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旱作条件下紫花苜蓿光合蒸腾日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3
1
作者 刘玉华 史纪安 +1 位作者 贾志宽 韩清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811-1814,共4页
在旱作条件下测定了4年生紫花苜蓿初花期光合蒸腾特性,以及光合有效辐射(PAR)、田间CO2浓度(Ca)、相对湿度(RH)、大气温度(Ta)等环境因子的日变化,并采用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策系数分析了紫花苜蓿光合蒸腾特性日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在旱作条件下测定了4年生紫花苜蓿初花期光合蒸腾特性,以及光合有效辐射(PAR)、田间CO2浓度(Ca)、相对湿度(RH)、大气温度(Ta)等环境因子的日变化,并采用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策系数分析了紫花苜蓿光合蒸腾特性日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对光合速率日变化直接影响最大的因子是Ta,而RH、PAR和Ca主要是通过Ta而间接地影响光合速率日变化;对蒸腾速率日变化直接影响最大的因子是PAR,而RH、Ta和Ca主要是通过PAR而间接地影响蒸腾速率日变化.对光合蒸腾特性起主要决定作用的因子是PAR,主要限制因子是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环境因子 紫花苜蓿 旱作
下载PDF
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和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57
2
作者 王颖慧 蒙美莲 +3 位作者 陈有君 张静 王朝霞 崔成龙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3期147-152,共6页
为探讨适合内蒙古武川县旱作马铃薯栽培的覆膜方式,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露地平播、平作行上覆膜、双垄全膜覆盖、起垄行上覆膜及起垄覆膜膜侧播种5种不同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水分利用效率和... 为探讨适合内蒙古武川县旱作马铃薯栽培的覆膜方式,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露地平播、平作行上覆膜、双垄全膜覆盖、起垄行上覆膜及起垄覆膜膜侧播种5种不同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有利于提高旱作马铃薯的产量和单株结薯数。与露地平播相比,4种覆膜方式均有利于提高旱作马铃薯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幅度分别变化在6.71%~83.57%、12.04%~135.36%。同种覆膜方式下,施用抗旱剂较未施抗旱剂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高,其提高幅度分别变化在4.24%~37.11%、0.59%~23.24%。由0~8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看出,覆膜具有明显的集雨效果,双垄全膜覆盖能有效增加表层0~10cm土壤含水量,起垄覆膜膜侧播种能使20~4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处于较高水平;施用抗旱剂具有明显的保水效果,能够减少土壤水分的下渗,使水分更多的保存在0~40cm土层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旱作 覆膜方式 产量 土壤水分
下载PDF
3ZCF-7700型多功能中耕除草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40
3
作者 韩豹 申建英 李悦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4-129,共6页
为了解决机械除草过程中作物苗间与秧苗附近杂草较难铲除以及伤苗严重和除净率低等问题,研制出与大功率拖拉机配套的3ZCF-7700型多功能中耕除草机。该机在玉米、大豆等作物的中耕作业过程中能完成侧深施肥、苗间松土除草、起垄、培土和... 为了解决机械除草过程中作物苗间与秧苗附近杂草较难铲除以及伤苗严重和除净率低等问题,研制出与大功率拖拉机配套的3ZCF-7700型多功能中耕除草机。该机在玉米、大豆等作物的中耕作业过程中能完成侧深施肥、苗间松土除草、起垄、培土和深松等工序的作业。该文论述了3ZCF-7700型多功能中耕除草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关键部件的设计,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用于玉米苗间杂草除净率为76%,行间杂草除净率95.7%,伤苗率小于4.4%,其它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该机可满足旱田作物中耕管理作业的农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设计 杂草防治 旱作农业 苗间松土除草
下载PDF
北方旱作农业区耕作体系关键技术 被引量:30
4
作者 贾洪雷 陈忠亮 +3 位作者 马成林 刘昭辰 杨青 李广宇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9-63,共5页
