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uchenne肌营养不良模型鼠骨髓移植后dystrophin的表达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为西 张成 +1 位作者 刘焯霖 卢锡林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58-360,共3页
目的 观察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模型鼠 (mdx鼠 )不同成分骨髓细胞移植后dystrophin的表达。方法 用体外培养的C57BL雄鼠的骨髓细胞、骨髓悬浮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分别经鼠尾静脉注射到放疗后的mdx鼠体内 ,动态观察受体雌性mdx鼠骨骼肌d... 目的 观察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模型鼠 (mdx鼠 )不同成分骨髓细胞移植后dystrophin的表达。方法 用体外培养的C57BL雄鼠的骨髓细胞、骨髓悬浮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分别经鼠尾静脉注射到放疗后的mdx鼠体内 ,动态观察受体雌性mdx鼠骨骼肌dystrophin的表达 ,并取受体mdx雌鼠血 ,用聚合酶链反应进行Sry基因检测。结果 骨髓细胞、悬浮细胞、基质细胞移植后 1~ 2个月 ,较少肌纤维表达dystrophin(<1 % ) ,3~ 4个月分别约有 7%、6 %、4 %的肌纤维表达dystrophin。Sry基因检测均扩增出受体雌鼠Y染色体上 449bp的DNA片段 ,提示供体细胞在受体内存活。结论 骨髓细胞、悬浮细胞、基质细胞分别移植到mdx鼠体内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肌营养不良 骨髓移植 dystrophin 小鼠
原文传递
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成 冯慧宇 +20 位作者 黄绍良 方建培 肖露露 姚晓黎 陈纯 叶欣 曾缨 卢锡林 文剑明 张为西 李中 冯善伟 徐宏贵 黄科 周敦华 陈维 谢有梅 席静 张萌 黎阳 刘颖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9-405,共7页
目的比较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DMD)患者经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后其肌肉再生、抗肌萎缩蛋白表达和运动功能的改变;以及评价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1例经基因分析和肌肉活检及抗肌萎缩蛋白检测确诊的、已丧失... 目的比较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DMD)患者经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后其肌肉再生、抗肌萎缩蛋白表达和运动功能的改变;以及评价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1例经基因分析和肌肉活检及抗肌萎缩蛋白检测确诊的、已丧失行走能力的DMD患儿,经HLA配型,在脐血库中寻找到一个全相合的脐血供体。采用白消安+环磷酰胺+兔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预处理后进行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采用环孢素A和骁悉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versushostreaction,GVHD)。同时定期检测原发病的生化指标如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造血重建的植入证据(血型转变、肌肉和血液系统的聚合酶链反应短串联重复序列分析)、缺陷基因是否纠正、新生肌肉是否出现、肌肉中抗肌萎缩蛋白是否表达和运动功能是否改善。结果(1)中性粒细胞在脐血干细胞移植后第15天(+15天)达到0.5×109/L,白细胞在+25天达正常水平;血小板于+22天达到20×109/L;血红蛋白维持于85~100g/L。术后140天骨髓穿刺提示三系生长旺盛;(2)移植后140天血型转为供体AB型。至今没有出现移植物抗宿主反应。(3)术后18天、30天、43天、55天、74天、233天患者外周血DNA和术后140天、183天、235天骨髓细胞DNA经PCRSTR检测为供者独立植入;(4)患儿术后60天取外周血做基因分析,显示19号缺失的外显子得到完全纠正,患儿转变为正常基因型;(5)患儿在移植后75天的肌肉活检可见新生肌管形成,抗肌萎缩蛋白免疫组化呈弱阳性,少数为强阳性反应,DNA分析:供者基因DNA占1%~13%;移植后126天抗肌萎缩蛋白免疫组化检测显示阳性的肌纤维明显增多,供者基因DNA上升至2.5%~25%;(6)患儿血清CK从移植治疗前的5735U/L降至274U/L;(7)术后100天体检发现患儿肌力略有改善,肢端温暖。结论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DMD,可在移植后短期内重建造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干细胞移植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 抗肌萎缩蛋白 造血功能
原文传递
Duchenne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临床和基因变异97例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贺影忠 韩凤 +2 位作者 王纪文 王剑 郁婷婷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分析Duchenne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患儿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特点,总结并分析97例DMD病例的基因突变热点。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通过基因检查随访确诊为DMD的患儿97例,对其临床表现,... 目的分析Duchenne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患儿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特点,总结并分析97例DMD病例的基因突变热点。