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旱作高产田产量波动性和土壤干燥化 被引量:89
1
作者 李玉山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3-356,共4页
根据旱地作物长期田间试验数据 ,论述了旱作农业生产中作物产量波动性是一个规律性现象 ,并用波动系数加以表述。研究结果表明旱作高产田与低产田相比 ,存在相似的产量波动性 ,区别是它在较高产量水平上波动。高产田作物耗水量较高 ,从... 根据旱地作物长期田间试验数据 ,论述了旱作农业生产中作物产量波动性是一个规律性现象 ,并用波动系数加以表述。研究结果表明旱作高产田与低产田相比 ,存在相似的产量波动性 ,区别是它在较高产量水平上波动。高产田作物耗水量较高 ,从而导致土壤相对干燥化。土壤干燥化是高产田产量产生波动性的直接原因 ;而低产田则因作物吸水能力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作物 产量波动性 干燥过程 高产田 土壤储水 水土保持
下载PDF
中国北方主要旱地作物需水量的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85
2
作者 钟兆站 赵聚宝 +1 位作者 郁小川 居辉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0年第2期1-4,52,共5页
论述了作物需水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模式。根据作物、土壤和气候资料 ,计算了中国北方主要旱地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甘薯和马铃薯的作物需水量 ,并对这些作物的需水规律与作物生长关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 旱地作物 作物需水量 作物需水规律 计算模式
下载PDF
四川旱地作物水分盈亏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26
3
作者 张顺谦 邓彪 杨云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5-111,共7页
利用四川53个农业气象站点1971-2009年逐旬气象、土壤湿度和作物发育期资料,运用农田水量平衡原理和气候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5个气候子区域近40a来玉米、小麦、油菜全生育期和关键生育期水分盈亏量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 利用四川53个农业气象站点1971-2009年逐旬气象、土壤湿度和作物发育期资料,运用农田水量平衡原理和气候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5个气候子区域近40a来玉米、小麦、油菜全生育期和关键生育期水分盈亏量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和关键生育期内,各分区小麦、油菜均为水分亏缺,但关键期亏缺量在减小;各区域温度升高、水汽压增大、风速减小、日照减少趋势明显;水分盈亏量与降水、水汽压呈正相关,与气温、日照、风速呈负相关。由此可见,四川旱地作物以水分亏缺为基本特征,但由于日照和风速的减小引起作物需水量减少,从而使水分亏缺程度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温度 蒸散 旱作作物 水分盈亏
下载PDF
松嫩平原作物生长季气候和作物生育期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9
4
作者 杨飞 姚作芳 +2 位作者 宋佳 刘兴土 杜佳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26,共9页
基于松嫩平原及其周边地区131个气象站点1951-2008年的观测数据和133个农业气象站1992-2010年主要旱作物(春玉米、大豆和春小麦)的生育期记录数据,分析了松嫩平原主要气候要素和主要旱作物各生育期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松嫩平原近... 基于松嫩平原及其周边地区131个气象站点1951-2008年的观测数据和133个农业气象站1992-2010年主要旱作物(春玉米、大豆和春小麦)的生育期记录数据,分析了松嫩平原主要气候要素和主要旱作物各生育期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松嫩平原近60a气候变化十分明显,气温平均升高了1.79℃,年≥10℃积温平均增加了228℃.d,积温线明显北移,2700、2800、2900℃.d线向北位移了100~240km;松嫩平原的降水量减少、相对湿度降低,且西部地区较东部变化更加明显;日照时数呈南减北增的变化趋势。松嫩平原气候变化对不同旱作物的生育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大豆生育期推迟相对较为明显,其次是春玉米,春小麦的生育期变化最小。松嫩平原西部和南部地区的作物生育期距平的变化较其它地区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 气候因素 旱作物 生育期
下载PDF