对构成北方旱作区蓄水保墒耕作体系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以地表覆盖、少耕免耕技术为核心,以联合作业为手段,达到蓄水保墒、培肥地力的目的。总结出了6项新技术:一次完成玉米秸秆、根茬粉碎并部分覆埋复合作业的秸秆根茬联合处理技术;... 对构成北方旱作区蓄水保墒耕作体系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以地表覆盖、少耕免耕技术为核心,以联合作业为手段,达到蓄水保墒、培肥地力的目的。总结出了6项新技术:一次完成玉米秸秆、根茬粉碎并部分覆埋复合作业的秸秆根茬联合处理技术;在同一刀辊与刀盘上完成旋耕、碎茬两种作业的旋耕碎茬通用技术;只在种床部分进行少量耕作(或只开沟)的条带少(免)耕精密播种技术;垄上覆膜沟内播种的起垄膜侧沟播技术;利用仿生学设计土壤耕作部件的机械仿生减阻技术;无秸秆种床进行免耕播种的免耕播种秸秆防堵技术。同时给出了耕作体系构成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农业 耕作 关键技术
下载PDF
全新世中期郑州地区古代农业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0
5
作者 王灿 吕厚远 +10 位作者 顾万发 吴乃琴 张健平 左昕昕 李丰江 汪道京 董亚杰 汪松枝 刘彦锋 鲍颖建 胡亚毅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8-122,共15页
郑州地区地处中原腹地,是我国旱作农业起源和稻作农业早期传播的重要区域之一,在华夏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区域性系统植物考古研究较少,目前全新世中期郑州地区古代农业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仍不清... 郑州地区地处中原腹地,是我国旱作农业起源和稻作农业早期传播的重要区域之一,在华夏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区域性系统植物考古研究较少,目前全新世中期郑州地区古代农业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仍不清晰。文章在郑州地区选择位于不同地貌部位、不同等级规模的13处裴李岗-仰韶文化遗址进行系统采样,通过植硅体分析和AMS 14C测年,揭示出郑州地区在裴李岗文化和仰韶文化中晚期均属于以黍为主的稻-旱混作的农业模式,其形成得益于全新世适宜期暖湿气候下的稻作北传。裴李岗时期,黍粟旱作分布在浅山丘陵区的黄土台塬沟谷地带,稻-旱混作仅存在于冲积平原,农业模式的选择主要受地形和水文因素影响;仰韶中晚期,粟和稻的比例显著提高,稻作不再局限于冲积平原和大型聚落,在台塬沟谷和中小聚落也有分布,标志着农耕技术的进步和作物结构的优化,这意味着农业生产开始打破自然条件限制,为郑州地区农业社会的建立和文明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地区 全新世 植硅体 旱作农业 稻作农业 裴李岗文化 仰韶文化
原文传递
地膜覆盖对玉米产量及其土壤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29
6
作者 闫根海 杨晓军 +2 位作者 王斌 薛海龙 李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405-6406,6413,共3页
[目的]研究旱作农业区垄膜沟种、全膜平作和裸地平作大田玉米产量及其土壤状况特点,为旱作玉米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大田试验研究双垄沟种、全膜平作和裸地平作对玉米产量及其农田土壤水分、温度和养分的影响。[结果]地膜覆盖... [目的]研究旱作农业区垄膜沟种、全膜平作和裸地平作大田玉米产量及其土壤状况特点,为旱作玉米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大田试验研究双垄沟种、全膜平作和裸地平作对玉米产量及其农田土壤水分、温度和养分的影响。[结果]地膜覆盖处理后,玉米产量增加,土壤含水量及温度也明显增加,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减少。[结论]在旱作区地膜覆盖玉米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玉米 产量 旱地农业
下载PDF
旱作烤烟叶片发育和结构特点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高致明 张国显 +1 位作者 王俊 刘宗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S1期26-29,共4页
1994~196年在河南省嵩县和登封市等地进行了旱作烤烟叶片发育规律和结构特点的研究。结果发现,在旱作条件下,烤烟叶肉细胞分裂能力强,细胞密度大,叶片结构致密,定长时中部叶、上部叶的栅栏组织细胞密度分别比水浇地增加1... 1994~196年在河南省嵩县和登封市等地进行了旱作烤烟叶片发育规律和结构特点的研究。结果发现,在旱作条件下,烤烟叶肉细胞分裂能力强,细胞密度大,叶片结构致密,定长时中部叶、上部叶的栅栏组织细胞密度分别比水浇地增加18%和14%与水浇地相比,旱作烤烟中部叶的厚度变化较小,上部叶则明显较薄。根据叶片厚度和叶肉细胞密度等的分析结果,认为在旱作条件下烤烟NC89的栽培密度以165~1.95万株·hm-2比较适宜,有机肥占施肥总量的50%左右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旱作 叶片厚度 叶肉细胞密度
下载PDF