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通过基因检查随访确诊为DMD的患儿97例,对其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和基因突变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7例中男96例,主要以喂养困难、肌酶增高和肢体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天冬氨酸转移酶(AST)等肌酶均明显升高。通过组合的高通量检测技术检查DMD基因多为大缺失,共62例(63.92%),大重复突变11例(11.34%),24例(24.74%)发生点突变。所有的突变可发生在基因的任何位置,但是有两个缺失的热点区域:位于基因的中央区外显子45~55区共45例,占大缺失突变的72.58%;位于5’端外显子2~19区12例,占大缺失突变的19.35%。结论喂养困难、肌酶增高和肢体无力为DMD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肌酶明显增高者DMD基因应及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肌营养不良 抗肌萎缩蛋白 糖皮质激素 基因治疗
原文传递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dystrophin-related muscular dystrophy and therapeutic challenges ahead 被引量:9
4
作者 ZHOU Guang-qian XIE Hui-qi +1 位作者 ZHANG Su-zhen YANG Zhi-mi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6期1381-1391,共11页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in dystrophin-related muscular dystrophy includes X-linked hereditary Duchenne and Becker muscular dystrophies (DMD and BMD). Data sources Information included in thi...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in dystrophin-related muscular dystrophy includes X-linked hereditary Duchenne and Becker muscular dystrophies (DMD and BMD). Data sources Information included in this article was identified by searches of PUBMED and other online resources using the key terms DMD, dystrophin, mutations, animal models, pathophysiology, gene expression, stem cells, gene therapy, cell therapy, and pharmacological. Study selection Mainly original milestone articles and timely reviews written by major pioneer investigators of the field were selected. Results The key issues related to the genetic basis and pathophysiological factors of the diseases were critically addressed. The availabilities and advantages of various animal models for the diseases were described. Major molecular and cellular therapeutic approaches were also discussed, many of which have indeed exhibited some success in pre-clinical studies but at the same time encountered a number of technical hurdles, including the efficient and systemic delivery of a functional gene and myogenic precursor/stem cells to repair genetic defects. Conclusions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at molecular levels and regenerative properites of myogenic precursor/stem cells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pl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The combined use of multiple strategies may represent the major challenge as well as the greatest hope for the therapy of these diseases in coming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strophin muscular dystrophy myogenic stem cells cell therapy gene therapy
原文传递
中国人dystrophin基因RFLPs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余龙 王伟毅 +4 位作者 汪群斌 王敏勤 杨玉美 朱景德 赵寿元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73-183,共11页