高砷煤矿周围旱作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农作物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3
5
作者 欧灵芝 胡鸣明 +4 位作者 安德章 唐明 秦樊鑫 李菲 孙媛媛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5,共11页
为了掌握高砷煤矿周边旱作农田重金属污染状况,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地积累指数法对高砷煤矿周边旱作土壤重金属(As、Cd、Hg、Cu、Zn)进行污染风险评价,并采用富集系数法、目标危害商数法和致癌风险指数法对农... 为了掌握高砷煤矿周边旱作农田重金属污染状况,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地积累指数法对高砷煤矿周边旱作土壤重金属(As、Cd、Hg、Cu、Zn)进行污染风险评价,并采用富集系数法、目标危害商数法和致癌风险指数法对农作物和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2.12,属中度污染水平;土壤中As、Cd、Hg、Zn、Cu的含量均值分别为全国土壤背景值的7.91、2.57、5.26、1.53、3.44倍;As和Hg的污染等级高且范围广,Cu污染等级低但污染范围广,Cd的污染等级较低且范围较小,Zn基本无污染。富集系数法评价结果显示,作物对5种重金属的吸收能力表现为Cd>Zn>Cu>Hg>As。农作物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5种农作物的健康风险主要为非致癌风险,As是可食用农作物(除玉米外)的主要致癌风险因子和非致癌风险因子,Cd是烟草的主要致癌风险因子和非致癌风险因子。食用本地农作物对人体造成的健康风险依次为As>Cd>Hg>Cu>Zn。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土壤处于中度污染水平,As的风险较高;可食农作物中重金属的潜在健康风险主要源于As,且对儿童造成的健康风险明显高于成人;烟草的健康风险主要源于Cd;农作物中辣椒和烟草的健康风险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土壤 作物 重金属污染 煤矿 风险评价
下载PDF
施肥提高旱地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机理和效果 被引量:8
6
作者 周涛 惠开基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5-87,共3页
在宁夏南部半干旱偏旱区黑垆土上设置长期定位试验 .结果表明 ,施肥提高了土壤有效水分的利用、作物的蒸腾效率 ,并优化了作物产量田间性状和改善夏闲期土壤贮水状况 .
关键词 水分利用效率 施肥 埋地作物 作用机理 产量
原文传递
旱作作物垄膜种植增温作用及增产效应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高宇 任永峰 +7 位作者 尹秀兰 李彬 吕秋实 石玉先 赵沛义 贾有余 聂晶 蒙美丽 《土壤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9-596,共8页
针对大部分旱作区气候条件恶劣、粮食低产不稳和抗旱减灾能力差等突出问题,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典型旗县武川县与大兴安岭南麓典型旱作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对全覆膜双垄沟种植方式的增温效应及产量形成关系进行了研究,设置传统半覆膜和平作... 针对大部分旱作区气候条件恶劣、粮食低产不稳和抗旱减灾能力差等突出问题,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典型旗县武川县与大兴安岭南麓典型旱作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对全覆膜双垄沟种植方式的增温效应及产量形成关系进行了研究,设置传统半覆膜和平作不覆膜种植方式为对照,分别以播种面积逐年扩大的向日葵和传统大面积种植作物玉米为研究材料,总结分析了垄膜种植技术的增温增产作用机理:两种作物全覆膜双垄沟种植方式的全生育期在株间5 cm、15 cm、25 cm土层与行间5 cm、15 cm土层的土壤平均温度分别比平作不覆膜处理增加0.17~4.39℃与0.26~4.17℃;苗期行间日平均温度比平作不覆膜处理分别高1.71℃、2.43℃,株间日平均温度高3.41℃、3.59℃;全生育期土壤平均有效积温分别为2178.8℃、2621.4℃,较平作不覆膜处理增加174.7℃、217.6℃;全覆膜双垄沟种植方式收获时两种作物植株的各项生理指标在各处理中皆为最优;向日葵与玉米的平均产量分别为4165.5 kg hm^(-2)、13633.5 kg hm^(-2),与传统半覆膜和平作不覆膜处理对比增产率分别为29.1%、45.9%和29.1%、1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作物 垄膜种植 增温效应 增产作用
原文传递
贵州旱坡地作物设施灌溉现状及发展的适宜模式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陈玲 张和喜 +2 位作者 王永涛 刘伟 张守付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9-41,46,共4页
