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湿循环作用下贺兰山岩画载体砂岩风化特征 被引量:8
1
作者 杨有贞 何贤元 +3 位作者 康亚明 樊怡 张晓霞 文晓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1-37,共7页
以宁夏岩质文物区域内的典型砂岩(记为A、B)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实际的赋存环境进行干湿循环试验,研究砂岩试样的力学特征,分析浸泡在真实水环境中砂岩试样经历不同循环次数后各力学参量的变化规律;并结合SEM观察岩样微观特性。研究结果表... 以宁夏岩质文物区域内的典型砂岩(记为A、B)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实际的赋存环境进行干湿循环试验,研究砂岩试样的力学特征,分析浸泡在真实水环境中砂岩试样经历不同循环次数后各力学参量的变化规律;并结合SEM观察岩样微观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干湿循环结束后砂岩试样强度具有明显的"弱化"趋势,在干湿循环前期表现更为明显。砂岩A强度下降了74.67%,砂岩B强度下降了45.18%,A对干湿循环作用表现更为敏感。SEM试验结果发现岩石微观结构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其微观结构越松散,颗粒空间排布越不均匀;与宏观试验强度变化结果相吻合,说明岩质文物受水的作用时,干湿循环作用是不可能忽视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为具有宁夏区情的石质岩画文物劣化机理理论、后期保护和修复提供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循环 贺兰山砂岩 抗拉强度 SEM试验 微观结构
下载PDF
干湿再生粗骨料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姚宇峰 金宝宏 +3 位作者 梁少阳 李晓路 李家俊 李涛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8-90,95,共4页
为研究9.5~16 mm粒径范围内的再生粗骨料干燥和潮湿两种状态对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影响,以干燥状态再生粗骨料作为对比进行干湿两种状态再生粗骨料替代率为0、20%、40%、60%、80%、100%等质量替代天然粗骨料配制6种C30混凝土,对不同状... 为研究9.5~16 mm粒径范围内的再生粗骨料干燥和潮湿两种状态对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影响,以干燥状态再生粗骨料作为对比进行干湿两种状态再生粗骨料替代率为0、20%、40%、60%、80%、100%等质量替代天然粗骨料配制6种C30混凝土,对不同状态下的再生混凝土进行抗压和劈裂拉伸试验。结果表明:潮湿状态下的再生粗骨料对应的再生混凝土抗压和劈裂拉伸强度均低于干燥状态下再生粗骨料对应的再生混凝土抗压和劈裂拉伸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粗骨料 再生混凝土 干湿状态 抗压强度 劈裂拉伸强度
下载PDF
单面盐冻-干湿循环下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与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曾浩 张晋 +3 位作者 顾志聪 苏鑫 崇银鹏 张凯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24,共5页
研究了普通混凝土与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在单面盐冻-干湿循环下的劈裂抗拉强度与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单面盐冻-干湿循环下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损失明显,玄武岩纤维的掺入有效降低了劈裂抗拉强度损失率。单面盐冻-干湿循环会造成混凝土水... 研究了普通混凝土与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在单面盐冻-干湿循环下的劈裂抗拉强度与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单面盐冻-干湿循环下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损失明显,玄武岩纤维的掺入有效降低了劈裂抗拉强度损失率。单面盐冻-干湿循环会造成混凝土水化产物分解,影响胶凝材料与纤维的协同作用,但对纤维及其构建的三维网络影响较小。玄武岩纤维的掺入降低了混凝土的孔隙率,改变了混凝土的孔径分布。同时,玄武岩纤维的掺入改善了混凝土在单面盐冻-干湿循环下的孔径粗化,且对多害孔作用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混凝土 单面盐冻 干湿循环 劈裂抗拉强度 微观结构 孔隙率 孔径分布
