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变驱动次临界堆双冷嬗变包层热工水力学参数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汪卫华 吴宜灿 +2 位作者 王红艳 柯严 黄群英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3-96,92,共5页
聚变驱动次临界堆双冷嬗变包层是一个以氦气和液态金属LiPb为冷却剂,以嬗变核废料为主要目的的多功能包层。依据功率平衡模型对不同工况优化的基础上,对该包层热工系统参数进行了设计分析。采用三维商用计算流体力学程序对第一壁和高功... 聚变驱动次临界堆双冷嬗变包层是一个以氦气和液态金属LiPb为冷却剂,以嬗变核废料为主要目的的多功能包层。依据功率平衡模型对不同工况优化的基础上,对该包层热工系统参数进行了设计分析。采用三维商用计算流体力学程序对第一壁和高功率密度区中液态LiPb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给出了优化的典型热工水力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驱动 次临界堆 双冷嬗变包层 热工水力学 参数设计
下载PDF
聚变驱动次临界堆双冷嬗变包层第一壁结构热应力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柏云清 汪卫华 +2 位作者 王红艳 陈红丽 吴宜灿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7-281,共5页
使用有限元程序对聚变次临界堆双冷嬗变包层第一壁进行数值模拟 ,给出不同载荷条件下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 ,结果证明典型氦气系统设计满足热工要求。依据数值模拟结果对第一壁氦气载热能力进行分析 ,并考虑了流道形状对结构热应力的影响。
关键词 次临界堆 双冷嬗变包层 聚变驱动 氦气 热能 热应力计算 热工 流道 数值模拟 温度场
下载PDF
聚变驱动次临界堆嬗变包层双流场三维数值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汪卫华 吴宜灿 +3 位作者 王红艳 柏云清 陈红丽 柯严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4-268,共5页
采用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软件对聚变次临界堆双冷嬗变包层高功率密度区 (FW、HM1 )液态金属LiPb和氦气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 ,考察双流场温度分布、LiPb向氦气传热热流密度场等 。
关键词 次临界堆 聚变驱动 热工水力学 双冷嬗变包层 氦气 液态金属 HM 流场 三维数值模拟 流体动力学
下载PDF
双冷嬗变包层第一壁热工水力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焦宏 田文喜 +1 位作者 秋穗正 苏光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1-425,共5页
利用CFX程序对聚变驱动次临界堆嬗变包层第一壁在水冷条件下的热工水力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计算选用PWR典型工况下的水,取嬗变包层第一壁的局部模型,考虑了流固热耦合,重点计算分析了在不同壁面热流密度和冷却剂流速条件下冷却剂... 利用CFX程序对聚变驱动次临界堆嬗变包层第一壁在水冷条件下的热工水力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计算选用PWR典型工况下的水,取嬗变包层第一壁的局部模型,考虑了流固热耦合,重点计算分析了在不同壁面热流密度和冷却剂流速条件下冷却剂温度、压降及结构材料最高温度的分布。计算结果显示,当水的入口流速为1~5m/s时,结构材料的最高温度较使用典型工况下的氦气作冷却剂时低16~91K,同时结构材料最大温差降低了12.2%~49.5%。结果表明:水可较好地满足稳态工况下第一壁的换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临界堆 双冷嬗变包层 水冷 温度场 压降
下载PDF
聚变次临界堆双冷嬗变包层第一壁结构和氦气流道优化分析
5
作者 陈红丽 汪卫华 +2 位作者 王红艳 柏云清 吴宜灿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7-381,共5页
在聚变次临界堆双冷嬗变包层第一壁结构初步设计基础上 ,对第一壁结构尺寸和氦气流道形状进行优化分析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第一壁结构进行应力数值模拟 ,在满足结构应力及部件可靠性的前提下 ,给出最佳优化方案。
关键词 次临界堆 双冷嬗变包层 聚变 氦气 初步设计 优化方案 气流 优化分析 基础 结构应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