首先简单介绍了贵州省的自然条件及水资源基本情况,并对国内外及贵州省农业设施灌溉的发展现状作了简要阐述,浅析了目前贵州旱地作物设施灌溉技术应用的几种不同情况,同时还对贵州旱坡地、温室大棚和大田等不同条件下旱地作物适宜的设... 首先简单介绍了贵州省的自然条件及水资源基本情况,并对国内外及贵州省农业设施灌溉的发展现状作了简要阐述,浅析了目前贵州旱地作物设施灌溉技术应用的几种不同情况,同时还对贵州旱坡地、温室大棚和大田等不同条件下旱地作物适宜的设施灌溉模式进行了探讨,为我省在旱地作物设施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中合理选择灌溉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作物 设施灌溉技术 灌溉模式 推广应用
下载PDF
岩溶区铁锰结核土重金属对旱地作物的毒害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唐健生 苏春田 +2 位作者 单海平 邹胜章 陈宏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64,69,共5页
对试验区铁锰结核背景下的土壤及旱地作物食用部分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对旱地作物进行了重金属质量评价。结果表明:As、Cd和Pb含量最高的是白萝卜根,Cr、Cu和Zn含量最高的是黄瓜果实,玉米籽粒中Cd、Cr、Cu和Pb含量最低,甘蔗茎中As... 对试验区铁锰结核背景下的土壤及旱地作物食用部分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对旱地作物进行了重金属质量评价。结果表明:As、Cd和Pb含量最高的是白萝卜根,Cr、Cu和Zn含量最高的是黄瓜果实,玉米籽粒中Cd、Cr、Cu和Pb含量最低,甘蔗茎中As和Zn含量最低;旱地作物对Zn、Pb和Cu的富集系数较高,Cd、As和Cr的富集系数较低,6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系数均小于1;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玉米籽粒中6种重金属质量级别均为好,综合质量级别为安全,甘蔗茎、白萝卜根和黄瓜果实中Pb、Cd质量级别为很坏,Zn的质量级别为中等,综合质量级别为很坏,说明长期食用对人体会产生潜在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铁锰结核 旱地作物 毒害评价 重金属
下载PDF
渭北旱塬西部主要作物水肥效应指数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福利 王渭玲 张冀涛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5期85-89,共5页
在防雨棚控制条件下,采用最优设计和盆栽试验,研究水分和肥料对冬小麦、春玉米、夏谷子的产量及生物学产量效应指数,作为评判旱地水肥关系的量化指标。结果表明,冬小麦、春玉米的水肥效应是水分大于肥料,谷子则是肥料大于水分。
关键词 水肥效应 旱地作物 渭北旱塬 禾谷类
下载PDF
间作对旱地作物生长发育及生理生态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崔爱花 刘帅 +4 位作者 白志刚 胡启星 孙巨龙 沈家兴 张允昔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8期1-5,共5页
为了选择长江流域旱地作物适宜的耕作方式,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品质以及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促进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归纳了国内外关于间作对旱地作物产量、品质、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养分吸收及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情况... 为了选择长江流域旱地作物适宜的耕作方式,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品质以及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促进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归纳了国内外关于间作对旱地作物产量、品质、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养分吸收及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情况。间作系统各作物的总产量(或收益)高于其任一单作系统;间作能显著改善作物的品质;间作能够使各作物在时空与水肥利用上具有互补性;间作群体在辐射截获和利用总效率上不低于其任一作物的单作群体;间作系统的土壤水分含量及利用率、土壤养分利用效率高于单作系统;间作的两种作物对养分吸收存在竞争与促进关系,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减少肥料损失率;间作系统能够集约利用光、温、水等自然资源。针对长江流域旱地作物间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4条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旱地作物 生长发育 生理特点 生态环境
