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后损失特征及减损潜力研究 被引量:99
1
作者 高利伟 许世卫 +6 位作者 李哲敏 成升魁 喻闻 张永恩 李灯华 王禹 吴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11,共11页
为减少作物产后损失,增加粮食供应数量。该文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以及农产品流动特征,建立了一套量化作物产后损失的计算方法,在已有数据基础上,重点分析了2010年中国三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产后(包括收获、运输、干燥和储藏)损... 为减少作物产后损失,增加粮食供应数量。该文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以及农产品流动特征,建立了一套量化作物产后损失的计算方法,在已有数据基础上,重点分析了2010年中国三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产后(包括收获、运输、干燥和储藏)损失特征及其减损潜力。结果显示,中国作物产后损失率较高,水稻、小麦和玉米产后综合损失率分别为6.9%、7.8%和9.0%,三者平均损失率7.9%,高于发达国家作物产后损失水平。粮食产后损失中,储藏环节损失比重最高,损失比例达到40.3%,其次是收获环节,为31.4%,运输和干燥环节损失较小,分别为11.1%和17.2%。农户储藏和收获是作物产后减损的重点环节。情景分析结果显示,通过改进产后不同环节技术条件,可以有效减少作物产后损失,情景5(粮食产后环节技术条件达到最优)三大粮食作物产后损失率均可以降低到4.0%以下。由此可见,中国粮食作物产后减损存在较大潜力,减损重点应落在农户储粮环节以及作物收获环节。作物产后减损需要国家农业科技政策作保障,通过提升农户科学储粮意识以及提高作物机械收获水平和改进作物收获质量等综合措施,最终实现中国粮食作物产后损失的降低。研究结果为中国粮食产后减损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及实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收获 干燥 运输 储藏 产后损失 减损 谷物 粮食安全
下载PDF
微波技术在冶金中的应用 被引量:87
2
作者 蔡卫权 李会泉 张懿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8-232,共5页
在简要概述微波加热基本原理和用于冶金基础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着重评述了微波辐射技术在磨矿、湿法浸取、干燥、废物处理和矿石还原等冶金领域中的最新进展. 大量研究实例表明,用微波强化传统冶金单元操作过程可以显著地减少操作时间并... 在简要概述微波加热基本原理和用于冶金基础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着重评述了微波辐射技术在磨矿、湿法浸取、干燥、废物处理和矿石还原等冶金领域中的最新进展. 大量研究实例表明,用微波强化传统冶金单元操作过程可以显著地减少操作时间并提高效率,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潜在的工业化前景. 最后详细论述了微波冶金亟需解决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开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冶金 磨矿 浸取 干燥/脱水 矿物还原 废物处理
下载PDF
壳聚糖凝胶球对Cu(Ⅱ)和Cr(Ⅵ)吸附行为的对比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艺钟 刘珊 +3 位作者 刘志文 吴文成 邓东阳 鞠勇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12-719,共8页
为使壳聚糖粉末吸附后易于固液分离,采用溶胶-凝胶-冷冻干燥法制备毫米级(2.8~3mm)壳聚糖凝胶球,比较了Cu(Ⅱ)和Cr(Ⅵ)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壳聚糖凝胶球对Cu(Ⅱ)和Cr(Ⅵ)吸附行为不同:Cu(Ⅱ)和Cr(Ⅵ)最佳吸附pH分别为5.5和3.0;达到吸附... 为使壳聚糖粉末吸附后易于固液分离,采用溶胶-凝胶-冷冻干燥法制备毫米级(2.8~3mm)壳聚糖凝胶球,比较了Cu(Ⅱ)和Cr(Ⅵ)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壳聚糖凝胶球对Cu(Ⅱ)和Cr(Ⅵ)吸附行为不同:Cu(Ⅱ)和Cr(Ⅵ)最佳吸附pH分别为5.5和3.0;达到吸附平衡Cu(Ⅱ)和Cr(Ⅵ)分别需要25h和2h;Cu(Ⅱ)的吸附反应是自发、吸热、熵增过程,而Cr(Ⅵ)吸附反应为自发、放热、熵减过程;吸附Cu(Ⅱ)后的壳聚糖凝胶球不易脱附,而吸附Cr(Ⅵ)后凝胶球脱附率相对较高。借助红外表征及Langmuir、Freundlich等温模型、拟一级、拟二级动力学、颗粒内扩散模型对吸附过程拟合表明,Cu(Ⅱ)吸附机理为单层化学吸附,而Cr(Ⅵ)是单层化学吸附与多层物理吸附共同作用的吸附-还原过程。壳聚糖凝胶球对Cu(Ⅱ)和Cr(Ⅵ)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55.67mg/g和185.08mg/g,说明冷冻干燥法可以强化壳聚糖的吸附量,同时毫米级的壳聚糖凝胶球改善了壳聚糖粉体吸附剂难分离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凝胶球 冷冻干燥 Cu(Ⅱ)和Cr(Ⅵ) 吸附 还原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污泥干化技术综述及方案选择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洪国 邹君峰 +2 位作者 李政 关浩 林卓 《当代化工》 CAS 2017年第6期1186-1189,共4页
