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德国文献看19世纪香山粤语的韵母系统 被引量:1
1
作者 江雪奇 《古汉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9-125,128,共18页
冯亚星来自香山县,是最早定居德国的华侨之一。其旅德期间,不仅有若干德国作者记录过他的粤方言,他自己也亲笔写下大量粤语注音手稿。这一系列篇幅庞大的材料对探索所谓的“早期粤语”显然颇具价值,至今却从未得到方言学界的系统发掘。... 冯亚星来自香山县,是最早定居德国的华侨之一。其旅德期间,不仅有若干德国作者记录过他的粤方言,他自己也亲笔写下大量粤语注音手稿。这一系列篇幅庞大的材料对探索所谓的“早期粤语”显然颇具价值,至今却从未得到方言学界的系统发掘。本文旨在初步弥补空白,重构冯亚星个人音系中的韵母。分析可知,冯亚星之口音最接近现代的珠海唐家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粤语 香山粤语 拉丁化记音 德国华侨史 德语手稿
原文传递
也谈早期粤语中的变调现象 被引量:4
2
作者 姚玉敏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29,共12页
张洪年(2000)考察Cantonese Made Easy(CME)1888和1907两版中的变调现象,发现十数年间,粤语高平变调和高升变调的使用都有相当的增长,特别是高平变调的增长更为显著。本文旨在探讨下面两个问题:(1)CME两书中所反映的增长是否单一现象;(2... 张洪年(2000)考察Cantonese Made Easy(CME)1888和1907两版中的变调现象,发现十数年间,粤语高平变调和高升变调的使用都有相当的增长,特别是高平变调的增长更为显著。本文旨在探讨下面两个问题:(1)CME两书中所反映的增长是否单一现象;(2)CME两书之前和之后的变调现象又是怎样。考察的结果印证了张文的观察。此外,根据我们对早期材料的考察,我们推测变调应该在1870年代以前就已产生。假设早期材料所反映的变调增长速度保持不变,我们推测高平变调的扩散比高升变调早结束。这个假设得到早期材料中变调的使用和现代粤语调查结果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粤语 高平变调 高升变调 扩散
原文传递
粤语多功能介词“同”的对象介词功能探源——历史材料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3
作者 黎奕葆 《语言学论丛》 2022年第3期79-91,共13页
本文探讨粤语的多功能介词“同”如何发展出对象介词功能。通过对历史材料的分析,本文发现在十九至二十世纪“同”曾经和另一个多功能介词“共”在粤语中竞争并逐渐胜出,而“同”的对象介词功能也在同期萌芽发育;此功能由作为共同施事... 本文探讨粤语的多功能介词“同”如何发展出对象介词功能。通过对历史材料的分析,本文发现在十九至二十世纪“同”曾经和另一个多功能介词“共”在粤语中竞争并逐渐胜出,而“同”的对象介词功能也在同期萌芽发育;此功能由作为共同施事介词的“同”在与动词“讲”共现的语境中发展出来,发展过程得益于“讲”曾发生语义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粤语 对象介词 言说动词 共同施事 伴随介词
原文传递
20世纪初期海外粤剧演出习俗探微 被引量:5
4
作者 黄伟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3-111,共9页
粤剧自清咸丰年间传入东南亚、美洲等地之后,经过百余年发展,与国内的粤剧在组班方式、舞台风尚、艺人起居、观众喜好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一定差异,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演出习俗。
关键词 20世纪初期 海外粤剧 演出习俗
原文传递
论清前期“湖广填四川”移民情况及其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魏登云 曹先东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3-18,共6页
清前期"湖广填四川"移民滥觞于顺治十六年(1659),中经康熙、雍正两朝,至乾隆六十年(1795)结束,主要可分为二个阶段:第一期阶段因"垦荒令"本身缺陷,加之"三藩之乱",移民规模不大;第二阶段因"垦荒令&q... 清前期"湖广填四川"移民滥觞于顺治十六年(1659),中经康熙、雍正两朝,至乾隆六十年(1795)结束,主要可分为二个阶段:第一期阶段因"垦荒令"本身缺陷,加之"三藩之乱",移民规模不大;第二阶段因"垦荒令"不断完善,加之移民垦荒以"安民""惠民"为指导思想,移民大潮一浪接着一浪。此次移民分为强制移民和自发移民两大类型,对四川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人口迅速增长,大量荒地开垦;大量粮食外运,接济周边邻省;改变人口构成,移民远超土著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前期 湖广填四川 影响
下载PDF
广彩瓷山水装饰纹样研究——以清末民初受岭南绘画影响的广彩瓷为例
6
作者 陈文彦 《肇庆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82-85,共4页
广彩瓷是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结晶,自生产以来300多年一直以绚彩华丽、金碧辉煌著称。清末民初,由于受景德镇浅绛彩瓷以画入瓷以及以岭南画派为主的广东画家"实业救国"的思想影响,在广东博物商会、羊城芳村化观瓷画室等瓷绘组... 广彩瓷是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结晶,自生产以来300多年一直以绚彩华丽、金碧辉煌著称。清末民初,由于受景德镇浅绛彩瓷以画入瓷以及以岭南画派为主的广东画家"实业救国"的思想影响,在广东博物商会、羊城芳村化观瓷画室等瓷绘组织出现了文人画家参与广彩瓷的创作。他们以传统山水画入瓷,清新素雅,极具文人气息,促使岭南绘画风格的瓷画逐渐兴起。根据文献资料及留存实物,以广彩瓷山水装饰纹样为研究对象,试从瓷器的表现内容与表现形式分析岭南绘画对这时期广彩山水瓷绘作品所产生的影响,凸显清末民初受岭南绘画影响的广彩瓷的艺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广彩瓷器 岭南绘画 山水纹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