下载PDF
Crop water requirements of major crops indryland of northern China
12
作者 ZHONG Zhao-zhan, ZHAO Ju-bao, JU Hui, YU Xiao-chuan(Agrometeorology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1999年第4期346-354,共9页
The concept of crop water requirements is discussed, based on which the calculation modelof crop water requirements is established. In light with crop, soil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the cropwater requirements of majo... The concept of crop water requirements is discussed, based on which the calculation modelof crop water requirements is established. In light with crop, soil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the cropwater requirements of major crops in sub-humid and send-arid dryland farming areas of northernChina. including wheat maize , cotton. millet, soybean, sweet potato and potato, are calculated, andthe patterns of crop water requirements of these crops are reveal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m China dryland crops crop water requirements pattern of crop waterrequirements
下载PDF
基于APSIM模型的黄土旱塬区苜蓿——小麦轮作系统深层土壤水分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古丽娜扎尔·艾力 陶海宁 +1 位作者 王自奎 沈禹颖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33,共12页
黄土高原地区降水较少且季节性分配不均,苜蓿连续种植所导致的深层土壤干燥化问题已经引起普遍关注,苜蓿与粮食作物轮作是恢复苜蓿草地土壤水分、提高粮草种植系统可持续性的有效方式。但是长期轮作对土壤水分环境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黄土高原地区降水较少且季节性分配不均,苜蓿连续种植所导致的深层土壤干燥化问题已经引起普遍关注,苜蓿与粮食作物轮作是恢复苜蓿草地土壤水分、提高粮草种植系统可持续性的有效方式。但是长期轮作对土壤水分环境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仍然缺乏研究,农业生产系统模拟模型(APSIM)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准确模拟耕作管理对作物系统资源利用的影响。首先根据黄土旱塬区庆阳、长武、镇原3个试验区试验数据验证APSIM模型模拟苜蓿长期连作和苜蓿-小麦轮作系统深层土壤水分和苜蓿产量的可行性,然后设置历时38年的81组轮作情景,评估不同轮作模式对农田深层土壤水分、系统干物质产量、氮素吸收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PSIM模型模拟苜蓿产量的精度较高,模拟结果的决定系数(R2)为0.65,均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23 t·hm^(-2)和0.17 t·hm^(-2),归一化均方误差(NRMSE)为29.2%;模型能够精确模拟长期苜蓿连作和苜蓿轮作小麦农田0~1000 cm的土壤含水量,长期连作模拟结果的R2为0.73,RMSE、MAE及NRMSE分别为0.021 t·hm^(-2)、0.017 t·hm^(-2)和11.7%,轮作系统模拟结果的决定系数为0.83,RMSE、MAE及NRMSE分别为0.024 t·hm^(-2)、0.018 t·hm^(-2)和11.8%。情景模拟结果表明,随着苜蓿在系统中轮作年限的增加,0~1000 cm土壤剖面水分极度缺乏(含水量在0.10~0.15)的区域以400~600 cm土层为起点不断扩大,当苜蓿轮作年限大于12年时,所有轮作周期的处理土壤都出现了大范围水分缺乏。81个情景中12年苜蓿轮作14年小麦(L12W14)、L12W16和L8W16这3个处理的总产量最大;系统吸氮量随着苜蓿加入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小麦轮作年限大于10年以后系统吸氮量急剧下降;苜蓿轮作大于8年以后系统水分利用效率随着苜蓿年限的增加而降低。综合考虑土壤水分环境和水分利用效率,建议研究区苜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旱塬区 草田轮作 紫花苜蓿 轮作周期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干旱地区果园抗旱保苗综合技术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芝学 沈欣 张飞宇 《天津农业科学》 CAS 1999年第4期23-25,共3页
