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盘江布依族铜鼓及铜鼓曲的文化考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卓峰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5年第1期40-44,共5页
关岭县大盘江村是布依族第三土语区一个较为封闭原始的布依族古寨。这里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尤其是铜鼓文化保存得比较完好。具有重要的文化学价值。本文主要从铜鼓崇拜、铜鼓乐曲的传承、演奏及铜鼓乐曲的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初步的... 关岭县大盘江村是布依族第三土语区一个较为封闭原始的布依族古寨。这里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尤其是铜鼓文化保存得比较完好。具有重要的文化学价值。本文主要从铜鼓崇拜、铜鼓乐曲的传承、演奏及铜鼓乐曲的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初步的探索与研究,权作引玉之砖,以就教于专家及同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鼓 铜鼓崇拜 铜鼓乐曲 传承 演奏
下载PDF
云冈石窟持鼓乐伎研究
2
作者 温旭伟 黄静 《云冈研究》 2022年第3期28-35,共8页
云冈石窟中现存700多身乐伎,目前能够辨认的约有28种、530多件乐器图像,其中使用的鼓类就占到9种约146件。不同的持鼓乐伎从舞姿形态上体现了云冈造像艺术多元文化融合的烙印,其内在风格也体现和传达出西域、中原、平城多元文化融合的... 云冈石窟中现存700多身乐伎,目前能够辨认的约有28种、530多件乐器图像,其中使用的鼓类就占到9种约146件。不同的持鼓乐伎从舞姿形态上体现了云冈造像艺术多元文化融合的烙印,其内在风格也体现和传达出西域、中原、平城多元文化融合的精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鼓 民间舞 持鼓乐伎 飞天
原文传递
备于乐悬 施于戎政 以谐八音 以明三军——华夏鼓文化研究
3
作者 李德隆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36-40,共5页
在人类社会活动中,鼓是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无论是在政治、军事、文化、艺术、宗教、民风民俗等方面,它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显示着独特的作用。华夏鼓文化尤为源远流长,绚丽多彩。随着社会的发展,鼓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特别在音乐和其... 在人类社会活动中,鼓是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无论是在政治、军事、文化、艺术、宗教、民风民俗等方面,它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显示着独特的作用。华夏鼓文化尤为源远流长,绚丽多彩。随着社会的发展,鼓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特别在音乐和其他文化艺术领域里成就显著。站在世界文化融合、创新的高度,面对丰厚绚丽的鼓文化遗产,我们应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之发扬光大,更为辉煌灿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文化 鼓乐 社会作用
下载PDF
八旗汉军鼓乐文化之源考
4
作者 王丽娟 关杰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5期61-68,141,共9页
八旗汉军是清王朝统治下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虽为汉人,但随着被编入旗,其身份和地位也随之得以改变和提升。然而,在满人统治的天下,汉军旗人依然长期处于被歧视的境地。在这种尴尬的生存境遇下,烧香祭祖便是其寻求慰藉的唯一途... 八旗汉军是清王朝统治下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虽为汉人,但随着被编入旗,其身份和地位也随之得以改变和提升。然而,在满人统治的天下,汉军旗人依然长期处于被歧视的境地。在这种尴尬的生存境遇下,烧香祭祖便是其寻求慰藉的唯一途径。因久与满人杂居,汉军旗人或客观熏染或主观模仿,其传统的祭祖习俗逐渐融入大量满人原始萨满的信仰元素,简单、淳朴的奠祭之仪披上了华丽而神秘的外衣,形成了一种既异于满又别于汉的独具特色的民俗事象。鼓是该仪式的核心祭器,从鼓之形制至贯穿始终的鼓乐中,均蕴含有许多满族原始萨满信仰的痕迹,但真正传递的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来承袭下来的“中和”的处事智慧与“孝亲”的伦理观念,这是汉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旗汉军 鼓乐 “中和”思想 “孝亲”观念
下载PDF
漫话榆中北山社火
5
作者 金锋 赵秀文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0期114-117,共4页
社火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饱含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时代气息。本文就榆中北山地区社火的筹办方式、演出过程、表演类型及发展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和说明。
关键词 社火 鼓乐 扭灯子 耍狮子
