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辽西低凸起锦州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砂体分布特征及物源分析
被引量:
10
1
作者
王永利
加东辉
+2 位作者
李建平
赖维成
吴小红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5-192,共8页
横向低凸起常因残余面积小,而在物源体系中未得到重视。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通过断裂组合、断层接触关系、垂向位移和上下盘地层厚度等特征的识别,在辽东湾地区辽西低凸起锦州25地区识别出同向叠覆型和同向趋近型两类构造转换带...
横向低凸起常因残余面积小,而在物源体系中未得到重视。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通过断裂组合、断层接触关系、垂向位移和上下盘地层厚度等特征的识别,在辽东湾地区辽西低凸起锦州25地区识别出同向叠覆型和同向趋近型两类构造转换带。采用"点面反馈,源体比对"的思路,依据钻井岩相、宏观地震相和地震属性的分析,结合砂岩重矿物组合、ZTR指数和成分成熟度等资料,在研究区沙三段识别出3类与低凸起具有成因联系的沉积相:构造转换型扇三角洲、陡坡坡折型近岸水下扇和凸缘末梢交叉断裂型扇三角洲,建立了低凸起差异物源分配模式。同时,结合钻井泥岩声波时差中地层剥蚀的响应,提出易于风化的母岩、剥蚀区动态变化和高效物源通道是低凸起围区砂体能够富集的根本原因。构造转换带型扇三角洲对解决该地区小物源贫砂问题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低凸起
构造转换带
控砂模式
动态物源
扇三角洲
物源分配
辽东湾地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动态物源”精细刻画方法与应用——以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为例
被引量:
7
2
作者
武爱俊
徐建永
+4 位作者
滕彬彬
肖伶俐
康波
李凡异
印斌浩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63,共9页
随着岩性圈闭勘探的深入,常规物源分析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油气勘探的需求。根据"动态物源"概念,建立了精细刻画"动态物源"系统的研究方法,丰富了物源分析方法体系。该方法从层序界面识别、体系域划分等层序地层学研...
随着岩性圈闭勘探的深入,常规物源分析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油气勘探的需求。根据"动态物源"概念,建立了精细刻画"动态物源"系统的研究方法,丰富了物源分析方法体系。该方法从层序界面识别、体系域划分等层序地层学研究入手,结合压实校正、古水深校正等条件的约束,利用地层定量回剥技术恢复不同体系域沉积初期的古地貌,并通过刻画各体系域沉积初期物源区的面积来判断物源供给量的相对大小,从而达到预测储层发育位置的目的。该方法在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东南部的陵一段进行了应用,发现该区域在低位体系域时期发育面积较大的局部物源,它所提供的砂体,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扇三角洲岩性圈闭,该圈闭成藏条件较好,有望成为崖南凹陷岩性圈闭勘探突破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物源
层序地层学
古地貌分析
储层预测
崖南凹陷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动态物源演变的“源-汇”分析——以琼东南盆地松南地区陵水组为例
3
作者
李冉
李宏义
+3 位作者
王雅宁
唐武
张尚锋
朱锐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1,共10页
琼东南盆地作为中国重点含油气盆地,其勘探重点逐渐向盆内深水区拓展。作为盆内重要物源的松南地区,其构造地貌存在典型的坡控特点,与盆缘断控地区具有明显差异。海平面的周期性旋回变化,致使油气勘探过程中可能忽视早期局部物源存在,...
琼东南盆地作为中国重点含油气盆地,其勘探重点逐渐向盆内深水区拓展。作为盆内重要物源的松南地区,其构造地貌存在典型的坡控特点,与盆缘断控地区具有明显差异。海平面的周期性旋回变化,致使油气勘探过程中可能忽视早期局部物源存在,制约了松南地区规模性储集体的寻找工作。本文以物源的动态演化为核心,认为松南地区主要发育“动态多期型”和“动态淹没型”2大动态物源体系。前者在陵水组沉积时期实际成扇的有效供源面积呈递减趋势,于陵三段低位期、高位期及陵二段低位期形成近源扇三角洲沉积;后者在陵三段低位域时期存在规模性局部物源,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松南地区动态物源体系受海平面旋回变化与构造地貌共同影响,隆起区整体呈现“早期供源成扇,晚期作为水下隆起控坝”的沉积规律。对动态物源体系“源-汇”要素的定量分析显示,源区规模、渠道深度及古水系组合样式是松南地区动态物源体系砂体沉积的主控因素,即低水位期规模性物源、高陡地形强下切沟道、平缓背景下多级复合古水系,有利于汇水区规模性扇体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物源
层序地层
油气勘探
松南地区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西低凸起锦州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砂体分布特征及物源分析
被引量:
10
1
作者
王永利
加东辉
李建平
赖维成
吴小红
机构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出处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5-192,共8页
基金
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08ZX05023-002)资助
文摘
