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国策》的时代特征
1
作者 吕新峰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11期92-93,共2页
《战国策》主要内容是记述战国时代纵横家策士言论和行动的一部著作,它从特定的角度,特定的视角通过纵横家的活动反映了战国时代所体现出的新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新的思想,也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认识那个时代留下了生动宝贵、丰富多彩的... 《战国策》主要内容是记述战国时代纵横家策士言论和行动的一部著作,它从特定的角度,特定的视角通过纵横家的活动反映了战国时代所体现出的新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新的思想,也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认识那个时代留下了生动宝贵、丰富多彩的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策》 战国时期 纵横家
原文传递
苏州城墙春秋时建、战国时重修之文献考释 被引量:7
2
作者 吴恩培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5-12,84,共9页
通过对《春秋经》《左传》记载中的越"入吴",《国语》记载的"越王勾践""袭吴"时"入其郛",《史记》记载的吴国国都"城高以厚"及赵晔《吴越春秋》记载的"子胥……造筑大城"... 通过对《春秋经》《左传》记载中的越"入吴",《国语》记载的"越王勾践""袭吴"时"入其郛",《史记》记载的吴国国都"城高以厚"及赵晔《吴越春秋》记载的"子胥……造筑大城",《越绝书》记载的"吴大城",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记载的"使子胥筑阖闾城都之,今苏州也"等作文献考释,首先论述苏州城墙春秋时建及在春秋时期的客观存在。接着,又从《越绝书》记载的战国时"春申君所造"之"楚门",乃系苏州城门中的"破楚门"演变而来;另从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中提及黄歇治吴时的水利举措"又大内北渎,四从五横,至今犹存",分析唐代时犹存的古城"四纵五横"河道体系,系战国黄歇治吴时的遗存。其后,从清代中叶苏州古城"三横四直"的河道体系为唐代演变而来,指出苏州古城在战国时代就已烙上且牵延至清代尚存的这一文化印记,从而印证黄歇治吴时重修苏州城墙的事实。上述文献记载,清晰地表明如下结论:苏州城墙春秋时建及战国时重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城墙 春秋时建 战国时重修 文献 考释
下载PDF
战国楚将庄蹻入滇路线考
3
作者 罗进 全显勇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3-25,共3页
战国楚将庄蹻是史册记载中内陆开发云南边疆的第一人。秦楚争霸之时,秦军步步进逼,楚国郢都危在旦夕,庄蹻率军从郢都出发,长驱直入秦军后方云南昆明,开辟敌后根据地,缓解了楚军正面战场的压力。对于庄蹻入滇路线,史学界一直存在着“循... 战国楚将庄蹻是史册记载中内陆开发云南边疆的第一人。秦楚争霸之时,秦军步步进逼,楚国郢都危在旦夕,庄蹻率军从郢都出发,长驱直入秦军后方云南昆明,开辟敌后根据地,缓解了楚军正面战场的压力。对于庄蹻入滇路线,史学界一直存在着“循江”说和“泝沅”说。不过,无论是从成书时间来看,还是从作者治学态度来看,亦或是从当时秦楚双方战略形势和沅江通航情况来看,“循江”说比“泝沅”说更符合历史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楚将 庄蹻 入滇路线
下载PDF
《战国策》的书名及编著者考辨
4
作者 董常保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4期96-99,共4页
关于《战国策》的书名和编著者,历来说法众多且各执一词。本文首先根据刘向《战国策书录》所述,对之进行分析辨缪。其次,依据《战国策》原文,对其编著者进行简略考辨。
关键词 《战国策》 刘向 书名 编著者
下载PDF
战国秦国历代国君逐步实现专制的政治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江连山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9-15,共7页
战国秦国简公到王政统一中国前的历代国君,在政治上以建立推行流官制、郡县制,加强国家、国君对官吏和地方管理控制;制定和加强法律制度,强化对人民控制和镇压;变更自己称号,提高自己在国内外的地位及声望等办法,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王权... 战国秦国简公到王政统一中国前的历代国君,在政治上以建立推行流官制、郡县制,加强国家、国君对官吏和地方管理控制;制定和加强法律制度,强化对人民控制和镇压;变更自己称号,提高自己在国内外的地位及声望等办法,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王权,最终实现了王权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秦国 官制 王权 扩大 专制 表现
下载PDF
《左传》成书战国说综考 被引量:1
6
作者 黄觉弘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6期85-89,共5页
