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应力条件下砂土动模量特性的试验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郭莹 栾茂田 +1 位作者 董秀竹 王栋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1-45,共5页
利用新研制的三轴—扭剪多功能剪切仪分别进行了竖向与扭转双向耦合剪切振动、振动三轴和振动扭剪等3种试验,采用内置于三轴室的轴力及扭矩双出力传感器和非接触式微小位移传感器测量荷载与位移,着重研究了均等固结条件下福建标准砂的... 利用新研制的三轴—扭剪多功能剪切仪分别进行了竖向与扭转双向耦合剪切振动、振动三轴和振动扭剪等3种试验,采用内置于三轴室的轴力及扭矩双出力传感器和非接触式微小位移传感器测量荷载与位移,着重研究了均等固结条件下福建标准砂的动模量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动力双向耦合试验在扭转方向和竖向的动模量与应变之间的变化规律分别与相同条件下的动扭剪、动三轴试验结果一致;归一化动模量与按照参考应变归一化后的应变比之间的关系不再依赖于初始固结压力、密度及应力路径;动三轴试验与动扭剪试验所得到的最大动剪切模量与初始固结应力之间的关系基本一致,与此相比,由动力耦合试验中扭转向振动分量所得到的结果偏高,由动力耦合试验中竖向振动分量所得到的结果又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土工试验 动模量 复杂应力条件 三轴—扭剪多功能剪切仪 双向耦合振动试验
下载PDF
冲击碾压改建路面施工对路基动力作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胡昌斌 袁燕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45-752,共8页
依托冲击碾压破碎旧水泥路面现场施工,沿路面横断面和不同深度位置埋设土动压力传感器,对不同冲击碾压遍数、冲压路线、行驶速度下路基的竖向和侧向动土压力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冲击碾压施工引起的地基振动具有周期瞬态冲击特性,... 依托冲击碾压破碎旧水泥路面现场施工,沿路面横断面和不同深度位置埋设土动压力传感器,对不同冲击碾压遍数、冲压路线、行驶速度下路基的竖向和侧向动土压力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冲击碾压施工引起的地基振动具有周期瞬态冲击特性,冲击荷载附近动土压力存在叠加增长现象。路基动土压力与冲击荷载位置、行驶速度和碾压遍数密切相关。动土压力随冲击压路机由近及远为先增加再减小,纵向距离30 m以内的路基均受到振动影响,纵向水平距离15 m范围内影响开始显著。不同的冲击遍数下动土压力最大值总体有一个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由于路面板和基层的荷载扩散作用,冲击碾压改建产生的土动压力相比直接冲击路基下降了1个数量级。在试验工况下,冲击碾压改建对旧路基的实际影响深度比有限元计算的深度范围更大,沿路纵向水平影响距离可取为1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混凝土路面 冲击碾压荷载 路基 土动压力 试验
下载PDF
无砟轨道X形桩–筏复合地基动土压力分布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汉龙 孙广超 +1 位作者 孔纲强 李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33-1940,共8页
基于1∶5的轨道–路基–桩筏复合地基模型,采用能够近似模拟列车单个轮轴荷载的正弦波荷载,在砂土地基中通过开展不同激振频率下无砟轨道X形桩–筏复合地基的动力特性模型试验,研究不同激振频率引起的轨道–路基–桩筏复合地基中的速度... 基于1∶5的轨道–路基–桩筏复合地基模型,采用能够近似模拟列车单个轮轴荷载的正弦波荷载,在砂土地基中通过开展不同激振频率下无砟轨道X形桩–筏复合地基的动力特性模型试验,研究不同激振频率引起的轨道–路基–桩筏复合地基中的速度和动土压力,测得了速度响应、动土压力随深度和激振频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路堤横截面方向上,振动响应主要集中在轨道–路基结构中,基床表层中的动土压力在路堤横截面方向呈"W"形分布,地基表面的动土压力呈"U"形分布。基床表层中的动土压力荷载放大系数随激振频率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无砟轨道X形桩–筏复合地基的理论分析与计算以及动力荷载放大系数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桩–筏复合地基 X形桩 动土压力 模型试验
下载PDF
爆破振动作用下桥梁桩孔稳定性振动台试验研究
4
作者 王建强 巴智坤 +2 位作者 杨秋伟 赵卓 朋茜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2,共8页
为了解爆破振动对邻近桥梁桩基成孔后桩孔稳定性的影响,以与山体爆破工程计划同时施工的某主跨280 m的斜拉桥为背景,设计、制作土箱和缩尺比1∶40桩孔模型开展振动台试验,研究桩孔孔壁的破坏特征、土体振动速度和动土压力的变化规律。... 为了解爆破振动对邻近桥梁桩基成孔后桩孔稳定性的影响,以与山体爆破工程计划同时施工的某主跨280 m的斜拉桥为背景,设计、制作土箱和缩尺比1∶40桩孔模型开展振动台试验,研究桩孔孔壁的破坏特征、土体振动速度和动土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体的振动速度峰值和动土压力峰值均随着爆破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土体产生破坏后,土体的振动速度峰值和动土压力峰值均呈现出非线性增大趋势;爆破强度较小时土体的动土压力峰值曲线为U形,爆破强度较大时桩孔区域土体的动土压力峰值曲线为W形,桩孔中上部区域的动土压力峰值较大;山体爆破振动会使钢护筒底部与土体交界面以下桩孔的中上部区域出现破坏,应对山体爆破施工加强现场监测,桩孔附近的振动速度峰值不宜超过2 cm/s,以保障桩孔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桩基 爆破振动 桩孔稳定性 破坏特征 振动速度 动土压力 振动台试验