我们用dystrophin基因的cDNA全顺序(长14 kb)为核酸分子杂交探针,对中国人dystrophin基因内的RFLPs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结果中给出了PvuⅡ/1 a、Taq Ⅰ/2 b—3、PvuⅡ/2 b—3、TaqⅠ/5 b—7、Xba Ⅰ/10五种杂交中所见的六个RFLPs 的预期... 我们用dystrophin基因的cDNA全顺序(长14 kb)为核酸分子杂交探针,对中国人dystrophin基因内的RFLPs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结果中给出了PvuⅡ/1 a、Taq Ⅰ/2 b—3、PvuⅡ/2 b—3、TaqⅠ/5 b—7、Xba Ⅰ/10五种杂交中所见的六个RFLPs 的预期杂合频率和受检女性的实际杂合频率;其中PvuⅡ/2 b—3(A 1=26.0 kb,A 2=3.8 kb)和Taq Ⅰ/5 b—7(A 1=10.0 kb,A2=8.4 kb)的2个RFLPs为本文首次报道。PvuⅡ/1 a的2个RFLPs 的等位片段频率与日本人的同类研究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Taq Ⅰ/2 b—3、Taq Ⅰ/5 b—7、Taq Ⅰ/8、EcoR Ⅴ/9和Xba Ⅰ/10的5个RFLPs 与高加索人的数据比较,发现其中4个RFLPs 的等位片段频率的差异有极其显著性。这提示了东西方人在dystrophin 基因的分子结构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这些差异之中,Taq Ⅰ/2 b—3、Taq Ⅰ/8和EcoR Ⅴ/9检出的RFLPs 等位频率,中国人低于高加索人;而Xba Ⅰ/10检出的RFLPs 等位频率则显著高于高加索人;另外Taq Ⅰ/5 b—7检出的RFLPs的等位片段频率则与高加索人相近。实验结果还提示PvuⅡ/1 a、Taq Ⅰ/5 b—7和Xba Ⅰ/10这三种杂交,对于在中国人群中检测DMD/BMD 基因携带者以及产前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 RFLPS dystrophin
下载PDF
DMD患者骨骼肌抗肌萎缩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改变 被引量:7
6
作者 陈琳 郭玉璞 +2 位作者 邹丽萍 赵燕环 任海涛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49-1053,共5页
目的探讨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的临床价值及与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临床病理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6例DMD患者骨骼肌dystrophin的表达情况、临床表现和肌肉病理改变进... 目的探讨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的临床价值及与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临床病理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6例DMD患者骨骼肌dystrophin的表达情况、临床表现和肌肉病理改变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发现25例年龄在4岁以上的患儿多有比较典型的DMD临床表现,而11例4岁以下患儿症状比较轻。肌肉病理显示15例早期改变,17例中期改变,4例晚期改变,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与年龄相关。免疫组化染色显示36例患者的肌肉标本均有严重的dystrophin缺失,其中9例完全缺失,10例部分肌纤维膜有微弱着色,17例极少数肌纤维膜清楚着色,dystrophin的表达分级与病理改变分期及年龄无明显相关。结论检查dystrophin在肌纤维膜上的表达对DMD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但临床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主要与年龄和病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抗肌萎缩蛋白 肌肉活检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肛提肌中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和结蛋白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王莉娜 常涛 +1 位作者 任艺婷 李兆艾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6期692-694,共3页
目的探讨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和结蛋白mRNA的表达与绝经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SUI组)、30例盆底组织膨出患者(POP组)及6例无SUI和POP的直肠癌患者(对照组),术中行肛提肌活组织检查(活检),应用实时... 目的探讨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和结蛋白mRNA的表达与绝经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SUI组)、30例盆底组织膨出患者(POP组)及6例无SUI和POP的直肠癌患者(对照组),术中行肛提肌活组织检查(活检),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检测肛提肌中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和结蛋白的表达。结果 POP组和SUI组肛提肌中肌营养不良蛋白和结蛋白mRNA表达较对照组均降低(P<0.01)。POP组和SUI组比较,肛提肌中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和结蛋白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与女性肛提肌中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及结蛋白的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蛋白 结蛋白 盆底功能障碍
下载PDF
Molecular Analysis-Based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a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Duchenne and 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in Eastern China 被引量:6
8
作者 Hui-Hui Zhao Xue-Ping Sun +8 位作者 Ming-Chao Shi Yong-Xiang Yi Hong Cheng Xing-Xia Wang Qing-Cheng Xu Hong-Ming Ma Hao-Quan Wu Qing-Wen Jin Qi Ni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7期770-775,共6页
