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元孝道、家庭价值观与子女赡养行为--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韦宏耀 钟涨宝 《南方人口》 CSSCI 2015年第5期52-63,共12页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数据,考察了中国人孝道观念和家庭价值观的现状及其对子代赡养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人们对相互性孝道的认可度已经高于权威性孝道,多数人对相互性孝道持肯定态度;且绝大多数受访者保持了对家庭价值...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数据,考察了中国人孝道观念和家庭价值观的现状及其对子代赡养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人们对相互性孝道的认可度已经高于权威性孝道,多数人对相互性孝道持肯定态度;且绝大多数受访者保持了对家庭价值的重视。就对子代赡养行为的影响而言,一是相互性孝道观念显著正向影响子女给予父母的精神慰藉;而权威性孝道观念在边际水平上影响子女给予父母的经济支持。二是越认同家庭价值的受访者越可能给予父母更经常的多项代际支持。三是,相对于城市样本,农村居民更可能给予父母更经常的日常照料和精神慰藉,但对经济支持的影响不显著。四是通过在模型中加入交互项发现,相互性孝道对农村子女给予父母的精神慰藉频度的影响要强于对城市子女的相应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元孝道 家庭价值观 赡养行为 城乡差异
下载PDF
失能老人子代照料者的抑郁症状与孝道观念和相依关系的关系
2
作者 孙金明 王凤华 +3 位作者 张国禄 孙曼华 闫泽宇 丁雪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74-679,共6页
目的:探讨失能老人子代照料者的抑郁症状与孝道观念的关系及相依关系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83名子代照料者,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双元孝道问卷(DFPS)、相依关系量表(MS)进行测量。使用SPSS宏程序Process检验相依关系在抑郁... 目的:探讨失能老人子代照料者的抑郁症状与孝道观念的关系及相依关系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83名子代照料者,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双元孝道问卷(DFPS)、相依关系量表(MS)进行测量。使用SPSS宏程序Process检验相依关系在抑郁症状与孝道观念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CES-D得分与相互性孝道得分、MS得分均负相关(r=-0.49、-0.48),与权威性孝道得分正相关(r=0.37);MS得分与相互性孝道得分正相关(r=0.76),与权威性孝道得分负相关(r=-0.84),均P<0.01。相互性孝道得分与CES-D得分负关联(β=-0.67);MS得分在相互性孝道得分与CES-D得分间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2.89%。结论:失能老人子代照料者的抑郁症状与孝道观念、相依关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能老人 子代照料者 抑郁症状 相依关系 双元孝道 相互性孝道 权威性孝道
下载PDF
棍棒底下出孝子?父母粗暴养育与青少年孝道信念的关系
3
作者 连帅磊 曹晓萱 +2 位作者 杨光辉 雷玉菊 闫景蕾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1-626,共6页
目的:探讨父母粗暴养育、青少年责任心、内隐人格观与青少年孝道信念的关系。方法:使用粗暴养育量表、大五人格量表中的责任心分量表、内隐人格观问卷及双元孝道信念量表对562名初中生进行施测。结果:(1)父母粗暴养育与青少年责任心、... 目的:探讨父母粗暴养育、青少年责任心、内隐人格观与青少年孝道信念的关系。方法:使用粗暴养育量表、大五人格量表中的责任心分量表、内隐人格观问卷及双元孝道信念量表对562名初中生进行施测。结果:(1)父母粗暴养育与青少年责任心、互惠孝道、权威孝道均呈显著负相关;责任心与互惠孝道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权威孝道的相关不显著。(2)父母粗暴养育不仅能够直接负向预测青少年的互惠孝道,而且能够通过责任心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青少年的互惠孝道;而责任心在父母粗暴养育与青少年权威孝道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3)父母粗暴养育对青少年互惠孝道的直接效应以及责任心的中介效应均能够被内隐人格观调节,即该直接效应及中介效应在持人格实体观的青少年群体中更加显著。结论:责任心是父母粗暴养育损害青少年互惠孝道的纽带,而人格增长观是父母粗暴养育导致青少年责任心和互惠孝道降低的缓冲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粗暴养育 责任心 内隐人格观 孝道信念
原文传递
孝道:理论、测量、变迁及与相关变量的关系 被引量:32
4
作者 傅绪荣 汪凤炎 +1 位作者 陈翔 魏新东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3-304,共12页
孝道是一套子女以父母为对象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的组合。近10余年来孝道研究领域在理论建构、测量工具的开发、孝道变迁研究以及其与相关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未来研究的关键在于建构孝道多元模型,不断完善孝道... 孝道是一套子女以父母为对象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的组合。近10余年来孝道研究领域在理论建构、测量工具的开发、孝道变迁研究以及其与相关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未来研究的关键在于建构孝道多元模型,不断完善孝道测量工具,采用系统化思维、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改进研究质量,更加关注孝道与积极心理变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道 孝道测量 孝道变迁 孝道双元模型
下载PDF
从华人文化脉络反思台湾高龄社会下的老人福祉 被引量:11
5
作者 叶光辉 曹惟纯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30-46,共17页