旱作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雷波 姜文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9-104,共6页
从旱作节水农业综合效益的基本内涵分析入手,分析了旱作节水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其综合效益,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社会耦合发展理论和区域局部均衡理论为基础,初步构建了旱作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价理论体系... 从旱作节水农业综合效益的基本内涵分析入手,分析了旱作节水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其综合效益,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社会耦合发展理论和区域局部均衡理论为基础,初步构建了旱作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价理论体系,包括理论基础、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和评价程序5个部分。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和确立,将指标体系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准则亚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列出了每个亚层可能包含的基本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农业 节水 综合效益 评价
下载PDF
不同秸秆翻埋还田对旱地和水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4
9
作者 兰木羚 高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252-4259,共8页
以水稻、小麦、玉米秸秆和油菜、蚕豆青秆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秸秆翻埋还田对旱地和水田土壤微生物数量、菌群分布、群落结构特征等的影响.PLFA分析结果表明,旱地土壤PLFA总量变幅为8.... 以水稻、小麦、玉米秸秆和油菜、蚕豆青秆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秸秆翻埋还田对旱地和水田土壤微生物数量、菌群分布、群落结构特征等的影响.PLFA分析结果表明,旱地土壤PLFA总量变幅为8.35~25.15 nmol·g-1,大小顺序为油菜>蚕豆>玉米>水稻>小麦,5种秸秆翻埋还田均能提高土壤微生物PLFA总量,其中油菜、蚕豆处理分别是不加秸秆处理的2.18、2.08倍,差异显著;5种秸秆处理各菌群PLFA量均高于不加秸秆处理,其中真菌量均显著提高,微生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值也显著提高.水田土壤PLFA总量变幅为4.04~22.19nmol·g-1,大小顺序为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蚕豆,其中油菜和蚕豆处理低于不加秸秆处理;除蚕豆外其余秸秆处理真菌PLFA量均显著高于不加秸秆处理,蚕豆处理细菌和PLFA总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各处理间放线菌、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无显著差异;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均能显著提高水田土壤微生物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蚕豆青秆对旱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最大,油菜青秆和小麦秸秆对水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土壤微生物群落 PLFA 旱地 水田
原文传递
云南元谋大墩子遗址浮选结果及分析 被引量:22
10
作者 金和天 刘旭 +2 位作者 闵锐 李小瑞 吴小红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9-114,共6页
2010年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大墩子遗址进行了植物遗存的浮选工作。浮选结果表明,在距今4000年前后,大墩子遗址已经存在农作物的耕种和加工活动,农作物是大墩子遗址先民日常饮食的主要来源。大墩子遗址的农业为旱地农业和水田农业的混... 2010年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大墩子遗址进行了植物遗存的浮选工作。浮选结果表明,在距今4000年前后,大墩子遗址已经存在农作物的耕种和加工活动,农作物是大墩子遗址先民日常饮食的主要来源。大墩子遗址的农业为旱地农业和水田农业的混合农业,这种水旱混作的农业在大墩子遗址从早到晚一直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墩子遗址 植物遗存 浮选 旱作农业 稻作农业
原文传递
带状留茬间作减轻旱作农田土壤风蚀的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赵沛义 妥德宝 +4 位作者 郑大玮 段玉 闫伟 李焕春 弓钦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10期171-174,共4页