Background: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 and 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BMD) are common X-linked recessive neuromuscular disorders caused by mutations in dystrophin gene. 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 Background: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 and 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BMD) are common X-linked recessive neuromuscular disorders caused by mutations in dystrophin gene. 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ultiplex PCR) and 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MLPA) are the most common methods for detecting dystrophin gene mutations, This study aimed to contrast the two methods and discern the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patients with DMD/BMD in Eastern China. Methods: We collected 121 probands, 64 mothers ofprobands, and 15 fetuses in our study. The dystrophin gene was detected by multiplex PCR primarily in 28 probands, and MLPA was used in multiplex PCR-negative cases subsequently. The dystrophin gene of the remaining 93 probands and 62 female potential carriers was tested by MLPA directly. In fetuses, multiplex PCR and MLPA were performed on 4 fetuses and 10 fetuses,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sequencing was also performed in 4 probands with negative MLPA. Results: We found that 61.98% of the subjects had genetic mutations including deletions (50.41%) and duplications (11.57%). There were 43.75% of mothers as carriers of the mutation. In 15 fetuses, 2 out of 7 male fetuses were found to be unhealthy and 2 out of 8 female fetuses were found to be carriers. Exons 3-26 and 45-52 have the maximum frequency in mutation regions. In the frequency ofexons individually, exon 47 and exon 50 were the most common in deleted regions and exons 5, 6, and 7 were found most frequently in duplicated regions. Conclusions: MLPA has better productivity and sensitivity than multiplex PCR. Prenatal diagnosis should be applied in DM D high-risk fetuses to reduce the disease incidence. Furthermore,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physicians to inform female carriers the importance of prenatal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ystrophin 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renatal Diagnosis
原文传递
中国人群中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突变类型和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少英 孙筱放 +2 位作者 黎青 张慧敏 王晓蔓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1-254,共4页
假性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s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源于横纹肌的一种X-连锁隐性致死性遗传病,由编码抗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基因突变所致。为了探讨中国人群中DMD患者的dystrophin基因突变类型和分布特点及其... 假性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s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源于横纹肌的一种X-连锁隐性致死性遗传病,由编码抗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基因突变所致。为了探讨中国人群中DMD患者的dystrophin基因突变类型和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文章采用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方法对720例DMD患者及其母亲和20例正常成年男性进行dystrophin基因分析。结果显示,检出率为64.9%(467/720),54.3%(391/720)的患者为基因缺失;10.6%(76/720)的患者为基因重复。累及Exon45-54缺失突变型占全部缺失型患者的71.9%(281/391);重复突变型累及Exon1-40占全部重复型患者82.9%(63/76);检出的患者中,DMD型和中间型营养不良症(Intermediate muscular dystrophy,IMD)型占90.6%(423/467),Becker型营养不良症(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BMD)型占9.4%(44/467)。表明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以dystrophin基因缺失突变为主,突变发生在整个基因中非均匀分布,存在突变热区,在缺失和重复的位置和片段长度与肌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抗肌萎缩蛋白 缺失 重复 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
