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播期对旱作谷子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1
作者 赵海超 曲平化 +1 位作者 龚学臣 陈春艳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3期26-30,共5页
目的研究旱作条件下不同播期对谷子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谷子生育时期、叶面积、株高和叶、茎、穗干重以及产量指标的测定,确定谷子的最佳播期。结果随着播期的延迟谷子生育期变短;叶、茎随着播期的延迟生长速率变慢、衰退速率... 目的研究旱作条件下不同播期对谷子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谷子生育时期、叶面积、株高和叶、茎、穗干重以及产量指标的测定,确定谷子的最佳播期。结果随着播期的延迟谷子生育期变短;叶、茎随着播期的延迟生长速率变慢、衰退速率变慢;播种期过早谷子前期生长速率较快、播种晚的谷子后期生长较快;穗干重随着播期的延迟积累变快,千粒重随着播期的延迟呈下降趋势;穗粒数、籽粒产量和产草量均以5月23为播期最高。结论张家口地区谷子最佳播期为5月23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谷子 播期 生长 产量
下载PDF
旱地谷子水肥高效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洋 周怀平 +2 位作者 关春林 解文艳 杨振兴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5期540-542,共3页
谷子广泛种植于我国北方的旱作农田中,干旱缺水和肥力低下是限制旱作农田生产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旱作农田谷子水肥的高效调控,是旱作谷子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对国内多种旱作谷子水肥高效利用技术及其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指出该调控... 谷子广泛种植于我国北方的旱作农田中,干旱缺水和肥力低下是限制旱作农田生产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旱作农田谷子水肥的高效调控,是旱作谷子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对国内多种旱作谷子水肥高效利用技术及其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指出该调控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多技术融合、提高农民素质、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谷子 水肥调控 高效
下载PDF
太行山区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及水肥产量效应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殿武 周大迈 +1 位作者 张建平 臧士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2-40,共9页
研究明确了太行山地区自然降水与旱作农田土壤水分时空变异特征。农田水量平衡分析表明,生长季土壤储水呈现盈余,甘薯和谷子田分别盈余30.68mm和12.79mm,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达27.72kg/(mm·hm2)和1... 研究明确了太行山地区自然降水与旱作农田土壤水分时空变异特征。农田水量平衡分析表明,生长季土壤储水呈现盈余,甘薯和谷子田分别盈余30.68mm和12.79mm,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达27.72kg/(mm·hm2)和11.32kg/(mm·hm2),团棵~茎叶衰退薯块膨大甘薯关键需水期和拔节~抽穗开花~灌浆谷子关键需水阶段耗水分别占全生育期耗水的54.1%和50.7%。农田水肥耦合效应显著,依水高效施肥是充分提高该区作物产量和投肥效益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动态 旱地 甘薯 谷子 水肥产量效应
下载PDF
宁南半干旱偏旱区旱作糜子田水分利用调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军 邵明安 王立祥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22-127,共6页
1997~ 1 999年在国家宁南 (海原 )旱农试区设置田间定位试验 ,研究了不同肥力梯度、抗旱制剂拌种、抑蒸集水措施对宁南旱地糜子生长、产量、WUE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1在十分有限降水条件下 ,施肥能促进糜子植株生长 ,提高糜子产量与 ... 1997~ 1 999年在国家宁南 (海原 )旱农试区设置田间定位试验 ,研究了不同肥力梯度、抗旱制剂拌种、抑蒸集水措施对宁南旱地糜子生长、产量、WUE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1在十分有限降水条件下 ,施肥能促进糜子植株生长 ,提高糜子产量与 WUE;2采用黄腐酸钠和吸水树脂拌种 ,在糜子生育中后期能显著促进糜子植株生长 ,分别使糜子增产 7.35 %和 7.4 1 % ,使 WUE增加 0 .0 4 4kg/m3和 0 .0 99kg/m3 ,施肥和抗旱制剂拌种结合有利于提高旱地糜子产量与 WUE;3在 9种抑蒸集水措施中 ,以“吸水树脂拌种 +黄腐酸钠拌种 +地膜覆盖”处理抑蒸集水效果最好 ,促进旱地糜子生长的作用较大 ,比对照增产 5 2 .6 % ,WUE增加 0 .5 2 6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半干旱偏旱区 旱作农田 糜子 水分利用效率 调控技术 产量
下载PDF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谷子农艺性状及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韵晓茹 卢成达 +2 位作者 李阳 孙迪 郭志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8期21-22,45,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覆盖方式处理对谷子农艺性状及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对不同覆盖处理和平地裸播谷子进行出苗率、株高、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氮含量、光合生理指标测定,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不同覆盖方式均... [目的]分析不同覆盖方式处理对谷子农艺性状及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对不同覆盖处理和平地裸播谷子进行出苗率、株高、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氮含量、光合生理指标测定,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不同覆盖方式均能在不同程度提高旱作谷子农艺性状和光合生理指标;覆盖白色地膜可明显加快谷子发育进程,缩短生育期;覆盖黑色地膜可以最大幅度提升谷子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产投比。[结论]该研究可以为谷子不同覆盖方式的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谷子 白膜覆盖 黑膜覆盖 秸秆覆盖 光合
