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long-term clinical outcome between transcatheter Amplatzer occlusion and surgical closure of isolated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被引量:10
1
作者 CHEN Zhao-yang WU Li-ming LUO Yu-kun LIN Chao-gui PENG Ya-fei ZHEN Xing-chun CHEN Liang-lo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0期1123-1127,共5页
Background Transcatheter Amplatzer occlusion of patent ductus artertiosus (PDA) has emerged as a minimally invasive alternative to surgical closure.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long-term clinical outcomes ... Background Transcatheter Amplatzer occlusion of patent ductus artertiosus (PDA) has emerged as a minimally invasive alternative to surgical closure.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long-term clinical outcomes between two procedures, especially on chronic residual shunt, late or very late procedure-related complications, and regression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nd left ventricular dilation.Methods A total 255 patients having isolated PDA with a minimal diameter of ≥4 mm treated from January 2000 to July 2003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nd have been followed up until July 2008. The patients were assigned to either the device or surgical closure group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and/or their parents' preference. Baseline physical exams, chest roentgenography, electrocardiography, and echocardiography were performed preprocedure and at each follow-up. Results Seventy-two patients accepted the transcatheter procedure (Group-TC) and 183 underwent surgical operation (Group-SO) for PDA closure, both groups were similar in their demographics and preoperativ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There were no cardiac deaths and late complications such as infectious endocarditis and Amplatzer duct occluder (ADO) dislodge in either group. More acute procedure-related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 in Group-SO (13.7%) compared with Group-TC (1.4%) (P=0.004). The recovery time was (8.7±2.3) days for the Group-SO and (1.3+0.5) days for the Group-TC (P〈0.001). The survival freedom from persistent residual shunt, defined as residual shunt that can not resolve automatically, was 91.3% for Group-SO and 98.6% for Group-TC (P=0.037 by Log-rank tes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egression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nd left ventricular dilation; neither survival freedom from pulmonary hypertension nor abnormal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surgical group and the Amplatzer group.Conclusions Our study confirmed the long-te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ventional therapy eardiac surgical procedure comparative study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重组人促红素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脏功能和心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易尚亨 曾屏 陈俊斌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758-762,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重组人促红素(rhEPO)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脏功能和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9例行CKD伴肾性贫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rhEPO使用剂量分为6000 IU/周剂量组(低剂量组,33例)、8000 IU/周剂量组(高剂量组,36例...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重组人促红素(rhEPO)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脏功能和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9例行CKD伴肾性贫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rhEPO使用剂量分为6000 IU/周剂量组(低剂量组,33例)、8000 IU/周剂量组(高剂量组,36例)。记录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贫血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心脏功能指标[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比(E/A)]及动态心电图指标[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低频/高频(LF/HF)]差异。结果高剂量组疗效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贫血指标(Hb、Hct)、部分心脏功能指标(E/A)、动态心电图指标(SDNN、RMSSD、LF/HF)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P<0.05);LVMI则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8000 IU/周rhEPO治疗CKD伴肾性贫血效果显著,不仅能纠正贫血状态,还能改善心脏功能,安全性也较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肾性贫血 RHEPO 心电图 心率变异性 心脏功能
原文传递
盐酸曲美他嗪片对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炎症反应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金忠 韩恭超 孙丽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8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盐酸曲美他嗪片对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炎症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方... 目的探讨盐酸曲美他嗪片对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炎症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盐酸曲美他嗪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与炎症反应因子,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治疗后,研究组LVESD低于对照组(P<0.05),LVEDD与LVEF高于对照组(P<0.05),TNF-α与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盐酸曲美他嗪片对心功能与炎症反应因子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曲美他嗪片 冠心病 心力衰竭 心功能 炎症反应因子
下载PDF