下载PDF
山西绛州鼓乐初探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0-65,共6页
山西是“鼓”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鼓乐品种繁多、艺术水平发展较高的地区之一。被称为“晋鼓之秀”的绛州鼓乐是近年来山西鼓乐发展的楷模。包括绛州鼓乐在内的山西“晋鼓”,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之。从部分历史文献记载和出土的文物... 山西是“鼓”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鼓乐品种繁多、艺术水平发展较高的地区之一。被称为“晋鼓之秀”的绛州鼓乐是近年来山西鼓乐发展的楷模。包括绛州鼓乐在内的山西“晋鼓”,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之。从部分历史文献记载和出土的文物来看,唐代大曲《秦王破阵乐》,是吸收了许多晋南地区(包括新绛县)的民间音调和鼓乐风格发展而来的;绛州鼓乐演奏技术丰富,风格独特,是山西鼓乐演奏的代表鼓种;绛州鼓乐的曲牌和创作曲目为我国鼓乐和山西鼓乐留下了丰富的宝贵遗产,而《秦王点兵》又为绛州鼓乐众多曲目中的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民间音乐 山西 民间锣鼓乐 绛州鼓乐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音乐中隐性知识的“活法”与显性化途径——以西安鼓乐传承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曹耿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6-111,共6页
通过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传承中隐性知识"活法"的讨论和显性化路径的分析,探究了中国传统音乐隐性知识,以切实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
关键词 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 西安鼓乐 传承人 中国传统音乐
下载PDF
冀中笙管乐的空间范围及其文化区的演变
8
作者 郗希 孙燕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6-71,共6页
冀中笙管乐的空间范围大致为北京以南,天津以西,沧州、定州一线以北的近三十个县(市、区),分布形态呈现典型的核心-外围-过渡圈状结构。其文化区包含核心区、外围区和过渡区三部分。核心区十分稳定未发生过改变,外围区和过渡区呈现先扩... 冀中笙管乐的空间范围大致为北京以南,天津以西,沧州、定州一线以北的近三十个县(市、区),分布形态呈现典型的核心-外围-过渡圈状结构。其文化区包含核心区、外围区和过渡区三部分。核心区十分稳定未发生过改变,外围区和过渡区呈现先扩张后收缩的变化趋势,其原因与传统的根植及环境的浸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笙管乐 文化区 鼓吹乐 乐种
下载PDF
曹魏俗乐的政治意识形态化——从鼓吹乐所见 被引量:4
9
作者 渡边信一郎 牟发松 《襄樊学院学报》 2010年第10期19-22,共4页
民间歌谣作为飨宴(宴会)音乐在宫廷音乐中居有正式的位置,是在后汉王朝;曹魏时,仍在民间继续传唱同时也作为宫廷飨宴音乐的二十二曲短箫铙歌中的十二曲乐曲仍在行用,它们的歌词内容则被改变为讴歌王朝的创立及其权力的正统性。
关键词 民间歌谣 鼓吹乐 宫廷音乐 飨宴音乐 曹魏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西安鼓乐非遗保护与开发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璟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44-48,共5页
受多元文化的影响,许多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目前,西安鼓乐在政府的扶持下,其发展速度虽然较解放初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发展速度和发展前景仍不容乐观。本文通过梳理西安鼓乐历史发展及现状,探讨在非遗保护前提下,... 受多元文化的影响,许多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目前,西安鼓乐在政府的扶持下,其发展速度虽然较解放初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发展速度和发展前景仍不容乐观。本文通过梳理西安鼓乐历史发展及现状,探讨在非遗保护前提下,西安鼓乐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并以西安鼓乐与文旅融合发展为契机,运用数字化转换等融合发展新思路,让西安鼓乐带动西安文旅创新,促进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西安鼓乐 非遗保护 资源开发
下载PDF
谈河洛大鼓的艺术风格与其文化生态的变迁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春莲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44-46,共3页