下载PDF
低氧性微损伤时大鼠腓肠肌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和结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8
10
作者 徐玉明 李俊平 王瑞元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9-348,共10页
为了观察低氧性微损伤时大鼠腓肠肌抗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和结蛋白(desmin)的变化特征及其调节机制,本实验将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和10%氧浓度的低氧刺激1、2、4、7d组(n=8),每组各取2只大鼠进行伊文氏... 为了观察低氧性微损伤时大鼠腓肠肌抗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和结蛋白(desmin)的变化特征及其调节机制,本实验将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和10%氧浓度的低氧刺激1、2、4、7d组(n=8),每组各取2只大鼠进行伊文氏蓝(EBD)腹腔注射来检测肌纤维膜通透性,同时用异染ATP酶法鉴别EBD阳性肌纤维的类型;其余6只采用Western blot、RT-PCR和荧光法进行蛋白含量和基因表达等测定。结果显示,低氧第1天即出现EBD阳性纤维,主要为ⅡA和ⅡB型。各低氧组的EBD阳性细胞率和平均光密度均大于常氧对照组(P<0.05)。低氧第1天dystrophin和desmin蛋白显著增加或有增加趋势,第2天有所下降,第4天又急剧增加,第7天恢复至接近对照组水平,其变化呈波动性起伏;低氧组基因表达在第2天开始大幅度增加,与蛋白含量变化趋势相对应。除了低氧第2天外,其余各组钙激活中性蛋白酶(calpain)总活性均高于常氧对照组。热休克蛋白HSP70和HSP90分别在低氧第4天和第7天增加(P<0.05)。上述结果表明,机械应力并非细胞膜完整性破坏的唯一原因,但是仅靠低氧引起腓肠肌微损伤时的dystrophin和desmin变化与离心运动不一样,二者蛋白含量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丢失。低氧性肌损伤的表现形式可能与肌纤维动员类型以及calpain活性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大鼠 腓肠肌 膜完整性 抗肌营养不良蛋白 结蛋白 肌损伤
原文传递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enhance myogenic differentiation in the mdx mouse model of muscular dystrophy via paracrine signaling 被引量:5
11
作者 Ji-qing Cao Ying-yin Liang +8 位作者 Ya-qin Li Hui-li Zhang Yu-ling Zhu Jia Geng Li-qing Yang Shan-wei Feng Juan Yang Jie Kong Cheng Zh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638-1643,共6页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have been shown to promote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through the paracrine secretion of neurotrophic factors. However, it is unclear whether these cells can promote myogenic differentiat...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have been shown to promote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through the paracrine secretion of neurotrophic factors. However, it is unclear whether these cells can promote myogenic differentiation in muscular dystrophy.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6 × 106) were injected into the gastrocnemius muscle of mdx mice at various sites. Dystrophin expression was found in the muscle fibers. Phosphorylation levels of Akt,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 eIF-4E binding protein 1 and $6 kinase 1 were increased, and the Akt/mTOR pathway was activated. Simultaneously, myogenin levels were increased, whereas cleaved caspase 3 and vimentin levels were decreased. Necrosis and fibrosis were reduced in the muscle fiber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promote the re- generation and survival of muscle cells by inhibiting apoptosis and fibrosis, thereby alleviating muscle damage in muscular dystro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myogenic differentiation paracrine pathway dystrophin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白藜芦醇联合电针治疗运动性骨骼肌肉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梁维卿 苏转平 刘杨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57-63,共7页
