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实度标准制定的合理性 被引量:6
1
作者 杨绪军 宋铭栋 《电力勘测设计》 1999年第3期17-21,共5页
通过土料干湿法对比试验和环刀取土尺寸效应对比试验, 探讨了影响分层碾压土基垫层压实度的主要因素, 指出通过击实试验制定土基压实度标准和施工质量检验时应注意的问题, 以及如何确保压实度标准制定的合理性和现场检验的客观性。
关键词 击实试验 干密度 压实度 干湿法 环刀取土 尺寸效应
下载PDF
缘板阻尼结构减振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阳刚 周标 +1 位作者 臧朝平 陈俊杰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基于简化的叶片-缘板阻尼结构模型,开展缘板阻尼结构干摩擦阻尼减振特性的计算分析。阐述了谐波平衡法预测叶片响应的基本原理,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的雅克比矩阵快速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谐波平衡法的加速,并使... 基于简化的叶片-缘板阻尼结构模型,开展缘板阻尼结构干摩擦阻尼减振特性的计算分析。阐述了谐波平衡法预测叶片响应的基本原理,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的雅克比矩阵快速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谐波平衡法的加速,并使叶片响应计算效率提高8倍以上。在此基础上,重点探究了离心力、缘板阻尼块质量、激振力、缘板倾斜角及缘板阻尼块转动等因素对叶片响应特性的影响,并总结上述关键设计参数对叶片-缘板阻尼结构减振特性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板阻尼 叶片振动 干摩擦阻尼 谐波平衡法 减振特性
原文传递
微滑移离散模型及在干摩擦阻尼叶片振动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徐自力 常东锋 上官博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304-1307,共4页
建立了阻尼器干摩擦力微动滑移离散模型,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摩擦界面粘滞-滑移共存状态和阻尼器因局部拉、压应变不同而产生的局部摩擦力方向的不同,适用于各种激振作用下的阻尼器动力学分析,克服了微动滑移解析模型仅适用于单谐波作... 建立了阻尼器干摩擦力微动滑移离散模型,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摩擦界面粘滞-滑移共存状态和阻尼器因局部拉、压应变不同而产生的局部摩擦力方向的不同,适用于各种激振作用下的阻尼器动力学分析,克服了微动滑移解析模型仅适用于单谐波作用力的局限。采用时域法对简化的凸肩干摩擦阻尼结构叶片系统进行了强迫振动响应分析,验证了微动滑移离散模型在阻尼叶片动力学分析中的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微滑移离散模型 干摩擦阻尼 振动 时域法
下载PDF
基于微动滑移模型的叶片阻尼结构参数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自力 谷伟伟 +1 位作者 吕强 王尚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7-511,共5页
基于单边微动滑移的干摩擦阻尼模型,采用Timoshenko梁单元模化叶片,建立了带干摩擦阻尼结构叶片的动力学方程.针对该微分方程的非线性特点,采用一阶谐波平衡法,进行了动力响应的计算分析.研究了阻尼器的正压力、位置、截面拉伸刚度,... 基于单边微动滑移的干摩擦阻尼模型,采用Timoshenko梁单元模化叶片,建立了带干摩擦阻尼结构叶片的动力学方程.针对该微分方程的非线性特点,采用一阶谐波平衡法,进行了动力响应的计算分析.研究了阻尼器的正压力、位置、截面拉伸刚度,以及激振力的位置和大小等阻尼结构参数对叶片系统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阻尼器的正压力和截面拉伸刚度存在一个最优值,使系统响应最小;阻尼器的位置对共振频率有较大的影响;激振力的大小和位置同样影响系统的动力特性.研究结果为叶片的最佳阻尼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微动滑移模型 干摩擦阻尼 有限元法 谐波平衡法
下载PDF
微滑移阻尼叶片最优正压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谷伟伟 徐自力 +1 位作者 胡哺松 王尚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28-832,共5页
为了研究阻尼结构参数对阻尼叶片最优正压力的影响,基于微滑移模型,推导出了阻尼器非线性干摩擦阻尼力的计算公式.建立了带阻尼结构叶片的有限元非线性动力学方程,采用谐波平衡法对系统动力响应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系统的共振频率... 为了研究阻尼结构参数对阻尼叶片最优正压力的影响,基于微滑移模型,推导出了阻尼器非线性干摩擦阻尼力的计算公式.建立了带阻尼结构叶片的有限元非线性动力学方程,采用谐波平衡法对系统动力响应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系统的共振频率随正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叶尖响应随正压力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存在一个最优正压力,使阻尼器的减振效果最好,该最优正压力随阻尼器接近叶尖而减小,随阻尼器截面抗拉刚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对激振力幅值改变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微滑移模型 干摩擦阻尼 谐波平衡法
下载PDF