由于日益规模化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产量大、含水率高,体积巨大,带来环境、经济、技术等方面难题,污泥干化减量是污泥有效处置的关键环节。详细介绍了污泥电干化、热水干化等干化技术原理、工艺流程、优缺点和适用条件,给出了厂矿企业在污... 由于日益规模化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产量大、含水率高,体积巨大,带来环境、经济、技术等方面难题,污泥干化减量是污泥有效处置的关键环节。详细介绍了污泥电干化、热水干化等干化技术原理、工艺流程、优缺点和适用条件,给出了厂矿企业在污泥干化方案选择的适用条件,以期为技术方案选择、新设备、新工艺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污泥干化 污泥减量 含水率
下载PDF
RKEF工艺处理缅甸镍红土矿 被引量:11
5
作者 赵景富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0,16,共4页
介绍了采用回转窑—电炉法(RKEF)处理缅甸达贡山镍红土矿生产镍铁的中试试验过程,得到了下述最佳工艺参数:干燥后原矿含水20%~22%、回转窑预还原温度900℃、还原剂煤的配入量7%、镍品位19%,烟尘制粒时湿矿配入量为烟尘的25%、尘球含水3... 介绍了采用回转窑—电炉法(RKEF)处理缅甸达贡山镍红土矿生产镍铁的中试试验过程,得到了下述最佳工艺参数:干燥后原矿含水20%~22%、回转窑预还原温度900℃、还原剂煤的配入量7%、镍品位19%,烟尘制粒时湿矿配入量为烟尘的25%、尘球含水30%,电炉熔炼时放渣温度1 550~1 600℃、镍铁合金放出温度1 450~1 5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红土矿 干燥 还原焙烧 镍铁合金 制粒 回转窑 电炉
下载PDF
喷雾干燥法制备球形钨粉及还原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崔云涛 王金淑 +5 位作者 刘伟 臧磊 李硕 李真 叶凌寒 周美玲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7-510,共4页
以偏钨酸铵(AMT)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法结合氢气还原方法成功制备出球形钨粉。随后利用SEM、TEM、激光粒度分析仪和XRD等分析方法对粉末微观形貌、颗粒平均粒度、粒度分布和还原过程中的相变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前驱粉末为球形,煅烧... 以偏钨酸铵(AMT)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法结合氢气还原方法成功制备出球形钨粉。随后利用SEM、TEM、激光粒度分析仪和XRD等分析方法对粉末微观形貌、颗粒平均粒度、粒度分布和还原过程中的相变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前驱粉末为球形,煅烧后,颗粒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仍保持球形;TEM结果显示粉末是球形中空结构。同时探讨了溶液浓度、鼓风速度、给料速度对粉末粒度的影响。激光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溶液浓度对粉末的平均粒度影响最大,溶液浓度越大,颗粒的平均粒度就越大。粒度分布越集中,而给料速度对颗粒的平均粒度影响不明显。XRD结果显示,氢气气氛下,550℃保温2h,α-W相出现;还原温度升高到750℃,保温2h,WO3被完全还原为α-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干燥 球形钨粉 阴极材料 还原
原文传递
微波辐照技术在矿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9
7
作者 喻清 丁德馨 +3 位作者 张炬 胡南 杨雨山 王浩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7年第1期112-120,共9页
在概述微波辐照技术用于矿业工程现状的基础上,阐述微波辐照的介电损耗机理和特性,着重评述微波辐照技术在辅助破碎、浸出、焙烧、干燥、加热还原和除杂等矿业领域中的最新进展。将微波辐照技术应用于传统矿业工艺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经... 在概述微波辐照技术用于矿业工程现状的基础上,阐述微波辐照的介电损耗机理和特性,着重评述微波辐照技术在辅助破碎、浸出、焙烧、干燥、加热还原和除杂等矿业领域中的最新进展。将微波辐照技术应用于传统矿业工艺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潜在的工业化前景。分析了当前微波辐照技术应用于矿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特别是微波与物料间相互作用理论、微波辐照工艺与设备、微波辐照技术在水处理和土壤修复的应用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辅助碎磨 浸出 焙烧 干燥 加热还原 除杂
下载PDF
微波加热技术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研发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文朴 《中国钼业》 2007年第6期20-23,共4页
介绍了微波加热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研究情况,着重综述了微波加热在干燥、煅烧、烧结、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应用研究,并介绍了几篇参考文献。
关键词 微波 加热 干燥 煅烧 烧结 还原
下载PDF
微波加热技术在冶金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赵秀峰 李峰 +1 位作者 孟浩杰 白洋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21年第5期16-18,共3页