河洛大鼓是洛阳唯一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传统音乐。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六代艺人将河洛大鼓从草创发展到成熟,并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形成并保存了河洛大鼓特有的地方艺术风格,编创积累了许多深受群众喜爱的艺术作品。... 河洛大鼓是洛阳唯一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传统音乐。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六代艺人将河洛大鼓从草创发展到成熟,并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形成并保存了河洛大鼓特有的地方艺术风格,编创积累了许多深受群众喜爱的艺术作品。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经受现代化、全球化冲击的今天,河洛大鼓借助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得以复苏,同时新兴的文化旅游产业也拓宽了河洛大鼓艺人生存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洛大鼓 非物质文化遗产 说唱艺术 文化旅游
下载PDF
德昂族“水鼓乐舞”的符号化意象考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申波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9年第2期137-147,共11页
水鼓是德昂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作为民俗仪式重要的精神内容,水鼓乐舞的文化内涵体现出德昂族自我文化认同和欲与天地相亲和的心理诉求,在特定时空环境中沉淀着德昂族与生活、习俗、行为共生共存的经验世界,是他们通过"艺术的手... 水鼓是德昂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作为民俗仪式重要的精神内容,水鼓乐舞的文化内涵体现出德昂族自我文化认同和欲与天地相亲和的心理诉求,在特定时空环境中沉淀着德昂族与生活、习俗、行为共生共存的经验世界,是他们通过"艺术的手段"在时空的穿越中以"身体体验"孕育"他们的"文化的重要母题。对于无文字的边疆地区人口较少民族,鼓声所蕴含的象征性隐喻具有在现实领域沟通人际、在信仰领域沟通人神的功能。水鼓乐舞的存在作为一种空间图示,它不仅填充了空间本身,而且通过民族的观念、行为、情感影响着民族的听觉经验,展示了德昂族远古的文化记忆及其面向他者的民族文化表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昂族文化 水鼓乐舞 文化记忆 情感载体
下载PDF
“非遗”艺人保护聚焦——以鲁西南鼓吹乐的艺人保护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琳 李云鹏 《民族艺术研究》 2017年第5期194-197,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对象,毫无疑问是包括艺术事象在内的艺术文化,但还应该是整个生态系统,不是艺术文化的某一方面,不仅仅是艺术事象本身。其中,艺人作为音乐艺术文化的活载体,在传承与保护活动中,应该处于核心地位。但由于&qu...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对象,毫无疑问是包括艺术事象在内的艺术文化,但还应该是整个生态系统,不是艺术文化的某一方面,不仅仅是艺术事象本身。其中,艺人作为音乐艺术文化的活载体,在传承与保护活动中,应该处于核心地位。但由于"乐人"文化水平、社会阶层等现实状况的限制,其中心地位并不是天然赋予的,而这只是理论研究的结果,这就需要政府等强势部门赋予他们这一中心地位。理论研究要深入到艺人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中,除了关心他们的生活,更要关心他们的精神需要,为他们创设、提供充分展示的平台,使民间艺人有机会发挥特长,让艺人们能够在展示民间艺术魅力的同时,实现人生价值,这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传承 艺人 鲁西南鼓吹乐
下载PDF
南海醒狮鼓乐“桩狮”鼓点艺术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长林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2期45-50,共6页
通过对佛山南海醒狮鼓乐的"桩狮"鼓点、乐队配制及演奏方法、曲牌结构、演奏技巧等调查分析,得出了南海"桩狮"鼓点的两种演奏形式、8种鼓乐打法、6种节奏型。并对"桩狮"鼓点的演奏形式、节奏型做了详细... 通过对佛山南海醒狮鼓乐的"桩狮"鼓点、乐队配制及演奏方法、曲牌结构、演奏技巧等调查分析,得出了南海"桩狮"鼓点的两种演奏形式、8种鼓乐打法、6种节奏型。并对"桩狮"鼓点的演奏形式、节奏型做了详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狮鼓乐 “桩狮” 花点 密棒打法 坊间曲牌
下载PDF
刍议高校图书馆参与“非遗”数字化保护的措施——以“西安鼓乐数据库”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国栋 《当代图书馆》 2014年第3期14-16,67,共4页
运用数字集成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保护与应用,是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也吸引了众多具有科研能力的高等院校参与其中。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创建的"西安鼓乐数据库",是我国目前首个由地方院校... 运用数字集成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保护与应用,是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也吸引了众多具有科研能力的高等院校参与其中。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创建的"西安鼓乐数据库",是我国目前首个由地方院校自主开发的"西北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资源库",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和前瞻性。其经验将为其他地方院校图书馆运用数字化手段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据库 西安鼓乐
