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性正义”理论观照下的网络文学和公共生活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晓红 雷婕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46,共10页
网络文学在其独特的生产、传播和接受机制中以开放取代封闭、以大众取代精英,表现出极强的开放性与交互性,一方面不断重塑当代文学话语既有的“文学性”,形成文学发展的一种新格局;另一方面自主性的失落、娱乐至上论、价值数字化等往往... 网络文学在其独特的生产、传播和接受机制中以开放取代封闭、以大众取代精英,表现出极强的开放性与交互性,一方面不断重塑当代文学话语既有的“文学性”,形成文学发展的一种新格局;另一方面自主性的失落、娱乐至上论、价值数字化等往往使其陷入“文学性”和“公共性”双重失落、错位、悖论。“诗性正义”理论通过强调文学想象和情感认知、提倡批判性文学对话、开启文学—伦理学探索以介入公共生活,重新激活文学的公共性,无疑有益于助推网络文学成为一种文学公共话语实践:网络文学特有的交互式接受机制和阅读体验为实现“诗性正义”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载体和通路;“诗性正义”赋予网络文学超越虚拟空间的现实意义和伦理价值,使文学读者在与文本、作者与其他读者的平等交流中进行道德反思,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参与公共生活。总之,作为经验现象的网络文学与“诗性正义”理论互为表里、互相作用:网络文学交互式阅读体验为“诗性正义”公共话语实践带来经验参照;“诗性正义”也对网络文学发挥其潜在的公共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规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正义 网络文学 公共生活 公共性 文学伦理 双重虚拟性
原文传递
互联网金融的双重虚拟性本质及其双重风险管控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沁悦 杨培祥 邬璟璟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1-28,共8页
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通过互联网虚拟介质平台提供金融服务产品,实质是经济运行的双重虚拟化。依托于互联网空间的金融服务的连续投资,通过提升互联网空间的等级,产生了新的双重虚拟价值,但并未改变金融活动的本质,由此产生了互联网金融... 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通过互联网虚拟介质平台提供金融服务产品,实质是经济运行的双重虚拟化。依托于互联网空间的金融服务的连续投资,通过提升互联网空间的等级,产生了新的双重虚拟价值,但并未改变金融活动的本质,由此产生了互联网金融新的双重风险。包括网络技术不完善导致的金融操作与系统运行风险;互联网空间复制和扩大金融关系从而扩大金融风险。针对上述风险产生机制,本文初步探索了政府如何从互联网与金融双角度出发,进行有效的风险管控,以促进互联网金融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双重虚拟性 双重风险 风险管控
原文传递
基于SYS/BIOS的侧向车流量检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朱春雪 裴焕斗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20年第2期76-78,共3页
针对视频检测在道路侦测方面的空白,设计了一种侧向检测车流量的系统。系统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DSP+FPGA)架构设计,FPGA用于前端采集和数据预处理,并行接收数据保证了系统的实时性,DSP凭借其独特的视频图像处理能力... 针对视频检测在道路侦测方面的空白,设计了一种侧向检测车流量的系统。系统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DSP+FPGA)架构设计,FPGA用于前端采集和数据预处理,并行接收数据保证了系统的实时性,DSP凭借其独特的视频图像处理能力进行算法运算;运用最新的SYS/BIOS开发模式编程,极大地缩短了系统开发周期;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检测带的运动物体检测算法,用于检测垂直于道路车行方向断面上双车道的车流量。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用全新的侧向视频检测模式,可以精确识别单车通行,准确区分人车共道、双车并行,准确率达到了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检测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实时性 双虚拟检测带 车流量检测
下载PDF
基于双虚拟基线的测向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曾小红 郑宇琳 《舰船电子对抗》 2013年第1期34-36,52,共4页
针对多通道相位干涉仪测向接收机在宽频带、大入射角测向时角度模糊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虚拟基线的平均解模糊的测向方法。仿真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大入射角时的测向精度,对后续的工程实现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测向 相位干涉仪 解模糊 双虚拟基线
下载PDF
基于双重虚拟力算法的移动自组织网络节点移动策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克华 刘半藤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88-1094,共7页
针对自组织网络中节点移动过程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双重虚拟力算法的节点移动策略,提升网络整体性能。首先,本文建立节点模型分析节点的基本移动方式与能量消耗方式;然后,设定阈值参数建立“距离虚拟力”与“能量虚拟力... 针对自组织网络中节点移动过程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双重虚拟力算法的节点移动策略,提升网络整体性能。首先,本文建立节点模型分析节点的基本移动方式与能量消耗方式;然后,设定阈值参数建立“距离虚拟力”与“能量虚拟力”双重虚拟力模型,制定节点移动策略。数值仿真结果显示:提出的移动策略可以有效提高网络整体覆盖率、节点连通率;对比单一指标的虚拟力模型,双重虚拟力模型可以降低网络能耗,提高网络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自组织网络 移动策略 双重虚拟力 节点能耗
下载PDF
CT双能量虚拟平扫在颈部肿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6
