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海北地区高山嵩草草甸植物群落生物量动态及能量分配 被引量:89
1
作者 王启基 王文颖 邓自发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2-230,共9页
对青海海北地区高山草甸主要植物群落小嵩草(Kobresiapygmaea)草甸、矮嵩草(K.humilis)草甸、藏嵩草(K.tibetica)沼泽化草甸地上生物量动态和能量分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群落年地上净生... 对青海海北地区高山草甸主要植物群落小嵩草(Kobresiapygmaea)草甸、矮嵩草(K.humilis)草甸、藏嵩草(K.tibetica)沼泽化草甸地上生物量动态和能量分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群落年地上净生产量及其年际动态和主要植物类群生物量季节动态具明显的差异,其生物量季节动态可由如下模型表示:Wi=Ki/(1+exp(Ai-Bit))植物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呈典型的金字塔和倒金字塔模式。小嵩草草甸、矮嵩草草甸和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的地上净生产量依次为368.4gm-2a-1、418.5gm-2a-1和518.4gm-2a-1,所固定的太阳能值依次为6655.16kJm-2a-1、7610.09kJm-2a-1、9488.77kJm-2a-1。光能利用率分别为0.1097%、0.1256%、0.15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类群 生物量动态 能量分配 高山草甸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嵩草草甸基本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王长庭 龙瑞军 丁路明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8期16-19,共4页
就青藏高原高寒嵩草草甸生态系统中主要 3种植物群落类型 :矮生嵩草Kobresiahumilis草甸、小嵩草K pygmaea草甸和藏嵩草K tibetica沼泽化草甸的环境特征、种类的组成及数量特征、生物量的分布及季节的动态等进行阐述 ,并对其初级生产力... 就青藏高原高寒嵩草草甸生态系统中主要 3种植物群落类型 :矮生嵩草Kobresiahumilis草甸、小嵩草K pygmaea草甸和藏嵩草K tibetica沼泽化草甸的环境特征、种类的组成及数量特征、生物量的分布及季节的动态等进行阐述 ,并对其初级生产力的提高和可持续利用及发展进行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草甸 结构特征 生物量动态 能量分配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退化弃耕地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动态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晓明 尕切江 +6 位作者 苍生海 祁迎林 杨惠青 费迎霞 王启基 彭宏春 牛东玲 《中国草地》 CSCD 2001年第3期29-34,共6页
在柴达木盆地退化弃耕地上用紫花苜蓿建立人工草地恢复植被效果良好 ,二龄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及群落地上生物量季节变化呈“S”型曲线 ,其高峰期在 8月底。紫花苜蓿、野生杂类草和群落生物量生长速率季节动态不尽相同 ,紫花苜蓿种群和... 在柴达木盆地退化弃耕地上用紫花苜蓿建立人工草地恢复植被效果良好 ,二龄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及群落地上生物量季节变化呈“S”型曲线 ,其高峰期在 8月底。紫花苜蓿、野生杂类草和群落生物量生长速率季节动态不尽相同 ,紫花苜蓿种群和群落生物量生长速率的最大值在 7~ 8月份 ,野生杂类草最大值在 6~ 7月份。播种当年采用紫花苜蓿 +燕麦混播处理不仅可提高紫花苜蓿新生苗的存活率和越冬率 ,而且使第 2年返青出苗整齐 ,地上生物量较单播提高 3 1.8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退化弃耕地 紫花苜蓿 地上生物量 季节动态 人工草地 植被恢复
原文传递
葡萄树体生长动态与根系分布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马文娟 同延安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3-137,共5页
选取陕西省扶风县新集村7a树龄的葡萄园为试验果园,在不同生育阶段对红地球葡萄树进行刨根、肢解,以测定其各器官生物量、养分含量及累积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该葡萄园年生物量增加12 369kg/hm2。其中枝条(除新梢外其他枝条)与主干生物... 选取陕西省扶风县新集村7a树龄的葡萄园为试验果园,在不同生育阶段对红地球葡萄树进行刨根、肢解,以测定其各器官生物量、养分含量及累积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该葡萄园年生物量增加12 369kg/hm2。其中枝条(除新梢外其他枝条)与主干生物量增加2 481和1 939kg/hm2,占生物量总累积的19%和15%。新生器官即叶、果实、新梢生物量分别为2 357、4 866、6 118kg/hm2,新梢旺长期之后,新生器官生物量累积迅速。根系生物量在主要生长期内变化不大,于2 302~4 132kg/hm2范围内波动,但总体呈增加趋势,生物量净增加1 830kg/hm2,占整株的14.8%。葡萄根系不同时期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变化不大,主要分布在0~40cm的土层,占总根量的86.7%。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葡萄树根量减少。40~60cm的根量占7.4%,60~80cm的根量只有3.6%,80~100cm土层中仅为2.3%。5月10日至6月30日为0~20cm根系的一次生长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地球葡萄 生长动态 根系分布
下载PDF
不同氮磷钾用量下春玉米生物产量及其组分动态与养分吸收模式研究 被引量:157
5