目的:探讨电针(EA)联合白藜芦醇(Res)对运动性骨骼肌损伤(EIMD)的治疗效果。方法:取雄性SD健康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EIMD组(B组)、Res+EA+EIMD组(C组)、Res+EIMD组(D组)和EA+EIMD组(E组)。运动后7d,取腹主动脉血检测丙二... 目的:探讨电针(EA)联合白藜芦醇(Res)对运动性骨骼肌损伤(EIMD)的治疗效果。方法:取雄性SD健康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EIMD组(B组)、Res+EA+EIMD组(C组)、Res+EIMD组(D组)和EA+EIMD组(E组)。运动后7d,取腹主动脉血检测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白细胞介素-6和肌红蛋白的含量,并通过电镜观察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以及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腓肠肌中细胞膜骨架蛋白dystrophin以及热休克蛋白(HSP)-70的表达变化。结果:B组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发生损伤,且各项血液生化指标和HSP-70表达量比A组升高,而dystrophin表达量降低。C组、D组和E组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较B组轻,各项血液生化指标均低于B组,HSP-70和dystrophin的表达量显著高于B组,且C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D组和E组(P <0. 05)。结论:白藜芦醇和电针具有促进EIMD修复的功效,两者相结合可使疗效更显著,具有明显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骨骼肌损伤 白藜芦醇 电针 电子显微镜 dystrophin HSP-70
下载PDF
抗肌萎缩蛋白病中国诊断指南 被引量:1
13
作者 中华医学会罕见病分会 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 +2 位作者 熊晖 袁云 谢志颖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22-833,共12页
抗肌萎缩蛋白病是由编码抗肌萎缩蛋白的DMD基因致病性变异所导致的一组主要累及骨骼肌和(或)心肌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肌病,包括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Becker型肌营养不良以及X-连锁扩张型心肌病。DMD基因致病性变异广泛而复杂,导致部分... 抗肌萎缩蛋白病是由编码抗肌萎缩蛋白的DMD基因致病性变异所导致的一组主要累及骨骼肌和(或)心肌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肌病,包括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Becker型肌营养不良以及X-连锁扩张型心肌病。DMD基因致病性变异广泛而复杂,导致部分患者的诊断和临床分型复杂而困难。精准的分子遗传学诊断对于抗肌萎缩蛋白病的临床诊治、多学科管理、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基因治疗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指南基于抗肌萎缩病的研究进展,借鉴国内外抗肌萎缩蛋白病的指南共识,在抗肌萎缩蛋白病的临床表现、遗传学基础、诊断及临床分型、遗传学诊断流程以及临床遗传咨询方面达成共识,提出18条推荐意见。本指南旨在规范和优化抗肌萎缩蛋白病的诊断,为临床医师和政府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参考,共同降低抗肌萎缩蛋白病患者的诊断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抗肌萎缩蛋白 诊断 指南
原文传递
Dystrophin在不同类型肌营养不良症中的变化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锁彬 沈定国 +1 位作者 罗平 田东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4-246,共3页
目的 研究dystrophin在不同类型肌营养不良症中的变化及分型诊断价值。方法 用抗dyshophin抗体对107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肌组织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患者肌细胞膜上无显色,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 目的 研究dystrophin在不同类型肌营养不良症中的变化及分型诊断价值。方法 用抗dyshophin抗体对107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肌组织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患者肌细胞膜上无显色,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患者肌细胞膜上显色浅淡、不连续或呈斑片状。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患者肌细胞膜上染色正常。结论dystrophin免疫组化染色对于年龄较小临床不易区分的DMD/BMD患者,可区分开来,以早期预测功能影响程度。该方法也有助于区分临床表现相似的成年散发BMD和LGMD患者,对于正确地进行遗传咨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症 肌营养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dystrophin
下载PDF
Duchenne肌营养不良(DMD)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延波 徐乃军 贾飞勇 《生命科学》 CSCD 2012年第4期354-361,共8页