作者 石梦昀 杨斌 +2 位作者 边莉 杨亚英 赵卫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12-815,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虚拟平扫技术在颈部淋巴结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经病理证实的50例患者共126枚颈部肿大淋巴结,均行双能量扫描,比较淋巴结虚拟平扫和常规平扫图像的CT值、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图像主观评价、病变显示、常规扫描... 目的探讨双源CT虚拟平扫技术在颈部淋巴结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经病理证实的50例患者共126枚颈部肿大淋巴结,均行双能量扫描,比较淋巴结虚拟平扫和常规平扫图像的CT值、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图像主观评价、病变显示、常规扫描与双能量扫描的辐射剂量等。结果①虚拟平扫结合双能量增强扫描对颈部肿大淋巴结6种典型病变的检出率一致性均较好(Kappa>0.7,P<0.01),其中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淋巴瘤、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93.1%、86.7%、100.0%)较高(Kappa=0.983、0.893、1.000,P<0.01),对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100.0%)最高(Kappa=1.000,P<0.01)。②常规平扫与动、静脉期虚拟平扫图像间CT值、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3.125、4.374、4.037,P>0.05)。③双能量二期扫描较常规三期扫描降低有效辐射剂量约19%。结论双源CT虚拟平扫结合增强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并诊断颈部肿大淋巴结,同时可以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有望取代真实平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淋巴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双能量虚拟平扫技术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在结直肠病变的应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勇 雷静 +3 位作者 韩丹 赵卫 杨石平 熊倩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68-771,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技术在结直肠病变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对85例临床疑诊结直肠病变患者行腹部CT平扫及动、静脉期双能量增强扫描,经双能软件处理得到动、静脉期VNC图,比较真实平扫与VNC在图像质量、辐射剂...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技术在结直肠病变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对85例临床疑诊结直肠病变患者行腹部CT平扫及动、静脉期双能量增强扫描,经双能软件处理得到动、静脉期VNC图,比较真实平扫与VNC在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诊断符合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双能双期扫描辐射剂量较常规三期扫描辐射剂量降低约34.8%。VNC CT值在肠道病变、转移淋巴结、肠周脂肪中低于真实平扫(P<0.05或P<0.01),而在肝脏及肝转移灶高于真实平扫(P<0.01),动、静脉期VNC无明显差异(P>0.05)。真实平扫及动、静脉期VNC观察到的肠壁厚度、淋巴结大小、周围侵犯及肝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肠道疾病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NC噪声低于真实平扫(P<0.05),信噪比、对比噪声比高于真实平扫,图像评分与真实平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结直肠病变,双源CT双能量VNC技术可在保证图像质量、不影响病变诊断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双能量虚拟平扫技术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对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路凯 兰国宾 戴士林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9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究双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双能量虚拟平扫对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0例临床疑诊结直肠肿瘤性病变患者,行腹部CT平扫及动、静脉期双能量增强扫描,获取虚拟平扫图像,比较真实平扫与虚拟平扫辐射剂量、图像... 目的探究双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双能量虚拟平扫对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0例临床疑诊结直肠肿瘤性病变患者,行腹部CT平扫及动、静脉期双能量增强扫描,获取虚拟平扫图像,比较真实平扫与虚拟平扫辐射剂量、图像质量情况,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双能量虚拟平扫的诊断效能。结果单期真实扫描辐射CT剂量指数(CTD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水平均显著低于单期虚拟扫描(P<0.05),常规三期扫描辐射剂量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双能双期扫描(P<0.05);真实平扫及动、静脉期虚拟平扫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疑诊患者经病理诊断检出良性肿瘤24例,恶性肿瘤36例;结直肠癌23例,乙状结肠癌9例,直肠癌3例,发生淋巴结转移15例;CT真实平扫+动态增强扫描检出良性肿瘤25例,恶性肿瘤35例,淋巴结转移检出率80.00%(12/15);双源CT双能量虚拟扫描+增强扫描检出良性肿瘤36例,恶性肿瘤24例,淋巴结转移86.67%(13/15);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增强扫描诊断结直肠癌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为:灵敏度94.44%、特异度91.67%、准确率93.33%、阳性预测值94.44%、阴性预测值91.67%。