下载PDF
生物炭配施氮肥对谷子营养生长期光合生理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胡丹丹 纪棨云 +2 位作者 刘琳琳 王倩怡 王小林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285-292,共8页
黄土旱区增施生物炭对改善根际养分环境、优化谷子根系构建和生物量分配的调控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以晋谷21号作为研究对象,在盆栽条件下,共设置5个处理(3 g/kg氮肥(3N,对照)、5 g/kg氮肥(5N)、10 g/kg氮肥(10N)、5 g/kg氮肥+1... 黄土旱区增施生物炭对改善根际养分环境、优化谷子根系构建和生物量分配的调控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以晋谷21号作为研究对象,在盆栽条件下,共设置5个处理(3 g/kg氮肥(3N,对照)、5 g/kg氮肥(5N)、10 g/kg氮肥(10N)、5 g/kg氮肥+10 g/kg生物炭(5N10M)、10 g/kg氮肥+20 g/kg生物炭(10N20M)),综合分析不同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谷子根系形态构建、叶片生理功能及生物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5N10M处理谷子根系长度和根系总表面积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94.17%、71.25%,而10N20M处理的根系长度和根系总表面积较5N10M处理分别显著减少38.72%、31.01%,适量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谷子根系形态发育有调控机制,可能存在最佳配比阈值;5N10M处理的叶片光合速率在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95.40%、85.25%、79.23%、61.97%,叶片光合功能显著提升,叶片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显著提高2.23%~13.98%;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可有效调控谷子的根、茎、叶生物量积累和分配,在抽穗期、灌浆期,5N10M处理的单株干质量较5N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1.86%、24.15%,10N20M处理的单株干质量较10N处理分别增加9.43%、23.43%。合理的生物炭与氮肥配施能显著促进谷子根系表面积和根系长度,促进叶片对氮素的吸收,提升叶片发育水平和功能发挥,生物炭和氮肥配施的叶绿素含量更稳定,有利于谷子光合产物的形成、生物量优化分配,5 g/kg氮肥+10 g/kg生物炭处理对植株生物量的积累具有良好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谷子 生物炭配施氮肥 光合生理功能 根叶生物量分配
下载PDF
多样与转变--北京大兴旧宫遗址浮选结果及分析
7
作者 尹达 戢征 刘乃涛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5-154,共10页
旧宫遗址是北京地区东南部平原首次发现的以西周早中期文化堆积为主体的聚落遗址,另有金元、明清时期遗存。2019年在遗址开展的浮选工作收获了一批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包括粟、黍、小麦、大豆四种农作物的炭化籽粒,伴有常见的陆生旱地... 旧宫遗址是北京地区东南部平原首次发现的以西周早中期文化堆积为主体的聚落遗址,另有金元、明清时期遗存。2019年在遗址开展的浮选工作收获了一批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包括粟、黍、小麦、大豆四种农作物的炭化籽粒,伴有常见的陆生旱地杂草狗尾草、野黍、马蔺、草木樨属以及水生植物芡实等10余种非农作物植物遗存。在西周及金元时期,北京地区一直实行着我国北方典型的粟作农业传统,小麦和大豆的发现体现了多品种农作物种植制度。小麦在西周时期已传播至本地,但并未改变粟黍为主,大豆为辅的农业格局。小麦的传入以及在金元时期地位的显著提高成为有别于前期的重要转变。最迟在金元时期,传统的粟黍种植组合已经呈现为粟麦并重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宫遗址 西周 金元 旱作农业 小麦
原文传递
平鲁区旱地谷子绿色集成技术试验分析
8
作者 杨宇静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第12期10-12,共3页
为了将平鲁区谷子产业做大做强,探索适宜全区的旱地谷子绿色增产技术模式,文章对2020年平鲁区在典型丘陵旱作农业区进行谷子集成技术试验,包括杂交谷子品比试验、不同地膜覆盖试验、探墒播种试验、补水播种保苗试验、孕穗期叶面喷肥试... 为了将平鲁区谷子产业做大做强,探索适宜全区的旱地谷子绿色增产技术模式,文章对2020年平鲁区在典型丘陵旱作农业区进行谷子集成技术试验,包括杂交谷子品比试验、不同地膜覆盖试验、探墒播种试验、补水播种保苗试验、孕穗期叶面喷肥试验及硒肥喷肥试验等,进行了研究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鲁 旱地谷子 绿色 集成技术 试验
下载PDF
不同覆盖方式对黄土高原旱地土壤水分及糜子生长、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苏旺 张艳平 +5 位作者 屈洋 李翠 妙佳源 高小丽 刘建华 冯佰利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215-3222,共8页
为探索黄土高原旱地覆盖栽培模式下糜子田土壤蓄水保墒和节水增产效果,于2011-2013年连续3个糜子生长季在陕西横山县小杂粮试验示范基地,研究了不同覆盖栽培方式对农田土壤水分、糜子生长发育、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为探索黄土高原旱地覆盖栽培模式下糜子田土壤蓄水保墒和节水增产效果,于2011-2013年连续3个糜子生长季在陕西横山县小杂粮试验示范基地,研究了不同覆盖栽培方式对农田土壤水分、糜子生长发育、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置4种覆盖栽培处理,分别是“W”垄覆地膜+垄间覆秸秆(SG)、垄覆地膜+垄间覆秸秆(LM)、双垄面覆地膜+垄间覆秸秆(QM)、秸秆覆盖(JG)处理,以传统平作无覆盖(CK)为对照,结果表明:各覆盖处理均较CK显著提高了糜子各生育期0~1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其中以SG处理蓄水保墒效果最好,其次依次为LM、QM和JG处理,且各覆盖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各覆盖处理中,SG处理对糜子生长发育和光合能力的影响最大,增产效果最显著,3年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CK提高55.9%和64.9%,其中各覆盖处理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W”垄覆地膜垄间覆秸秆的二元沟垄集雨覆盖种植模式提高糜子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效果最为明显,适宜在黄土高原旱地糜子生产中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旱地 覆盖方式 光合特性 土壤水分 糜子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北方旱地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洪双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第7期155-156,共2页