根据干旱地区土壤、气候特点,结合当地条件制定的定植穴铺膜、间作绿肥、越冬防寒等果树旱作综合配套技术,使幼树定植成活率由33% 提高到88% ,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46% ,含水量提高26% ,节水效果明显。
关键词 果园 旱作 铺膜 绿肥 防寒
下载PDF
水旱轮作改良利用盐碱地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天应 张全发 +2 位作者 张乃生 张秀云 张冰 《山西农业科学》 1994年第1期44-48,共5页
1990~1993年开展了滹沱河流域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建立了三个综合治理实验区。繁峙县老泉头实验区结合综合治理工程,建成水旱轮作区500亩,进行了水旱轮作改良利用盐碱地的研究。结果表明,该项技术不仅可以调控土壤水盐... 1990~1993年开展了滹沱河流域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建立了三个综合治理实验区。繁峙县老泉头实验区结合综合治理工程,建成水旱轮作区500亩,进行了水旱轮作改良利用盐碱地的研究。结果表明,该项技术不仅可以调控土壤水盐运动、控制盐分过量表聚,而且能使土壤理化性状及养分状况都得到明显改善,是改良利用盐碱地的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轮作 盐碱土 土壤改良
下载PDF
水旱轮作制对铬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惠英 邓波儿 刘同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31-235,共5页
在土培条件下,模拟受三价铬(Cr)污染程度不同的土壤,研究了水稻一大麦(简称水旱轮作)与玉米一大麦(简称旱作连作)两种耕作制度对改良铬污染土壤的效果。结果表明,在Cr污染土壤上,无论从作物减产的临界浓度。作物体内铬残留量及作物收获... 在土培条件下,模拟受三价铬(Cr)污染程度不同的土壤,研究了水稻一大麦(简称水旱轮作)与玉米一大麦(简称旱作连作)两种耕作制度对改良铬污染土壤的效果。结果表明,在Cr污染土壤上,无论从作物减产的临界浓度。作物体内铬残留量及作物收获后土壤有效铬含量,水旱轮作均优于旱作连作。初步提出选种适宜作物,实行水早轮作是轻度三价铬污染土壤上一项有效的生物改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轮作 污染 三价 土壤
下载PDF
金沙江流域农业的形成与早期发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邓振华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153,190,共13页
金沙江流域自古以来是中国西南地区不同族群聚居繁衍、交流互动的重要区域,沿横断山区的人群迁徙和文化传播促成了距今5000年左右这一地区新石器化和农业化进程的开始,为丰富多元的区域文化的形成奠定了经济基础。当地的农业经济在形成... 金沙江流域自古以来是中国西南地区不同族群聚居繁衍、交流互动的重要区域,沿横断山区的人群迁徙和文化传播促成了距今5000年左右这一地区新石器化和农业化进程的开始,为丰富多元的区域文化的形成奠定了经济基础。当地的农业经济在形成之初就具有稻粟黍混作的多样化特征,其后小麦、大麦、荞麦等其他农作物在青铜时代传入,使得作物结构更加多样化。金沙江流域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地理单元,其农业特色的形成是沿横断山区频繁的文化交流和本地复杂多样的地貌与生态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流域 新石器化 农业传播 稻旱混作 农业多样化
原文传递
清至民国时期外来旱地农作物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晓幸 唐凌 《贺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8-25,共8页
玉米在清雍正前后引入广西,乾隆时期在镇安府天保地区普遍种植,至嘉庆时期扩展。至清代末期,玉米在桂西北民族地区普遍种植,民国时期得以全面推广。番薯和马铃薯在桂西北民族地区的种植并不普遍。番薯引入相对较早但发展并不快,并始终... 玉米在清雍正前后引入广西,乾隆时期在镇安府天保地区普遍种植,至嘉庆时期扩展。至清代末期,玉米在桂西北民族地区普遍种植,民国时期得以全面推广。番薯和马铃薯在桂西北民族地区的种植并不普遍。番薯引入相对较早但发展并不快,并始终作为蔬类出现在方志中,马铃薯引入较晚,二者在新桂系统治时期作为冬季作物得以推广。而三种农作物的发展脉络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民国时期 外来旱地农作物 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