Duchenne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为X连锁、隐性、致死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Xp21.1-3区,编码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随着对该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从宏观到微观对DMD的再认识不断更新,发现其发病涉... Duchenne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为X连锁、隐性、致死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Xp21.1-3区,编码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随着对该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从宏观到微观对DMD的再认识不断更新,发现其发病涉及到从基因、胞膜缺陷,到细胞的炎性机制,以及纤维化及肌细胞再生等多个层面。就其细胞及亚细胞水平发病机制及治疗上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肌营养不良 发病机制 治疗 抗肌萎缩蛋白
原文传递
机械生长因子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肛提肌修复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董润楠 宋志英 王文渊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82-386,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及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肛提肌成肌细胞的存活率及层黏连蛋白(Laminin)、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的表达情况,初步探索机械生长因子(MGF)对SUI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原代分离女性SUI患者及直肠癌... 目的:通过检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及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肛提肌成肌细胞的存活率及层黏连蛋白(Laminin)、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的表达情况,初步探索机械生长因子(MGF)对SUI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原代分离女性SUI患者及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肛提肌成肌细胞,采用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方法对肛提肌成肌细胞进行鉴定,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MGF(0ng/mL、50ng/mL、100ng/mL、150ng/mL)在不同作用时间(24h、48h、72h)下肛提肌成肌细胞的存活率,于成肌细胞孵育72h后,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上述两种蛋白的含量。结果:不同浓度MGF促进肛提肌成肌细胞增殖的效果不同(F浓度=65.055,P浓度=0.000);不同MGF作用时间促进肛提肌成肌细胞增殖的效果不同(F时间=24.586,P时间=0.000);MGF浓度和MGF作用时间两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F时间×浓度=3.222,P时间×浓度=0.008),当MGF浓度为150ng/mL和MGF作用时间为72h时,肛提肌成肌细胞存活率最高。与对照组(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肛提肌成肌细胞)比较,SUI组(0ng/mL)肛提肌成肌细胞Laminin、DystrophinmRNA的表达量降低(P<0.05);与SUI组(0ng/mL)比较,MGF组(150ng/mL)肛提肌成肌细胞Laminin、DystrophinmRNA的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MGF浓度和MGF作用时间两因素可交互作用,促进体外培养的SUI患者的肛提肌成肌细胞增殖。SUI患者肛提肌成肌细胞Laminin、Dystrophin的表达降低,MGF可促进SUI患者肛提肌成肌细胞Laminin、Dystrophin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压力性 成肌细胞 骨骼肌 层黏连蛋白 肌营养不良蛋白 机械生长因子
下载PDF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分子发病机制及基因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戴毅 崔丽英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0-353,共4页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最常见的肌营养不良类型,遗传方式为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发病率约为每3500至6000名活产男婴有1例发病。DMD及其良性病程表型——Becker型肌营养...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最常见的肌营养不良类型,遗传方式为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发病率约为每3500至6000名活产男婴有1例发病。DMD及其良性病程表型——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BMD),都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DMD基因缺陷所致,因此又统称为dystrophin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分子发病机制 基因治疗 BECKER型肌营养不良 dystrophin X染色体连锁 流行病学调查 隐性遗传
原文传递
低氧训练诱导大鼠腓肠肌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和代谢酶变化及延长高速力竭运动时间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玉明 李俊平 王瑞元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5-462,共8页
