。夏禹时曾出现的五星聚,给今人思考《甘誓》的背景带来... 关于《尚书·甘誓》的研究虽汗牛充栋,然其背景仍比较模糊,有澄清的必要。有扈氏应不是甲骨文中的东方异族,而是夏之同姓;伐有扈的时间应发生在夏启之世,而非夏禹和夏后相之世。夏禹时曾出现的五星聚,给今人思考《甘誓》的背景带来一定启迪。所谓“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应是说有扈氏对夏启鼓吹的灵异天文现象不予认可,并否定了夏启执政的合理性。所谓“天之罚”,并非夏启借“天”之威滥杀无辜,而是强调有扈氏自绝于“天”,在氏族部落中行杀伐之事为万不得已,这和中国早期国家的血缘温情是吻合的。夏商周时期强调“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氏族部落内部秩序的维系以“德”与“礼”为主,讨伐同姓的事非常罕见。《甘誓》反映出周人的夏史观,流露出“失礼则入刑”的思想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文明 社会治理 《尚书·甘誓》 失礼则入刑 夏史观
原文传递
早期文明的标准与解释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淳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24,共8页
讨论早期文明探源流行的文化标准和社会标准,体现了文明探源从断代和事件向社会复杂化过程的转变。文化标准涉及城市、青铜与文字的意义和内涵,以及它们在社会演进中的意义。社会标准涉及新进化论的四个社会类型,并对酋邦与古国概念做... 讨论早期文明探源流行的文化标准和社会标准,体现了文明探源从断代和事件向社会复杂化过程的转变。文化标准涉及城市、青铜与文字的意义和内涵,以及它们在社会演进中的意义。社会标准涉及新进化论的四个社会类型,并对酋邦与古国概念做了述评。最后强调了解释的问题,希望我国学界建立统一的概念和术语体系,以减少无谓的争论和论述的模糊性,提高研究质量并努力与国际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文明 文化标准 社会标准 解释
原文传递
中国早期文明与社会福利的萌芽形态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子今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450-456,共7页
现代人归入社会福利的某些观念和体制 ,在文明初期的礼俗形式中其实已经有朦胧的体现。可以看作中国社会福利之历史先声的文明初期有关现象的片断遗存 ,是认识当时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 ,也是探索中国社会福利史的重要线索。认识有关历史... 现代人归入社会福利的某些观念和体制 ,在文明初期的礼俗形式中其实已经有朦胧的体现。可以看作中国社会福利之历史先声的文明初期有关现象的片断遗存 ,是认识当时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 ,也是探索中国社会福利史的重要线索。认识有关历史文化现象 ,除了进行必要的考古学和文献学考察之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利需求 墓葬 民族学 社会福利史 中国 远古时代 早期文明 社会福利 文化精神
下载PDF
传说中的唐虞时代及其考古学印证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邦本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1,共7页
古代文献中传说的尧舜禅让的唐虞时代,其真实性长期以来存在争议。但这一史传不仅见于丰富的传世文献记载,而且已被近年来大量考古发现所印证。唐虞联盟的共同体组织,也已经具备早期国家机构的雏形。
关键词 唐虞时代 陶寺遗址 早期文明 国家
下载PDF
略论安徽史前考古发现中的早期文明因素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忠林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3-47,共5页
安徽地区史前考古起步较早,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存,有些遗存中包含着丰富的早期文明因素,其中,双墩陶符、凌家滩礼玉和尉迟寺聚落形态最为典型,对于研究江淮地区早期文明起源的形式、内容及其与黄河、长江流... 安徽地区史前考古起步较早,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存,有些遗存中包含着丰富的早期文明因素,其中,双墩陶符、凌家滩礼玉和尉迟寺聚落形态最为典型,对于研究江淮地区早期文明起源的形式、内容及其与黄河、长江流域文明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考古工作者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史前考古 早期文明
原文传递
早期中国文明内生性演进的内在逻辑阐释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建墩 岳晓峰 《中原文化研究》 2022年第6期40-49,共10页
中国文明的形成是内生性演进的结果,是内在逻辑与历史逻辑的统一。早期文明一体化演进具有其制度逻辑与文化逻辑。其中礼制使中原政体保持了政治制度上的先进性,是政体组织力和控制力的保证,是文明演进持续性动力的制度基础。早期文明... 中国文明的形成是内生性演进的结果,是内在逻辑与历史逻辑的统一。早期文明一体化演进具有其制度逻辑与文化逻辑。其中礼制使中原政体保持了政治制度上的先进性,是政体组织力和控制力的保证,是文明演进持续性动力的制度基础。早期文明演进中形成了以向心性、伦理性、道德性为特质的意识形态,这使中原文明体更容易实现政治聚合与文化融合,从而凝聚成为更大的文明体。在文明一体化进程中,中原文明的内核是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无论是纵向的历时性演进,还是横向的空间扩张,这一文化内核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它是以文化融合为整合多元政治力量的方式,以推行礼乐文教为文明扩张的方式,以道德文教为社会整合的主要原则。这一文明演进模式是中国早期文明保持连续性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文明 内生性演进 礼制 意识形态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文明理论与中国“早期文明” 被引量:2