概述了微波加热技术的工作原理,详细介绍了微波技术在冶金工程中对物料进行干燥处理、对金属材料加热烧结、以及促进碳热还原等方面的应用,分析了该技术工业化程度有限的原因,并对微波加热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冶金工程 微波加热 微波烧结 微波干燥 碳热还原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法对葡萄籽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丁玉松 马龙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578-580,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葡萄籽提取物(grape seed extract,GSE)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筛选新疆某葡萄酒厂酒渣中的葡萄籽,用石油醚完全脱脂后,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减压浓缩,分别采用喷雾干燥和自然干燥两种方法干燥得浸膏粉。比较两种...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葡萄籽提取物(grape seed extract,GSE)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筛选新疆某葡萄酒厂酒渣中的葡萄籽,用石油醚完全脱脂后,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减压浓缩,分别采用喷雾干燥和自然干燥两种方法干燥得浸膏粉。比较两种干燥方法所的浸膏粉的抗氧化活性,包括还原能力、清除1,1-联苯-β-苦基偕腙肼(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能力。结果:两种方法制得的浸膏的活性差异很小。结论:喷雾干燥法是一种对葡萄籽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影响很小的干燥方法,可用于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提取物 喷雾干燥 还原能力 DPPH 羟自由基
下载PDF
气相法二氧化硅对室温硫化硅橡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雪伟 贾骏 +2 位作者 黄潇 王静 胡丹 《有机硅材料》 CAS 2018年第1期29-32,共4页
研究了气相法二氧化硅的比表面积、用量、干燥减量和物料加入顺序对室温硫化(RTV)硅橡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比表面积150 m2/g和干燥减量0.5%的气相法二氧化硅为补强填料,用量为30份,且采用107硅橡胶与甲基硅油混合后再依次加入... 研究了气相法二氧化硅的比表面积、用量、干燥减量和物料加入顺序对室温硫化(RTV)硅橡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比表面积150 m2/g和干燥减量0.5%的气相法二氧化硅为补强填料,用量为30份,且采用107硅橡胶与甲基硅油混合后再依次加入甲基三乙酰氧基硅烷、二氧化硅,最后加入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加料顺序时,制得的RTV硅橡胶综合性能较佳,其触变性好,表干时间为6 min,拉伸强度为0.94 MPa,拉断伸长率为386%,蝴蝶实验后胶料表面光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法二氧化硅 比表面积 干燥减量 室温硫化 硅橡胶
下载PDF
冷冻干燥法制备超细镍粉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翟立力 席晓丽 +2 位作者 聂祚仁 蒋亚宝 童培云 《粉末冶金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13,共4页
以NiSO4、NaOH为原料,以液氮为冷冻介质,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粒度小于100 nm的超细镍粉;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对冻干前驱体、还原粉末的中间状态和末状态的物相及转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冷冻干燥前驱体呈非晶态,为棒条... 以NiSO4、NaOH为原料,以液氮为冷冻介质,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粒度小于100 nm的超细镍粉;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对冻干前驱体、还原粉末的中间状态和末状态的物相及转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冷冻干燥前驱体呈非晶态,为棒条状,表面光滑。从冻干前驱体到超细镍粉的转变过程是,首先从非晶棒条前驱体的尖端、棱等比表面能较大的地方开始,并逐步还原吞噬前驱体,生成了球形超细镍粉。在本研究中,冻干前驱体的形貌对最终产物的粒度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干燥 Ni粉 还原 晶化
下载PDF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of cellulose nanocrystal (CNC) drying using multi-frequency ultrasonic technology with selected conventional drying technologies
13
作者 Junli Liu Amir Malvandi Hao Feng 《Journal of Bioresources and Bioproducts》 EI CSCD 2024年第4期465-485,共21页