考虑参数关联的缘板阻尼器减振性能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李琳 高钱 +1 位作者 吴亚光 范雨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57-1668,共12页
建立了缘板阻尼器(UPDs)各参数间的关联关系,揭示了减振性能随主要参数的变化规律,形成参数联动设计准则。基于双叶片-缘板阻尼器集中参数模型,采用多阶谐波平衡法(MHBM)计算稳态响应以衡量阻尼器性能;推导了解析雅可比矩阵,使收敛性和... 建立了缘板阻尼器(UPDs)各参数间的关联关系,揭示了减振性能随主要参数的变化规律,形成参数联动设计准则。基于双叶片-缘板阻尼器集中参数模型,采用多阶谐波平衡法(MHBM)计算稳态响应以衡量阻尼器性能;推导了解析雅可比矩阵,使收敛性和计算效率显著提高。结果表明:考虑参数的关联性是必要的;选取较大材料密度与特定底角的对称楔形缘板阻尼器,可以实现4.57%的最优阻尼比;当激振力存在相位差时,采用非对称的楔形阻尼结构能进一步提升阻尼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板阻尼器 干摩擦阻尼 参数关联设计 多谐波平衡法 雅可比矩阵
原文传递
含接触界面的叶盘结构强迫振动响应快速预测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阳刚 周标 臧朝平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53-1961,共9页
建立了含接触界面的叶盘有限元结构强迫振动响应的快速预测方法。以含燕尾型榫连接的叶盘结构有限元(FE)模型为例,通过模态综合法对线性结构模型进行减缩,将模型计算规模降低至原模型的1/25以下,采用谐波平衡法对进行稳态响应预测。在... 建立了含接触界面的叶盘有限元结构强迫振动响应的快速预测方法。以含燕尾型榫连接的叶盘结构有限元(FE)模型为例,通过模态综合法对线性结构模型进行减缩,将模型计算规模降低至原模型的1/25以下,采用谐波平衡法对进行稳态响应预测。在此过程中,将作者前期研究工作中提出的雅可比矩阵加速技术进行拓展改进,形成了适用于含接触界面的大规模有限元模型的快速雅可比矩阵快速计算方法,将基于谐波平衡法的响应预测速率提高400倍以上。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含接触界面的叶盘结构强迫振动响应快速预测方法准确性良好,在计算效率方面拥有巨大的优势,可为后续开展各种类型干摩擦阻尼器的设计和优化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盘结构 响应预测 干摩擦阻尼 模型减缩 谐波平衡法(HBM)
原文传递
具有非线性摩擦阻尼随机失谐的叶盘系统响应特性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艾伦 龙清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8-184,共7页
针对目前含非线性摩擦阻尼失谐叶盘系统振动局部化机理研究存在的诸多困难,尤其是其非线性力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等难题.建立了具有滞迟干摩擦阻尼随机失谐的叶盘系统力学模型,并利用增量谐波平衡法分析了叶盘系统干摩擦力失谐度、耦合... 针对目前含非线性摩擦阻尼失谐叶盘系统振动局部化机理研究存在的诸多困难,尤其是其非线性力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等难题.建立了具有滞迟干摩擦阻尼随机失谐的叶盘系统力学模型,并利用增量谐波平衡法分析了叶盘系统干摩擦力失谐度、耦合强度、黏性阻尼比和摩擦力强度等系统参数对叶盘系统受迫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含非线性摩擦阻尼的谐调叶盘系统也可能产生振动能量局部化现象,并且干摩擦力随机失谐加剧了其振动局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盘系统 干摩擦阻尼 随机失谐 增量谐波平衡法 振动局部化
原文传递
时频域交互法在微滑移干摩擦阻尼叶片振动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雅琳 徐自力 +1 位作者 上官博 王尚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26,共5页
为准确揭示叶片阻尼系统的动力学特征,首次引入融合时域法(描述非线性力的准确性)和频域法(求解线性系统的高效性)为一体的时频域交互法,对基于微滑移摩擦模型的凸肩阻尼结构叶片系统进行了动力响应分析,并与时域法、频域法的计算结果... 为准确揭示叶片阻尼系统的动力学特征,首次引入融合时域法(描述非线性力的准确性)和频域法(求解线性系统的高效性)为一体的时频域交互法,对基于微滑移摩擦模型的凸肩阻尼结构叶片系统进行了动力响应分析,并与时域法、频域法的计算结果做了比较.计算结果显示:在一定的参数条件下,时频域交互法的计算时间与一阶谐波平衡法相近,仅相当于四阶Runge-kutta法的1/10,相对误差值却不到一阶谐波平衡法的1/2,且保持稳定.研究表明:时频域交互法对于计算微滑移干摩擦阻尼叶片振动响应具有可用性,该方法克服了一阶谐波平衡法无法将微滑移模型的准确性体现在动力学分析中的不足,而且计算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振动 干摩擦阻尼 微滑移模型 时频域交互法
下载PDF
干摩擦阻尼对失谐叶盘系统受迫振动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雅琳 上官博 徐自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1-117,共7页
针对目前含非线性干摩擦阻尼结构的失谐叶盘系统振动特性研究中,非线性干摩擦接触模型的建立及高自由度非线性系统的求解问题,采用抗混叠时频域融合算法和三维微滑移摩擦接触模型,对某含有非线性干摩擦阻尼结构的失谐叶盘系统的受迫振... 针对目前含非线性干摩擦阻尼结构的失谐叶盘系统振动特性研究中,非线性干摩擦接触模型的建立及高自由度非线性系统的求解问题,采用抗混叠时频域融合算法和三维微滑移摩擦接触模型,对某含有非线性干摩擦阻尼结构的失谐叶盘系统的受迫振动响应进行计算分析,研究了干摩擦阻尼结构对失谐叶盘系统受迫振动响应的影响,并对含接触面非线性干摩擦失谐和叶盘系统失谐耦合作用下的双重失谐叶盘系统的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线性摩擦阻尼结构对失谐叶盘系统的振动有抑制作用,在文中参数条件下振幅平均下降了9.53%;摩擦阻尼结构对失谐叶盘中每支叶片的减振效果存在差异,每支叶片达到最佳减振效果时所对应的最优初始正压力不同;接触产生的摩擦失谐对失谐叶盘系统同样有减振的作用;当接触面法向刚度失谐与叶盘系统的失谐强度和失谐量分布相同时,摩擦阻尼减振作用比摩擦力协调时减弱,在文中参数条件下振幅平均下降量减少了3.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谐叶盘系统 干摩擦阻尼 抗混叠时频域融合算法 三维摩擦接触