下载PDF
掺钢渣粉PVA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抗硫酸盐侵蚀性研究
4
作者 苏骏 范子康 +1 位作者 蔡新华 肖沭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2-180,共9页
基于钢渣粉的固废再利用,通过掺入不同质量分数的钢渣粉制备PVA-ECC,采用干湿循环加速硫酸盐侵蚀试验、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和轴拉试验,测定分析掺钢渣粉PVA-ECC在Na_(2)SO_(4)溶液(质量分数为5%)中的质量变化、抗压强度、拉伸性能等参... 基于钢渣粉的固废再利用,通过掺入不同质量分数的钢渣粉制备PVA-ECC,采用干湿循环加速硫酸盐侵蚀试验、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和轴拉试验,测定分析掺钢渣粉PVA-ECC在Na_(2)SO_(4)溶液(质量分数为5%)中的质量变化、抗压强度、拉伸性能等参数的演变规律,并采用微观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进行微观形貌与物相分析,探究钢渣粉掺量对PVA-ECC耐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钢渣粉PVA-ECC材料中钢渣粉掺量为20%时,质量损失曲线位于基准组以下;低掺量钢渣粉PVA-ECC表现出较好的耐腐蚀性,S20组抗压耐腐蚀系数分别为1.13、1.02、0.96;掺钢渣粉PVA-ECC试件均出现多缝开裂现象,钢渣粉的掺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材料的抗拉强度,S40组最大提高了31.4%;适量钢渣粉的掺入能有效缓解PVA-ECC材料的侵蚀损伤,掺量不超过60%时在研究的龄期范围内材料未出现明显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A纤维 钢渣粉 硫酸盐侵蚀 干湿循环 拉伸强度 耐久性能
下载PDF
硫酸盐干湿循环作用下再生混凝土抗压与劈拉强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大庆 陈亮亮 +1 位作者 宫经伟 王生云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8-194,共7页
为了建立硫酸盐干湿循环侵蚀作用下再生混凝土抗压与劈拉强度的关系,达到降低试验工作量,以及减少对实际混凝土结构测定时造成损伤的目的,设计了3种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共制作135组试块,并将试块放入浓度为5%的Na_2SO_4溶液中浸泡3 d,然... 为了建立硫酸盐干湿循环侵蚀作用下再生混凝土抗压与劈拉强度的关系,达到降低试验工作量,以及减少对实际混凝土结构测定时造成损伤的目的,设计了3种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共制作135组试块,并将试块放入浓度为5%的Na_2SO_4溶液中浸泡3 d,然后室内环境下晾干3 d,则设计6 d为一个干湿交替循环。分别在干湿循环侵蚀0次、30次、60次时,测定其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两者之间关系,并验证。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在硫酸盐干湿循环侵蚀作用下的抗压强度与劈拉强度有较好的相关性。当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30%、50%、70%时,对应的劈拉强度为抗压强度的1/18、1/19、1/20。当硫酸盐干湿循环侵蚀次数为0次、30次、60次时,对应的劈拉强度为抗压强度的1/17、1/18、1/19。通过验证,劈拉强度计算值与劈拉强度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均在-8.0%~9.4%之间,均方根误差均小于0.25,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吻合,表明以上建立的抗压强度与劈拉强度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干湿循环 立方体抗压强度 劈裂抗拉强度 回归分析 模型验证
下载PDF
两种水环境下干湿循环作用对贺兰山砂岩抗拉强度的劣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有贞 樊怡 +4 位作者 马文国 强文华 金梦华 郭家 何贤元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63-70,共8页
