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甜味暴露对小鼠肠道G蛋白α-gustducin表达及血糖水平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丁寅翼 高玉来 +2 位作者 朱小明 秦玉梅 邓少平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年第2期113-115,共3页
以8周龄ICR小鼠为试验对象,采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对小鼠进行长期甜味暴露,然后氮气致死解剖小鼠获取十二指肠,固定、包埋、切片。应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研究长期甜味暴露对十二指肠绒毛形态及G蛋白α-gustducin表达水平的影... 以8周龄ICR小鼠为试验对象,采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对小鼠进行长期甜味暴露,然后氮气致死解剖小鼠获取十二指肠,固定、包埋、切片。应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研究长期甜味暴露对十二指肠绒毛形态及G蛋白α-gustducin表达水平的影响,同时定期测定小鼠灌胃前后血糖变化。结果表明,小鼠经过长期蔗糖暴露,十二指肠绒腺比会随着糖浓度的增加而上升;肠道中G蛋白α-gustducin表达量无明显变化;血糖跟踪结果表明,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小鼠血糖耐受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α-gustducin 免疫组化 ICR小鼠
下载PDF
内镜下全层切除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范文阶 姜飞 +3 位作者 王晖 陆品相 郭琦 钟芸诗 《中国临床医学》 2018年第3期412-415,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全层切除(EFR)治疗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瘤(SMT)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我院经内镜下EFR术治疗12例十二指肠SMT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病变特点、手术过程、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 目的:探讨内镜下全层切除(EFR)治疗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瘤(SMT)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我院经内镜下EFR术治疗12例十二指肠SMT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病变特点、手术过程、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2例十二指肠SMT行内镜下EFR切除术,病变平均最大径(3.375±0.4)cm,其中4例病灶向腔外生长,EFR平均时间40.5min,术中2例出血量较大;2例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出血停止、1例经内镜再次止血成功。4例出现中上腹较剧烈持续性疼痛,经对症处理缓解。术后病理间质瘤最多,为6例。结论:十二指肠SMT内镜下EFR切除术安全有效,可作为十二指肠肠黏膜下较大肿瘤,特别是向腔外生长病变内镜微创治疗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全层切除 十二指肠 黏膜下肿瘤
下载PDF
62例十二指肠损伤临床分析
3
作者 冯仕彦 蔡斌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年第4期121-122,共2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急救中心外科2003~2009年62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其中采用暂时性幽门旷置术治疗43例,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治疗19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19例十二指肠憩室化术发生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急救中心外科2003~2009年62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其中采用暂时性幽门旷置术治疗43例,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治疗19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19例十二指肠憩室化术发生感染、肠瘘、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倾倒综合征、营养代谢障碍等并发症7例,死亡1例;43例暂时性幽门旷置术发生感染、肠瘘、MODS等并发症10例,死亡3例。结论十二指肠损伤位置特殊,生理特性复杂,应选择最合理的手术方式,以最少的并发症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损伤 旷置术 憩室化 手术
下载PDF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耀东 何协 +2 位作者 邱福南 林震 田毅峰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1年第5期286-288,共3页
目的旨在比较腹腔镜修补与开腹手术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1996年2月至1999年2月间用腹腔镜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的15例临床资料,并将其与同期内行开腹修补穿孔和胃大部切除治疗该病的各15例病例进行... 目的旨在比较腹腔镜修补与开腹手术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1996年2月至1999年2月间用腹腔镜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的15例临床资料,并将其与同期内行开腹修补穿孔和胃大部切除治疗该病的各15例病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手术(开腹修补组和胃大部切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9min、84min和204min;术后使用镇痛药者在三组中分别为7%(1/15)、73%(11/15)和80%(12/1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25h、56h和72h;平均住院时间为6d、8d和10d。腹腔镜组、开腹手术修补组和胃大部切除组的各项指标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或P<0.001)。对腹腔镜组中11例患者进行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0个月(3~20个月),经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和胃镜检查均未见溃疡复发。结论用腹腔镜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切口疼痛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倒刺缝线与可吸收缝线行十二指肠菱形吻合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连博 张利兵 +1 位作者 闫焕 杨正兵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5期37-40,共4页