以北方旱地谷子为研究对象,对其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从选茬、整地、施肥到选种、播种,再到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整个工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关键词 北方旱地 谷子 地膜覆盖栽培
下载PDF
旱地糜子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广才 李福 +4 位作者 李城德 周德录 王彩斌 马德熙 张小红 《宁夏农林科技》 2013年第1期12-13,共2页
全膜覆土穴播技术是甘肃省继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之后又一旱作农业重大创新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旱地密植作物生长期缺水和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从播前准备、覆膜盖土、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旱地糜子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进行... 全膜覆土穴播技术是甘肃省继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之后又一旱作农业重大创新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旱地密植作物生长期缺水和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从播前准备、覆膜盖土、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旱地糜子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为其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糜子 全膜覆土 穴播 栽培技术
下载PDF
Diversity Evaluation of Proso Millet Germplasm Resources in Dryland
12
作者 Xiaojuan ZHANG Bingwen CHENG +4 位作者 Yong WANG Junxue YANG Shangpei ZHANG Shiwu LUO Xiaojun WA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8年第5期71-75,共5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election of the parents of proso millet breeding in dry land of south Ningxia, with the aim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of hilly proso millet in Ningxia...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election of the parents of proso millet breeding in dry land of south Ningxia, with the aim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of hilly proso millet in Ningxia hilly area. [Method]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46 accessions of dryland proso millet germplasm at 11 agronomic trait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hannon-weaver diversity index and non-weighted matching arithmetic average clustering method (UPGMA). Cluster analysis was also performed. [Result] The proso millet resources mainly had green inflorescence color, panicle spikes, and yellow grain color. The maximum diversity index of proso millet was 2.03.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grain weight per plant was 19.23. In all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the main information concentrated on the first 4 principal components with the 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e reaching 83.34%. The tested materials were clustered into 3 categories at euclidean distance of 0.984 4. The first category contained 41 germplasm resources, the second contained 2, and the third category contained 3. [Conclusion] 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targeted use of drought-resistant parents to select hybrid combinations of proso millet in Ningx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yland proso millet Germplasm resource DIVERS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