针对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干旱少雨,风大风多,风蚀沙化严重的现状,深入分析了影响农田风蚀沙化的各种因素,研究提出了防沙型带状留茬间作轮作技术。结果表明:采用带状留茬间作轮作技术,冬春风蚀季节可以降低留茬带风蚀量幅度基本为68.5%~... 针对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干旱少雨,风大风多,风蚀沙化严重的现状,深入分析了影响农田风蚀沙化的各种因素,研究提出了防沙型带状留茬间作轮作技术。结果表明:采用带状留茬间作轮作技术,冬春风蚀季节可以降低留茬带风蚀量幅度基本为68.5%~88.7%,由于留茬带的保护作用,降低间作裸露带风蚀量幅度为42.4%~68.3%。在减轻风蚀的同时,带状留茬间作轮作保持了由于秋季耕翻松土的多蓄降水作用,降低了冬春季节近地面风速和水分蒸发,同时还拦截了冬雪,播种时有留茬带保护的间作裸露带0~1m土层贮水量提高15~41.5mm。由于带状留茬间作轮作的集水、保墒和边际效应,增产作用明显,增产幅度为12%~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留茬间作 旱作农业 风蚀
下载PDF
河南禹州瓦店遗址2007、2009年度植物遗存浮选结果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刘昶 赵志军 方燕明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5-102,128,共9页
河南禹州瓦店遗址是中原地区龙山晚期的中心聚落之一,本文主要针对2007、2009年度该遗址龙山晚期的浮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两次浮选出土的农作物遗存主要包括粟(Setariaitalic)、泰(Panicummiliaceum)、稻谷(Oryzasativa)、大豆... 河南禹州瓦店遗址是中原地区龙山晚期的中心聚落之一,本文主要针对2007、2009年度该遗址龙山晚期的浮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两次浮选出土的农作物遗存主要包括粟(Setariaitalic)、泰(Panicummiliaceum)、稻谷(Oryzasativa)、大豆(Glycinemax)、小麦(Triticumaestivum)等,其中,粟的绝对数量和出土概率均居首位,稻谷和黍相当,大豆略低。此外,藜(Chenopodiumalbum)、草木犀(Melilotusofficinalis)、胡枝子(Lespedezabicolor)、紫苏(Perillafrutescens)等出土较多,藜、小型豆科表现出不成熟的特征,推测可能与“藜藿之羹”相关;紫苏存在集中出土现象,颗粒饱满,有栽培的可能。通过对炭化植物遗存出土密度的分析,发现壕沟及夯土基址局部有植物遗存富集现象,以夯土基址为核·心的发掘区炭化遗存含量整体偏低,与发掘者推测的祭祀设施“珲”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店遗址 龙山晚期 浮选 旱作 稻谷
原文传递
旱作春小麦籽粒形成与灌浆特性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克礼 高聚林 +3 位作者 张永平 宋瑞华 于金刚 薛凤成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71-74,共4页
为了给旱地春小麦高产栽培提供依据,对内蒙古赤峰林东旱作地区春小麦籽粒建成及灌浆特性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体积和含水量呈单峰曲线变化,籽粒干物质积累量符合“S”型曲线变化。开花后13~27d是小麦籽粒灌浆直线增长阶段,... 为了给旱地春小麦高产栽培提供依据,对内蒙古赤峰林东旱作地区春小麦籽粒建成及灌浆特性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体积和含水量呈单峰曲线变化,籽粒干物质积累量符合“S”型曲线变化。开花后13~27d是小麦籽粒灌浆直线增长阶段,籽粒含水量相对平稳,籽粒重量直线增长,此期干物质积累量约占粒重的78%,为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不同农艺栽培措施对籽粒形成具有显著影响,只有密度适宜,氮、磷、钾三要素适量配施,才能提高灌浆强度,促进籽粒体积增大,增加粒重,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 春小麦 籽粒形成 灌浆 栽培措施
下载PDF
九个苜蓿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叶水势日变化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超 王育青 +1 位作者 高丽 闫志坚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29,共7页