结论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用于诊断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辐射剂量较常规平扫更低,可保证图像质量,具有更高诊断效能,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双能量虚拟平扫 结直肠肿瘤 良恶性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双源CT虚拟平扫技术在阻塞性黄疸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范雷 巩若箴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5期719-722,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技术(VNC)在阻塞性黄疸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为阻塞性黄疸患者(未口服对比剂)先行常规腹部平扫(CNC),然后口服阳性对比剂500ml,再行双能量强化扫描动脉期、常规强化门静脉期,之后采用肝脏...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技术(VNC)在阻塞性黄疸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为阻塞性黄疸患者(未口服对比剂)先行常规腹部平扫(CNC),然后口服阳性对比剂500ml,再行双能量强化扫描动脉期、常规强化门静脉期,之后采用肝脏虚拟平扫后处理软件Liver VNC,经参数调整,对双能量强化图像进行处理,得到VNC图像,以常规平扫图像为金标准比较VNC图像在病灶检出中的准确性,并利用t检验对比分析图像SNR,用轶和检验分析患者不同扫描方式接受的总辐射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值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值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VNC较CNC在图像质量上有所下降,但能满足诊断要求,在结石和肿瘤等病变检出中无明显差异,在剂量统计分析中虚拟组较常规组低,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2<0.05)。结论虚拟平扫技术在病灶检出中可满足诊断要求,使其取代常规平扫成为可能,从而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双能量虚拟平扫技术 阻塞性黄疸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新双源CT双能虚拟平扫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海文 杨高忠 《中国医疗设备》 2014年第9期145-148,144,共5页
目的:探讨新双源CT双能虚拟平扫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入住我院的49例SPN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常规平扫与双能增强扫描。经软件处理后得到虚拟平扫图、碘分布图和单能量图。比较真实平扫与... 目的:探讨新双源CT双能虚拟平扫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入住我院的49例SPN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常规平扫与双能增强扫描。经软件处理后得到虚拟平扫图、碘分布图和单能量图。比较真实平扫与虚拟平扫图像的CT值、噪声、信噪比、SPN直径、钙化检出率、增强强化值、碘图CT值、准确度、能谱衰竭曲线图斜率、碘基值比率及辐射剂量。结果真实平扫与虚拟平扫的CT值、图像噪声、图像信噪比及SPN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强化值与碘图CT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真实平扫为标准,虚拟平扫图像钙化检出率为93.02%;以虚拟平扫为基线诊断SPN的特异性最高,为92.86%,以碘图CT值诊断SPN的敏感性及准确性最高,分别为77.14%及71.43%;良恶性能谱衰竭曲线图斜率分别为(0.72±0.34)、(1.02±0.59),碘基值比率分别为(0.27±0.11)、(0.22±0.08),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平扫与增强扫描的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双源CT双能虚拟平扫技术对良恶性SPN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双能虚拟平扫 孤立性肺结节 碘图CT值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与常规扫描在三期肝脏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曹学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1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与常规扫描在三期肝脏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对比。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三期肝脏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动脉期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扫描,观察两组检查...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与常规扫描在三期肝脏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对比。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三期肝脏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动脉期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扫描,观察两组检查效果。结果:两组平均噪声,伪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辐射吸收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吸收剂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成像辐射剂量小于常规CT扫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 常规扫描 肝脏疾病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对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的诊断价值
12