下载PDF
健脾燥湿法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高血脂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继勤 杨长春 《中外医疗》 2015年第23期12-13,共2页
目的研究健脾燥湿法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整群选取的该院2012年8月—2014年9月收治的84例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42例,观察组采取自拟健脾燥湿方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照组仅采取瑞舒伐他... 目的研究健脾燥湿法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整群选取的该院2012年8月—2014年9月收治的84例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42例,观察组采取自拟健脾燥湿方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照组仅采取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指标(TC、TG、LDL-C、HDL-C)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与对照组76.19%比较较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HDL-C显著升高,观察组TC、TG、LDL-C分别为(5.64±0.82)mmol/L、(2.01±0.25)mmol/L、(2.60±0.94)mmol/L与对照组(6.31±0.74)mmol/L、(2.25±0.51)mmol/L、(2.75±0.71)mmol/L比较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两组分别为(3.21±1.03)mmol/L、(2.75±0.71)mmol/L,观察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胃部不适,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出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2,P>0.05)。结论健脾燥湿法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高血脂症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脂指标,优于单一西药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燥湿法 瑞舒伐他汀钙 高脂血症
下载PDF
从“痰湿内蕴”论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海权 张磊 +1 位作者 姜枫 李运伦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8期82-86,共5页
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狭窄,心肌缺血缺氧的临床常见综合征。痰湿内蕴是冠心病早期较为常见的重要病机,临床常见胸闷、心痛、肢体困乏、头重如裹、眩晕、恶心、脘腹痞闷、脉滑等表现。古... 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狭窄,心肌缺血缺氧的临床常见综合征。痰湿内蕴是冠心病早期较为常见的重要病机,临床常见胸闷、心痛、肢体困乏、头重如裹、眩晕、恶心、脘腹痞闷、脉滑等表现。古代医家很早就对痰湿之邪与胸闷、心痛之间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知,并各有阐释。痰湿之邪不仅作为重要的病理因素引起冠心病的发病、发展,更是作为独立的病理产物影响着本病的预后与转归,痰湿内蕴作为本病的重要病机贯穿疾病发生发展的始终,并且作为独立的病理因素引起痰气阻滞、血脉瘀阻、痰火酿毒、痰湿困脾等复杂兼证,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其具体治法则以燥湿化痰为要,根据其兼证的不同分别施以理气、活血、解毒、健脾等法辅之。临床诊疗案例显示,以燥湿化痰为法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在减轻患者胸闷、胸痛等不适的同时,使痰湿引起的头昏体重、乏力等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文章梳理“痰湿内蕴”理论的起源、发展与完善,剖析“痰湿内蕴”这一重要病机在冠心病的发病、转归中的重要意义,总结燥湿化痰类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相关研究与应用,以期为中医中药防治冠心病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痰湿内蕴证 燥湿化痰法 治则治法
下载PDF
健脾燥湿化痰汤治疗脾虚痰湿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伴Hp感染临床观察
13
作者 夏文萍 曾平 叶楠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3期134-136,149,共4页