啖助认为《左传》成于后代学者之手。赵匡则明确提出“左氏非丘明”,否定了左丘明作传说。两宋承啖、赵绪余,议论蜂起。《左传》成书战国说更趋流行,代表人物是叶梦得、郑樵和万见春。元明两代继续做了一些探索。入清以后,虽然康熙御定... 啖助认为《左传》成于后代学者之手。赵匡则明确提出“左氏非丘明”,否定了左丘明作传说。两宋承啖、赵绪余,议论蜂起。《左传》成书战国说更趋流行,代表人物是叶梦得、郑樵和万见春。元明两代继续做了一些探索。入清以后,虽然康熙御定左丘明作传说,但战国说仍然得到一些学者的申持。民国以后,战国说以其理据逐渐占据了学界的主导地位。其论证的方法手段都有不少新拓展,并通过各自的研究,得出了同属战国说而具体年代与作者互有歧异的种种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待》 战国说 左氏 左丘明
下载PDF
《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合集》图版札记二则 被引量:1
7
作者 于梦欣 《汉字汉语研究》 2022年第3期23-30,126,共9页
通过考察《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合集》中的新图版,我们发现两处过去没有注意到的字形问题:曾侯乙墓中的“凫”,过去认为从独立的“勹”旁,新图版可见“隹”“勹”共笔,此可联系并解释包山简从“凫”之字,同时望山简新图版中“凫”字也存在... 通过考察《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合集》中的新图版,我们发现两处过去没有注意到的字形问题:曾侯乙墓中的“凫”,过去认为从独立的“勹”旁,新图版可见“隹”“勹”共笔,此可联系并解释包山简从“凫”之字,同时望山简新图版中“凫”字也存在共笔现象;曾侯乙简新图版中有一从“兕”之字过去漫漶不识,对比古文字“兕”及相关字形,可推此形释“兕”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合集 图版
下载PDF
浅议韩都宜阳故城遗址的研究与保护
8
作者 庞亮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22-25,共4页
韩都宜阳故城遗址是战国时期韩国的早期都城,是洛阳地区重要的古代都城遗址。本文基于对韩都宜阳故城遗址研究与保护现状的概述与评议,结合学界相关论研究成果,提出了适于该遗址未来保护利用的新模式——"田园文化城市"模式,... 韩都宜阳故城遗址是战国时期韩国的早期都城,是洛阳地区重要的古代都城遗址。本文基于对韩都宜阳故城遗址研究与保护现状的概述与评议,结合学界相关论研究成果,提出了适于该遗址未来保护利用的新模式——"田园文化城市"模式,进行可行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都宜阳故城遗址 研究 保护 田园文化城市 保护利用模式
下载PDF
试析楚系文字中的“别”字
9
作者 魏宜辉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7-118,共2页
在战国楚系文字中,计量数据用""或""字来表示"半"。本文认为""、""当为"别"字异体。"别"与"半"音近,故可读作"半"。以"别"用作&... 在战国楚系文字中,计量数据用""或""字来表示"半"。本文认为""、""当为"别"字异体。"别"与"半"音近,故可读作"半"。以"别"用作"半",应是楚系文字的一种用字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字 战国文字 楚系
原文传递
论战国时期秦国的间谍战
10
作者 付金才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95-98,共4页
战国时期,秦国认识到六国统治者的短见和相互之间的不信任,充分利用当时的间谍战思想和人才,积极开展间谍战,瓦解六国之间的合作,破坏各国的君臣关系,使其自毁长城,终于实现称王的目标。秦国的间谍战加快了秦统一六国的进程。
关键词 间谍战 六国 秦国
下载PDF
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中上行文书的来源及形成
11
作者 孙瑞 李可欣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2-124,共3页
出土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中的上行文书,其内容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撰写并呈献于君主的他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要信息。这些文书内容是经后人抄写整理编辑而成的,它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纵横家亲自上传给君主,由史官保存,后交与编写... 出土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中的上行文书,其内容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撰写并呈献于君主的他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要信息。这些文书内容是经后人抄写整理编辑而成的,它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纵横家亲自上传给君主,由史官保存,后交与编写者;另一个是散见于社会上的部分纵横家上书,被门人弟子抄录或被追随者抄录保存,后又辗转到编写者手里。它的形成原因有两个:战国时期争霸活动的需要、选官制度的缺失、个体精神的释放等,应该是这些上行文书形成的主要社会原因,而为回复君命、为传递情报、为仕途升迁等,应该是这些上行文书形成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 战国纵横家书 上行文书 来源 形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