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掺杂的Ru-Pt合金催化剂及其电催化碱性析氢性能
1
作者 黄荣钦 廖卫平 +3 位作者 晏梦璇 刘石 李远明 康雄武 《电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31,共8页
可再生能源驱动电催化水分解产氢气在现代氢能及氢燃料电池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中,性能优良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又是重中之重。本文重点发展了一种磷掺杂的铂-钌合催化剂(Ru-P)#Pt/C),TEM分析确认Ru金属纳米粒子的球... 可再生能源驱动电催化水分解产氢气在现代氢能及氢燃料电池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中,性能优良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又是重中之重。本文重点发展了一种磷掺杂的铂-钌合催化剂(Ru-P)#Pt/C),TEM分析确认Ru金属纳米粒子的球形形态,XRD表征Ru纳米粒子以六方密堆积形式存在。XPS分析进一步说明了Ru以金属态存在,Pt的原子比在14.5%左右,且以轻微氧化的状态存在,表明其可能与P成键。(Ru-P)@Pt合金催化剂在碱性电解液中表现出优异的电解水析氢性能,在1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的过电位仅为17mVvs.RHE,Tafel斜率值为27mV.dec^(-1),表明该催化剂析氢决速步为Tafel步骤。而同等条件下,仅P掺杂的Ru催化剂及Pt负载的P掺杂的CNT,其性能均远逊于该目标催化剂,表明了P与Pt共掺杂的协同作用。(Ru-P)#Pt/C合金催化剂经过24h耐久性测试,其10mA·cm^(-2)的过电位及稳定性测试后LSV电流仅出现轻微衰退。这表明P掺杂的Ru-Pt合金催化剂中Ru、Pt、P活性位点间的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了电催化析氢活性与稳定性,为高性能碱性电解水析氢催化剂的设计打开了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Pt合金 磷掺杂 协同效应 双活性位点 电解水析氢
下载PDF
铈氮改性水热炭活化过硫酸钾降解盐酸四环素
2
作者 张凯 吉芳英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0-387,397,共9页
以牛粪、双氰胺(C2H4N4)和Ce(NO_(3))_(3)·6H_(2)O为原料,通过微波水热法制备了具有高催化性能的铈氮改性水热炭(Ce-N-HTC),采用XRD、元素分析、SEM、TEM、FTIR和XPS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活化过硫酸钾降解盐酸四环素(TCH)进行了... 以牛粪、双氰胺(C2H4N4)和Ce(NO_(3))_(3)·6H_(2)O为原料,通过微波水热法制备了具有高催化性能的铈氮改性水热炭(Ce-N-HTC),采用XRD、元素分析、SEM、TEM、FTIR和XPS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活化过硫酸钾降解盐酸四环素(TCH)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pH=7.0下,Ce_(0.3)-N-HTC{m[Ce(NO_(3))_(3)·6H_(2)O]/m(双氰胺)=0.3}对TCH 70 min内的降解率可达90.3%,且HCO3–对TCH降解率的影响较大。竞争性自由基猝灭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测试表明,Ce_(0.3)-N-HTC可通过自由基(·OH)和非自由基(1O_(2))两种途径实现对TCH的降解,循环使用5次对TCH的降解率仍能保持在7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铈氮改性水热炭 过硫酸钾 双活性位点 盐酸四环素 水处理技术
下载PDF
合成气制取低碳混合醇Cu-Co双金属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安霞 宁文生 刘化章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843-3849,共7页
近年来,合成气制低碳醇Cu-Co基催化剂备受关注,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和构效关系等问题被广泛研究。本文基于这些研究,归纳和分析了Cu-Co双金属催化剂的设计思路、对催化剂双活性中心结构的认识和制备方法等的演变,重点阐述了催化剂中纳米化C... 近年来,合成气制低碳醇Cu-Co基催化剂备受关注,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和构效关系等问题被广泛研究。本文基于这些研究,归纳和分析了Cu-Co双金属催化剂的设计思路、对催化剂双活性中心结构的认识和制备方法等的演变,重点阐述了催化剂中纳米化Cu-Co合金相的形成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及其制备的难点和改善该活性相反应稳定性的方法;认为从纳米尺度上对催化剂进行设计,使催化剂表面具有丰富的Cu-Co双活性中心,并进一步改善催化剂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醇 合成气 Cu-Co催化剂 纳米粒子 双活性中心
下载PDF
SiC_(f)/SiC复合材料致密化过程模拟
4
作者 刘瑶瑶 海维斌 +2 位作者 彭雨晴 李爱军 张方舟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74-683,共10页
在等温化学气相渗透条件下对二维叠层SiC纤维预制体的致密化过程进行模拟,根据传质过程和反应动力学计算得到双活性位竞争模型和孔隙演变过程。结果显示,预制体束内10μm以下的小孔优先被填充,随后束间孔隙逐渐被填充变为小孔,当孔隙率... 在等温化学气相渗透条件下对二维叠层SiC纤维预制体的致密化过程进行模拟,根据传质过程和反应动力学计算得到双活性位竞争模型和孔隙演变过程。结果显示,预制体束内10μm以下的小孔优先被填充,随后束间孔隙逐渐被填充变为小孔,当孔隙率降至20%时,预制体内部存在约为50μm的等效孔隙。预制体比表面积的变化存在两个阶段,孔隙率为40%以上时,比表面积减小的速度较快。特定工艺条件下模拟结果显示复合材料密度在2.48 g·cm^(−3)~2.38 g·cm^(−3)范围内,与实际样品最大误差0.73%;孔隙率在13.94%~17.75%范围内,与实际样品最大误差为4.21%。气相组分浓度变化表明此工艺条件下更易生成富硅的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_(f)/SiC复合材料 化学气相渗透 双活性位竞争模型 孔隙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