下载PDF
地下结构抗震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的发展展望 被引量:31
5
作者 刘晶波 刘祥庆 杜修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8-45,共8页
目前我国在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与破坏灾变机理研究中尚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在分析总结我国地下结构抗震理论与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六个关键问题:地下结构振动模型试验研究技术,土体非线性动力本构模型,高... 目前我国在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与破坏灾变机理研究中尚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在分析总结我国地下结构抗震理论与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六个关键问题:地下结构振动模型试验研究技术,土体非线性动力本构模型,高轴压的地下结构承重构件地震破坏机理,非一致波动输入及非一致波动输入下地下结构的地震反应,饱和砂土液化大变形理论及本构模型,大型三维非线性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模型。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对于完善地下结构抗震理论分析方法与试验研究技术,获得大型地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规律与破坏灾变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振动模型试验 本构模型 非一致输入 饱和砂土 液化大 变形
下载PDF
液化场地桩-土地震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数值模拟 被引量:27
6
作者 唐亮 凌贤长 +3 位作者 徐鹏举 苏雷 张效禹 张勇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302-306,311,共6页
基于动力Biot理论将饱和砂土模拟为两相介质,正确考虑水和土颗粒之间变形关系,采用完全耦合u-p有限元公式模拟土体位移和孔压,选用多屈服面弹-塑性本构模型模拟黏土、砂土,砂层划分为20-8节点六面体单元,桩处理为梁-柱单元,建立三维有... 基于动力Biot理论将饱和砂土模拟为两相介质,正确考虑水和土颗粒之间变形关系,采用完全耦合u-p有限元公式模拟土体位移和孔压,选用多屈服面弹-塑性本构模型模拟黏土、砂土,砂层划分为20-8节点六面体单元,桩处理为梁-柱单元,建立三维有效应力振动台试验分析模型。通过振动台试验结果,验证该模型的正确性,显示该方法能够准确地模拟可液化场地桩-土-结构动力相互用的重要特征,这对于实际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动力耦合有限元方法 桩-土-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振动台试验 可液化场地
下载PDF
大比例模型结构-桩-土动力相互作用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尚守平 卢华喜 +2 位作者 王海东 余俊 刘方成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155-166,共12页
介绍了一个土-桩-框架结构1/2比例模型动力相互作用野外试验研究,通过对模型进行地脉动测试得到了其基频,并分别在忽略重力、欠人工质量、人工质量三种工况下进行了模型的顶部牵引激励试验和顶部机械激励试验,且在时域和频域内分析了试... 介绍了一个土-桩-框架结构1/2比例模型动力相互作用野外试验研究,通过对模型进行地脉动测试得到了其基频,并分别在忽略重力、欠人工质量、人工质量三种工况下进行了模型的顶部牵引激励试验和顶部机械激励试验,且在时域和频域内分析了试验结果,得到了一些有益结果。此外,研究了考虑土体动力非线性特征的粘弹性人工边界,提出了考虑桩土动力相互作用中桩土分离、滑移以及基础提离效应的接触模型,并引入阻尼项表征桩土动力作用中的能量损耗。建立了试验模型结构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对模型试验的模拟计算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进而进行了不同地震动输入下的地震反应分析,总结了一些规律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桩-上部结构相互作用 大比例模型 试验研究 人工边界 接触模型 地震反应
下载PDF
土-箱基-框架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大比例模型野外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尚守平 朱志辉 吴方伯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8-124,共7页
通过野外大比例(1∶2)结构模型动力试验,研究了土与箱基及框架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别用脉动和牵引释放法测试了试验模型的自振频率及阻尼比,通过三维有限元计算理论值与现场实测值的对比发现,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I)时模型自振... 通过野外大比例(1∶2)结构模型动力试验,研究了土与箱基及框架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别用脉动和牵引释放法测试了试验模型的自振频率及阻尼比,通过三维有限元计算理论值与现场实测值的对比发现,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I)时模型自振频率比不考虑SSI作用时模型第一阶自振频率最大降低8.5%。从牵引释放试验中基础测点和地面测点速度频谱对比可以发现,地面测点振动以纵向运动为主,并且与土体特征频率接近的高频分量得到加强。由近场地面爆破振动试验可知,对于高柔框架结构,其顶部速度反应主要是由基础转动引起的摇摆分量组成,上部结构弹性变形次之,基础平动分量最小。试验为进一步研究具有埋置基础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提供了计算实例和丰富的试验对比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模型试验 爆破振动 埋置基础 运动相互作用