作者 何萍 金继运 +2 位作者 林葆 王秀芳 张宽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23-130,共8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钾用量下春玉米生物产量及组分干重动态与养分吸收动态及模式。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用量下春玉米总生物量及粒重的增长均符合Logistic方程;营养体干重随时间的变化符合回归方程Y=axebx;生物产量...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钾用量下春玉米生物产量及组分干重动态与养分吸收动态及模式。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用量下春玉米总生物量及粒重的增长均符合Logistic方程;营养体干重随时间的变化符合回归方程Y=axebx;生物产量依子粒产量和营养体干重变化符合回归方程Y=exp(a+b1x1b2x2)。适宜的氮磷钾配比及施肥技术可促进玉米植株生有前期总生物量的积累以及生育后期干物质从营养体向千粒的转移,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不同肥料用量下春玉米氮磷钾绝对量的积累均符合Logistic方程,肥料用量可明显影响到玉米养分吸收最大速率及其出现日期。用量适宜可获得较高的养分吸收最大速率,且其最大速率出现日期相对较早;每生产100kg玉米子粒,适宜氮(N)、磷(P)、钾(K)的吸收量分别为1.557~1.602,0.419~0.427和0.973~1.025kg。植株养分吸收适宜比例N:P:K为1:0.27:0.62~O.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钾用量 春玉米 生物产量 养分吸收模式
下载PDF
新牧1号杂花苜蓿生物量分配动态及生殖产量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张爱勤 谭敦炎 朱进忠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7年第6期48-52,58,共6页
不同生长年限的新牧1号杂花苜蓿生物量分配动态一致,但变化幅度不同。生长第1年的植株,结荚期地上部分生殖分配比例为47.58%,由花到荚果的生物量转换比例为1∶3.72;生长第3年植株,结荚期地上部分生殖分配为34.6%,由花到荚果的生物量转... 不同生长年限的新牧1号杂花苜蓿生物量分配动态一致,但变化幅度不同。生长第1年的植株,结荚期地上部分生殖分配比例为47.58%,由花到荚果的生物量转换比例为1∶3.72;生长第3年植株,结荚期地上部分生殖分配为34.6%,由花到荚果的生物量转换比例为1∶1.3。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交替时间较长,并存在着对光合产物的激烈争夺,决定了苜蓿生殖分配比例不可能很高,而植株群体密度过大和初花期结荚率偏低,是3年龄植株生殖分配比例较低的另一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生物量分配动态 生殖分配比例 生殖产量
下载PDF
怀来盆地丘陵区弃耕地自然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动态
7
作者 郑秋红 王兵 +1 位作者 郭浩 张宏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5期89-94,共6页
采用空间替代时间方法,确定怀来盆地丘陵区弃耕地自然恢复过程中的3个阶段:弃耕地阶段、草本群落阶段和灌丛群落阶段。基于此,研究弃耕地自然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动态。结果表明:随着弃耕地的恢复,植物群落活根、死根和... 采用空间替代时间方法,确定怀来盆地丘陵区弃耕地自然恢复过程中的3个阶段:弃耕地阶段、草本群落阶段和灌丛群落阶段。基于此,研究弃耕地自然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动态。结果表明:随着弃耕地的恢复,植物群落活根、死根和地下生物量都显著增加,各恢复阶段之间的差异,重点在0—20cm范围内,各群落深层次根系以活根为主;多年生植物,尤其是灌木的入侵,使植物群落根系总体上明显向纵深方向发展;不同恢复阶段地下生物量的季节累积规律也不同,经过一个生长季,弃耕地和草本群落的地下生物量均有显著增加,而灌丛群落的变化不显著;弃耕地地下生物量特征主要由浅根系的猪毛菜(Salsola collina)决定,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的贡献也不容忽略,草本群落地下生物量则转变为以多年生的禾草和杂类草根系为主,灌丛群落地下生物量分布特征与累积规律反映了其优势灌木种河蒴荛花(Wikstroemia chamaedaphre)的根系特征;除了弃耕地活根外,各群落活根、死根和地下生物量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呈T字型,递减规律可用指数或幂函数表示,根系聚集在土壤表层,容易造成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恢复 地下生物量动态 怀来盆地
下载PDF
U形流化床流体动力学特性
8
作者 胡景辉 董利 +2 位作者 汪印 刘新华 许光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100-3106,共7页
用内置隔板将流化床内反应空间分为左右两个反应室,并通过下部通道使两室连通,反应颗粒从一室连续供入、反应后颗粒从另一室连续排出,将在反应器结构和颗粒流动路径两方面均呈现'U'形特征的新型结构反应器称为U形流化床(UFB)。... 用内置隔板将流化床内反应空间分为左右两个反应室,并通过下部通道使两室连通,反应颗粒从一室连续供入、反应后颗粒从另一室连续排出,将在反应器结构和颗粒流动路径两方面均呈现'U'形特征的新型结构反应器称为U形流化床(UFB)。该反应器适合于高水分含量生物质的解耦气化。通过FLUENT模拟和二维冷态U形流化床实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U形流化床的流体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U形流化床左右两室的颗粒均能被充分流化,实现颗粒自一室向另一室的流动,且通过优化分隔板的结构及布置方式,使自一室流向另一室的气体可在流入反应室中较均匀分布。确立了实现上述流动特征的U形流化床的操作条件范围及其控制因素。颗粒停留时间的测试分析进一步阐明了颗粒经过U形流化床的停留时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全混流模型的接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形流化床 FLUENT模拟 流体动力学 生物质气化 流化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