下载PDF
绛州鼓乐艺术初探 被引量:4
16
作者 栾凯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8,共4页
绛州鼓乐在历史的发展中,走过了曾经的辉煌;在历史的传承中表现了应有的继承与创新品格。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枝奇葩,绛州鼓乐独特的演奏风格、传统曲目和表现手法,成为绛州独特的文化符号。她也代表了一种民族精神,体现着中华民... 绛州鼓乐在历史的发展中,走过了曾经的辉煌;在历史的传承中表现了应有的继承与创新品格。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枝奇葩,绛州鼓乐独特的演奏风格、传统曲目和表现手法,成为绛州独特的文化符号。她也代表了一种民族精神,体现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意志和情怀。这些都构成了绛州鼓乐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绛州鼓乐 民族精神 文化意义
原文传递
镇墓文、买地券与汉鼓吹曲《上邪》古辞的誓词结构
17
作者 曾智安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5-153,共9页
汉鼓吹曲《上邪》古辞独特的艺术特质主要源于其采用了中国早期盟誓文化中比较少见的条件型誓词结构。这种誓词结构主要流行于东汉以来的镇墓文、买地券之中。《上邪》古辞很可能是受到了后者的影响。这一结论对《汉鼓吹铙歌十八曲》创... 汉鼓吹曲《上邪》古辞独特的艺术特质主要源于其采用了中国早期盟誓文化中比较少见的条件型誓词结构。这种誓词结构主要流行于东汉以来的镇墓文、买地券之中。《上邪》古辞很可能是受到了后者的影响。这一结论对《汉鼓吹铙歌十八曲》创作于西汉时期的主流说法提出了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鼓吹铙歌十八曲》 《上邪》 镇墓文 买地券
下载PDF
斤求两——江汉锣鼓乐《斤求两》文化浅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史新民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7-100,共4页
“斤求两”,是我国古老衡具——秤(cheng)的斤两换算的一个专用名词。在楚地,民间艺人却将它制成为一首精致的锣鼓乐《斤求两》。其构思之巧妙,寓意之深长,文化之厚重,堪称荆楚民间器乐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本文对这一锣鼓乐曲产生的历史... “斤求两”,是我国古老衡具——秤(cheng)的斤两换算的一个专用名词。在楚地,民间艺人却将它制成为一首精致的锣鼓乐《斤求两》。其构思之巧妙,寓意之深长,文化之厚重,堪称荆楚民间器乐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本文对这一锣鼓乐曲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文化蕴含,试作一浅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斤求两 锣鼓乐
下载PDF
苗族“解簸箕”仪式木鼓乐的音乐学考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曾雪飞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1年第1期94-98,共5页
"解簸箕"是贵州省黔西北苗族地区一种传统的丧葬仪式,以芦笙为主体的笙鼓乐作为建构"解簸箕"仪式的主角,是一种通灵的特殊形式,它依附于仪式而存在,是以艺术化的表达方式将仪式的观念呈现出来。"解簸箕"... "解簸箕"是贵州省黔西北苗族地区一种传统的丧葬仪式,以芦笙为主体的笙鼓乐作为建构"解簸箕"仪式的主角,是一种通灵的特殊形式,它依附于仪式而存在,是以艺术化的表达方式将仪式的观念呈现出来。"解簸箕"仪式中的木鼓乐以一种声音符号有序地展演于仪式之中。表面上,掌坛师对于木鼓艺术性追求的目的是为了让木鼓与芦笙的搭配更加协调;实际上,在仪式的氛围中,这种协调有序的乐奏,不仅增强了仪式本身的神圣性,并表现了人们对于神灵的敬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 解簸箕仪式 木鼓乐
下载PDF
庙会文化与西安鼓乐传承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晓如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59-62,共4页
西安鼓乐在历史传承中,民俗活动表现突出的庙会鼓乐活动是不可忽视的传承途径。源远流长的庙会文化生活,为西安鼓乐增添了传承的活力,增加了鼓乐艺人习乐的动力,成为西安鼓乐主要的表演场所、展示才艺、助兴表演的地方。庙会文化活动对... 西安鼓乐在历史传承中,民俗活动表现突出的庙会鼓乐活动是不可忽视的传承途径。源远流长的庙会文化生活,为西安鼓乐增添了传承的活力,增加了鼓乐艺人习乐的动力,成为西安鼓乐主要的表演场所、展示才艺、助兴表演的地方。庙会文化活动对西安鼓乐传承起了重要作用。研究庙会文化,对于探讨西安鼓乐获得生存和继续传承的活力,推进西安鼓乐的研究等,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会文化 西安鼓乐 传承 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