下载PDF
土-结构-流体动力相互作用的实时耦联动力试验 被引量:10
9
作者 迟福东 王进廷 +1 位作者 金峰 汪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765-3770,共6页
针对振动台试验中无限地基难以模拟和数值分析中流-固耦合作用难以计算两个难题,将最近发展的实时耦联动力试验方法引入土-结构-流体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以一个渡槽结构为例,其中渡槽-水体作为物理子结构,采用振动台进行物理试验,... 针对振动台试验中无限地基难以模拟和数值分析中流-固耦合作用难以计算两个难题,将最近发展的实时耦联动力试验方法引入土-结构-流体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以一个渡槽结构为例,其中渡槽-水体作为物理子结构,采用振动台进行物理试验,而无限地基作为数值子结构,采用集总参数模型进行数值模拟。两个子结构之间实时交换数据,联合评估整个耦合体系的动力响应。试验结果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良好,表明该试验方法具有较高精度。对不同特性地基土进行的试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软土地基,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SI)的结构反应幅值明显减小,周期延长;随着地基土变硬,SSI效应逐渐变弱,结构反应最终收敛至刚性地基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流体动力相互作用 实时耦联动力试验 渡槽结构 集总参数模型
下载PDF
土-结构相互作用效应对结构基底地震动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志华 刘汉龙 +1 位作者 陈国兴 高玉峰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2-137,共6页
利用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模型试验数据,通过各种试验工况下土层表面与基础表面加速度反应的比较,深入探讨了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效应对高层建筑结构基底地震动的影响。从输入地震动频谱特性、输入地震动强度水平和上部结构动力... 利用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模型试验数据,通过各种试验工况下土层表面与基础表面加速度反应的比较,深入探讨了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效应对高层建筑结构基底地震动的影响。从输入地震动频谱特性、输入地震动强度水平和上部结构动力特性3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与SSI效应对高层建筑基底震动影响程度有关的一些因素。结果表明:SSI效应对高层建筑基底地震动的影响与输入地震波的动力特性有很大关系。在地震动的频谱成分方面,SSI效应对高层建筑基底地震动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土层表面和基础表面在与输入地震动卓越频率相近处的频谱成分有较大差异;SSI效应对高层建筑基底地震动的影响程度随着输入加速度峰值水平的增加而减小;在某一特定地震波作用下,当上部结构的振动频率与地震地面运动的卓越频率相近时,SSI效应对高层建筑基底地震动的影响较为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振动台模型试验 高层建筑 基底地震动
下载PDF
液化场地桥梁群桩基动力反应三维有限元模拟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唐亮 凌贤长 +3 位作者 苏雷 刘春辉 张效禹 李青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401-407,共7页
针对大型振动台试验,基于u-p有限元控制方程考虑饱和砂土中水和土颗粒的动力耦合作用,选用砂土的动力Nishi本构模型、土的莫尔-库仑本构模型,建立液化场地群桩–土–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和计算方法。模型中,桩、... 针对大型振动台试验,基于u-p有限元控制方程考虑饱和砂土中水和土颗粒的动力耦合作用,选用砂土的动力Nishi本构模型、土的莫尔-库仑本构模型,建立液化场地群桩–土–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和计算方法。模型中,桩、柱墩采用基于Mindlin-Reissner理论的三维梁单元模拟,土、承台采用20节点的六面体单元划分网格,饱和砂土采用考虑孔压效应的20-8节点的六面体单元剖分。桩与土、承台与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别采用三维线接触单元、接触面单元模拟。使用一致边界模拟振动台试验计算域的人工边界。采用瑞利阻尼考虑群桩–土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阻尼效应。自重作用下,土的静力弹塑性分析采用欧拉向后积分方法求解体系响应;随后,地震激励下采用Wilson-?逐步积分法求解体系的非线性动力方程组。通过振动台试验,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表明该模拟方法可以很好地模拟液化场地群桩–土–桥梁结构动力相互用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方法 群桩–土动力相互作用 振动台试验 液化场地
下载PDF