目的观察健脾燥湿化痰法中药汤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铋剂标准四联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以健脾燥湿化痰法拟定的中药汤剂,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健脾燥湿化痰法中药汤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铋剂标准四联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以健脾燥湿化痰法拟定的中药汤剂,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7%(29/30)、80.0%(24/30),两组随访中医症状复发率分别为3.4%(1/29)、20.8%(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食少纳呆、嗳气、疲乏无力、大便稀溏、呕吐痰涎、身体困重等方面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Hp根除率分别为93.3%(28/30)、83.3%(2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Hp复发率分别为0、16.0%(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燥湿化痰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Hp感染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有效提高该病的临床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痞满 功能性消化不良 幽门螺杆菌感染 脾虚痰湿证 健脾燥湿化痰法 中医药结合疗法
下载PDF
《温病条辨》治湿注重清、化、利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健 郑旭锐 《河南中医》 2010年第11期1061-1062,共2页
《温病条辨》创立了温病三焦辨治纲领,并将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融为一炉,完善了温病的辨证论治体系。吴鞠通紧扣湿邪病机,遵循《内经》药物性味配伍理论,按照三焦辨证及卫气营血辨证规律,强调治湿应注意清、化、利,并按照上、中、下... 《温病条辨》创立了温病三焦辨治纲领,并将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融为一炉,完善了温病的辨证论治体系。吴鞠通紧扣湿邪病机,遵循《内经》药物性味配伍理论,按照三焦辨证及卫气营血辨证规律,强调治湿应注意清、化、利,并按照上、中、下三焦分为宣气化湿、燥湿泄热、分利湿邪、条达肝木四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条辨》 三焦辨证 宣气化湿法 燥湿泄热法 分利湿热法 调达肝木法 吴鞠通
下载PDF
利水燥湿熄风法治疗周围性眩晕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付立功 《中医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1561-1562,共2页
目的:探讨利水燥湿熄风法治疗周围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周围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30例,在相同支持、对症等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自拟利水燥湿熄风汤治疗,水煎服,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水... 目的:探讨利水燥湿熄风法治疗周围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周围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30例,在相同支持、对症等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自拟利水燥湿熄风汤治疗,水煎服,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水煎服,每日2次。两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随访观察1个月结束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水燥湿熄风法治疗周围性眩晕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眩晕 利水燥湿熄风法 半夏白术天麻汤 利水燥湿熄风汤
下载PDF
微滑移阻尼叶片最优正压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谷伟伟 徐自力 王尚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3-523,共1页
为了研究阻尼结构参数对阻尼叶片最优正压力的影响,基于微滑移模型,推导出了阻尼器非线性干摩擦阻尼力的计算公式.建立了带阻尼结构叶片的有限元非线性动力学方程,采用谐波平衡法对系统动力响应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系统的共... 为了研究阻尼结构参数对阻尼叶片最优正压力的影响,基于微滑移模型,推导出了阻尼器非线性干摩擦阻尼力的计算公式.建立了带阻尼结构叶片的有限元非线性动力学方程,采用谐波平衡法对系统动力响应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系统的共振频率随正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叶尖响应随正压力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存在一个最优正压力,使阻尼器的减振效果最好,这个最优正压力随阻尼器接近叶尖而减小,随阻尼器截面抗拉刚度的增大而减小,这个最优正压力对激振力幅值改变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叶片 正压力 影响因素 非线性动力学方程 微滑移 计算结果 谐波平衡法 阻尼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