选取贺兰山岩画区砂岩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显微镜正交偏光对岩矿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为钙质胶结不等粒长石砂状砂岩.其次,分别在pH=2. 0和pH=7. 0溶液中,进行浸泡-烘干处理模拟0次、5次、10次、20次、40次、60次干湿循环过程,每组3个岩... 选取贺兰山岩画区砂岩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显微镜正交偏光对岩矿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为钙质胶结不等粒长石砂状砂岩.其次,分别在pH=2. 0和pH=7. 0溶液中,进行浸泡-烘干处理模拟0次、5次、10次、20次、40次、60次干湿循环过程,每组3个岩样,将其在岩石试验机上分组进行劈裂试验.最后,分析试验循环次数对强度的影响,给出砂岩破坏形式,模拟干湿循环次数与单轴抗压强度之间的拟合关系,得到抗拉强度损伤率.研究结果表明:干湿循环对砂岩的损伤是渐进发生,因为水解反应,岩石抗拉强度损伤率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且前期的影响最大,砂岩在酸性环境干湿循环后力学性质的劣化程度强于中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循环 抗拉强度 劣化
下载PDF
凝固浴对再生胶原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杜璇 丁长坤 +3 位作者 岳程飞 苏杰梁 闫旭焕 程博闻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8-63,共6页
为研究胶原(Col)纺丝液在不同凝固浴中的成形机制,分别以丙酮、氯化钠(NaCl)溶液、聚乙二醇(PEG)溶液、磷酸盐缓冲液(PBS)为凝固浴,采用干湿法纺丝技术制备再生胶原纤维,系统研究了凝固条件对纤维微纤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研究胶原(Col)纺丝液在不同凝固浴中的成形机制,分别以丙酮、氯化钠(NaCl)溶液、聚乙二醇(PEG)溶液、磷酸盐缓冲液(PBS)为凝固浴,采用干湿法纺丝技术制备再生胶原纤维,系统研究了凝固条件对纤维微纤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胶原溶液在丙酮凝固浴中具有最快的脱水速度、聚集速度和凝固速度,丙酮-Col纤维的微纤较为细小,排列有序程度高且堆积紧密,断裂强度最高可达1.22 cN/dtex;NaCl溶液、PEG溶液、PBS缓冲液均通过脱除胶原表面的水化层使其析出,且PBS缓冲液因盐的浓度低导致其脱水速度很慢,但PBS-Col纤维的微纤尺寸较大且均一性强,排列较为紧密,强度次之;而NaCl-Col和PEG-Col纤维微纤尺寸亦较大但有一定间隙,排列较为疏松,微纤间相互作用力低,二者强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纤维 凝固浴 干湿法纺丝 微纤 断裂强度 成形机制
下载PDF
黏合成型非织造布结构与力学强度关系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小君 包界杰 +2 位作者 张丹丹 洪京 敬小波 《产业用纺织品》 2022年第1期41-49,55,共10页
分别以涤纶和黏胶纤维的黏合成型非织造布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干态和湿态条件下的拉伸断裂形式,建立黏合成型非织造布结构与力学强度关系模型。结果表明:黏合成型涤纶非织造布的干态拉伸强力主要取决于黏合剂本体强度及黏合剂与纤维之... 分别以涤纶和黏胶纤维的黏合成型非织造布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干态和湿态条件下的拉伸断裂形式,建立黏合成型非织造布结构与力学强度关系模型。结果表明:黏合成型涤纶非织造布的干态拉伸强力主要取决于黏合剂本体强度及黏合剂与纤维之间的附着强力;而黏合成型黏胶纤维非织造布的干态拉伸强力主要受黏合剂本体强度和纤维强力控制。结合对应的黏合剂树脂膜在干态和湿态条件下的本体强度分析发现,黏合成型涤纶非织造布的水分侵蚀对象主要为黏合剂树脂/涤纶界面,而黏合成型黏胶纤维非织造布的水分侵蚀对象主要为黏胶纤维。因此,黏合成型涤纶非织造布湿态拉伸强力的关键控制因素是黏合剂对纤维的湿态附着力,而黏合成型黏胶纤维非织造布湿态拉伸强力则主要取决于黏合剂对纤维的包覆保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合成型 涤纶 黏胶纤维 本体强度 干/湿态拉伸强力 附着强力
下载PDF
干喷湿纺聚丙烯腈原丝的预氧化和碳化工艺
9
作者 林康 郭鹏宗 +2 位作者 张家好 陈秋飞 连峰 《合成纤维》 CAS 2014年第9期21-23,36,共4页