液化场地桥梁桩—土动力相互作用p-y曲线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效禹 唐亮 +3 位作者 凌贤长 苏雷 刘春辉 高霞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9-625,共7页
针对液化场地桩—土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基于OpenSees有限元数值计算平台,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采用振动台试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基于此数值模型,进行液化场地桩—土动力相互作用p-y曲线特性的参数分析,研究了砂... 针对液化场地桩—土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基于OpenSees有限元数值计算平台,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采用振动台试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基于此数值模型,进行液化场地桩—土动力相互作用p-y曲线特性的参数分析,研究了砂土的渗透系数、内摩擦角和相对密度、上覆粘土层厚度及桩径对曲线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砂土液化后,动力p-y曲线的滞回圈面积较液化前有明显增大;砂土的渗透系数控制着砂土超孔压的增长趋势;砂土的内摩擦角、相对密度的增大及粘土层厚度的增加使动力p-y曲线滞回圈的面积趋于减小,而桩径的增大使动力p-y曲线滞回圈面积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场地 P-Y曲线 桩-土动力相互作用 有限元法 振动台试验
下载PDF
多层地铁车站地震动土压力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炜枫 朱敏敏 袁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29-233,共5页
设计并开展了大比尺地铁振动台试验,研究了不同地震动激励下地铁车站侧墙处的动土压力以及峰值动土压力与地震峰值加速度的相关关系,探讨了车站结构在地震下的运动模式和土-结构运动相互作用对动土压力的影响,并将试验结果与传统Mononob... 设计并开展了大比尺地铁振动台试验,研究了不同地震动激励下地铁车站侧墙处的动土压力以及峰值动土压力与地震峰值加速度的相关关系,探讨了车站结构在地震下的运动模式和土-结构运动相互作用对动土压力的影响,并将试验结果与传统Mononobe-Okabe(以下简为“M-O”)动土压力理论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强震下存在残余土压力,认为是土体进入塑性所致;顶板-底板处侧墙的峰值动土压力相对较大,中板处次之,楼板之间最小;车站侧墙动土压力大小与土体峰值加速度存在正相关;M-O方法无法准确预测试验,但被动、主动M-O动土压力可用于评估实际动土压力的上、下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地震动土压力 振动台试验 动土压力分布模式 Mononobe-Okabe法
下载PDF
福建漳州地区典型土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连玉平 张颖 +4 位作者 蔡辉腾 张锦福 郑师春 赵志伟 危福泉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3-366,共4页
通过对福建漳州地区淤泥、粉质粘土、粉质粘土与粉砂互层土、残积土等4类典型土的共振柱试验,探讨了围压大小、土的性质对这4类典型土的动剪切模量G及阻尼比γ的影响,给出了在不同围压下的G/Gmax和λ/λmax随γ变化的平均曲线及其参数... 通过对福建漳州地区淤泥、粉质粘土、粉质粘土与粉砂互层土、残积土等4类典型土的共振柱试验,探讨了围压大小、土的性质对这4类典型土的动剪切模量G及阻尼比γ的影响,给出了在不同围压下的G/Gmax和λ/λmax随γ变化的平均曲线及其参数的推荐值,并定量的给出围压对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漳州地区 土动力特性 动剪切模量 阻尼比 共振柱试验 围压
下载PDF
砂土液化过程中桩—土动力相互作用p-y曲线特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征 唐亮 +3 位作者 凌贤长 司盼 田爽 丛晟亦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33-1439,共7页
为了探究液化过程中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规律,本文基于正弦波加载完成桩-土-结构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建立了液化场地桩-土动力相互作用p-y曲线,阐述了液化过程中桩-土动力相互作用p-y曲线特性。结果表明:高频正弦波加载,砂层孔压增... 为了探究液化过程中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规律,本文基于正弦波加载完成桩-土-结构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建立了液化场地桩-土动力相互作用p-y曲线,阐述了液化过程中桩-土动力相互作用p-y曲线特性。结果表明:高频正弦波加载,砂层孔压增长迅速;砂土液化过程中,桩弯矩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动力p-y曲线滞回圈在低频加载情况下未软化,在高频加载情况下,动力p-y曲线滞回圈面积增大,且桩侧土反力增加。场地液化后动力p-y曲线呈现出上“凹”形状。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液化场地桩基设计和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场地 正弦波 动力p-y曲线 桩-土动力相互作用 砂土液化过程 振动台试验 孔压比 地震反应
下载PDF