15
作者 江林昌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7,共10页
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夏、商、西周文明是一个特殊阶段,这个阶段的文明,从国家形态的角度看,与西方文明具有明显的不同。
关键词 国家 早期文明 夏、 商、 西周
原文传递
河南禹州瓦店遗址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金凤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39,86,共6页
瓦店遗址是颍河上游地区王湾三期文化晚期最大的中心聚落,出土有大型环壕、祭祀遗迹群以及高档遗物,具有早期都城的特征。对瓦店遗址地理环境、文化特点等方面的探讨,有助于揭示中国早期都邑以及早期文明的特征。
关键词 瓦店遗址 早期文明 夏代 都邑 环境
原文传递
湖南出土新石器时代纺轮、纺专及有关纺织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袁建平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3年第1期125-138,共14页
湖南出土新石器时代纺轮及纺专数以百计。本文对其进行了梳理,尤其是对未见于报道的纺专也进行了梳理。并就从搓绩到纺纱、从编织到机织、纺织与早期文明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纺轮 纺专 纺织 早期文明
原文传递
“‘早期文明中的权力与信仰’学术沙龙”纪要 被引量:2
18
作者 常怀颖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2-126,共5页
2015年6月13日,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权力与信仰——良渚遗址群考古特展"系列学术活动之一的"‘早期文明中的权力与信仰’学术沙龙"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举行,国内多家学术机构的20余位学者围绕良渚... 2015年6月13日,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权力与信仰——良渚遗址群考古特展"系列学术活动之一的"‘早期文明中的权力与信仰’学术沙龙"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举行,国内多家学术机构的20余位学者围绕良渚遗址及良渚文化的考古新发现、良渚社会的性质与运行机制、良渚文化与其他考古学文化的关系、中国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等议题展开讨论。本次沙龙尝试从研究社会的角度,用历史学、政治学语言描述考古学物质文化遗存;而展览亦尝试运用社会学和历史学的视角对考古学物质文化进行展示,体现了考古学学科的前进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文化 早期文明 权力 信仰 社会复杂化
原文传递
黄河改道与中华早期文明的形成 被引量:1
19
作者 江林昌 李笑笑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24,158,共12页
距今4000年左右,由尧、舜、鲧、禹等领导的多部族参加的洪水治理运动,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过去,学术界对这场运动关注最多的,是治水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认为:共工、伯鲧等用"堵"的方法治水失败;大禹、皋陶、伯... 距今4000年左右,由尧、舜、鲧、禹等领导的多部族参加的洪水治理运动,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过去,学术界对这场运动关注最多的,是治水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认为:共工、伯鲧等用"堵"的方法治水失败;大禹、皋陶、伯益等用"疏"的办法治水成功。由此引申到政治方面,便是要广开言路,疏通民意。事实上,这场工程还有更重要的一层意义没有引起学术界重视,即由治理洪水引起的黄河的改道、九州的划定,以及由此促成的中华早期文明的形成。它标志着中华文化由五帝时代"多元并行发展"格局转变为夏商周三代"多元一体发展"格局;标志着中国大地上众多氏族、部族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第一次大团结、大融合,为春秋战国时期以六经传承、诸子争鸣为特征的轴心文明诞生奠定了第一块坚实的远古文化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壳堤 洪水治理 黄河改道 早期文明
原文传递
古代西亚两河流域文明起源地区刍议
20
作者 王海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98-101,共4页
古代西亚两河流域是世界早期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很多文明要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源头。学术界早期认为,两河流域西亚早期文明的起源肇始于南部冲击平原的苏美尔地区,随着考古工作的逐步开展和认识的深入,学者们认为北部旱作农业区是两... 古代西亚两河流域是世界早期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很多文明要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源头。学术界早期认为,两河流域西亚早期文明的起源肇始于南部冲击平原的苏美尔地区,随着考古工作的逐步开展和认识的深入,学者们认为北部旱作农业区是两河流域文明的最早起源地,也是南部地区文明繁荣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河流域 早期文明 起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