本文旨在探讨抗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和膜通透性在低氧训练中的变化及其作用。8周龄的Sprague Dawley (SD)大鼠共72只,随机分为4组:常氧安静(normoxic non-train, NC)组、常氧运动(normoxic train, NT)组、低氧安静 (hypoxic non-... 本文旨在探讨抗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和膜通透性在低氧训练中的变化及其作用。8周龄的Sprague Dawley (SD)大鼠共72只,随机分为4组:常氧安静(normoxic non-train, NC)组、常氧运动(normoxic train, NT)组、低氧安静 (hypoxic non-train, HC)组、低氧运动(hypoxic train, HT)组;每组又随机分为3个亚组:无力竭亚组、低速力竭亚组和高速力竭亚组。常氧运动组和低氧运动组进行4周运动训练;低氧组在氧浓度为12.7% (相当于海拔高度4 300 m)的常压低氧环境下生活训练。训练4周后,对各组的无力竭亚组取材,分别测定腓肠肌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和dystrophin含量以及血清LDH活性。其余大鼠分别进行力竭测验,记录力竭时间。结果显示,相对常氧运动组,低氧运动组大鼠体重增长减缓,而骨骼肌dystrophin水平无显著变化。低氧运动对MDH和LDH活性的作用明显。氧浓度和运动训练及其交互作用对MDH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腓肠肌LDH仅受氧浓度的影响(P<0.05),而血LDH受氧浓度和运动训练交互作用的影响(P<0.05),表现为肌LDH活性下降,血清LDH活性增高。对于大鼠力竭时间,力竭测验速度、运动训练及其交互作用有显著影响(P<0.05),运动训练和氧浓度的交互作用也有显著影响(P<0.05),而氧浓度的作用没有显著影响。低氧运动组的高速力竭亚组力竭总时间大于常氧运动组的高速力竭亚组,而且在力竭测试中疲劳出现较早但恢复迅速。以上结果提示,低氧运动能够有效延长大鼠高速力竭运动的时间,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低氧运动后膜通透性增加而引起的血LDH含量上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训练 骨骼肌 抗肌营养不良蛋白 乳酸脱氢酶 膜通透性
原文传递
异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模型鼠膈肌dystrophin表达及病理改变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雅妮 张成 +7 位作者 于美娟 王淑辉 李美山 黄慧 熊符 冯善伟 柳太云 卢锡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干细胞移植对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模型鼠-mdx鼠膈肌的治疗效果。方法取雄性SD大鼠骨髓干细胞经尾静脉植入放疗处理后的8周龄雌性mdx鼠(n=18)。于移植后4、8、12周各取6只mdx鼠的膈肌行 HE染色、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 目的探讨骨髓干细胞移植对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模型鼠-mdx鼠膈肌的治疗效果。方法取雄性SD大鼠骨髓干细胞经尾静脉植入放疗处理后的8周龄雌性mdx鼠(n=18)。于移植后4、8、12周各取6只mdx鼠的膈肌行 HE染色、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免疫荧光检测以及dystrophin mRNA的RT-PCR分析,同时用正常C57鼠及放疗而未移植的mdx鼠作为对照,另进行PCR反应检测实验鼠膈肌内Sry(Y染色体的性别决定区)基因。结果移植后mdx 鼠膈肌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较放疗而未移植mdx鼠有所减少;移植后核中心移位纤维比例[移植后4、8、12周分别为 (15.58±0.91)%、(12.50±1.87)%、(10.17%±1.17)%]较未移植mdx鼠(19.5±1.87)%显著减少。移植后dystrophin免疫荧光阳性细胞比例[移植后4、8、12周分别为(1.00±0.32)%、(6.00±1.05)%、(11.92±1.11%)]较未移植mdx鼠(O.17±0.41)%显著增加。RT-PCR结果显示C57鼠膈肌的dystrophin mRNA相对含量(0.63±0.04)最高;而未移植mdx鼠的膈肌中未检测到dystrophin mRNA;移植后的mdx鼠膈肌中mRNA的表达水平(移植后4、8、12周分别为0.19±0.05、0.26±0.06、0.36± 0.04)随时间推移逐渐增高;移植后各时间点mdx鼠膈肌Sry基因均为阳性。结论骨髓干细胞系统移植mdx鼠可以恢复部分膈肌的dystrophin表达,改善膈肌的病理,骨髓干细胞移植有希望成为全身治疗DMD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 MDX鼠 膈肌 骨髓移植 抗肌萎缩蛋白
下载PDF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的临床和病理及抗肌萎缩蛋白表达 被引量:7
20
作者 喻绪恩 王训 +7 位作者 石永光 周志华 严彦 高伟明 饶娆 程楠 韩咏竹 杨任民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2年第2期153-158,共6页
目的:归纳总结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及抗肌萎缩蛋白表达情况。方法:通过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16例DMD患者的临床表现,肌肉病理改变和肌肉抗肌萎缩蛋白表达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年龄>4岁... 目的:归纳总结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及抗肌萎缩蛋白表达情况。方法:通过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16例DMD患者的临床表现,肌肉病理改变和肌肉抗肌萎缩蛋白表达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年龄>4岁的14例患儿均有比较典型的DMD临床表现;而年龄<4岁的2例患儿症状较轻。肌肉病理显示2例为早期改变、11例为中期改变、3例为晚期改变,病理改变严重程度与年龄相关。免疫组化染色显示16例患者的肌肉标本抗肌萎缩蛋白均完全缺失。结论:DMD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表现的严重程度与年龄有关,检查抗肌萎缩蛋白在肌纤维膜上表达是诊断DMD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临床表现 肌肉病理改变 抗肌萎缩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