目的评价环状胰腺患儿在腹腔镜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中,予以单向倒刺缝线吻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4月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就诊并行腹腔镜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治疗的21例环状胰腺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将其按照... 目的评价环状胰腺患儿在腹腔镜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中,予以单向倒刺缝线吻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4月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就诊并行腹腔镜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治疗的21例环状胰腺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8例在术中采用倒刺缝线连续行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对照组13例在术中采用可吸收缝线行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比较两种缝合方式在缝合时间、术中及术后肠瘘发生率、术后引流量和胃肠减压引流量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均成功于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其中,实验组缝合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13±1.96)和(17.46±1.61)min,t=-2.97,P <0.05],实验组术后引流液重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术中及术后肠漏的发生率和胃肠引流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行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时,倒刺缝线与传统可吸收缝线相比,具有缝合时间短和术后引流液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胰腺 十二指肠菱形吻合 倒刺缝线 腹腔镜
下载PDF
胃、空肠内置管持续引流治疗十二指肠瘘
6
作者 岑国浩 《中外医疗》 2008年第21期10-,12,共2页
目的探讨胃、空肠内置管持续引流治疗十二指肠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0~2007年我院利用胃、空肠内置管持续引流治疗12例十二指肠瘘的治疗经验。结果全组十二肠瘘病人全部治愈,治愈平均时间37天。治疗过程中1例病人出现上消化... 目的探讨胃、空肠内置管持续引流治疗十二指肠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0~2007年我院利用胃、空肠内置管持续引流治疗12例十二指肠瘘的治疗经验。结果全组十二肠瘘病人全部治愈,治愈平均时间37天。治疗过程中1例病人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例病人出现腹部切口裂开,全组病人无因内置管引起胃肠穿孔,腹腔内感染加重并发症。结论胃、空肠内置管持续引流是一种创伤小、简单有效的治疗十二指肠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引流 十二指肠瘘
下载PDF
十二指肠球部后壁穿透性溃疡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7
作者 蒋可松 廖巧玲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6年第6期428-429,共2页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球部后壁穿透性溃疡的手术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于1986年7月至2006年1月间收治的十二指肠球部后壁穿透性溃疡167例所采取的手术处理原则、手术术式的选择、治疗的结果。结果本组167病例均采取不同手术术式,166治...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球部后壁穿透性溃疡的手术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于1986年7月至2006年1月间收治的十二指肠球部后壁穿透性溃疡167例所采取的手术处理原则、手术术式的选择、治疗的结果。结果本组167病例均采取不同手术术式,166治愈。死亡1例,死于吻合口大出血。结论合理选择术式可提高治愈宰及减少并发症,Bancroft术式、Graham法及Nissen法为治疗该病例的主要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后壁穿透性溃疡 手术
下载PDF
国人胎儿十二指肠的组织发生
8
作者 高佩安 魏成芳 +1 位作者 李亚鲁 张金云 《泰山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用引产的14周~36周新鲜胎儿标本138例,取十二指肠分上部、降部和下部三段石蜡切片,光镜观察组织发生。结果表明:14周肠壁已有四层,厚100μm~150μm,绒毛和肠腺短小,其上皮均由柱状细胞组成。15周绒毛上皮和... 用引产的14周~36周新鲜胎儿标本138例,取十二指肠分上部、降部和下部三段石蜡切片,光镜观察组织发生。结果表明:14周肠壁已有四层,厚100μm~150μm,绒毛和肠腺短小,其上皮均由柱状细胞组成。15周绒毛上皮和肠腺内出现少量的杯状细胞。16周见环形皱襄。17周~18周上部出现十二指肠腺。19周~20周绒毛增宽和加长,中轴内见少量平滑肌细胞,降部和下部均出现十二指肠腺。21周粘膜上皮的杯状细胞和粘膜下层的十二指肠腺增多。22周壁厚600μm~750μm,绒毛呈叶状,粘膜肌成薄层,十二指肠腺开始有分泌特征。23周~25周绒毛内可见中央乳糜管,肠腺底部见少数潘氏细胞。26周后十二指肠的组织结构特点逐渐与成人近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十指肠腺 组织发生 胎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