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瘦素浓度的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黄日忠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揭示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血浆瘦素(leptin)浓度与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集80例ST段抬高性AMI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的静脉血,检测血浆leptin浓度,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STEAMI患者住... 目的:揭示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血浆瘦素(leptin)浓度与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集80例ST段抬高性AMI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的静脉血,检测血浆leptin浓度,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STEAMI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22例(27.5%),血浆lep-tin浓度较健康人显著升高(P<0.01)。血浆leptin浓度是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对预测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有显著临床价值(P<0.01)。结论:STEAMI患者血浆leptin浓度显著升高,其浓度测定有助于判断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急性心肌梗死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下载PDF
心脏介入治疗中患者辐射剂量暴露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许美珍 罗来树 +1 位作者 李颐 钟雯 《江西医药》 CAS 2009年第12期1169-1171,共3页
目的分析心脏介入诊治中患者接受的X射线辐射,探讨减少辐射的方法。方法用美国GE公司的Innova2000数字平板X线机随机配置的剂量测量系统,回顾性分析358例4组(组1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组2冠状动脉造影+左心室造影;组3冠状动脉造影+冠... 目的分析心脏介入诊治中患者接受的X射线辐射,探讨减少辐射的方法。方法用美国GE公司的Innova2000数字平板X线机随机配置的剂量测量系统,回顾性分析358例4组(组1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组2冠状动脉造影+左心室造影;组3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预扩张和支架置入术;组4射频消融术)不同心脏介入诊治目的辐射面积剂量乘积(DAP,cGycm2)和入射剂量(ED,mGy)。结果组3的DAP值和ED值最高,与其他组比较P<0.05,各组中个体的辐射暴露变化均较大。透视时间组4最长,与其他组比较P<0.05,但辐射剂量不如组3高。摄影帧数,组3>组1、组2>组4(P<0.05)(P>0.05)。结论透视时间长、摄影帧数多是介入诊治高剂量的两个主要的可控性因素,摄影剂量对总剂量的贡献大于透视,减低透视脉冲频率和减少摄影帧数可有效降低患者的X射线辐射,有利于指导和加强介入治疗中患者所受医疗照射的防护,有效防范患者可能受到的潜在电离辐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介入诊治 X射线辐射剂量
下载PDF
应用ROC曲线分析cTnI和CK-MB对AMI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占军 赵华 +3 位作者 杨焕云 郭爱芹 于震 孟宪涛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6年第5期28-30,共3页
目的应用ROC曲线分析肌钙蛋白I(cTnI)和CK-MB对心肌梗死(AM)的诊断价值。方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测定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cTnI,血清CK-MB测定采用速率法,并对cTnI和CK-MB进行统计学比较(t检验)和ROC分析。结果cTnI在心肌梗死... 目的应用ROC曲线分析肌钙蛋白I(cTnI)和CK-MB对心肌梗死(AM)的诊断价值。方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测定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cTnI,血清CK-MB测定采用速率法,并对cTnI和CK-MB进行统计学比较(t检验)和ROC分析。结果cTnI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敏感度为96.2%,特异度为93.9%,阳性结果预测值为94.4%,准确度为95,1%;CK-MB的敏感度为84.9%,特异度为95.9%阳性结果预测值为91.8%,准确度为90.2%;cTn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97,CK-MB的AUC=0.89。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CICA)测定cTnI可以作为诊断心肌梗死的快速诊断指标,并优于CK-MB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 曲线分析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心肌梗死 诊断指标 阳性结果 准确度 预测值 特异度 敏感度 测定 曲线下面积 诊断价值 血清 肌钙蛋白 统计学 速率法 对照组 健康 方法
下载PDF
探讨野百合碱诱导大鼠右心室心肌肥厚模型的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慧勤 梁青龙 +1 位作者 王梅爱 陈惠芳 《海峡药学》 2013年第1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以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大鼠右心室心肌肥厚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野百合碱给药模型组(MCT组),MCT组以2%MCT按60mg·kg-1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后饲养3周建立MCT诱导的右心室肥... 目的探讨以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大鼠右心室心肌肥厚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野百合碱给药模型组(MCT组),MCT组以2%MCT按60mg·kg-1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后饲养3周建立MCT诱导的右心室肥厚大鼠模型。分别测定CON组和MCT组的以下指标:①通过右心室插管法测定平均右心室内压(mRVP)、右心室内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右心室内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②测定右心肥厚指数(RVMI);③HE染色观察右心室心肌组织切片。结果与CON组相比:①MCT组的mRVP及RVMI从显著升高(P<0.01,n=18);②右心室+dp/dtmax显著升高(P<0.01,n=18),右心室-dp/dtmax显著降低(P<0.01,n=18);③MCT组右心室心肌纤维粗大,细胞内肌原纤维数量增多,心肌纤维排列紊乱,细胞核深染,形状不整。结论 MCT诱导3周可成功诱导SD大鼠产生右心室心肌肥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百合碱 心肌肥厚
下载PDF
食管贲门癌围手术期钾代谢的临床研究(附40例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印发 孙兰国 +1 位作者 于印春 张庆永 《河北医药》 CAS 2000年第12期896-897,共2页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血钾的变化及早期补钾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40例食管贲门癌病人术前及术后第 1、2、3天血钾进行检测 ,并早期静脉补钾 ,分析围手术期血钾变化的趋势 ,研究术后早期补钾的可行性、必要性及安全性。结果 ...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血钾的变化及早期补钾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40例食管贲门癌病人术前及术后第 1、2、3天血钾进行检测 ,并早期静脉补钾 ,分析围手术期血钾变化的趋势 ,研究术后早期补钾的可行性、必要性及安全性。结果 食管贲门癌病人血钾术前 (4.0 8± 0 .32 )mmol L ,术后第 1天为 (3 .86± 0 .31)mmol L(P <0 .0 1)、第 2天 (4.0 2± 0 .2 7)mmol L(P >0 .0 5 )、第 3天 (4.0 6±0 .2 2 )mmol L(P >0 .0 5 ) ,无 1例出现高钾血症。结论 食管贲门癌术后血钾并非升高 ,而是呈减低趋势 ,只要肾功能正常 ,早期补钾是必要的、安全的及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贲门癌 围手术期 钾代谢
下载PDF
脑利钠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主要不良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纪军 何胜虎 +3 位作者 陈述 谢勇 刘晓东 徐日新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24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BN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继发心衰和再入院的复合终点)发生率的关系。方法本院心内科住院资料完整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8例,入院后24h内测血...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BN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继发心衰和再入院的复合终点)发生率的关系。方法本院心内科住院资料完整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8例,入院后24h内测血浆脑利钠肽水平,所有患者根据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分为三组:A组BNP水平≤100ng/L,B组100ng/L<BNP水平<400ng/L,C组BNP水平≥400ng/L。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必要时行支架植入术或冠脉搭桥术(CABG),比较不同BNP水平ACS患者住院期间、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MACE发生率及各组患者冠脉病变情况。结果随访3个月,A组无心源性死亡和再次心肌梗死发生,B组2例出现心源性死亡,2例出现再次心肌梗死,C组2例出现心源性死亡,2例出现再次心肌梗死。且住院期间、出院1个月、3个月三组患者MACE发生率C组>B组>A组,三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BNP水平越高,其MACE发生率越高,BNP测定对ACS患者MACE有较强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脑利钠肽 冠状动脉造影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