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渭北旱塬小麦根系的再生能力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肖玲 赵先贵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5-57,共3页
在降水少、水土流失严重的渭北旱塬所进行的试验表明:经历冬、春干旱危害的小麦,分布在耕层以内的密集的根都枯黄萎缩,报表皮细胞全部破皱剥落,完全丧失了吸收功能,只有输导组织仍然健全。分布于土壤深层的根由于所处土层较上层湿... 在降水少、水土流失严重的渭北旱塬所进行的试验表明:经历冬、春干旱危害的小麦,分布在耕层以内的密集的根都枯黄萎缩,报表皮细胞全部破皱剥落,完全丧失了吸收功能,只有输导组织仍然健全。分布于土壤深层的根由于所处土层较上层湿润,具有吸收能力,但由于其根量比上层少得多,加之深层土壤含养分少,所吸收的水分和养分难以满足小麦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所能获得的产量很低。返青期至拔节期降水(≥20mm)后,耕层已损害的根虽不能恢复其吸收功能,但可通过再生机制产生新的次生根以恢复其吸收能力。此时根系具较强的补偿吸收能力,结合春雨追施N肥,可提高旱地小麦对水肥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小麦 根系再生 水肥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