分析了预氧化时间、温度对预氧丝密度的影响,研究了预氧丝密度和牵伸率以及张力、碳化升温速率与碳纤维抗拉强度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证明:延长预氧化时间和提高预氧化温度,预氧丝密度提高;当预氧丝密度为1.355 g/cm3时,得到的碳纤维的... 分析了预氧化时间、温度对预氧丝密度的影响,研究了预氧丝密度和牵伸率以及张力、碳化升温速率与碳纤维抗拉强度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证明:延长预氧化时间和提高预氧化温度,预氧丝密度提高;当预氧丝密度为1.355 g/cm3时,得到的碳纤维的强度最高;当预氧化牵伸率为0.93%时,对应的碳纤维强度为4.84 GPa;在300℃/min低温碳化升温速率和1000℃/min高温碳化升温速率下,可以得到高性能碳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原丝 干喷湿纺 预氧化 碳化 拉伸强度
下载PDF
盐–冻融/干湿循环作用下纤维混凝土耐久性能
10
作者 段明翰 覃源 李阳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03-3717,共15页
为探究纤维混凝土在高寒盐渍土环境下的耐久性能,对西藏地区某工程现场暴露养护后的聚丙烯、聚丙烯腈及聚酯等3种纤维混凝土进行复合盐–冻融/干湿循环加速试验,通过测试试件超声波波速、劈拉强度及微观结构,进一步分析耐久性能衰减规... 为探究纤维混凝土在高寒盐渍土环境下的耐久性能,对西藏地区某工程现场暴露养护后的聚丙烯、聚丙烯腈及聚酯等3种纤维混凝土进行复合盐–冻融/干湿循环加速试验,通过测试试件超声波波速、劈拉强度及微观结构,进一步分析耐久性能衰减规律及损伤机理。结果表明:现场暴露养护下纤维混凝土均出现网状结构微裂纹,与素混凝土有显著差异;而表面裂纹与内部裂缝在盐–冻融/干湿循环作用下逐渐联通则会造成波速和劈拉强度下降;纤维的桥联–阻裂–增韧作用以能量传递方式体现,通过改善界面过渡区处的裂纹扩展能力,延缓了劈拉过程中的荷载损伤;波速损伤量与劈拉强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建立的预测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混凝土 高寒盐渍土 冻融/干湿循环 超声波波速 劈拉强度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硫酸盐环境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安明喆 王海鹏 +3 位作者 韩松 韩明明 余自若 张戈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4-150,共7页
通过硫酸盐冻融-干湿循环耦合作用试验,研究Na_2SO_4溶液浓度对预加载活性粉末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并结合SEM、XRD微观分析方法研究其破坏机理。结果表明:0%、5%、10%浓度Na_2SO_4浓度溶液冻融-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劈裂抗拉... 通过硫酸盐冻融-干湿循环耦合作用试验,研究Na_2SO_4溶液浓度对预加载活性粉末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并结合SEM、XRD微观分析方法研究其破坏机理。结果表明:0%、5%、10%浓度Na_2SO_4浓度溶液冻融-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劈裂抗拉强度的变化经历初期劣化、强化和后期劣化共三个阶段。Na_2SO_4溶液浓度对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较大,其中,5%浓度的影响最大,其次为10%浓度,最后为0%浓度。冻融循环、干湿循环过程中的温度交变作用是初期劈裂抗拉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侵蚀过程中产生的Na_2SO_4晶体和石膏晶体对裂缝和孔隙起到填充作用,未水化水泥和硅灰二次水化产生的修复作用,共同作用使得劈裂抗拉强度经历了强化段;后期劣化阶段结晶更好的石膏晶体与钙矾石晶体等侵蚀性产物的有害膨胀应力与Na_2SO_4结晶应力共同作用造成基体损伤。5%浓度Na_2SO_4溶液耦合循环6次后,活性粉末混凝土、C60高性能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损失率分别为6.09%、48.89%,活性粉末混凝土在耦合作用下的耐久性远优于C60高性能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粉末混凝土 硫酸盐浓度 冻融-干湿循环 耦合作用 劈裂抗拉强度 微观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