为了以具本土契合性的方式理解华人社会中新兴的高龄化议题,文章从亲子代间伦理的角度切入,在台湾社会文化与现行政策脉络下,以华人孝道概念为核心,整合西方既有研究概念及研究取向,进而建构一套适用于探究华人文化脉络下高龄福祉议题... 为了以具本土契合性的方式理解华人社会中新兴的高龄化议题,文章从亲子代间伦理的角度切入,在台湾社会文化与现行政策脉络下,以华人孝道概念为核心,整合西方既有研究概念及研究取向,进而建构一套适用于探究华人文化脉络下高龄福祉议题的前沿理论。孝道概念及文化在近期高龄化趋势下开始受到西方学术社群与政策单位的重视,但可惜的是,无论华人或欧美研究者往往都将孝道内涵局限于"奉养年老父母的义务",或子女在物质、劳务与情感层面上提供父母代间支持之义务,而未能掌握华人文化中各种孝道行为在个人、家庭与社会等层次上的不同功能与意涵。有鉴于此,文章特别援用华人孝道双元模型,借助其在孝道概念化方式上兼具亲子代间关系运作特征、儒家伦理展现形式之优势,完整反映出孝道在华人社会中同时涵盖私德与公德领域的运作特征,及其在个人、家庭及社会层次上的多元功能,据以深入解读台湾老人福祉议题与相关现象、政策方向背后更细微的本土特色与伦理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化社会 孝道双元模型 老人社会排除 老人福祉 儒家伦理
下载PDF
百善孝为先? 大学生双元孝道信念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魏华 段海岑 +1 位作者 丁倩 周宗奎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0-47,共8页
本研究基于双元孝道模型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考察双元孝道信念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并检验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以115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双元孝道信念量表、非适应性认知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互惠... 本研究基于双元孝道模型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考察双元孝道信念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并检验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以115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双元孝道信念量表、非适应性认知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互惠性孝道和非适应性认知显著负相关,和网络成瘾显著负相关;权威性孝道和非适应性认知显著正相关,和网络成瘾显著正相关;非适应性认知和网络成瘾显著正相关;(2)非适应性认知在孝道信念与网络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具体而言,互惠性孝道负向影响非适应性认知,权威性孝道正向影响非适应性认知,非适应性认知正向影响网络成瘾。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孝道信念通过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影响网络成瘾;而且互惠性孝道和权威性孝道具有相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元孝道信念 非适应性认知 网络成瘾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
原文传递
孝道双元模型理论之心理学述评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立鹏 《社会心理科学》 2012年第8期3-6,共4页
传统中国社会提倡的孝道规范至今仍深刻影响着华人日常的心理与行为。孝道也自然成为心理学本土化研究聚焦点之一。台湾心理学界对孝道关注和研究起步较早,收获颇丰。本文着重介绍台湾大学心理系教授叶光辉先生建立的孝道双元模型理论... 传统中国社会提倡的孝道规范至今仍深刻影响着华人日常的心理与行为。孝道也自然成为心理学本土化研究聚焦点之一。台湾心理学界对孝道关注和研究起步较早,收获颇丰。本文着重介绍台湾大学心理系教授叶光辉先生建立的孝道双元模型理论。这一理论整合了先前相关学科对孝道研究的不同思路,从心理学视角为孝道研究提供了一个更崭新的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道双元模型理论 心理学视角 相互性孝道权 威性孝道
下载PDF
流动中的孝顺:城镇化境遇及其对两性孝道观念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姜凤姝 刘爱玉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5-78,共14页
转型社会的孝道具有双元意涵,即双元孝道模型归纳的权威性孝道和情感性孝道,中国高速的城镇化浪潮形塑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城镇化境遇指人们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不同位置所分享的生活机会与经济利益,其可将不同城镇化经历的人群纳入统一的... 转型社会的孝道具有双元意涵,即双元孝道模型归纳的权威性孝道和情感性孝道,中国高速的城镇化浪潮形塑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城镇化境遇指人们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不同位置所分享的生活机会与经济利益,其可将不同城镇化经历的人群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7年数据,探讨城镇化境遇对男性和女性双元孝道观念的影响发现,两性对权威性孝道的接纳程度因城镇化境遇不同而有差别。随着对城镇化介入程度的加深,个体的权威性孝道受到显著削弱,具体表现为,与游离者相比,不论是主动参与城镇化进程的流动者和选择性农转非人群,还是通过政策性方式实现农转非的人群,权威性孝道都受到显著削弱,城镇人群对权威性孝道的接纳程度最低。交互分析表明,城镇化经历对女性权威性孝道的削弱作用更大,相比男性,城镇化经历对女性传统孝道的改变具有持久且彻底的特征。此外,在情感性孝道上,各城镇化境遇的人群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元孝道观念 权威性孝道 情感性孝道 城镇化境遇 性别差异
下载PDF
亲子关系与技术反哺行为研究——基于宁夏某社区的调查
9
作者 焦开山 马子恒 《宁夏党校学报》 2021年第6期81-92,共12页
子女与父母的代际互动是提供数字支持的重要桥梁,代际互动不仅是技术反哺的本质,也承载着我国以孝为核心的亲子关系,因此,对孝的不同理解有可能对技术反哺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双元孝道模型与社会调查数据,探索权威性关系、相互性关系与... 子女与父母的代际互动是提供数字支持的重要桥梁,代际互动不仅是技术反哺的本质,也承载着我国以孝为核心的亲子关系,因此,对孝的不同理解有可能对技术反哺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双元孝道模型与社会调查数据,探索权威性关系、相互性关系与技术反哺之间的关系发现:对子代来说,不论是强调亲情和代际对等关系的相互性关系,还是强调辈分权威和子女义务的权威性关系,都可以对技术反哺起到正向作用;父代样本呈现了相同的规律,相互性关系和权威性关系都能显著提高父代接收到的技术反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鸿沟 技术反哺 亲子关系 双元孝道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