在田间旱作条件下,对9个苜蓿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水势及其日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的初始荧光(Fo)、可变荧光(Fv)、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合性能指数(PI)波动趋势呈单峰曲线,均在中午出现峰值,方差分... 在田间旱作条件下,对9个苜蓿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水势及其日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的初始荧光(Fo)、可变荧光(Fv)、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合性能指数(PI)波动趋势呈单峰曲线,均在中午出现峰值,方差分析得出Fm、Fv、Fv/Fm、Fv/Fo以及PSⅡ活性中心数(RC/ABS)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基于叶绿素荧光参数参试品种聚为两大类,第一类包括准格尔苜蓿、草原2号、敖汉苜蓿、中苜1号和龙牧801,叶绿素荧光特性较优,第二类包括肇东苜蓿、甘农3号、公农1号和龙牧803,叶绿素荧光特性较差;9个苜蓿品种水势日变化较大,其中准格尔苜蓿和敖汉苜蓿叶片水势较高且较为稳定,而公农1号和肇东苜蓿叶水势较低。准格尔苜蓿、草原2号、敖汉苜蓿、中苜1号和龙牧801对环境耐受性较好,肇东苜蓿、甘农3号、公农1号和龙牧803对环境耐受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田间旱作 叶绿素荧光参数 叶水势 日变化
下载PDF
沙漠化过程中沙质旱作农田土壤环境的变化及其对生产力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哈林 赵学勇 +1 位作者 张铜会 周瑞莲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4,共4页
以地处半干旱风沙区的科尔沁沙地为对象,研究了沙漠化过程中旱作农田土壤环境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生产力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农田的风蚀,土壤发生粗化,土壤环境明显恶化,导致生物产量大幅度下降。其中,严重沙漠化农田和非沙漠化农田... 以地处半干旱风沙区的科尔沁沙地为对象,研究了沙漠化过程中旱作农田土壤环境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生产力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农田的风蚀,土壤发生粗化,土壤环境明显恶化,导致生物产量大幅度下降。其中,严重沙漠化农田和非沙漠化农田相比,其土壤粘粒、有机质、水分、全养分、速效养分、生物量及光合效率分别下降84.3%,65.5%,74.8%,9.25%~72.8%,27.5%~69.0%,60.5%,56.8%,地温升高0.9℃。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粘粒和有机质的吹蚀是导致土壤含水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相关系数分别为0.9534,0.9638),土壤粗化和含水量的减少引起地温上升(相关系数分别为0.9439和-0.9965),而作物产量的下降与土壤含水量、速效N的降低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2和0.9425。在科尔沁沙地,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增加土壤含水量(发展灌溉)和增施肥料(有机肥及尿素)是防止农田沙漠化和提高作物产量的根本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过程 沙质旱作农田 土壤环境变化 生产力
下载PDF
陕北旱作农业区乡村人居环境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钰 王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13,共6页
陕北是西北旱作农业生产的集中区域,也是我国"三农"问题较为集中和尖锐的地区,其整体农村人居环境现状不容乐观。从人居环境学科视角出发,以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为切入点,通过系统分析该地区人居环境发展演变的规律与趋势,指... 陕北是西北旱作农业生产的集中区域,也是我国"三农"问题较为集中和尖锐的地区,其整体农村人居环境现状不容乐观。从人居环境学科视角出发,以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为切入点,通过系统分析该地区人居环境发展演变的规律与趋势,指出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旱作农业生产都对陕北农村人居环境的发展格局、进程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人居环境建设应当从农村社会发展系统高度出发,将物质实体的建设自觉与农业生产、村落发展紧密结合,构建符合自身发展条件的适宜性模式,从而促进农村生产、生活与人居环境建设的和谐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对人居环境建设提出了若干相应的可行性对策,为今后该地区新农村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沟壑区 旱作农业 农村 人居环境
原文传递
河南登封程窑遗址浮选结果与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钟华 张永清 +1 位作者 吴倩 赵志军 《农业考古》 2018年第6期7-16,共10页