地铁车站结构大型振动台试验与数值模拟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陈国兴 左熹 +1 位作者 庄海洋 杜修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7-164,共8页
根据可液化土层上土-地铁车站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以软件ABAQUS为平台,将地基土-地铁车站结构体系视为平面应变问题,采用记忆型嵌套面黏塑性动力本构模型模拟土体的动力特性,采用混凝土动塑性损伤模型模拟车站结构... 根据可液化土层上土-地铁车站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以软件ABAQUS为平台,将地基土-地铁车站结构体系视为平面应变问题,采用记忆型嵌套面黏塑性动力本构模型模拟土体的动力特性,采用混凝土动塑性损伤模型模拟车站结构混凝土的动力特性,建立了土-地铁车站结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各种试验工况下地基土-地铁车站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体现出了相似的规律性,相互印证了计算分析的力学建模和振动台试验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结构 土-车站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地震反应 大型振动台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地铁隧道地震反应数值模拟与试验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国兴 左熹 +1 位作者 庄海洋 杜修力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1-87,共7页
根据可液化土层上土-地铁隧道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以软件ABAQUS为平台,将地基土-地铁隧道结构体系视为平面应变问题,采用记忆型嵌套面粘塑性动力本构模型和动塑性损伤模型分别模拟土体和隧道结构混凝土的动力特性,... 根据可液化土层上土-地铁隧道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以软件ABAQUS为平台,将地基土-地铁隧道结构体系视为平面应变问题,采用记忆型嵌套面粘塑性动力本构模型和动塑性损伤模型分别模拟土体和隧道结构混凝土的动力特性,建立了土-地铁区间隧道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各种试验工况下地基土-地铁隧道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呈现出相似的规律性,相互验证了基于ABAQUS软件的力学建模和振动台试验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土-隧道动力相互作用 地震反应 大型振动台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强夯砂土地基中试验指标可替代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明杰 桑登峰 +1 位作者 牛文宣 胡兴昊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8-144,共7页
针对部分强夯砂土地基由于静力触探试验锥尖阻力过大导致无法触探的问题,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强夯砂土地基表层评价指标的问题,通过强夯砂土地基加固效果检测试验结果分析、试验结果数据回归等方法,明确了静力触探试验与标准贯入试验在强... 针对部分强夯砂土地基由于静力触探试验锥尖阻力过大导致无法触探的问题,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强夯砂土地基表层评价指标的问题,通过强夯砂土地基加固效果检测试验结果分析、试验结果数据回归等方法,明确了静力触探试验与标准贯入试验在强夯砂土地基加固效果评价上是一致的,但二次变形模量与地基系数的试验结果相关性较差,不可互相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夯砂土地基 标贯试验 静力触探 二次变形模量 地基系数
下载PDF
考考赖沟流域植被生产力模拟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佩国 李保国 +2 位作者 吕贻忠 吴绍洪 李静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87-793,共7页
该文应用气象数据、土壤物理属性实测数据、土壤水分分布式动态模型和植被表面净辐射模型的模拟结果,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实现了鄂尔多斯高原东部砂质荒漠化地区考考赖沟流域尺度上30m×30m... 该文应用气象数据、土壤物理属性实测数据、土壤水分分布式动态模型和植被表面净辐射模型的模拟结果,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实现了鄂尔多斯高原东部砂质荒漠化地区考考赖沟流域尺度上30m×30m空间分辨率的植被生产力精确模拟,并且用植被生产力的野外实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表明:实测值与模拟值在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样线2上都达到0.05显著性相关水平;不同位置的实测植被生产力数据多分布在1:1直线附近,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植被生产力实测值与模拟值的相对误差范围为3.22%~6.27%,偏斜度范围在-12.84%~4.43%。该文的研究方法可以为流域尺度上植被生产力的精确模拟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土壤水分动态模型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 荒漠化地区 模拟 验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