Cellulose nanocrystals(CNCs)have garnered increased attention due to their renewable nature,abundant feedstock availbility,and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However,one of the bottlenecks for its commercial production is... Cellulose nanocrystals(CNCs)have garnered increased attention due to their renewable nature,abundant feedstock availbility,and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However,one of the bottlenecks for its commercial production is the drying process.Because of the low CNC concentrations in suspension after isolation,CNC drying requires the removal of a large amount of water to obtain dry products for the following utilization and saving shipping costs.A novel multi-frequency,multimode,modulated ultrasonic drying technology was developed for CNC drying to improve product quality,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and increase production rate.CNCs dried with dif-ferent drying technologi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spectra anal-ysis,X-ray diffraction(XRD)analysis,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and redispersibility to measure the quality and property changes.Under the same temperature and airflow rate,ultrasonic drying enhanced drying rates,resulting in at least a 50%reduction in drying time compared to hot air drying.The mean particle sizes of CNC from ultrasonic drying changed little with settling time,indicating good redispersibility.In addition,ultrasonic dried CNCs exhibited good stability in aqueous solutions,with the zeta potentials rang-ing from-35 to-65 mV.Specific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_(2) emissions of various CNC drying technologies were evaluated.Energy consumption of ultrasonic drying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to other drying technologies.Moreover,the potential CO_(2) emissions of the fully elec-trified ultrasonic drying could be net zero if renewable electricity is u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ulose nanocrystals Ultrasound drying kinetics drying energy Energy-efficient CO_(2) reduction Redispersibility Carbon sequestration
原文传递
高湿高黏固体废弃物干化减量设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辛文才 陈蒙 +4 位作者 陈屹林 陈仕 傅伟良 张城镇 张绪坤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8-182,共5页
高湿高黏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日益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干化减量是使其得到资源化利用的关键一步,这是一个利用热能除去物料中水分的过程。由于高含水量、高黏度的特性,导致了易黏壁、难成形和干燥效率低等问题,对干燥设备的... 高湿高黏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日益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干化减量是使其得到资源化利用的关键一步,这是一个利用热能除去物料中水分的过程。由于高含水量、高黏度的特性,导致了易黏壁、难成形和干燥效率低等问题,对干燥设备的设计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介绍了常见高湿高黏固体废弃物的种类和特点,分析了其干化减量的难点,综述了高湿高黏固体废弃物干燥机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湿高黏 固体废弃物 干化减量
原文传递