横向低凸起常因残余面积小,而在物源体系中未得到重视。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通过断裂组合、断层接触关系、垂向位移和上下盘地层厚度等特征的识别,在辽东湾地区辽西低凸起锦州25地区识别出同向叠覆型和同向趋近型两类构造转换带。采用"点面反馈,源体比对"的思路,依据钻井岩相、宏观地震相和地震属性的分析,结合砂岩重矿物组合、ZTR指数和成分成熟度等资料,在研究区沙三段识别出3类与低凸起具有成因联系的沉积相:构造转换型扇三角洲、陡坡坡折型近岸水下扇和凸缘末梢交叉断裂型扇三角洲,建立了低凸起差异物源分配模式。同时,结合钻井泥岩声波时差中地层剥蚀的响应,提出易于风化的母岩、剥蚀区动态变化和高效物源通道是低凸起围区砂体能够富集的根本原因。构造转换带型扇三角洲对解决该地区小物源贫砂问题意义重大。
关键词
横向低凸起
构造转换带
控砂模式
动态物源
扇三角洲
物源分配
辽东湾地区
Keywords
Liaoxi
Lateral
Low
Uplift
tectonic
transition
belt
sandbody
controlling
model
dynamic
provenance
fan
delta
provenance
allocation
Liaodongwan
Bay
area
分类号
P542.3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动态物源”精细刻画方法与应用——以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为例
被引量:
7
2
作者
武爱俊
徐建永
滕彬彬
肖伶俐
康波
李凡异
印斌浩
机构
中海油研究总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63,共9页
基金
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国近海富烃凹陷优选与有利勘探方向预测"(编号:2016ZX05024-002)资助
文摘
随着岩性圈闭勘探的深入,常规物源分析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油气勘探的需求。根据"动态物源"概念,建立了精细刻画"动态物源"系统的研究方法,丰富了物源分析方法体系。该方法从层序界面识别、体系域划分等层序地层学研究入手,结合压实校正、古水深校正等条件的约束,利用地层定量回剥技术恢复不同体系域沉积初期的古地貌,并通过刻画各体系域沉积初期物源区的面积来判断物源供给量的相对大小,从而达到预测储层发育位置的目的。该方法在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东南部的陵一段进行了应用,发现该区域在低位体系域时期发育面积较大的局部物源,它所提供的砂体,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扇三角洲岩性圈闭,该圈闭成藏条件较好,有望成为崖南凹陷岩性圈闭勘探突破的目标。
关键词
动态物源
层序地层学
古地貌分析
储层预测
崖南凹陷
琼东南盆地
Keywords
dynamic
provenance
sequence
stratigraphy
paleogeomorphic
analysis
reservoir
prediction
Yanan
Sag
Qiongdongnan
Basin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动态物源演变的“源-汇”分析——以琼东南盆地松南地区陵水组为例
3
作者
李冉
李宏义
王雅宁
唐武
张尚锋
朱锐
机构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1,共10页
基金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项目“南海天然气基础地质与勘探战略方向”(2021-KT-YXKY-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海北部宽缓大陆架海平面变化及双坡折带层序地层模型”(41472098)。
文摘
琼东南盆地作为中国重点含油气盆地,其勘探重点逐渐向盆内深水区拓展。作为盆内重要物源的松南地区,其构造地貌存在典型的坡控特点,与盆缘断控地区具有明显差异。海平面的周期性旋回变化,致使油气勘探过程中可能忽视早期局部物源存在,制约了松南地区规模性储集体的寻找工作。本文以物源的动态演化为核心,认为松南地区主要发育“动态多期型”和“动态淹没型”2大动态物源体系。前者在陵水组沉积时期实际成扇的有效供源面积呈递减趋势,于陵三段低位期、高位期及陵二段低位期形成近源扇三角洲沉积;后者在陵三段低位域时期存在规模性局部物源,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松南地区动态物源体系受海平面旋回变化与构造地貌共同影响,隆起区整体呈现“早期供源成扇,晚期作为水下隆起控坝”的沉积规律。对动态物源体系“源-汇”要素的定量分析显示,源区规模、渠道深度及古水系组合样式是松南地区动态物源体系砂体沉积的主控因素,即低水位期规模性物源、高陡地形强下切沟道、平缓背景下多级复合古水系,有利于汇水区规模性扇体发育。
关键词
动态物源
层序地层
油气勘探
松南地区
琼东南盆地
Keywords
dynamic
provenance
sequence
stratigraphy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Songnan
area
Qiongdongnan
Basin
分类号
P744.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P73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辽西低凸起锦州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砂体分布特征及物源分析
王永利
加东辉
李建平
赖维成
吴小红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动态物源”精细刻画方法与应用——以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为例
武爱俊
徐建永
滕彬彬
肖伶俐
康波
李凡异
印斌浩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动态物源演变的“源-汇”分析——以琼东南盆地松南地区陵水组为例
李冉
李宏义
王雅宁
唐武
张尚锋
朱锐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