作者 杨振兴 张宇琦 +5 位作者 刘挨师 吴慧 赵磊 高伟 施琳 郝粉娥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对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EMVI)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间拟手术治疗的150例直肠癌患者术前行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女性64例(42.7%)、男性86例(57.3%),平均年龄为(62.3±...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对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EMVI)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间拟手术治疗的150例直肠癌患者术前行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女性64例(42.7%)、男性86例(57.3%),平均年龄为(62.3±11.8)岁。两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独立分析术前影像资料(包括ctEMVI情况及有无局部淋巴结浸润和远处转移),判断是否存在术前EMVI。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评价VNC诊断EMVI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150例直肠癌患者中,术后病理证实56例(37.3%)为EMVI阳性,94例(62.7%)为EMVI阴性。医师1对EMVI评价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80.36%、89.36%、81.82%、88.42%,AUC为0.831(95%CI 0.756~0.905);医师2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67%、80.36%、93.62%、88.24%、88.89%,AUC为0.870(95%CI 0.802~0.938),医师1与医师2的评估结果一致性较高(k=0.943)。结论: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对直肠癌EMVI术前评估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双能量虚拟平扫 直肠癌 壁外血管侵犯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技术在泌尿系结石CTU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邵军 张宏 +1 位作者 李慧 牛声宝 《中外医疗》 2019年第23期182-184,共3页
目的分析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技术(VNCT)在泌尿系结石CTU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在2016年1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135例泌尿结石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双源CT检查,检查序列有常规平扫、增强扫描与排泄期双能... 目的分析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技术(VNCT)在泌尿系结石CTU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在2016年1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135例泌尿结石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双源CT检查,检查序列有常规平扫、增强扫描与排泄期双能量扫描,并获取线性融合平扫图像(DNCT)、VNCT图像。比较TNCT、DNCT、VNCT 3种图像的肾实质CT值、SNR和结石检出数量。结果 3组图像中,正常肾实质平均CT值最大的为VNCT图像(44.23±2.54)%,其次DNCT图像(32.78±2.42)%,最小的为TNCT图像(32.32±2.01)%;SNR由大到小分别为VNCT(3.68±0.32)%、TNCT(2.42±1.03)%、DNCT(2.50±0.26)%;其中VNAT图像的肾实质CT值和SNR与DNCT、VN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图像质量住院评分在3~5分之间,平均得分(3.5±0.4)分,所有图像评分均超过3分,满足了影像学诊断的要求;3组图像对结石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且对直径超过2 mm的结石检出率均达到了100.00%。结论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技术在泌尿系结石CTU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对于结石的检出率较高,图像质量好,并且对患者辐射较小,应用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技术 泌尿系结石 CTU检查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基于双自适应参数混合微网虚拟同步机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啸骢 黄子远 《电工技术》 2021年第18期13-18,共6页
交直流混合微网中AC/DC接口变换器通常采用下垂控制,常规下垂控制不具备惯性和阻尼环节,对此提出一种基于交、直流微网功率传输原则的虚拟同步机控制(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ion,VSG)策略,建立其小信号模型,分析转动惯量及阻尼系... 交直流混合微网中AC/DC接口变换器通常采用下垂控制,常规下垂控制不具备惯性和阻尼环节,对此提出一种基于交、直流微网功率传输原则的虚拟同步机控制(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ion,VSG)策略,建立其小信号模型,分析转动惯量及阻尼系数对控制系统稳定性能的影响。针对传统VSG无法抑制交直流微网功率交换过程中的功率振荡,提出一种采用双自适应虚拟参数的VSG控制策略用于交直流混合微网AC/DC接口变换器控制系统,并通过小信号模型分析法确定额定虚拟参数取值范围。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案可有效提高混合微网AC/DC接口变换器控制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微网 AC/DC接口变换器 虚拟同步机控制 双自适应虚拟参数
下载PDF
基于LabVIEW虚拟双通道示波器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5
作者 戴成梅 周启龙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09年第3期77-79,共3页
介绍一种虚拟双通道示波器的设计与实现过程。该仪器是基于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8.6开发的,具有数据采集、波形显示、数据存储、回放测量、输出打印、网上传送等功能。试验结果表明,该仪器工作性能稳定,测量精度高,功能可以不断扩展,... 介绍一种虚拟双通道示波器的设计与实现过程。该仪器是基于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8.6开发的,具有数据采集、波形显示、数据存储、回放测量、输出打印、网上传送等功能。试验结果表明,该仪器工作性能稳定,测量精度高,功能可以不断扩展,而且人机友好界面清晰,适合不同层次的人员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仪器 双通道示波器 LAB VIEW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