ASZM型防护用浸渍活性炭中金属组分形成机制及其对防护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曹卓 王雅男 +3 位作者 薛燕 赵婷 武越 金彦任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29-234,共6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技术,明确了各金属活性组分铜、钼、锌、银在ASZM型浸渍活性炭中的具体存在形式,分析了干燥处理过程中活性炭表面官能团对各金属组分的还原情况,指明了干燥处理温度升高会增大活性炭...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技术,明确了各金属活性组分铜、钼、锌、银在ASZM型浸渍活性炭中的具体存在形式,分析了干燥处理过程中活性炭表面官能团对各金属组分的还原情况,指明了干燥处理温度升高会增大活性炭表面官能团对铜组分的还原程度,进而降低浸渍炭的防护性能,为ASZM型防护浸渍活性炭的性能提升和广谱、高效浸渍活性炭的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ZM型浸渍活性炭 金属活性组分 干燥处理 还原机制
下载PDF
以RF/SiO_2复合气凝胶为前驱体制备介孔α-SiC 被引量:4
16
作者 孔勇 沈晓冬 +1 位作者 崔升 仲亚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071-2076,共6页
以间苯二酚(R)和甲醛(F)为碳源,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硅源,无水乙醇为溶剂,利用简捷的一步溶胶-凝胶法和超临界干燥工艺制备RF/SiO2复合气凝胶。RF/SiO2复合气凝胶经碳热还原、煅烧、酸洗等一系列工艺制备出介孔碳化硅(SiC),采用XRD、... 以间苯二酚(R)和甲醛(F)为碳源,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硅源,无水乙醇为溶剂,利用简捷的一步溶胶-凝胶法和超临界干燥工艺制备RF/SiO2复合气凝胶。RF/SiO2复合气凝胶经碳热还原、煅烧、酸洗等一系列工艺制备出介孔碳化硅(SiC),采用XRD、FTIR、NMR、SEM、TEM和氮气吸附-脱附等分析手段对制备的介孔SiC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介孔SiC材料为纯的α-SiC,平均晶粒大小为15 nm,BET比表面积为106 m2·g-1,孔径主要分布在21.7 nm和61 nm附近,SiC纳米颗粒大小和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碳化硅 溶胶-凝胶 超临界干燥 碳热还原
下载PDF
油泥干化技术在炼油厂污水处理场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米鹏涛 《石油石化绿色低碳》 2020年第6期36-39,68,共5页
炼油厂污水处理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含水率98%的含油污泥,直接外委处置费用高,且存在环境污染的风险。应用油泥破乳脱油及干化处理集成技术,污水处理场油泥、浮渣经沉降脱水后,加入硫酸调节pH值为1.5~2,破乳除油,在调理器中调整pH值... 炼油厂污水处理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含水率98%的含油污泥,直接外委处置费用高,且存在环境污染的风险。应用油泥破乳脱油及干化处理集成技术,污水处理场油泥、浮渣经沉降脱水后,加入硫酸调节pH值为1.5~2,破乳除油,在调理器中调整pH值为6.5~7.5,然后进入泥水分离器,与活性污泥一起进行污泥浓缩处理,浓缩后的污泥进入离心机,将离心分离出的固体物送干燥机干化处理,可使其含水率降至30%以下,污泥减量90%以上,实现污水处理场油泥减量化、资源化处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酸化破乳 干化 减量化
下载PDF
污水处理厂厂内污泥干化减量工程分析
18
作者 王雨飞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7期98-99,102,共3页
为了进一步探究污水处理厂厂内污泥干化减量工程的提质增效路径,文章以某污水处理厂现存问题为例,经过综合研究比选,确定采用“双向自净干化-尾气治理一体化”模式下的污泥减量工艺,并对该工艺的具体流程要点进行了探讨。从实际测试结果... 为了进一步探究污水处理厂厂内污泥干化减量工程的提质增效路径,文章以某污水处理厂现存问题为例,经过综合研究比选,确定采用“双向自净干化-尾气治理一体化”模式下的污泥减量工艺,并对该工艺的具体流程要点进行了探讨。从实际测试结果看,该工艺在污泥干化减量方面取得的效果较为突出,因而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污泥干化 减量工程
下载PDF
离心脱水干化一体技术用于处理危险固废(化工污泥) 被引量:4
19
作者 俞利楠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8-110,共3页
采用新型污泥离心脱水干化一体技术的工艺系统,对属于危险固废的化工污泥进行最大程度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的处理,最大程度地进行源头减量控制,大幅降低了企业污泥处理处置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危险固废 危险固废 化工污泥 离心脱水 污泥干化 污泥减量
原文传递
食品化工污泥离心脱水干燥一体化工艺设计及实施 被引量:3
20
作者 曲世强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68,共5页
为有效解决食品化工企业老式污泥处理工艺低效、非清洁生产、后续污泥处置费用高的问题,通过技术比选和现场试验,最终采用新型污泥离心脱水和干燥一体化工艺系统,对食品化工污泥进行最大程度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处理后,外运危废填埋... 为有效解决食品化工企业老式污泥处理工艺低效、非清洁生产、后续污泥处置费用高的问题,通过技术比选和现场试验,最终采用新型污泥离心脱水和干燥一体化工艺系统,对食品化工污泥进行最大程度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处理后,外运危废填埋或无害化焚烧,有效解决了企业的卫生安全隐患,大幅降低了企业污泥处理处置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化工污泥 离心脱水 干燥系统 减量化 填埋 焚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