登封程窑遗址位于河南省登封市程窑村东北地一带,为一处主体为龙山时期,包括东周和其他历史时期的遗址。本次对程窑遗址开展的浮选工作获得了大量龙山时期和东周时期的植物遗存,包括粟、黍、大豆、稻米、小麦和大麻六种农作物炭化籽粒,... 登封程窑遗址位于河南省登封市程窑村东北地一带,为一处主体为龙山时期,包括东周和其他历史时期的遗址。本次对程窑遗址开展的浮选工作获得了大量龙山时期和东周时期的植物遗存,包括粟、黍、大豆、稻米、小麦和大麻六种农作物炭化籽粒,以及近20种其他非农作物遗存。根据浮选结果显示,无论龙山时期还是东周时期,粟黍类小米都是当时居民最为重要的农作物资源,大豆也是必要的补充,稻米发现极少,为典型的旱作农业生产模式。东周时期小麦地位的显著提高以及大麻的发现,成为其区别于龙山时期的时代特点。程窑遗址龙山时期的植物考古发现,为我们探讨颍河中上游地区农业经济模式特点提供了新的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窑遗址 龙山时期 东周时期 浮选 旱作农业
下载PDF
大豆苗间除草松土机的设计 被引量:14
18
作者 魏兆凯 张修春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3-86,共4页
针对我国北方旱作农业地区使用的大豆中耕除草机,作业时针齿盘经常发生夹带土块、石块、土壤掩埋作物株苗以及锄草齿缠绕秸秆和杂草等现象,存在锄草质量差、伤苗率高和作业效率低等问题,设计开发了大豆苗间除草松土机。该机采用单体仿... 针对我国北方旱作农业地区使用的大豆中耕除草机,作业时针齿盘经常发生夹带土块、石块、土壤掩埋作物株苗以及锄草齿缠绕秸秆和杂草等现象,存在锄草质量差、伤苗率高和作业效率低等问题,设计开发了大豆苗间除草松土机。该机采用单体仿形旋转锄组件,可一次完成行间除草松土和苗行间苗除草松土等作业。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平播、垄播、大垄或小垄状态下,可按需要随时调整行距,对大豆、芸豆、土豆和玉米等中耕作物进行间苗除草松土与苗前灭草,作业质量符合农艺要求,机具结构设计合理,为我国北方旱作农业地区中耕作物田间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农业 中耕除草机 旋转锄组件 中耕作物
下载PDF
水作和旱作对叶菜吸收镉的影响差异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艳红 李盟军 +3 位作者 唐明灯 艾绍英 余丹妮 罗英健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70-774,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以适宜水旱2种模式栽培的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为对象,研究了水作和旱作两种栽培模式对Cd污染土壤上空心菜吸收积累Cd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作和旱作对空心菜生物量和Cd质量分数影响显著。水作条件下,空心... 采用盆栽试验,以适宜水旱2种模式栽培的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为对象,研究了水作和旱作两种栽培模式对Cd污染土壤上空心菜吸收积累Cd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作和旱作对空心菜生物量和Cd质量分数影响显著。水作条件下,空心菜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分别比旱作处理增加了16.3%和190.6%,而地上部和根系Cd质量分数则较旱作处理降低了52.2%和49.3%。水作和旱作对土壤pH和DTPA-Cd质量分数也有不同影响,其中种植空心菜的处理土壤pH较旱作处理增加了0.99个单位,土壤DTPA-Cd质量分数降低了40.0%,不种空心菜的处理土壤pH较旱作处理增加了1.48个单位,土壤DTPA-Cd质量分数降低了30.4%。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空心菜地上部Cd质量分数受土壤DTPA-Cd质量分数和土壤pH影响最大。因此,在Cd污染土壤上,通过旱作改水作可降低空心菜可食部分Cd质量分数,是一种环境友好、价格低廉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调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作 旱作 空心菜 CD
下载PDF
高产旱作玉米品种的光合性能及物质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周苏玫 李潮海 +2 位作者 连艳鲜 刘奎 贾红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8-73,共6页
通过对 6个玉米品种在旱作条件下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高产旱作玉米品种叶面积指数 (LAI)大 ,衰退慢 ,成熟时LAI仍在 2 0以上。吐丝后光合势明显提高 ,较低产品种平均增加4 6 8%。总光合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r =0 8867 )。叶片... 通过对 6个玉米品种在旱作条件下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高产旱作玉米品种叶面积指数 (LAI)大 ,衰退慢 ,成熟时LAI仍在 2 0以上。吐丝后光合势明显提高 ,较低产品种平均增加4 6 8%。总光合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r =0 8867 )。叶片光合速率增强 ,干物质积累增多 ,向外转移减少。群体穗数与产量无明显相关 ,但单株穗粒数与群体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r =0 874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 旱作 玉米品种 光合性能 物质生产力 玉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